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性内镜床侧预处理盒联合吸引清洗接头在内镜床侧预处理过程中的清洗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巧珍 王霞 +3 位作者 陈瑶 赵子博 秦浏详 黄玉兰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14期1319-1321,1325,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内镜床侧预处理盒联合吸引清洗接头在内镜床侧预处理过程中的清洗效果。方法于2022年8月1-31日选取60条使用后的胃镜按使用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条,对照组在床侧预处理过程中使用传统清洗液桶,不使用吸引清洗接头,... 目的探讨一次性内镜床侧预处理盒联合吸引清洗接头在内镜床侧预处理过程中的清洗效果。方法于2022年8月1-31日选取60条使用后的胃镜按使用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条,对照组在床侧预处理过程中使用传统清洗液桶,不使用吸引清洗接头,观察组在床侧预处理过程中联合使用一次性床侧预处理盒和吸引清洗接头。于床侧预处理前后采用蛋白残留测试法分别对内镜先端部、吸引孔道和活检孔道进行采样,比较2组的清洗效果。结果床侧预处理前,2组内镜先端部和活检孔道的蛋白残留量及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引孔道的蛋白残留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床侧预处理后,观察组吸引孔道和活检孔道的蛋白残留量以及清洗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镜先端部的蛋白残留量及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一次性内镜床侧预处理盒联合吸引清洗接头应用于内镜床侧预处理,可提高吸引孔道和活检孔道的清洗合格率,可用于日常工作中的内镜预处理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床侧预处理 一次性床侧预处理盒 吸引清洗接头 清洗效果 护理
下载PDF
甲床侧缘下移植治疗第一趾双侧缘复发性嵌甲 被引量:2
2
作者 夏岳山 赵海勇 《西部医学》 2010年第1期133-134,共2页
目的总结带蒂软组织瓣甲床侧缘下移植手术治疗第一趾双侧缘复发性嵌甲的经验。方法采用带蒂软组织瓣甲床侧缘下移植手术治疗9例第一趾双侧缘复发生嵌甲患者,于患趾侧缘皮肤梭形切除,设计带蒂软组织瓣,将甲床侧缘从趾骨上剥离,用软... 目的总结带蒂软组织瓣甲床侧缘下移植手术治疗第一趾双侧缘复发性嵌甲的经验。方法采用带蒂软组织瓣甲床侧缘下移植手术治疗9例第一趾双侧缘复发生嵌甲患者,于患趾侧缘皮肤梭形切除,设计带蒂软组织瓣,将甲床侧缘从趾骨上剥离,用软组织辩填塞其下,支撑甲床,使甲侧襞外翻,甲沟变浅,矫正其侧下翻畸形,而矫正再生甲板侧缘向软组织嵌入。结果随访6个月~1年,9例第一趾双侧缘复发性嵌甲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本手术去除了第一趾双侧缘复发性嵌甲的病因,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趾双缘复发性嵌甲 带蒂软组织瓣 床侧缘下移植
下载PDF
热轧生产线推床侧导板装置改造
3
作者 刘涛 栾宜强 许海涛 《山东冶金》 CAS 2022年第5期82-82,84,共2页
泰钢不锈钢热轧生产线,将推床侧导板装置衬板改造为辊轮结构,立辊轮辊身采用42CrMo锻件+特殊堆焊,减少了衬板更换次数,避免了钢带表面异物压入,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高强度,年增加利润339.41万元。
关键词 带钢 轧机 床侧导板装置 衬板 辊轮
下载PDF
软式内镜床侧预处理电动配液装置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王一龙 刘伟芬 +1 位作者 马苏 宋云峰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 设计一种用于软式内镜床侧预处理的电动配液装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检查后的60件胃镜,分为电动配液组和传统配液组,通过ATP生物荧光法检测预处理前和预处理后胃镜活检管道的相对光单位(RLU)值,并进行结果比较。... 目的 设计一种用于软式内镜床侧预处理的电动配液装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检查后的60件胃镜,分为电动配液组和传统配液组,通过ATP生物荧光法检测预处理前和预处理后胃镜活检管道的相对光单位(RLU)值,并进行结果比较。结果 床侧预处理前,电动配液组和传统配液组胃镜活检管道RLU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床侧预处理后的活检管道RLU值分别为(773.27±521.44)和(1 815.00±90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后两组的RLU值分别为(30.03±14.72)和(42.53±3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动配液组和传统配液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3.33%和73.33%(P<0.05)。结论 该新型电动配液装置的床侧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配液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内镜的清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多酶清洗剂 床侧预处理 电动配液
原文传递
吸引清洗接头在内镜床侧预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顾青 金慧 +5 位作者 岑莉 卢燕 盛婷婷 郑丛如 王杭芳 方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507-3511,共5页
目的明确吸引清洗接头在内镜床侧预处理环节的使用对内镜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80条内镜随机均匀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床侧预处理环节安装吸引清洗接头)和对照组(未安装吸引清洗接头),分别各90条。运用蛋白残留测试法(半定量评价)、蛋... 目的明确吸引清洗接头在内镜床侧预处理环节的使用对内镜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80条内镜随机均匀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床侧预处理环节安装吸引清洗接头)和对照组(未安装吸引清洗接头),分别各90条。运用蛋白残留测试法(半定量评价)、蛋白残留测试法(半定量指标评价)及定量蛋白残留测试法评估内镜清洗质量,以I-MR质量控制图法评估内镜清洗质量的稳定性。结果使用清洗吸引接头组内镜腔内清洗合格率为70%高于对照组,且残余蛋白评分为(1.30±0.47)分低于对照组(3.53±0.57)分(t=16.590,P<0.001)。从单个观测值控制图分析,半定量及定量的清洗效果提示使用清洗吸引接头后,试验组观测值的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而从移动极差控制图分析,对照组的数据平均移动极差高于试验组。结果提示安装吸引清洗接头对改善清洗质量具有稳定性。结论实际临床工作中,床侧预处理是降低已使用的内镜污染周围环境风险的重要步骤。在内镜床侧预处理环节应用吸引清洗接头可减少内镜腔道污物残留,其操作简单,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清洗接头 床侧预处理 清洗消毒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仰卧侧床旁垂腿位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6
