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测定6株乳酸菌及其混合发酵对3种革兰氏阳性菌和3种革兰氏阴性菌抑制作用,探究单一发酵及混合发酵对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6株不同乳酸菌及其混合发酵对3种革兰氏阳性菌和3种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效果均不同。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通过测定6株乳酸菌及其混合发酵对3种革兰氏阳性菌和3种革兰氏阴性菌抑制作用,探究单一发酵及混合发酵对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6株不同乳酸菌及其混合发酵对3种革兰氏阳性菌和3种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效果均不同。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根据模型中累计贡献率达75.284%两个主成分,进行综合评分,可得乳酸菌混合发酵抑菌效果高于任一单菌株发酵,乳酸菌混合发酵表现出广谱抑菌性。通过排除乳酸及过氧化氢干扰,以及经p H 6.0处理、121℃,20 min热处理、蛋白酶K处理,进一步对乳酸菌及其混合发酵抑菌物质分析,可知除乳酸外,不同乳酸菌及其混合发酵的发酵产物中存在其他抑菌物质,且抑菌产物中过氧化氢浓度不足以产生抑菌效果。乳酸菌发酵抑菌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活性高,对热和蛋白质酶K敏感。展开更多
文摘通过测定6株乳酸菌及其混合发酵对3种革兰氏阳性菌和3种革兰氏阴性菌抑制作用,探究单一发酵及混合发酵对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6株不同乳酸菌及其混合发酵对3种革兰氏阳性菌和3种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效果均不同。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根据模型中累计贡献率达75.284%两个主成分,进行综合评分,可得乳酸菌混合发酵抑菌效果高于任一单菌株发酵,乳酸菌混合发酵表现出广谱抑菌性。通过排除乳酸及过氧化氢干扰,以及经p H 6.0处理、121℃,20 min热处理、蛋白酶K处理,进一步对乳酸菌及其混合发酵抑菌物质分析,可知除乳酸外,不同乳酸菌及其混合发酵的发酵产物中存在其他抑菌物质,且抑菌产物中过氧化氢浓度不足以产生抑菌效果。乳酸菌发酵抑菌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活性高,对热和蛋白质酶K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