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头颅CTA数据三维立体重建打印床突段动脉瘤及前床突模型应用于动脉瘤夹闭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彭经建 刘桂梅 +3 位作者 王金鹏 江建 刘俊 杨枫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5期100-102,109,F0003,共5页
目的 探讨头颅血管造影(CTA)数据三维立体重建打印床突段动脉瘤及前床突模型在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动脉瘤夹闭术患者86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根据普通CTA检查结果,结... 目的 探讨头颅血管造影(CTA)数据三维立体重建打印床突段动脉瘤及前床突模型在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动脉瘤夹闭术患者86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根据普通CTA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经验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使用头颅CTA数据三维立体重建打印床突段动脉瘤及前床突模型,指导手术治疗,术后7 d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并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43例患者夹闭术成功41例,成功率95.35%,对照组43例患者夹闭成功35例,成功率81.40%(P<0.05);观察组完全夹闭率高于对照组(P<0.05);瘤颈残余、瘤体残余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术期术后血管痉挛、血肿、静脉血栓、肢体活动障碍及颅内水肿发生率6.99%,低于对照组的16.29%(P<0.05);观察组最终随访40例,随访期间38例患者恢复良好,能自理生活;2例患者伴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对照组最终随访38例,随访期间30例患者恢复良好,8例患者伴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头颅CTA数据三维立体重建打印床突段动脉瘤及前床突模型用于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较低,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血管造影 三维立体重建 床突段动脉瘤 模型 动脉瘤夹闭术
下载PDF
翼点与颈部联合床突段动脉瘤夹闭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云云 董薪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373-376,共4页
目的对翼点与颈部联合床突段动脉瘤夹闭的手术配合进行探析。方法选择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2015年10月该院诊治的43例床突段动脉瘤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2月该院治疗的40例床突段动脉瘤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 目的对翼点与颈部联合床突段动脉瘤夹闭的手术配合进行探析。方法选择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2015年10月该院诊治的43例床突段动脉瘤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2月该院治疗的40例床突段动脉瘤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配合,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化手术配合,对比与统计分析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灶清除率以及手术完成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分别是(255±45)ml、(2.8±0.4)h,对照组分别是(489±125)ml、(4.2±1.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床突段动脉瘤患者均顺利结束手术治疗,手术完成度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拔除气管导管率与病灶清除率分别是93.02%、100.00%,对照组分别是52.5%、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点与颈部联合床突段动脉瘤夹闭的手术配合极为重要,不仅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影响患者手术的完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与颈部联合 床突段动脉瘤夹闭 手术配合
原文传递
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沈杰 江涛 赵兵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通过2~5年的长期随访,总结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7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 目的通过2~5年的长期随访,总结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7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探讨动脉瘤大小、部位、Hunt-Hess分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手术时机、低钠血症、脑积水等可能影响介入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中完全栓塞48例,不完全栓塞9例;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发生动脉栓塞事件;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0S评分)评价:满意50例(87.7%),残疾6例(10.5%),死亡1例(1.8%)。随访2~5年,1例明显复发增大,行二次介入治疗。单因素分析Hunt-Hess分级III^IV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 III^V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是手术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上段动脉瘤相对于开颅夹闭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Hunt-Hess分级III^IV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 HUNT-HESS分级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海林 周保元 +5 位作者 谢宗志 唐博 任小鲁 任军 孙守元 刘吉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讨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3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双支架套叠40例,三支架2例,四... 目的探讨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套叠LVIS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3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双支架套叠40例,三支架2例,四支架1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致密栓塞28例,瘤颈部残余9例,瘤体残余6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33例,3分5例,4~5分3例,6分2例。37例影像学随访6~26个月,动脉瘤不显影31例,改善2例,复发3例,载瘤动脉闭塞1例。结论套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LVIS支架 弹簧圈 支架套叠技术 疗效
下载PDF
影响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介入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廖圣 陆炜 +3 位作者 程国兵 付爽 刘国军 王李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4期535-536,共2页
目的探究影响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介入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96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效果是否有效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0例(介入治疗有效),对照组26例(介入治疗无效)。比较两组动脉瘤位置、大小、脑积水比... 目的探究影响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介入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96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效果是否有效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0例(介入治疗有效),对照组26例(介入治疗无效)。比较两组动脉瘤位置、大小、脑积水比例、低钠血症比例、Hunt-Hess分级以及手术时机,并采用回归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动脉瘤大小、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0.05);两组脑积水比例、Hunt-Hess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低钠血症比例、手术时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脑积水、Hunt-Hess分级Ⅲ~Ⅳ级是影响直径≤5mm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介入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介入疗效与动脉瘤位置、大小、是否有低钠血症及手术时机无关,脑积水及Hunt-Hess分级是影响患者介入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动脉瘤 介入疗效 相关因素