作者 黄伟 周全 +1 位作者 齐克海 邬健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仰卧侧床旁垂腿位在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科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856例患者均采用仰卧侧床旁垂腿位,对治疗效果和术者体会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仰卧侧床旁垂腿位对患膝术中固定材料要求低,术者操作方便,减少手... 目的探讨仰卧侧床旁垂腿位在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科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856例患者均采用仰卧侧床旁垂腿位,对治疗效果和术者体会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仰卧侧床旁垂腿位对患膝术中固定材料要求低,术者操作方便,减少手术助手人数及其工作量,甚至部分手术术者可单独完成。术中可根据需要调节膝关节体位、角度;如手术方式改变亦可提供合适、方便的变换体位,节约医疗资源,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也不易发生膝关节感染。结论仰卧侧床旁垂腿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膝关节镜手术体位,术中可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随时变换体位,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镜 仰卧旁垂腿位 体会
下载PDF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离散元法耦合模型的侧喷口喷动床模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育昆 李斌 杨建蒙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96,共8页
气固两相流研究是了解侧喷口喷动床内颗粒剧烈而复杂的运动的有效手段。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离散元法(DEM)耦合模型,流体相采用LBM中的D2Q9模型,固体相采用DEM软球模型,流固耦合采用Gidaspow模型,从介观角度分析侧喷口喷动床内... 气固两相流研究是了解侧喷口喷动床内颗粒剧烈而复杂的运动的有效手段。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离散元法(DEM)耦合模型,流体相采用LBM中的D2Q9模型,固体相采用DEM软球模型,流固耦合采用Gidaspow模型,从介观角度分析侧喷口喷动床内流动特性,通过模拟和实验验证得到了侧喷口喷动床内流化过程,同时分析了不同喷射速度下空隙率、颗粒水平速度变化、能量分布及颗粒运动轨迹。结果表明:随着喷射速度的增大,管道区域面积也随之增大,时均空隙率范围变大;其动能和势能也增大,但由于初始堆积效应影响,床内颗粒的势能总是大于动能;当喷射速度增加时,床内颗粒势能变化并不明显,而动能变化明显;颗粒在床体内部会形成外循环和内循环2个循环,内循环时流化状态更好。本文结论对后续实验室规模的三维流化床系统快速模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口喷动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离散元法 介观 气固两相流 喷射速度
下载PDF
腓侧甲瓣修复拇指末节桡侧甲床、皮肤缺损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辉 王福星 +2 位作者 王鹏 杜红敏 梁武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Mu甲瓣 修复 拇指末节桡缺损 拇指末节桡皮肤缺损 手术方法
下载PDF
Overview of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n Adonis L.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文慧 张小伟 +5 位作者 徐文进 黄海艳 马亚荣 白晗 巩江 倪士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3期626-628,F0003,共4页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literature retrieval,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pharmacology, clinical application, contraindication of Adonis L.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o provide data for the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literature retrieval,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pharmacology, clinical application, contraindication of Adonis L.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o provide data for the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nis 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Y Clinical appl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
下载PDF
侧翻转治疗床应用于1例颈椎高位损伤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10
作者 张雪静 武晓文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54-655,共2页
关键词 翻转治疗 颈椎高位损伤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原文传递
梁遇春的散文
11
作者 化夷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5期33-37,共5页
每每读梁遇春的散文,总要被他那汪洋恣肆而又潇洒自如的风度所征服,常常疑心他并不真为尘世间人,只不过是一个人间过客,为了要体验体验“人生的味道”而下凡来走一遭,不然何以年纪轻轻,就专写那些《人死观》之类的怪文章,把人生的种种... 每每读梁遇春的散文,总要被他那汪洋恣肆而又潇洒自如的风度所征服,常常疑心他并不真为尘世间人,只不过是一个人间过客,为了要体验体验“人生的味道”而下凡来走一遭,不然何以年纪轻轻,就专写那些《人死观》之类的怪文章,把人生的种种矛盾现象——生与死、泪与笑、悲哀与“失掉了悲哀”、天真与经验、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滑稽与愁闷、光明与黑暗、恋爱与离异等等——研究个透后,就染上那么一种不可思议的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遇春 散文 泪与笑 大通 床侧 小品文 性格 可思议 人生的意义 救火队
下载PDF
