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谱效关系筛选广西甜茶调节脂代谢活性质量标志物
1
作者 樊兰兰 巫秋连 +3 位作者 黄万方 姜蔓菁 潘东进 凌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29,共13页
目的:基于谱效关系筛选广西甜茶调节脂代谢活性部位中的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广西甜茶,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不同萃取部位,将不同萃取部位溶液作用于诱导分化后的3T3-L1前脂肪细胞,以油红O染... 目的:基于谱效关系筛选广西甜茶调节脂代谢活性部位中的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广西甜茶,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不同萃取部位,将不同萃取部位溶液作用于诱导分化后的3T3-L1前脂肪细胞,以油红O染色法和细胞甘油三酯释放量为指标,筛选活性部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对活性部位进行成分分析和解析,基于灰色关联度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活性部位共有峰与其调节脂代谢药效之间的谱效关系,筛选质量标志物。结果: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部位为调节脂代谢的活性部位,鞣花酸、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甜茶素和对映-贝壳杉-16-烯-19-羧酸-13-O-β-D-葡萄糖苷4个成分与调节脂代谢活性作用高度相关,可作为甜茶调节脂代谢活性的质量标志物。结论:基于谱效关系的广西甜茶质量标志物的研究,对阐明药效物质基础、筛选与药效相关的核心质量标志物、保证药材质量的可控性和合理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3T3-L1细胞 脂代谢 谱效关系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广西甜茶不同加工方式的品质特征及其主要内含成分分析
2
作者 廖贤军 邓慧群 +2 位作者 郭春雨 胡启明 陈婷 《广西农学报》 2024年第4期115-120,共6页
为了丰富广西甜茶的产品类型,文章探究了不同加工方式制作的甜茶的品质特征及主要内含成分的含量。以成熟叶晒青样为对照,对嫩叶和成熟叶分别采用白茶工艺、绿茶工艺、红茶工艺进行制样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成熟叶制成的白茶、绿茶、红... 为了丰富广西甜茶的产品类型,文章探究了不同加工方式制作的甜茶的品质特征及主要内含成分的含量。以成熟叶晒青样为对照,对嫩叶和成熟叶分别采用白茶工艺、绿茶工艺、红茶工艺进行制样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成熟叶制成的白茶、绿茶、红茶得分较嫩叶及对照制成的茶样高,适口性佳。对成熟叶进行6种不同加工方式制样,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发酵结合烘干工艺制成的甜茶叶口感最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种不同加工方式下甜茶样中3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对广西甜茶3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有较大影响,锅炒杀青制成茶样甜茶苷含量最高,为5.19%;室内阴干制成的茶样茶多酚含量最高,为7.84%;直接烘干制成的茶样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05%。结合感官审评及主要化学成分指标综合考虑,广西甜茶可采用“揉捻+发酵”工艺、室内阴干工艺、“滚筒杀青+揉捻”工艺和直接烘干工艺等进行生产,丰富产品类型,提高产品的品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不同加工方式 品质特征 内含成分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西甜茶中的甜茶素 被引量:27
3
作者 卢昕 张新申 刘承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甜茶素(rubusoside)是广西特产甜茶(RubussuavissimusS.Lee)中的主要甜味成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广西甜茶中的甜茶素。条件为:反相C18柱;甲醇 水(体积比为85∶15)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 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10nm;柱温20℃;... 甜茶素(rubusoside)是广西特产甜茶(RubussuavissimusS.Lee)中的主要甜味成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广西甜茶中的甜茶素。条件为:反相C18柱;甲醇 水(体积比为85∶15)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 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10nm;柱温20℃;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甜茶素的质量浓度为20~1200mg/L时,其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 998。方法的检测限(S/N≥3)为5mg/L,峰面积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 85%(n=8)。该方法对甜茶素工业品及甜茶原叶中甜茶素的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100 2%和104 9%。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甜茶产品质量的例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广西 分析
下载PDF
广西甜茶ISSR-PCR反应条件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夕洋 唐辉 +3 位作者 孔德鑫 王满莲 史艳财 邹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6-532,共7页
