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方法在广西北流--广东化州5.2级地震序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马晓静 康英 杨选 《华南地震》 2020年第2期32-36,共5页
基于广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观测报告和连续波形数据,应用双差地震定位算法,对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广东化州MS 5.2地震序列进行重新精确定位。重新定位后结合震源分布和震源机制解发现:发震断层沿NWW方向展布,跨度约3.5 km,破裂深度... 基于广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观测报告和连续波形数据,应用双差地震定位算法,对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广东化州MS 5.2地震序列进行重新精确定位。重新定位后结合震源分布和震源机制解发现:发震断层沿NWW方向展布,跨度约3.5 km,破裂深度4~10 km。震后25 h内的余震基本沿断层方向分布,有部分沿破裂面向深处发展。之后的余震有向地表、向北东向发展的趋势,根据震源深度剖面分布判断断层的倾角约75°。与震源机制解的断层形态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 波形互相关 余震分布 广西北流地震
下载PDF
广西苍梧M_S5.4地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5
2
作者 赵韬 储日升 +3 位作者 倪四道 王莹 周勇 曾祥方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9-632,共14页
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发生的MS5.4地震是广西测震台网自建立以来所记录到的区域内最强地震。不同机构对于此次事件给出的震源深度结果相差较大,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地震目录显示其深度为24.5km,而全球矩心矩张量研究中心(Global C... 2016年7月31日广西苍梧发生的MS5.4地震是广西测震台网自建立以来所记录到的区域内最强地震。不同机构对于此次事件给出的震源深度结果相差较大,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地震目录显示其深度为24.5km,而全球矩心矩张量研究中心(Global CMT)测定的深度为15.6km。为了进一步准确确定广西苍梧地震的震源深度,文中基于区域速度模型,首先利用走时残差全局搜索法初步得到此次地震震源深度及误差范围,然后使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苍梧地震震源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Rayleigh波振幅谱和sPL震相方法进一步约束了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走时残差全局搜索法获得的苍梧MS5.4地震震源深度及误差范围为(13±3)km,CAP方法反演的深度为10km,Rayleigh波振幅谱测定深度结果为9~10km,sPL震相测定深度结果为10km,最终确定广西苍梧MS5.4地震的震源深度约10km,这表明此次事件仍为发生于上地壳的地震。本文结果同时表明,USGS地震目录在研究区的震源深度精度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深度 sPL震相 Rayleigh波振幅谱 广西苍梧MS5.4地震
下载PDF
1988年11月10日广西北部湾5.0级地震
3
作者 龙安明 《华南地震》 1991年第1期51-56,共6页
本文阐述了1988年11月10日北部湾5.0级地震的序列特征和区域地震活动情况,给出其震源机制解、震害及烈度分布。
关键词 地震序列 震级 地震活动性 震源机制 震害 广西地震
下载PDF
广西北流-广东化州MS5.2级地震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小娜 邓志辉 +1 位作者 王力伟 杨选 《华南地震》 2020年第2期19-25,共7页
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与广东化州交界发生5.2级地震,地震发生前2 s,其北西侧发生4.2级前震。根据地震周边47个台站记录到的P波及S波震相走时数据,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获取了104个地震的精定位结果,结合4.2级前震的震源机制解及5.2级... 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与广东化州交界发生5.2级地震,地震发生前2 s,其北西侧发生4.2级前震。根据地震周边47个台站记录到的P波及S波震相走时数据,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获取了104个地震的精定位结果,结合4.2级前震的震源机制解及5.2级主震的“中心震源机制解”进行研究探讨,综合分析认为NW-SE向米场-石窝断裂可能是北流4.2级前震和5.2级主震的主要发震构造,前震孕震过程有NEESWW向茶山断裂的参与。而5.2级主震位于米场-石窝断裂与NE-SW向信宜-廉江断裂交汇处,该交汇处应力薄弱且距离前震仅1km左右,推测4.2级前震的发生可能对5.2级地震具有触发作用,5.2级地震发生后余震主要沿米场-石窝断裂的延伸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流—广东化州5.2级地震 前震 双差地震定位方法 震源机制解 米场—石窝断裂
下载PDF
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广东化州5.2级地震特征分析
5