不同姿势胸外按压对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树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7年第5期288-291,共4页
目的比较传统床旁侧位跪式胸外按压与骑跨跪式胸外按压对患者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救护车行驶中需给予胸外按压行心肺复苏的82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与B组(n=41)。A组患者采用传统床旁侧... 目的比较传统床旁侧位跪式胸外按压与骑跨跪式胸外按压对患者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救护车行驶中需给予胸外按压行心肺复苏的82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与B组(n=41)。A组患者采用传统床旁侧位跪式胸外按压,B组患者采用骑跨跪式胸外按压。分别比较两组按压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按压频率、复苏成功患者的复苏时间、医务人员的疲劳量表-14(FS-14)评分、血气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B组按压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以及按压频率分别为每2 min(234.5±9.4)次、每2 min(204.3±4.7)次及(112.3±9.1)次/min,均明显高于A组的每2 min(197.5±6.6)次、每2 min(155.2±3.9)次及(97.2±8.2)次/min,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复苏成功患者的复苏时间、医务人员FS-14评分分别为(17.5±6.2)min、(7.2±1.1)分,均明显低于A组的(24.8±7.3)min、(10.8±1.5)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 H值、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4.8%(2/41),明显低于A组的22.0%(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骑跨跪式胸外按压应用于患者心肺复苏中的按压效果更佳,有利于缩短复苏成功时间,减轻医务人员精神疲劳感觉,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 位跪式 骑跨跪式 复苏成功时间
下载PDF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ain pancreatic duct dilation on computed tomography: Single and double duct dilation 被引量:9
13
作者 Mark D Edge Maarouf Hoteit +3 位作者 Amil P Patel Xiaoping Wang Deborah A Baumgarten Qiang Ca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701-1705,共5页
AIM: To study the patients with main pancreatic duct dilation 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thereby to provide the predictive criteria to identify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significant diseases, such as pancreatic ca... AIM: To study the patients with main pancreatic duct dilation 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thereby to provide the predictive criteria to identify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significant diseases, such as pancreatic cancer, and to avoid unnecessary work up for patients at low risk of such diseases. METHODS: Patients with dilation of the main pancreatic duct on CT at Emory University Hospital in 2002 were identified by computer search. Clinical course and ultimate diagnosis were obtained in all the identified patients by abstraction of their computer database records. RESULTS: Seventy-seven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Chronic pancreatitis and pancreatic cancer were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the main pancreatic duct dilation on CT.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isolated dilation of the main pancreatic duct (single duct dilation) had chronic pancreatitis, one-third of patients with single duct dilation but without chronic pancreatitis had pancreatic malignancies, whereas most of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biliary duct dilation (double duct dilation) had pancreatic cancer.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double duct dilation need extensive work up and careful followup since a majority of these patients are ultimately diagnosed with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with single duct dilation, especially such patients without any evidence of chronic pancreatitis, also need careful follow-up since the possibility of pancreatic malignancy, including adenocarcinoma and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tumors, is still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c duct Common bile duct Intrahepatic duct Chronic pancreatitis Pancreatic cancer
下载PDF
带部分甲床的(足母)趾腓侧皮瓣急诊修复拇指末节侧方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缺损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琅山 宋维永 +1 位作者 杨正禄 潘嘉琦 《黑龙江中医药》 2018年第2期70-71,共2页
