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邵东传 赵楠 +5 位作者 吴钧 苏平 李进 普快荣 陈曦 岑键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6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ruptured dissecting aneurysms of the supraclinoi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RDA-SICA)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采用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 目的探讨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ruptured dissecting aneurysms of the supraclinoi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RDA-SICA)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采用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RDA-SIC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0例,Ⅱ级2例;其中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致少量出血,1例术后左侧颞叶迟发性出血,康复治疗后,无神经功能障碍。2例术后死于脑血管痉挛导致恶性脑水肿。存活10例患者,随访3~49个月,平均随访23.4个月,术后随访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和支架内狭窄。结论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RDA-SIC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颈内动脉 床突上段 破裂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完全夹闭后短期内复发1例报告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波 卜祥梅 +3 位作者 徐超 李泽福 李建民 王成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08-109,共2页
患者男,38岁,因“突发剧烈头痛2 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5 a,患者于入院前2 h吃饭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并伴头晕,遂送往我院急诊。入院后行头部CT检查,检查过程中再发抽搐1次,发作时四肢僵直,数分钟后缓解,口吐白沫伴小便失禁1次,... 患者男,38岁,因“突发剧烈头痛2 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5 a,患者于入院前2 h吃饭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并伴头晕,遂送往我院急诊。入院后行头部CT检查,检查过程中再发抽搐1次,发作时四肢僵直,数分钟后缓解,口吐白沫伴小便失禁1次, CT 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遂收入我科。查体显示神清语利,颈强阳性,余未见异常。患者于入院后当天急诊行DSA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 BBA),大小约4 mm ×5 mm,于次日全麻下行动脉瘤夹闭术;术中夹闭顺利,且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显示动脉瘤夹闭良好,无瘤颈残余。动脉瘤夹闭术后3 d,患者头痛剧烈,意识浑浊,腰穿脑脊液仍为血性,头部CT复查显示右颞部脑出血,遂行右颞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患者嗜睡状态。右颞去骨瓣减压术后16 d,患者突发抽搐,头部减压窗张力较高,头部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再出血,次日头部DSA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上动脉瘤复发,大小约9.5 mm ×6 mm,经微导管超选进入动脉瘤内行动脉瘤栓塞术,共填入microplex弹簧圈9枚;复查DSA造影见动脉瘤栓塞致密。术后患者呈嗜睡状态,CT检查显示脑积水明显,第20天行VP分流术,术后患者状态恢复可,1周后出院神清言语可,左侧肌力恢复正常。 VP分流术后4个月,复查DSA造影见动脉瘤颈处复发,再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共填入弹簧圈3枚;3个月后再次复查DSA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现患者生活完全自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 血泡样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术 动脉瘤复发 头部CT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 DSA造影 去骨瓣减压术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沈杰 江涛 赵兵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通过2~5年的长期随访,总结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7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 目的通过2~5年的长期随访,总结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7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探讨动脉瘤大小、部位、Hunt-Hess分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手术时机、低钠血症、脑积水等可能影响介入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中完全栓塞48例,不完全栓塞9例;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发生动脉栓塞事件;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0S评分)评价:满意50例(87.7%),残疾6例(10.5%),死亡1例(1.8%)。随访2~5年,1例明显复发增大,行二次介入治疗。单因素分析Hunt-Hess分级III^IV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 III^V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是手术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上段动脉瘤相对于开颅夹闭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Hunt-Hess分级III^IV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突上段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 HUNT-HESS分级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手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外伤性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叶伟 赵均峰 +1 位作者 刘波 蒋传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467-468,共2页
目的探索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外伤性动脉瘤手术夹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外伤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头部CT示左鞍旁椭圆形高密度占位影像,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左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圆圈状不规则形动脉瘤影像,急诊全麻下行左侧扩大翼... 目的探索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外伤性动脉瘤手术夹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外伤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头部CT示左鞍旁椭圆形高密度占位影像,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左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圆圈状不规则形动脉瘤影像,急诊全麻下行左侧扩大翼点入路开颅见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局部棱形增粗,血管外膜下可见血液流动,用2枚动脉瘤夹(1枚直角夹,1枚直夹)封闭破裂处。结果用2枚动脉瘤夹能完全封闭动脉瘤破裂处而又保留载瘤动脉的1/2通畅,术后辅以抗凝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外伤性动脉瘤发现后应急诊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海林 周保元 +5 位作者 谢宗志 唐博 任小鲁 任军 孙守元 刘吉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讨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3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双支架套叠40例,三支架2例,四... 目的探讨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3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双支架套叠40例,三支架2例,四支架1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致密栓塞28例,瘤颈部残余9例,瘤体残余6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33例,3分5例,4~5分3例,6分2例。37例影像学随访6~26个月,动脉瘤不显影31例,改善2例,复发3例,载瘤动脉闭塞1例。结论套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LVIS支架 弹簧圈 支架套叠技术 疗效