为了探讨广西甜茶ISSR实验中的多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对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潜在因素(Mg2+,dNTP,引物,Taq酶和模板DNA)在5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并进一步优化了反应程序中的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结果表明:25μL的最佳反应... 为了探讨广西甜茶ISSR实验中的多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对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潜在因素(Mg2+,dNTP,引物,Taq酶和模板DNA)在5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并进一步优化了反应程序中的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结果表明:25μL的最佳反应体系为,1×PCR Buffer、MgCl22.0mmol/L、dNTP0.2mmol/L、引物0.8μmol/L、Taq DNA聚合酶0.75U、模板DNA 80ng;最佳反应程序为:在94℃下进行3min预变性;随后循环扩增35次(包括94℃变性1min,54℃退火1min,72℃延伸1min);最后在72℃下延伸10min。本研究建立的广西甜茶的最佳ISSR-PCR反应条件为进一步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ISSR PCR反应条件 单因素优化
下载PDF
广西甜茶野生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唐辉 梁惠凌 +3 位作者 王满莲 孔德鑫 黄夕洋 史艳财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调查广西甜茶的野生资源地理分布特点、生长特性和种群特征,为广西甜茶的种质资源保存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走访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甜茶的野生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生长特性和种群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 目的:调查广西甜茶的野生资源地理分布特点、生长特性和种群特征,为广西甜茶的种质资源保存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走访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甜茶的野生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生长特性和种群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1)广西甜茶主要分布在广西的金秀、永福、象州、岑溪等县(市),位于北纬22°43'23.3″~24°40'13.1″,东经109°51'43.3″~112°01'26.5″的区域内。垂直分布高度在170~1 000 m之间,以海拔500~1 000 m之间的范围较为常见。(2)广西甜茶适应性强,对温度、土壤及光照的适应范围较宽。(3)不同自然分布区广西甜茶在叶片性状指标、植株大小及生物量的分配方面差异较大。其中金秀县产的广西甜茶在基茎粗度、鲜叶产量及叶片大小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其他分布区。(4)广西甜茶群落植物的科、属组成分散,与种的数目相比,科、属数目相对较多,但优势科的组成较为突出。群落植物含种数最多的是菊科Compositae,其次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茜草科Rubiaceae、蔷薇科Ros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e。结论:本研究摸清了广西甜茶的野生资源地理分布特点、生长特性和种群特征,为广西甜茶的种质资源保存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野生 种质资源 调查
下载PDF
广西瑶山甜茶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银胜高 刘君玲 +2 位作者 刘莉丽 刘凡凡 辛宁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34-1737,共4页
目的:控制广西瑶山甜茶的质量。方法:对广西瑶山甜茶进行性状观察、显微与理化鉴定、TLC鉴别、水分等的检查和浸出物测定,并用HPLC法对其所含主要甜味成分甜茶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实验测定得到广西瑶山甜茶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结论:... 目的:控制广西瑶山甜茶的质量。方法:对广西瑶山甜茶进行性状观察、显微与理化鉴定、TLC鉴别、水分等的检查和浸出物测定,并用HPLC法对其所含主要甜味成分甜茶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实验测定得到广西瑶山甜茶质量控制的各项指标。结论:该实验方法可行,重复性良好,能有效地控制广西瑶山甜茶药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瑶山 HPLC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广西甜茶制剂中甜茶素含量的RSLC-DAD测定 被引量:10
7
作者 樊兰兰 韦玮 +2 位作者 何丽丽 曹芬 缪剑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建立RSLC-DAD测定广西甜茶制剂中甜茶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onex RSLC 120 C18柱(50 mm×2.1 mm,2.2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6∶64),检测波长205 nm,柱温40℃,流速0.3 ml/min,进样量2μl。结果甜茶素的线性范围为0.03~0.... 目的建立RSLC-DAD测定广西甜茶制剂中甜茶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onex RSLC 120 C18柱(50 mm×2.1 mm,2.2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6∶64),检测波长205 nm,柱温40℃,流速0.3 ml/min,进样量2μl。结果甜茶素的线性范围为0.03~0.6μg;加样回收率为99.1%,RSD为0.97%(n=9);甜茶素在21份中国和日本市售甜茶制剂中的含量范围为0~63.79 mg/g。结论该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作为测定甜茶制剂中甜茶素含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含量测定 RSLC-DAD
下载PDF
广西甜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高程海 滕建文 +1 位作者 韦保耀 易湘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3-135,138,共4页