下载PDF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复发再栓塞一例
6
作者 罗穆云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23-324,共2页
患者男,42岁。在当地医院复查头部CT血管成像及全脑 DS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复发,于2014年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要求住院进一步治疗。患者于2013年10月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剧烈头痛昏迷,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行头部CT检查示... 患者男,42岁。在当地医院复查头部CT血管成像及全脑 DS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复发,于2014年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要求住院进一步治疗。患者于2013年10月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剧烈头痛昏迷,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行头部CT检查示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急诊行全脑DSA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图2),当时急诊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发现动脉瘤瘤壁极薄,考虑为血泡样动脉瘤( 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BBA),实施动脉瘤瘤颈夹闭术。术后患者出院前未行血管影像学检查。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正常,右侧肢体肌力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
下载PDF
开颅与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仝兆锋 皇甫蓓蓓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2068-2070,共3页
【目的】比较开颅与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B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44例BB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开颅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n=20)和介入组(采用单支架或多支架... 【目的】比较开颅与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B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44例BB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开颅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n=20)和介入组(采用单支架或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n=24).随访24~60个月,记录手术指标,末次随访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预后效果,术后即可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采用Ray-mond分级评价动脉瘤栓塞效果,记录梗死、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开颅组15例行直接夹闭,4例采用夹闭+包裹,1例采用颈内动脉孤立.术中3例动脉瘤分离过程中破裂,2例夹闭时破裂,2例行临时阻断颈内动脉近远端成功夹闭,3例因破口较大未直接夹闭,人工材料将破口及颈内动脉包裹后再行夹闭.介入组单支架与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分别为10例、14例,2例栓塞过程出血并采用血肿清除术,术后即刻DSA显示介入组Raymond分级完全栓塞18例,近全栓塞6例.介入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2,P=0.845>0.05).两组梗死、出血、复发、死亡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3,P=0.453>0.05).【结论】介入治疗BBA能获得与开颅手术相近的远期预后效果,均具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风险,但介入手术具有微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颈内动脉动脉瘤 支架
下载PDF
颈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术中瘤颈断裂夹闭后缺血死亡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峥 王如密 张小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7-207,共1页
  患者男,45岁.因突发头痛5d入院.检查:神志清楚,颈稍有抵抗,余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头颅CT检查发现脑底池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拟诊断颅内动脉瘤.住院当天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C1~2段动脉瘤15mm×7mm&...   患者男,45岁.因突发头痛5d入院.检查:神志清楚,颈稍有抵抗,余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头颅CT检查发现脑底池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拟诊断颅内动脉瘤.住院当天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C1~2段动脉瘤15mm×7mm×3mm大小.经家属同意后立即行动脉瘤GDC栓塞治疗,由于瘤颈与颈内动脉壁之间夹角十分狭窄,部分血管痉挛,花费约3h,微导管及微导丝始终无法进入瘤腔内,故放弃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头颅CT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 GDC栓塞治疗 瘤颈断裂夹闭 缺血 死亡 动脉动脉瘤
原文传递
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徐飞 张赛 +1 位作者 薛德友 申亚峰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疗法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146)和无效组(n=5...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疗法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146)和无效组(n=54),对两组患者动脉瘤大小、部位、Hunt-Hess分级、手术时间、脑积水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预后与年龄、动脉瘤部位、动脉瘤大小、围术期感染及低钠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Hunt-Hess分级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疗法 颈内动脉动脉瘤 治疗结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鹏辉 李玲利 郭效东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2期126-128,132,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巩义市中医院采用介入治疗的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手术情况,采用Raymond标准对动脉瘤栓塞程度予...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巩义市中医院采用介入治疗的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手术情况,采用Raymond标准对动脉瘤栓塞程度予以判定;术后1年、3年、5年复查DSA,统计动脉瘤复发情况;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并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对可能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中破裂出血2例,1例于载瘤动脉内弹簧圈尾攆脱出,1例大脑动脉闭塞行溶栓治疗。栓塞后造影提示,动脉瘤完全栓塞40例(83.33%),瘤腔存在残留5例(10.42%),瘤颈存在残留3例(6.25%)。48例患者均有效随访,死亡1例(2.08%),残疾4例(8.33%),预后良好43例(89.58%)。47例存活患者中术后3年复发1例(2.13%)。皮尔森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在性别、动脉瘤大小、手术时机、低钠血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Hunt-Hess分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上存在明显差异(χ^(2)=8.167,9.271,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III~V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安全有效,Hunt-Hess分级III~V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动脉瘤 介入治疗 效果 预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