作者 邓志辉 刘吉平 +6 位作者 吕金水 叶东华 廖桂金 王小娜 刘锦 刘特培 李健梅 《华南地震》 2020年第2期1-12,共12页
2019年10月12日,在广东省化州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交界地区发生5.2级地震,这是华南地区进入20世纪以来第Ⅴ活跃幕之后发生的第3次5级以上地震,也是粤桂交界地区第Ⅴ活跃幕以来第2次5级以上地震。此地震发生北西向巴马-博白-茂名断... 2019年10月12日,在广东省化州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交界地区发生5.2级地震,这是华南地区进入20世纪以来第Ⅴ活跃幕之后发生的第3次5级以上地震,也是粤桂交界地区第Ⅴ活跃幕以来第2次5级以上地震。此地震发生北西向巴马-博白-茂名断裂带的陆川-高州段上,属6级潜在震源区,基本烈度为Ⅵ度区。震中区在历史上属于少震弱震区,但从2014年以来,地震活动出现间歇性增强,多项地球物理观测数据也时有异常表现。广东省地震局在2018年度地震会商时把此区域确定为2019年度地震危险重点注意地区。10月12日5.2级地震的发生验证了年度地震危险重点注意地区的判定,为以后的地震预测工作提供了可参考的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流—广东化州地震 博白—茂名断裂 地震活动 流动重力 地下流体 井孔应变
下载PDF
广西北流地震震源区短周期密集台阵背景噪声成像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强强 沈旭章 +6 位作者 王文天 许小伟 周启明 黄河 黄柳婷 吕晋妤 余占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17-2930,共14页
作为构造上较为稳定的华南地块,其地震活动相对中国西部明显偏低,但也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华南中强地震震源区深部结构对于深入研究华南板内地震成因具有重要科学意义.2019年发生在两广交界的北流5.2级地震是近年来华南最大的一次中强地... 作为构造上较为稳定的华南地块,其地震活动相对中国西部明显偏低,但也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华南中强地震震源区深部结构对于深入研究华南板内地震成因具有重要科学意义.2019年发生在两广交界的北流5.2级地震是近年来华南最大的一次中强地震,该次地震的发生也为我们研究华南地震震源区深部结构提供了理想场所.本文基于120个短周期地震仪组成的密集台阵背景噪声资料,通过互相关提取了1~5 s高频面波频散信号,然后采用面波直接反演法,对北流地震震源区进行地下6 km深度范围内浅层地壳速度结构成像.结果显示:浅层地壳剪切波速度横向变化强烈,速度分布不均匀;低速异常主要分布于三条断裂带周围;研究区存在NNW-SSE向的高速异常,该高速异常与震中区高速异常相交在水平方向上呈“L”形环绕分布于石窝断裂南东侧;震中上方为上凸形态的高速异常,这些高速异常可能为中生代花岗岩基,结合研究区现今NW-SE向的构造应力场分析:石窝断裂南西盘向南东方向运动时受到“L”形高速体阻挡,可能导致应力积累,进而引发地震.此外,这种局部异常高速体可能是华南“马赛克”结构中微陆块在上地壳中的延伸,上地壳结构的不均匀性和大尺度构造相互作用,会在局部区域导致应力积累,从而引发中强地震,这也可能是华南板内地震发生的一种重要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流地震 短周期密集台阵 背景噪声成像 高速异常 华南板内地震
下载PDF
广西北流M_S5.2地震发震构造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冰溯 李细光 +4 位作者 聂冠军 赵修敏 韦王秋 钟德伟 杨钦杰 《华北地震科学》 2019年第S01期17-23,共7页
采用地表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建筑物震害调查方法,结合震源机制解及余震分布、地震烈度图,初步探讨了广西北流MS 5.2地震发震构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流MS 5.2地震发生在NW走向的石窝断裂和NE走向的新丰断裂交汇部位,发震构造为... 采用地表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建筑物震害调查方法,结合震源机制解及余震分布、地震烈度图,初步探讨了广西北流MS 5.2地震发震构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流MS 5.2地震发生在NW走向的石窝断裂和NE走向的新丰断裂交汇部位,发震构造为石窝断裂;石窝断裂露头平均产状222°∠81°,最新活动性质为具有正断分量的左行走滑断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第四纪;新丰断裂最新运动性质为逆断,最新活动时代为早第四纪;在现今NW向主压应力作用下,石窝断裂发生破裂,发生MS 5.2地震,同震运动方式以右行走滑为主,余震震中呈NW向分布。极震区建筑物震害调查得出的运动方向与震源机制解显示的同震运动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流MS5.2地震 石窝断裂 新丰断裂 发震构造 同震运动
下载PDF
从“广西北流M_S5.2地震”看地震科普和震后舆论宣传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蕾 李海 《华北地震科学》 2019年第S01期102-105,共4页