通过对水抽提、醇抽提、水提碱转法三种甜茶多酚抽提工艺进行对比,得出水提碱转法为较好的一种抽提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L16(44))得出:影响甜茶多酚提取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抽提时间,其次为pH,受提取温度和料液比的影响小;最佳提取... 通过对水抽提、醇抽提、水提碱转法三种甜茶多酚抽提工艺进行对比,得出水提碱转法为较好的一种抽提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L16(44))得出:影响甜茶多酚提取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抽提时间,其次为pH,受提取温度和料液比的影响小;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5℃,时间30min,pH8.5,料液比1∶10,在此条件下的甜茶多酚得率为3.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多酚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广西甜茶多酚的抗过敏性评价 被引量:14
9
作者 滕建文 黄丽 +2 位作者 易湘茜 夏宁 韦保耀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51,共4页
通过动物试验对广西甜茶多酚的抗过敏性进行评价,为甜茶多酚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小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小鼠耳廓肿胀试验、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和二硝基氯苯致迟发型皮肤过敏试验对甜茶多酚样品A、B、C进行抗过敏性评价。... 通过动物试验对广西甜茶多酚的抗过敏性进行评价,为甜茶多酚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小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小鼠耳廓肿胀试验、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和二硝基氯苯致迟发型皮肤过敏试验对甜茶多酚样品A、B、C进行抗过敏性评价。在4组动物试验中样品C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样品A和B在小鼠的被动皮肤试验和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试验中表现出了抗过敏活性,未见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以及对组织胺引起的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拮抗作用;样品C体现出了最显著的抗炎抗过敏功能,说明甜茶的抗过敏活性物质属于水解多酚类,其作用与纯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多酚 抗过敏 动物试验
下载PDF
广西甜茶二萜成分抗过敏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慧 王建壮 +3 位作者 王剑霞 金描真 叶伟文 张黎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比较广西甜茶二萜成分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作用和对卵白蛋白致敏豚鼠离体回肠收缩的作用。方法采用透明质酸酶体外抑制试验和豚鼠离体回肠实验对广西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中分离的对映-13-羟基-贝壳杉-16-烯-19-羧酸(R1)... 目的研究比较广西甜茶二萜成分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作用和对卵白蛋白致敏豚鼠离体回肠收缩的作用。方法采用透明质酸酶体外抑制试验和豚鼠离体回肠实验对广西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中分离的对映-13-羟基-贝壳杉-16-烯-19-羧酸(R1)、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3-酮(R2)、悬钩子苷(R3)、对映-贝壳杉-16β、17二醇-3-酮-17-O-β-D-葡萄糖苷(R4)和对映-贝壳杉-16-烯-19-酸-13-O-β-D-葡萄糖苷(R5)5种二萜成分抗过敏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R1、R2和R3能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对卵白蛋白引起的回肠平滑肌过敏性收缩能产生对抗作用,而R4和R5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能力弱,且不能对抗卵白蛋白引起的回肠平滑肌过敏性收缩。结论广西甜茶中的部分二萜成分具有抗过敏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抗过敏作用 二萜
下载PDF
广西甜茶生理活性成分及其提取纯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葛益银 张涛 +1 位作者 张凌云 王忠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8-391,396,共5页
广西甜茶,为悬钩子属,具有较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如降血糖、血脂、血压、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等功效。广西甜茶含有甜茶苷、多酚、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目前人们采用各种方法提取与纯化这些功能性成分,... 广西甜茶,为悬钩子属,具有较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如降血糖、血脂、血压、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等功效。广西甜茶含有甜茶苷、多酚、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目前人们采用各种方法提取与纯化这些功能性成分,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对广西甜茶的生理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分离纯化工艺及其开发与应用研究作了较详尽的综述,为广西甜茶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生理活性成分 分离纯化
下载PDF
