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且美”的边疆民族形象建构——基于庄学本西北边疆考察的民俗视角
1
作者 林继富 裴世豪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2,共9页
20世纪30—40年代,庄学本在西北边疆各民族进行民俗调查,这些考察以消除民族歧视作为考察的主旨思想,综合运用影像记录与民族志形式,对边疆多民族的各类民俗事象进行客观、完整地记录,塑造充满人文尊严、“真且美”的边疆各民族形象。... 20世纪30—40年代,庄学本在西北边疆各民族进行民俗调查,这些考察以消除民族歧视作为考察的主旨思想,综合运用影像记录与民族志形式,对边疆多民族的各类民俗事象进行客观、完整地记录,塑造充满人文尊严、“真且美”的边疆各民族形象。庄学本以影像呈现的调查成果成为内地社会认识西北边疆民族的重要渠道,也是当时“开发西北”历史任务的回应。庄学本在长期西北各民族调查中的民俗影像记录方法,对中国记录民俗学实践与理论建设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 影像民俗 西北边疆
下载PDF
科学与个体的影像:庄学本的民族志摄影的生成
2
作者 陈晓任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2期59-70,共12页
庄学本的西部考察恰逢中国本土民族学兴起的关键节点,其影像作品与考察报告也共同参与到本土民族学的学科建构过程之中。庄学本既是一名摄影师,又是一名民族志考察者,其影像上的诸多特征正是由摄影与民族学的知识交汇带来的。庄学本摄... 庄学本的西部考察恰逢中国本土民族学兴起的关键节点,其影像作品与考察报告也共同参与到本土民族学的学科建构过程之中。庄学本既是一名摄影师,又是一名民族志考察者,其影像上的诸多特征正是由摄影与民族学的知识交汇带来的。庄学本摄影作品既是民族志“科学影像”与摄影美学彼此渗透的尝试,也是在集体图像的整体性描述上对个体面貌的还原。民族学理论为庄学本的影像提供了学术支撑,使庄学本的影像呈现出民族学与摄影学的双向互动特征;庄学本的学术成长路径也折射出我国民族志在发展时期以学致用、服务边政的应用性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 民族志摄影 学科建构 科学影像 摄影美学
下载PDF
庄学本摄影艺术的审美价值探究
3
作者 刘强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6-122,共7页
庄学本的摄影作品构筑起了基于民族生存与在地空间相勾连的艺术审美价值。本文在承续近代照相术与艺术理论的话语基础上,从影像构造的形式美出发,探寻庄氏视觉语言“形”与“光”的创作范式;另一层面,通过分析作为摄影作品内容的少数民... 庄学本的摄影作品构筑起了基于民族生存与在地空间相勾连的艺术审美价值。本文在承续近代照相术与艺术理论的话语基础上,从影像构造的形式美出发,探寻庄氏视觉语言“形”与“光”的创作范式;另一层面,通过分析作为摄影作品内容的少数民族文化与地理风貌,来阐释庄氏图像所显现的自然美与社会美。这两个方面表明,庄氏留存的大量摄影图像,为近代中国的民族摄影艺术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 摄影艺术 肖像摄影 审美价值
下载PDF
“结构”与“意象”:“文化单元”的影像深描——读《庄学本全集》兼谈人类学摄影理念与实践(一)
4
作者 邸敬存 申玉山 《采写编》 2023年第5期172-174,共3页
庄学本摄影具有典型的人类学影像特征.人类学影像在拍摄单位的选择上以"文化单元"为单位,以影像呈现文化单元的"系统"与"结构",并通过细节、过程、意象对文化进行影像"深描".庄学本的影像作品... 庄学本摄影具有典型的人类学影像特征.人类学影像在拍摄单位的选择上以"文化单元"为单位,以影像呈现文化单元的"系统"与"结构",并通过细节、过程、意象对文化进行影像"深描".庄学本的影像作品在上述方面的表现堪称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全集》 "文化单元" 结构 意象 深描
下载PDF
人物影像:留存“坚韧”与“宁静”的人性尊严——读《庄学本全集》兼谈人类学摄影理念与实践(二)
5
作者 李剑欣 邸敬存 《采写编》 2023年第7期168-170,共3页
庄学本的“人物影像”是他所在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个体与群体精神的留存。“坚韧”与“宁静”的人性之美是庄学本影像所记录下来该地区个体与群体精神的基本面貌。这主要表现在远景影像、肖像和日常劳作影像中。三类影像构成人类... 庄学本的“人物影像”是他所在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个体与群体精神的留存。“坚韧”与“宁静”的人性之美是庄学本影像所记录下来该地区个体与群体精神的基本面貌。这主要表现在远景影像、肖像和日常劳作影像中。三类影像构成人类学影像中人物影像的基本维度。而记录个体与时代精神、留存人性尊严,不仅是摄影的艺术维度,更是人类学摄影的核心功能与自身合法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全集》 人物影像 人性尊严 坚韧 宁静
下载PDF
“西康女子”涂面习俗考略——庄学本影视人类学带来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亚莎 石泽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21-127,共7页