广西地震部门在地震科普和震后舆论宣传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与实践,这些工作在广西北流5.2级地震应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从地震科普和震后舆论宣传方面分析了其部分成功的做法,总结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提出了6条有针对性的建议... 广西地震部门在地震科普和震后舆论宣传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与实践,这些工作在广西北流5.2级地震应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从地震科普和震后舆论宣传方面分析了其部分成功的做法,总结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提出了6条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做好规划设计;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地震科普内容;创新科普传播方式;探索防震减灾科普社会化体系;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全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流5.2级地震 地震科普 震后舆论宣传
下载PDF
1972年5月7日广西邕宁4.5级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陆丽娟 郭培兰 牟剑英 《华南地震》 201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通过对邕宁4.5级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烈度分布、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前兆异常等分析,发现在震前1年半,小震活动明显增强,空间分布上3级地震逐渐向4.5级地震逼近。根据前兆异常的分析,认为小震活动时间扫描异常增强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通过对邕宁4.5级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烈度分布、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前兆异常等分析,发现在震前1年半,小震活动明显增强,空间分布上3级地震逐渐向4.5级地震逼近。根据前兆异常的分析,认为小震活动时间扫描异常增强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对判断未来中强震的震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地震序列 广西邕宁M4.5级地震
下载PDF
2019年广西北流—广东化州M_(S)5.2地震前活动性参数异常分析
10
作者 郑永通 刘愫昀 +1 位作者 全建军 张年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3期39-45,共7页
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广东化州交界发生M_(S)5.2地震,选取广西北流—广东化州区域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M_(L)≥2.0地震目录,对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时空扫描,并进行地震空区分析,发现部分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且震前存在... 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广东化州交界发生M_(S)5.2地震,选取广西北流—广东化州区域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M_(L)≥2.0地震目录,对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时空扫描,并进行地震空区分析,发现部分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且震前存在孕震空区。分析结果如下:震前b值时间扫描曲线长期位于均值线之上,持续时间一年以上;b、C、D值空间扫描均存在异常,其中震前b值异常范围为1.0—2.0,C值异常范围为0.04—0.32,D值异常范围为0.01—0.09;2016年4月至2019年9月,震中附近出现孕震空区,后在空区边缘发生此次M_(S)5.2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流—广东化州M_(S)5.2地震 地震活动性参数 时空扫描 地震空区
下载PDF
广西北流-广东化州MS5.2级地震前后阳江新洲深部地热关联地下水异常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国平 黄雷辉 +2 位作者 陈幸莲 胡虹羽 胡晓农 《华南地震》 2020年第2期13-18,共6页
介绍了广东阳江新洲地热田深部地下水关联井水显著异常,广西北流—广东化州MS 5.2级地震发震前,新洲地热田监测井中两次延续数十小时的水位上涌现象,该现象解析是由于地热田东西向断层被挤压,引起深部地下水上升受阻而向地热田周边浅层... 介绍了广东阳江新洲地热田深部地下水关联井水显著异常,广西北流—广东化州MS 5.2级地震发震前,新洲地热田监测井中两次延续数十小时的水位上涌现象,该现象解析是由于地热田东西向断层被挤压,引起深部地下水上升受阻而向地热田周边浅层地下水排泄,最终导致监测井中水位上涨。这意味着新洲地热田浅层地下水受深部地下水的影响,这种地下水体系对地应力活动引起的应变更敏感。研究结果对地震先兆、深部水文、深部地热均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监测 地震先兆 断层 深部地热 广西地流—广东化州地震
下载PDF
对《广西通志·地震志》更名为《广西通志·防震减灾志》的思考
12
作者 张均洲 伍丽珍 《广西地方志》 CSSCI 2008年第4期26-27,共2页
本文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据地震工作内容扩展延伸和法律依据,提出了编纂通志专业志也要与时俱进,及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了变更《广西通志.地震志》专志名称的请示,并获得批准。