广西甜茶提取物体内抗肿瘤实验研究初探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荣岗 杨家庆 +4 位作者 何家靖 詹利之 黄盛群 刘无垢 李国桥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广西甜茶对小鼠肉瘤S180与肝癌H22移植性肿瘤的作用。方法广西甜茶以50%的乙醇提取制得提取物。分别考察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和小鼠肝癌H22移植瘤的作用。取肉瘤S180细胞/肝癌H22细胞分别接种于小鼠右前肢腋皮下,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探讨广西甜茶对小鼠肉瘤S180与肝癌H22移植性肿瘤的作用。方法广西甜茶以50%的乙醇提取制得提取物。分别考察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和小鼠肝癌H22移植瘤的作用。取肉瘤S180细胞/肝癌H22细胞分别接种于小鼠右前肢腋皮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及甜茶提取物低、中、高(1、3、9 g.kg-1.d-1)3个剂量组。CTX组按20 mg.kg-1.d-1腹腔注射给药,其余各组均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0 d后,剥离瘤体并称质量,计算抑瘤率,观察体质量、脾脏及胸腺的变化。结果甜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均对小鼠肉瘤S180或肝癌H22移植瘤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高剂量组对2种瘤体的抑制作用均显著(P<0.01),且对小鼠体质量、脾脏及胸腺质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广西甜茶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与肝癌H22有较明显的体内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肉瘤S180 肝癌H22移植瘤 抑瘤作用
下载PDF
广西甜茶提取物药理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钟正贤 周桂芬 +1 位作者 陈学芬 何伟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867-868,共2页
:动物实验研究了广西甜茶的药理作用。结果发现 :广西甜茶提取物对小鼠浓氨水实验性咳嗽有止咳作用 ;能明显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排出量 ;抑制小鼠二甲苯所致耳肿 ;可减少醋酸所致扭体次数和抑制自发活动 ;广西甜茶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试验表... :动物实验研究了广西甜茶的药理作用。结果发现 :广西甜茶提取物对小鼠浓氨水实验性咳嗽有止咳作用 ;能明显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排出量 ;抑制小鼠二甲苯所致耳肿 ;可减少醋酸所致扭体次数和抑制自发活动 ;广西甜茶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试验表明 ,其最大耐受量为 199.8g生药 /kg。提示广西甜茶具止咳祛痰、抗炎、止痛和镇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提取物 止咳祛痰 抗炎镇痛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广西甜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剑霞 吕华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00-802,共3页
目的:研究广西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叶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广西甜茶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IR、MS、NMR等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西甜茶叶中分离得到2个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类... 目的:研究广西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叶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广西甜茶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IR、MS、NMR等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西甜茶叶中分离得到2个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类化合物,经鉴定化合物Ⅰ为对映-13-羟基-贝壳杉-16-烯-19-羧酸(ent-13-hydrox-y-kauran-16-en-19-oic acid),化合物Ⅱ为对映-贝壳杉-16-烯-19-酸-13-O-β-D-葡萄糖苷(ent-kauran-16-en-19-oic-13-O-β-D-glucoside)。结论: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对映-贝壳杉烯 二萜 二萜苷
下载PDF
广西甜茶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林继元 黄中培 张孟琴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83,共3页
研究广西甜茶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30%,料液比1∶3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0min。在该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得率为3.85%。
关键词 广西 总黄酮 超声波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广西甜茶提取液对家兔离体小肠收缩运动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丽平 陆雪英 +4 位作者 陈秋月 蒋瑞金 晋玲 赵善民 黄彦峰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4期1-2,共2页
目的研究广西甜茶提取液对家兔离体小肠收缩运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常规离体灌注小肠平滑肌标本活动的实验方法,应用0.2ml、0.4ml、0.6ml三种不同剂量的甜茶提取液,观察用药前后的平滑肌收缩幅度和收缩频率的变化。结果... 目的研究广西甜茶提取液对家兔离体小肠收缩运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常规离体灌注小肠平滑肌标本活动的实验方法,应用0.2ml、0.4ml、0.6ml三种不同剂量的甜茶提取液,观察用药前后的平滑肌收缩幅度和收缩频率的变化。结果在收缩幅度方面,低、中、高剂量组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在收缩频率方面,低剂量组无变化(P>0.05),中、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滴加乙酰胆碱后,被抑制收缩的离体小肠的收缩力显著上升。结论广西甜茶提取液能显著抑制家兔离体小肠的收缩活动,并对乙酰胆碱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离体小肠 收缩活动 乙酰胆碱