下载PDF
外伤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假性动脉瘤2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红朝 雷霆 李龄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结合2例报告回顾分析。结果本病早期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而难以诊断,迟发性鼻衄及颅神经缺失症状是本病的典型表现,脑血管造影可确诊,可采用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结合2例报告回顾分析。结果本病早期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而难以诊断,迟发性鼻衄及颅神经缺失症状是本病的典型表现,脑血管造影可确诊,可采用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论颅脑损伤后出现迟发性鼻衄及颅神经缺失症状时应考虑到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颈内动脉 床突上段 假性动脉瘤 鼻衄
下载PDF
影响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介入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廖圣 陆炜 +3 位作者 程国兵 付爽 刘国军 王李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4期535-536,共2页
目的探究影响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介入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96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效果是否有效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0例(介入治疗有效),对照组26例(介入治疗无效)。比较两组动脉瘤位置、大小、脑积水比... 目的探究影响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介入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96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效果是否有效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0例(介入治疗有效),对照组26例(介入治疗无效)。比较两组动脉瘤位置、大小、脑积水比例、低钠血症比例、Hunt-Hess分级以及手术时机,并采用回归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动脉瘤大小、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0.05);两组脑积水比例、Hunt-Hess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低钠血症比例、手术时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脑积水、Hunt-Hess分级Ⅲ~Ⅳ级是影响直径≤5mm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介入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介入疗效与动脉瘤位置、大小、是否有低钠血症及手术时机无关,脑积水及Hunt-Hess分级是影响患者介入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 介入疗效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显微外科解剖
8
作者 杨雷霆 黄玮 +2 位作者 肖绍文 黄祜鸿 朱贤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掌握经翼点入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显微外科技术。方法 :在 15例 (30侧 )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头颅上模拟翼点入路 ,借助手术显微镜在 6~ 2 5倍下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进行显微外科解... 目的 :掌握经翼点入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显微外科技术。方法 :在 15例 (30侧 )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头颅上模拟翼点入路 ,借助手术显微镜在 6~ 2 5倍下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进行显微外科解剖 ,并在游离的脑标本上对它进行测量。结果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主要分支包括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 ;分为眼段、交通段、脉络膜段 ,它们的平均长度分别为 8.96、3.4 5、5 .6 m m;它们较恒定地发出穿通动脉至垂体柄、视路、三脑室底等。经翼点入路 ,通过鞍区的手术间隙 ,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其分支进行良好的显露。结论 :经翼点入路对鞍区病变 ,特别是动脉瘤显微手术时 ,需熟悉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解剖特点 ,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其分支和穿通动脉进行识别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人路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 显微外科解剖 显微外科技术 后交通动脉瘤
下载PDF
反复卒中发作伴颈内动脉床突上段重度狭窄支架植入治疗1例报告
9
作者 叶小军 焦力群 +2 位作者 凌锋 叶明 谌燕飞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486-487,F0003,共3页
患者,男,42岁,因“反复右侧肢体无力11个月,颈动脉支架术后10个月”于2012年4月28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1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能,起病后即到北京市某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
关键词 卒中 床突上段狭窄 支架
下载PDF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复发再栓塞一例
10
作者 罗穆云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23-324,共2页
患者男,42岁。在当地医院复查头部CT血管成像及全脑 DS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复发,于2014年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要求住院进一步治疗。患者于2013年10月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剧烈头痛昏迷,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行头部CT检查示... 患者男,42岁。在当地医院复查头部CT血管成像及全脑 DS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复发,于2014年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要求住院进一步治疗。患者于2013年10月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剧烈头痛昏迷,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行头部CT检查示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急诊行全脑DSA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图2),当时急诊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发现动脉瘤瘤壁极薄,考虑为血泡样动脉瘤( 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BBA),实施动脉瘤瘤颈夹闭术。术后患者出院前未行血管影像学检查。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正常,右侧肢体肌力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