20世纪30年代庄学本西康考察摄影图片保留了"西康女子"涂面习俗极为珍贵的民俗资料,据藏汉文史料文献记载,这种被称作"赭面"的习俗早在吐蕃时期业已存在,20世纪末期在青海都兰地区发现的吐蕃墓中的棺板画也能见到... 20世纪30年代庄学本西康考察摄影图片保留了"西康女子"涂面习俗极为珍贵的民俗资料,据藏汉文史料文献记载,这种被称作"赭面"的习俗早在吐蕃时期业已存在,20世纪末期在青海都兰地区发现的吐蕃墓中的棺板画也能见到这类习俗。文章认为赭面习俗更可能流行于"西康女子"及藏北牧区,与古代东氏族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 赭面习俗 女国 古代东氏族
下载PDF
庄学本藏区新闻摄影活动及作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亮 王攀飞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7-40,共4页
记录历史不仅仅可以用文字,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现代摄影技术也在记录着历史。本文就庄学本在我国四个藏族聚居区的摄影作品为对象,分析当时涉藏图片报道的内容取向和特点。在分析过程中,审视当时藏族聚居区的人物特点与社会形态。在对... 记录历史不仅仅可以用文字,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现代摄影技术也在记录着历史。本文就庄学本在我国四个藏族聚居区的摄影作品为对象,分析当时涉藏图片报道的内容取向和特点。在分析过程中,审视当时藏族聚居区的人物特点与社会形态。在对庄学本在藏区的摄影作品报道给出评价的同时,文章还从记者的视角分析庄学本身上所具有的专业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 藏区 摄影作品
下载PDF
三十年代藏彝走廊的民族志摄影——中国影视人类学先驱庄学本百年诞辰纪念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启耀 《青藏高原论坛》 2013年第1期19-33,共15页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起十年间,庄学本在当时地图没有标示的"白地"和人称"险地"的中国西部地区,拍摄了大量照片,并有较为详细的考察文字。它们质量上乘,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考察对象主要是藏彝走廊的藏、彝、羌、土、...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起十年间,庄学本在当时地图没有标示的"白地"和人称"险地"的中国西部地区,拍摄了大量照片,并有较为详细的考察文字。它们质量上乘,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考察对象主要是藏彝走廊的藏、彝、羌、土、纳西、摩梭等民族,其内容涉及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诸方面。这些基于强烈国家民族意识的作品,是那个时期藏彝走廊最重要的民族志影像作品,也使庄学本成为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彝走廊 民族志摄影 庄学本
下载PDF
西北的显影——重访庄学本的西北之行(1935-1937)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旭 《西部文艺研究》 2022年第3期212-219,共8页
1930年代,庄学本两次尝试西行西藏均未如愿,但他旅行西北时留下了大量影像,展现了西北中国的复杂历史脉络、多元族群与丰富地景。本文聚焦庄学本1935-1937年的陕、甘、青之行,并以《良友》杂志的系列文章为中心来重审庄学本镜头中的西... 1930年代,庄学本两次尝试西行西藏均未如愿,但他旅行西北时留下了大量影像,展现了西北中国的复杂历史脉络、多元族群与丰富地景。本文聚焦庄学本1935-1937年的陕、甘、青之行,并以《良友》杂志的系列文章为中心来重审庄学本镜头中的西北。庄学本的西行猎影蕴含着“原始”与“待开发”的双重形象,透露出来自都市的现代性想象;他亦受到时局易变的左右捕捉到了一幅交织着我疆与殊域、重叠着历史记忆与现实情境的边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 民族摄影 西北 《良友》
下载PDF
科学民族志的“他者”呈现——略论庄学本的中国西南摄影 被引量:4
10
作者 熊迅 《铜仁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7-49,53,共4页
以纪实摄影大师庄学本在1934~1942年间在中国西南拍摄的民族学调查影像,尤其是少数民族摄影作为探讨的对象,来呈现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西学中对待异文化的"他者"观念,以及西方人类学中的功能主义学派,如何影响了中国早期... 以纪实摄影大师庄学本在1934~1942年间在中国西南拍摄的民族学调查影像,尤其是少数民族摄影作为探讨的对象,来呈现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西学中对待异文化的"他者"观念,以及西方人类学中的功能主义学派,如何影响了中国早期的民族学调查者的文化视野,进而对这些调查者的纪实摄影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本文从影视人类学的视角,来检视庄学本作品的成就与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 民族志影像 影视人类学
下载PDF
现代性的叠影——庄学本人类学影像的多重裂隙分析
11
作者 亢宁梅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46-151,共6页