关键词 广西通志·地震 更名 防震减灾志
下载PDF
广西靖西M^(S)5.2级地震序列重新绝对定位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巍 阎春恒 +2 位作者 牟剑英 苏珊 原永东 《华北地震科学》 2020年第S02期7-12,共6页
收集广西地震台网固定台和流动台记录的靖西5.2级地震序列资料,采用hyp2000方法对广西靖西5.2级地震序列进行重新绝对定位,并对比不同地壳速度模型和起始搜索深度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模型、2 km为起始搜索深度的定位结... 收集广西地震台网固定台和流动台记录的靖西5.2级地震序列资料,采用hyp2000方法对广西靖西5.2级地震序列进行重新绝对定位,并对比不同地壳速度模型和起始搜索深度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模型、2 km为起始搜索深度的定位结果较为理想。重定位后地震序列呈NE向展布,与震中区NE走向的下雷-灵马断裂基本一致。地震序列震源深度主要分布于4~8 km,5.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5 km,4.3级余震震源深度约6.0 km,表明此次地震序列是一次发生在上地壳的地震活动。本文结果可为后续发震构造精细研究和地震发生机理探讨提供资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靖西M^(S)5.2地震 地震序列定位 hyp2000 绝对定位
下载PDF
社会服务应急自动联动系统的构建及应用——以广西北流M_S5.2地震为例
14
作者 钟德伟 朱土凤 +2 位作者 谭劲先 梁兆东 李崇洁 《华北地震科学》 2019年第S01期84-90,共7页
基于广西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现状与不足,结合新的应急需求和应用技术,整合地震应急评估和辅助决策系统、专题地图快速生成管理系统、移动指挥协同平台等资源,构建了社会服务应急自动联动系统,并应用到广西北流MS5.2地震应急中。结... 基于广西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现状与不足,结合新的应急需求和应用技术,整合地震应急评估和辅助决策系统、专题地图快速生成管理系统、移动指挥协同平台等资源,构建了社会服务应急自动联动系统,并应用到广西北流MS5.2地震应急中。结果表明:联动系统在自动化、使用环境、产品质量和数据共享等多方面都优于现用的应急系统,更加适应目前广西地震应急救援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动系统 广西北流MS5.2地震 自动化 优于 地震应急
下载PDF
广西靖西M^(S)5.2地震序列“重复地震”识别及定位精度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阎春恒 向巍 +1 位作者 张清 邓辉 《华北地震科学》 2020年第S02期19-26,共8页
波形相关意义的"重复地震"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已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地壳介质性质变化、评估地震台网的地震定位精度、地震"复发"和断层深部滑动速率的估算等方面。利用波形互相关技术识别靖西M^(S)5.2地震序列中的... 波形相关意义的"重复地震"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已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地壳介质性质变化、评估地震台网的地震定位精度、地震"复发"和断层深部滑动速率的估算等方面。利用波形互相关技术识别靖西M^(S)5.2地震序列中的"重复地震",共获得由40个地震组成的15组"重复地震"对。将筛选出的"重复地震"对用于定量判断地震目录中的震相拾取误差和评估台网定位精度,结果显示:广西地震台网对靖西地区地震定位的水平误差约为3 km,定位误差主要由台站空间分布不均匀和地壳速度结构模型不够精确引起。基于hyp2000定位和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方法重新定位的结果精度明显提高,水平误差和深度误差均小于2.3 km,重新定位结果可作为靖西M^(S)5.2地震活动图像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波形互相关 重复地震 定位精度 广西靖西M^(S)5.2地震
下载PDF
广西德保县地震地质灾害特点及对策分析
16
作者 刘亮 张杰琼 +3 位作者 补祥誉 陈红波 周芳静 岑汶汶 《四川地震》 2022年第4期32-36,共5页
通过对广西德保4.8级地震前后德保县在册地质灾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德保县地质灾害的特点:滑坡、泥石流多分布于三叠系碎屑岩地层中;危岩、崩塌、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中;地质灾... 通过对广西德保4.8级地震前后德保县在册地质灾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德保县地质灾害的特点:滑坡、泥石流多分布于三叠系碎屑岩地层中;危岩、崩塌、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中;地质灾害沿交通线、断裂构造带呈线状分布。最后提出加强地震发生规律研究、开展地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强化地震地质灾害分区管理、实施搬迁避让和加强宣传5条建议,以期提高地方政府的防灾减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保县 广西德保4.8级地震 地质灾害 防范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