下载PDF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3
11
作者 邵东传 吴钧 +5 位作者 高云 苏平 刘俊 马钢 普快荣 岑键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8期629-632,共4页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DA-SICA)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运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8例DA-SICA的临床资料。结果 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13例,术后即刻造...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DA-SICA)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运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8例DA-SICA的临床资料。结果 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13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0例,Ⅱ级3例;单LVIS支架辅助栓塞15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均为Raymond分级Ⅰ级。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恶性脑肿胀,1例死于再出血。存活25例术后随访3~49个月,平均(26.5±2.5)个月;2例术后复发,再次使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愈;其余23例术后3个月复查DSA无动脉瘤复发及载流动脉狭窄。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DA-SICA,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选择,使用支架的数目应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决定,术后应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夹层动脉瘤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 血管内栓塞 LVIS支架 弹簧圈 疗效
下载PDF
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海平 赵世光 +5 位作者 史怀璋 韩大勇 王春雷 陈鑫 王开开 田松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BAs)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采用双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9例BBAs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成功实施双支架错... 目的探讨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BAs)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采用双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9例BBAs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成功实施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中即刻影像Raymond分级Ⅰ级5例,Ⅱ级1例,Ⅲ级3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4例,3分2例,4分1例,死亡2例;术后90 d mRS评分0分5例,1分1例,3分1例。7例存活病人影像学随访1周~24个月,动脉瘤均完全闭塞,载流动脉无狭窄。结论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BBAs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可降低动脉瘤术后复发率,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泡样动脉瘤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 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 血管内治疗 弹簧圈 预后
下载PDF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欢欢 李俊 +5 位作者 盛柳青 陈迎春 别毕洲 汪志忠 游慧超 叶建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到2018年3月采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9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成功实施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到2018年3月采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9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破裂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成功实施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5例,Ⅱ级4例。术后DSA随访1周~24个月,2例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术后2周DSA复查显示动脉瘤复发,血栓弹力图示ADP>90%,调整抗血小板方案后半年后复查动脉瘤未显影;其余病人动脉瘤均未显影,载瘤动脉通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5例,3分2例,4分1例,6分1例;术后90 d mRS评分0分6例,1分1例,3分1例。结论LVIS支架辅助栓塞颈内动脉床突段破裂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调整抗血小板方案可提高术后复发动脉瘤的闭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 LVIS支架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开颅与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仝兆锋 皇甫蓓蓓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2068-2070,共3页
【目的】比较开颅与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B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44例BB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开颅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n=20)和介入组(采用单支架或多支架... 【目的】比较开颅与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B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44例BB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开颅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n=20)和介入组(采用单支架或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n=24).随访24~60个月,记录手术指标,末次随访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预后效果,术后即可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采用Ray-mond分级评价动脉瘤栓塞效果,记录梗死、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开颅组15例行直接夹闭,4例采用夹闭+包裹,1例采用颈内动脉孤立.术中3例动脉瘤分离过程中破裂,2例夹闭时破裂,2例行临时阻断颈内动脉近远端成功夹闭,3例因破口较大未直接夹闭,人工材料将破口及颈内动脉包裹后再行夹闭.介入组单支架与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分别为10例、14例,2例栓塞过程出血并采用血肿清除术,术后即刻DSA显示介入组Raymond分级完全栓塞18例,近全栓塞6例.介入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2,P=0.845>0.05).两组梗死、出血、复发、死亡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3,P=0.453>0.05).【结论】介入治疗BBA能获得与开颅手术相近的远期预后效果,均具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风险,但介入手术具有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 支架