庄学本的影像文本被认为"具有艺术和人类学的双重价值",对于庄学本影像文本的解读基本上也是从这两个维度展开的。然而,城市化、摄影、民族性、商业化作为现代性的组成部分,在他的文本中都有所表现,三者之间存在着裂隙。不能... 庄学本的影像文本被认为"具有艺术和人类学的双重价值",对于庄学本影像文本的解读基本上也是从这两个维度展开的。然而,城市化、摄影、民族性、商业化作为现代性的组成部分,在他的文本中都有所表现,三者之间存在着裂隙。不能仅仅以人类学影像命名庄学本的影像文本,这些文本的生产场域、传播途径、被改变、被遮蔽都处于复杂的现代性语境中。必须从不同的维度进行还原解读,才能发现庄学本影像文本的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 影像文本 人类学 媒体 现代性语境
下载PDF
庄学本服饰影像的视觉人类学文化内涵
12
作者 郭霄霄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6-87,共2页
庄学本(1909-1984年),被誉为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1934年至1945年,他作为热血知识青年曾深入川、甘、青、滇等地区,对羌族、藏族、蒙古族、土族、彝族、纳西族等边疆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日常生活进行深入的社会... 庄学本(1909-1984年),被誉为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1934年至1945年,他作为热血知识青年曾深入川、甘、青、滇等地区,对羌族、藏族、蒙古族、土族、彝族、纳西族等边疆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日常生活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留下了几千幅照片及数十万字的日志,再现了当时西南边陲的自然历史风貌、民族民俗文化和人文风情。伴随着人类学的发展,摄影、电视、网络等媒体无处不在,它们在记录和传播社会文化现象、还原历史现场、阐述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庄氏影像作品中的服饰是一种“非文字书写”的文化现象,服饰一方面有防寒御暖、美化装饰和保护人体的功能性,是族群身份、社会地位的象征符号;另一方面承载着文化风俗、社会礼仪、伦理道德的文化功能。同时,也是一些少数民族(族群)趋福辟邪的法器,有着感应天地神灵的宗教信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少数民族 民族民俗文化 社会礼仪 历史风貌 文化风俗 人文风情 庄学本 视觉人类学
下载PDF
边地意象·国家想象·“新媒体”——从三个维度再思考庄学本西部民族志摄影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卫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44-49,共6页
1934年至1942年间,庄学本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摄影、考察,以当地少数民族人物、习俗、宗教活动等为对象,拍摄了万余张照片,塑造出明朗、传奇的边地意象,正经受异族入侵的国民通过它们建构起了关于中国西部的国家想象,也... 1934年至1942年间,庄学本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摄影、考察,以当地少数民族人物、习俗、宗教活动等为对象,拍摄了万余张照片,塑造出明朗、传奇的边地意象,正经受异族入侵的国民通过它们建构起了关于中国西部的国家想象,也激发了救国图存的热情。《良友画报》《中华画报》《申报·图画周刊》等新闻摄影画报以及城市"新媒体",勾连起了庄学本西部摄影边地意象到国家想象的转换。但是,近10年来研究者多从人类学、民族学角度研究庄学本,而忽视了他摄影艺术家和媒体人的角色,因此有必要从边地意象、国家想象、"新媒体"三个维度对庄学本的西部民族志摄影进行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 西部摄影 边地意象 国家想象 “新媒体”
下载PDF
庄学本藏彝走廊人文探访的回顾与价值
14
作者 王才道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5-29,共5页
庄学本在国家边疆危机和民族学学科发展之际,投身于民族考察事业具有重要价值。先后三次进入藏彝走廊做人文探访,取得丰富成果,使其成为社会大众与藏彝走廊部分民族相互认识的媒介;是从个人角度对国家西部边疆开发战略的回应;庄学本对... 庄学本在国家边疆危机和民族学学科发展之际,投身于民族考察事业具有重要价值。先后三次进入藏彝走廊做人文探访,取得丰富成果,使其成为社会大众与藏彝走廊部分民族相互认识的媒介;是从个人角度对国家西部边疆开发战略的回应;庄学本对藏区坚持不懈地探索,使之成为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先驱;为藏彝走廊民族文明的记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 藏彝走廊 人文探访 边疆危机
下载PDF
庄学本西部民族摄影的影视人类学价值
15
作者 罗雨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8期140-141,共2页
1934年至1942年,庄学本在当时地图没有标示的"白地"和人称"险地"的中国西部地区,考察了羌、藏、蒙古、土、彝、纳西、撒拉等民族,并拍摄了大量照片,内容涉及了当地的地理环境、人体体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家庭... 1934年至1942年,庄学本在当时地图没有标示的"白地"和人称"险地"的中国西部地区,考察了羌、藏、蒙古、土、彝、纳西、撒拉等民族,并拍摄了大量照片,内容涉及了当地的地理环境、人体体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民族民俗事象,这些基于强烈国家民族意识的民族志摄影作品,使庄学本成为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 民族志摄影 影视人类学 西部民族