目的:分析带部分甲床的(足母)趾腓侧皮瓣急诊修复拇指末节侧方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缺损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0例本院自2012年04月至2017年05月收治的拇指末节侧方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缺损患者,回顾其相关资料,根据其不同的治疗措施将其分为对... 目的:分析带部分甲床的(足母)趾腓侧皮瓣急诊修复拇指末节侧方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缺损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0例本院自2012年04月至2017年05月收治的拇指末节侧方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缺损患者,回顾其相关资料,根据其不同的治疗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均1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腹部皮瓣修复术治疗,实验组实施带部分甲床的(足母)趾腓侧皮瓣急诊修复,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拇指关节活动度、患者美观满意度。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美观满意度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拇指关节活动度对比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拇指末节侧方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缺损临床治疗中,应用带部分甲床的(足母)趾腓侧皮瓣急诊修复治疗,既可改善拇指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又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美观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部分甲的(足母)趾腓皮瓣急诊修复 拇指末节方皮肤软组织缺损 缺损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全麻术后150例躁动患儿的护理体会
15
作者 迟向荣 李玉芹 《青岛医药卫生》 2001年第3期217-217,共1页
我院全麻手术患儿多采用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边缘系统的功能与电生理分开,由于对中枢的抑制程度不一,因此,恢复时间也不一。患儿在全麻后苏醒的过程中,如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恢复,就影响患儿对感受的反应和... 我院全麻手术患儿多采用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边缘系统的功能与电生理分开,由于对中枢的抑制程度不一,因此,恢复时间也不一。患儿在全麻后苏醒的过程中,如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恢复,就影响患儿对感受的反应和处理,患儿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心动过速、血压增高,从而增加内出血的可能,而且躁动时可能使引流管、气管插管、输液管等脱出,也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如坠床损伤等。此外,在患儿全麻术后的苏醒过程中,由于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原因,常常也会引起患儿躁动,产生危害。因此,在此期间加强全麻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术后 护理体会 全麻手术 有害刺激 静脉复合麻醉 氯胺酮 约束带 高级中枢 青岛市
下载PDF
Percutaneous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 in treatment of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被引量:1
16
作者 Wang Xianhui Mei Jiong Li Shanzhu Ni Ming Shang Hongjing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9年第1期38-44,共7页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experience and key points of percutaneous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 to treat calcaneal fractures. Methods: Percutaneous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 w...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experience and key points of percutaneous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 to treat calcaneal fractures. Methods: Percutaneous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 was performed from April 2004 to April 2006 on 15 cases (16 sides) with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including 13 males (14 feet) and 2 females (2 feet) ,with average age of 36. 6 years (24-61 year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radiography including lateral and axial views for calcaneus, oblique view for foot and three-dimensional CT imaging re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Sanders classification, there were 12 feet of type Ⅱ (3 type Ⅱa, 3 type Ⅱb and 8 type Ⅱc) and 2 feet of type Illac. The length of calcaneus was recovered through traction by Steinmann pin which passed through calcaneal tubercle perpendicularly and the posterior facet was elevated until reduction by a curve scissors through an 0.5 cm incision along the primary fracture line of lateral calcaneus. The calcaneus was fixed with different cannulated cancellous screw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fractures. Then bone graft was injected to fill the defect of calcaneus through lateral incision.