下载PDF
原始三叉动脉瘤伴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耿焕 沈和平 +5 位作者 褚正民 尤锦 沈建国 褚闻来 王翊飞 周海航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6-248,共3页
原始三叉动脉是胚胎性颈内动脉与基底动脉之间最常见的一种永久吻合,临床上偶见,可伴有其他脑血箭异常,如动脉瘤等,但原始三叉动脉本身发出的动脉瘤很少见,伴有原始三叉动脉瘤的多发性动脉瘤则极为罕见,现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原始... 原始三叉动脉是胚胎性颈内动脉与基底动脉之间最常见的一种永久吻合,临床上偶见,可伴有其他脑血箭异常,如动脉瘤等,但原始三叉动脉本身发出的动脉瘤很少见,伴有原始三叉动脉瘤的多发性动脉瘤则极为罕见,现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原始三叉动脉瘤伴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 多发性动脉瘤 文献复习 原始三叉动脉 基底动脉 胚胎性
原文传递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耀华 梁玉敏 江基尧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6-379,共4页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loodblister—likeaneurysm,BBA)是起源于颈内动脉(/CA)床突上段近端前壁或前内壁(anteriororanteromedialwall),而与ICA分支无关的动脉瘤。1969年,Sundt和Murphey第一次描绘了此动脉瘤,称之...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loodblister—likeaneurysm,BBA)是起源于颈内动脉(/CA)床突上段近端前壁或前内壁(anteriororanteromedialwall),而与ICA分支无关的动脉瘤。1969年,Sundt和Murphey第一次描绘了此动脉瘤,称之为“小而无颈的动脉瘤”(smallsessilealleurysm)并采用自制的Sundt管状金属套动脉瘤夹来夹闭此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 血泡样动脉瘤 动脉瘤夹 ICA
原文传递
创伤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二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志 朱刚 +2 位作者 冯华 缪洪平 潘杰香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5-335,共1页
1 临床资料 例1,男,12岁。坠落致头部外伤,原发昏迷约2h。当地医院经对症治疗10d后出院。伤后19d突发一过性意识障碍,腰椎穿刺为血性脑脊液,伤后23d再次意识障碍并左侧偏瘫,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好转后转入我院,入院后CT检查示右额... 1 临床资料 例1,男,12岁。坠落致头部外伤,原发昏迷约2h。当地医院经对症治疗10d后出院。伤后19d突发一过性意识障碍,腰椎穿刺为血性脑脊液,伤后23d再次意识障碍并左侧偏瘫,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好转后转入我院,入院后CT检查示右额叶血肿。伤后28d第3次意识丧失,急诊颈动脉造影示左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瘤颈显示不清。开颅探查发现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背侧方,壁极薄,无明显瘤蒂,行动脉瘤孤立并切除。病理检查符合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半年后来院行颅骨修补术,偏瘫已恢复,正常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 假性动脉瘤 一过性意识障碍 创伤性 对症治疗 左侧偏瘫 血性脑脊液 颈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颈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术中瘤颈断裂夹闭后缺血死亡一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峥 王如密 张小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7-207,共1页
  患者男,45岁.因突发头痛5d入院.检查:神志清楚,颈稍有抵抗,余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头颅CT检查发现脑底池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拟诊断颅内动脉瘤.住院当天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C1~2段动脉瘤15mm×7mm&...   患者男,45岁.因突发头痛5d入院.检查:神志清楚,颈稍有抵抗,余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头颅CT检查发现脑底池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拟诊断颅内动脉瘤.住院当天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C1~2段动脉瘤15mm×7mm×3mm大小.经家属同意后立即行动脉瘤GDC栓塞治疗,由于瘤颈与颈内动脉壁之间夹角十分狭窄,部分血管痉挛,花费约3h,微导管及微导丝始终无法进入瘤腔内,故放弃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头颅CT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 GDC栓塞治疗 瘤颈断裂夹闭 缺血 死亡 颈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术
原文传递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坤 周丹 +9 位作者 钟小康 黄红星 邹叔骋 罗宗晚 李创华 朱勇 李凌 刘博 张卫民 刘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显微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9例血泡样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结果 9例均开颅手术,采用动脉瘤直接夹闭、动脉瘤孤立及动脉瘤包裹等方法,术后6例恢复良好,3...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显微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9例血泡样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结果 9例均开颅手术,采用动脉瘤直接夹闭、动脉瘤孤立及动脉瘤包裹等方法,术后6例恢复良好,3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脑梗塞;2例调整动脉瘤夹后顺利夹闭,1例包裹加夹闭,术后脑梗塞,行去骨瓣减压;1例术中出血,包裹后去骨瓣减压后再出血死亡。术后6月随访,5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以内;1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遗留肢体偏瘫及部分失语;1例失访;1例复发,术后多重支架加弹簧圈栓塞治愈。结论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是一种特殊的颅内复杂动脉瘤,较高的复发率、高死残率,应引起重视,显微手术是一种可考虑的治疗方法,但术前侧支循环评估、精准的显微技巧、完善的术前评估、必备的设备及材料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突上段 血泡样动脉瘤 显微技术
原文传递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柳成荫 石祥恩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年第4期381-384,共4页
血泡样动脉瘤极容易破裂,在术中及术后更易破裂.一旦发现就应该及时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直接夹闭、载瘤动脉缝合重建、动脉瘤包裹、颈内动脉闭塞术及血管内治疗等.本文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转归及治疗方法进行... 血泡样动脉瘤极容易破裂,在术中及术后更易破裂.一旦发现就应该及时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直接夹闭、载瘤动脉缝合重建、动脉瘤包裹、颈内动脉闭塞术及血管内治疗等.本文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转归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泡样动脉瘤 床突上段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