下载PDF
广西甜茶二萜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剑霞 吕华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64-665,共2页
目的研究广西甜茶Rubus suavissimusS.Lee叶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对广西甜茶水提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IR,MS,NMR等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出其结构。结果从广西甜茶叶中分离得到4个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 目的研究广西甜茶Rubus suavissimusS.Lee叶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对广西甜茶水提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IR,MS,NMR等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出其结构。结果从广西甜茶叶中分离得到4个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nt-16β,17-dihydroxy-kauran-3-one(Ⅰ),ent-16β,17-dihydroxy-kauran-19-oic acid(Ⅱ),ent-kauran-16β,17-diol-3-one-17-O-β-D-glucoside(Ⅲ),rubusoside(Ⅳ)。结论化合物Ⅰ,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对映-贝壳杉 二萜
下载PDF
从广西甜茶素粗提物脱苦残渣中提取甜茶茶多酚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继元 方北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6157-6159,共3页
[目的]从广西甜茶粗提物脱苦残渣中提取甜茶茶多酚,探索广西甜茶的综合利用前景。[方法]经过甜茶茶多酚原液的制备、甜茶茶多酚的提取、测定甜茶茶多酚含量、吸附树脂吸附等程序,最后得到产物,称其可溶性固形物的重量,测定样品的纯度。... [目的]从广西甜茶粗提物脱苦残渣中提取甜茶茶多酚,探索广西甜茶的综合利用前景。[方法]经过甜茶茶多酚原液的制备、甜茶茶多酚的提取、测定甜茶茶多酚含量、吸附树脂吸附等程序,最后得到产物,称其可溶性固形物的重量,测定样品的纯度。[结果]广西甜茶粗提物脱苦残渣加酸溶解后,通过大孔吸附树脂DM!301吸附的分离,得到纯度为72.12%的甜茶茶多酚。[结论]该研究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广西红茶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提取物 多酚 大孔树脂
下载PDF
广西甜茶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吕华冲 王剑霞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89-491,共3页
目的研究广西甜茶(Rubus suavissimusS.Lee)叶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广西甜茶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IR、MS、NMR等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西甜茶叶中分离得到3个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 目的研究广西甜茶(Rubus suavissimusS.Lee)叶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广西甜茶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IR、MS、NMR等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西甜茶叶中分离得到3个对映-贝壳杉型二萜类化合物,经鉴定化合物1为对映-16α,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ent-16α,17-dihydroxy-kauran-19-oic acid),化合物2为对映-贝壳杉-3α,16β,17-三醇(ent-kauran-3α,16β,17-3-triol),化合物3为对映-13,17二羟基-贝壳杉-15-烯-19-羧酸(ent-13,17-di-hydroxy-kauran-15-en-19-oic acid)。结论化合物1,2,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贝壳杉二萜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广西甜茶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华 苏志恒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甜茶可泛指味甘并可作茶饮的植物,在广西有7科8属9种,它们分别是广西甜茶、多穗柯、华腺萼木、黄杞、金草、牛白藤、显齿蛇葡萄、子楝树、甜叶菊[1]。广西甜茶(Rubus-SuavissimusS.Lee)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有刺灌木,是20世纪80... 甜茶可泛指味甘并可作茶饮的植物,在广西有7科8属9种,它们分别是广西甜茶、多穗柯、华腺萼木、黄杞、金草、牛白藤、显齿蛇葡萄、子楝树、甜叶菊[1]。广西甜茶(Rubus-SuavissimusS.Lee)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有刺灌木,是20世纪80年代初调查发现的一个新品种,是广西特有的野生植物。在民间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降血压、肥胖症、祛痰、止咳等,均有良好疗效。近年来,作为保健品及茶饮开发的同时,它作为一种高甜度、低热能的甜味物质[2],成为糖精和蔗糖的替代品,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甜茶叶里含有的3类最具价值的成分分别为黄酮、茶多酚及糖苷类物质,其中代表性成分为甜茶素。另外,甜茶中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铁、锌、钙等矿物质[3]。目前,我国已开始大规模的种植广西甜茶,产品业已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国家,近年来对于广西甜茶的药理学研究也有所增多,其主要药理活性研究包括降血糖、降血脂及抗肿瘤等方面,本文对近年来广西甜茶在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开发利用广西甜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药效研究 毒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