下载PDF
庄学本 镜头下的康巴风云
16
作者 张弩 庄学本(图) 《西南航空》 2007年第3期72-76,共5页
因为抗战爆发,班禅圆寂在玉树,入藏的计划不但不能实现,反而因为战事的演变,使我在边地游历了十年,增加了许多摄影资料,这是出发时所梦想不到的。
关键词 庄学本 镜头 摄影 中国
下载PDF
影像中的边疆形象:民国学人庄学本和孙明经的西康影像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友富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8-122,F0003,共6页
抗战时期,中国边疆危机告急,对于民族—国家的建构更是成为学者们努力的方向,而庄学本和孙明经两位学者正是怀着对民族—国家的认识进入川康地区进行考察,并通过影像的方式展示出中国边疆的风貌。其中,庄学本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美好的... 抗战时期,中国边疆危机告急,对于民族—国家的建构更是成为学者们努力的方向,而庄学本和孙明经两位学者正是怀着对民族—国家的认识进入川康地区进行考察,并通过影像的方式展示出中国边疆的风貌。其中,庄学本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美好的边疆形象,而孙明经却看到了边疆的磨难极其落后。两位学者通过不同的影像都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国家框架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 孙明经 边疆 影像 民族—国家
原文传递
庄学本的社会交游与边疆考察(1929~1948年) 被引量:4
18
作者 邹立波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30,共7页
作为非学院派的边疆考察者,庄学本从普通摄影爱好者成长为中国早期民族志摄影的代表人物,与其社会交游圈的构筑密不可分。跨学科、领域的社会交游深刻影响了庄学本在不同时段的身份转换、文本表达和摄影理念。特别是文本书写风格的民族... 作为非学院派的边疆考察者,庄学本从普通摄影爱好者成长为中国早期民族志摄影的代表人物,与其社会交游圈的构筑密不可分。跨学科、领域的社会交游深刻影响了庄学本在不同时段的身份转换、文本表达和摄影理念。特别是文本书写风格的民族学转向有意忽视、淡化了影像摄制、田野调查的过程记叙。但是摄影对于公众视觉文化的社会意义受到重视和强调。围绕庄学本的社会交游及其对边疆考察影响的讨论,有助于思考民族学视野下摄影与学术、影像与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 社会交游 边疆考察 民族志摄影
原文传递
庄学本西康民族文化考察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士礼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76,共5页
作为摄影家的庄学本通过其影像记录了西康民族文化的风貌,其对西康民族文化考察著述同样也蕴含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文章从民族文化史的角度梳理了庄学本对西康民族文化考察的历程,重点阐释庄学本由一个摄影家到民族学研究者的... 作为摄影家的庄学本通过其影像记录了西康民族文化的风貌,其对西康民族文化考察著述同样也蕴含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文章从民族文化史的角度梳理了庄学本对西康民族文化考察的历程,重点阐释庄学本由一个摄影家到民族学研究者的转变轨迹,在此一过程中着重探讨了庄学本西康民族文化考察的重要时代意义与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 西康 民族文化 考察
原文传递
庄学本田野考察工作对20世纪中国边地民族研究的影响和意义初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公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1-97,共7页
本文对庄学本田野考察工作在20世纪中国边地民族研究中的影响和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他对土族神箭崇拜与神鹏信仰习俗、凉山安宁河流域大石墓、嘉绒藏族民间文化、边地民族法律、彝族传说、边地农具、地震史等问题的首次发现、记录... 本文对庄学本田野考察工作在20世纪中国边地民族研究中的影响和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他对土族神箭崇拜与神鹏信仰习俗、凉山安宁河流域大石墓、嘉绒藏族民间文化、边地民族法律、彝族传说、边地农具、地震史等问题的首次发现、记录和研究在边地民族研究史上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与学术价值。本文同时认为,庄学本田野考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20世纪上半期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学术思潮,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 田野考察 边地民族研究 学术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