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of 18.4 months (ranged, 12 to 34 months). No complication such as wound infection, screw breakage and calcaneum varus was found postoperatively. The average time for bone healing was 10 weeks. Th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12 cases, good in 4 cases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 hindfoot score. The rate of excellent and good clinical results was 100%. The mean AOFAS hindfoot score in tongue type group (86.5±4.4) was better than in joint depression type group (81.2±1.7, P〈0.05). Radiography showed basic restoration of Bohler's angle, Gissane's angle and calcaneal shape.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percutaneous reduction and injectable bone graft is suitable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Sanders Ⅱ and Ⅲ type calcaneal fractures, with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good clin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ANEUS Percutaneous reduction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Artificial bone
下载PDF
分析带部分甲床的(足母)趾腓侧皮瓣急诊修复拇指末节侧方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缺损效果
17
作者 喻田 兰荣玉 +2 位作者 江吉勇 关瑞珍 皮建波 《黑龙江中医药》 2020年第6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究带部分甲床的(足母)趾腓侧皮瓣急诊修复拇指末节侧方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缺损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9月,从本院收治的拇指末节侧方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缺损患者中选择38例进行研究,回顾病情,根据不同的手术疗法,将38例患者分... 目的:探究带部分甲床的(足母)趾腓侧皮瓣急诊修复拇指末节侧方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缺损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9月,从本院收治的拇指末节侧方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缺损患者中选择38例进行研究,回顾病情,根据不同的手术疗法,将38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各19例。前者采用常规修复术,后者实施带部分甲床的(足母)趾腓侧皮瓣急诊修复,对比两组拇指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拇指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部分甲床的(足母)趾腓侧皮瓣急诊修复拇指末节侧方皮肤软组织及甲床缺损,治疗效果显著,既能改善拇指关节活动度,又能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部分甲的(足母)趾腓皮瓣急诊修复 拇指末节 皮肤软组织缺损 缺损
原文传递
甲床矫形术治疗顽固性嵌甲25例分析
18
作者 夏岳山 赵海勇 马娜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58-959,共2页
目的总结带蒂软组织瓣甲床侧缘下移植,进行甲板整形手术,彻底治愈顽固性嵌甲的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9年6月唐山铁路中心医院收治的25例顽固性嵌甲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设计带蒂软组织瓣,将甲床侧缘从趾骨上剥离,用软组织瓣填塞其... 目的总结带蒂软组织瓣甲床侧缘下移植,进行甲板整形手术,彻底治愈顽固性嵌甲的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9年6月唐山铁路中心医院收治的25例顽固性嵌甲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设计带蒂软组织瓣,将甲床侧缘从趾骨上剥离,用软组织瓣填塞其下支撑甲床,使甲床垫起,甲沟变浅,矫正其侧下翻畸形,矫正畸形甲板。结果 25例(34趾)顽固性嵌甲均行病变甲基质部分切除、带蒂软组织瓣甲床侧缘下移植手术。随访6个月至1年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甲床矫形术去除了嵌甲的病因,外形美观,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嵌甲 带蒂软组织瓣 床侧缘下移植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预清洗胃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明东 杨院平 +2 位作者 莫莉花 覃丽华 仝巧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9-620,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实用、安全的胃镜预清洗方法,以保证清洗质量。方法将完成胃镜检查的600条胃镜随机等量分为A、B、C 3组,A组胃镜使用后立即送洗消间清洗消毒;B组使用后在床侧立即用湿纱布擦去胃镜表面的污物,并在清水中反复送气与送...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实用、安全的胃镜预清洗方法,以保证清洗质量。方法将完成胃镜检查的600条胃镜随机等量分为A、B、C 3组,A组胃镜使用后立即送洗消间清洗消毒;B组使用后在床侧立即用湿纱布擦去胃镜表面的污物,并在清水中反复送气与送水及持续吸引≥10s;C组使用后在床侧立即用多酶液纱布擦去胃镜表面的污物,并在多酶液中反复送气送水及持续吸引≥10s,B、C组经过上述床侧处理后送洗消间清洗消毒;记录胃镜再使用时送气送水管道的通畅情况;并从各组中随机抽取消毒后的胃镜30条,进行生物学检测。结果 A、B、C 3组中分别有18、8、1条胃镜在操作时出现送气/送水管道完全及不全堵塞,堵塞率分别为9.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生物学抽检合格率均为100.0%。结论胃镜检查完后应立即行预清洗,使用多酶液处理既能保障胃镜的可操作性,又能提高清洗消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清洗消毒 床侧处理 预清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