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白菜蜡质缺失突变体YW71的遗传及序列变异分析
1
作者 杨双娟 唐昊 +8 位作者 赵艳艳 魏小春 王志勇 苏贺楠 张文静 李林 王坐京 原玉香 张晓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以大白菜蜡质突变体YW71为对象,研究其亮绿无蜡粉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调控基因。通过遗传分析,表明YW71中的亮绿无蜡粉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等位基因互补实验证明YW71的亮绿性状是BrWAX2等位突变引起的。序列分析表明,在YW71中BrWAX... 以大白菜蜡质突变体YW71为对象,研究其亮绿无蜡粉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调控基因。通过遗传分析,表明YW71中的亮绿无蜡粉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等位基因互补实验证明YW71的亮绿性状是BrWAX2等位突变引起的。序列分析表明,在YW71中BrWAX2基因在第3个外显子末端发生了39 bp的缺失,进而引起转录水平的可变剪切和翻译水平的提前终止。表达模式分析表明,BrWAX2基因在YW71茎和叶中表达量显著下降。此外,研究针对39 bp的变异开发并验证了共显性标记BrWAX2-In Del1。研究结果丰富了白菜类蔬菜蜡质突变遗传资源,将为亮绿无蜡粉品种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亮绿突变体 等位基因互补实验 序列变异分析
下载PDF
白鱀豚MHC基因类DQB1座位第二外元的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严洁 杨光 +1 位作者 周开亚 魏辅文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1-507,共7页
测定了 4 5个克隆的白豚 (Lipotesvexillifer)MHCⅡ类基因DQB座位第二外元 172bp的核苷酸序列 ,共获得 15种序列 ,发现了 2 2个变异位点。核苷酸的非同义替换明显多于同义替换 ,并造成了 15个氨基酸的改变。氨基酸的替换趋于集中在假定... 测定了 4 5个克隆的白豚 (Lipotesvexillifer)MHCⅡ类基因DQB座位第二外元 172bp的核苷酸序列 ,共获得 15种序列 ,发现了 2 2个变异位点。核苷酸的非同义替换明显多于同义替换 ,并造成了 15个氨基酸的改变。氨基酸的替换趋于集中在假定的与抗原的选择性识别相关的位点附近。白豚DQB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白鲸 (Delphinapterusleucas)和一角鲸 (Monodonmonoceros)DQB1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不具备人及其它一些灵长类动物DQB2基因所共有的基序 (Motif) ,而与牛DQB1基因的基序相近 ,说明本研究得到的白豚MHC序列应属于类DQB1基因。同一个体出现了多种序列的情况 ,提示白豚的DQB基因可能存在着座位重复。白豚的类DQB1座位的序列中存在多种基序的不同组合 ,推测是由于基因转换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鱀豚 MHC基因 DQB1座位 序列变异分析 基因重复 基因转换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3
作者 郭晏海 赵君庸 +2 位作者 苏成芝 阎小君 肖乐义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5-9,共5页
为了研究西安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中C区基因的变异性,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rmorphism,SSCP)分析万法,对36份HCVRNA阳性血清的PCR... 为了研究西安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中C区基因的变异性,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rmorphism,SSCP)分析万法,对36份HCVRNA阳性血清的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有31份样品的SSCP图谱相同,对其中二份样品进行测序,证明序列是相同的;另外5价样品SSCP图谱不相同,其序列与前者也有差异。说明本地区HCV基因组中C区基因存在一个主要的基因类型。该实验为本地区HCV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究确定了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蛋白基因 序列变异分析 SSCP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平耳孔蜈蚣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4
作者 左宝平 宋大祥 +1 位作者 周开亚 孙红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883-2885,共3页
[目的]对中国平耳孔蜈蚣种群的地理变异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中国平耳孔蜈蚣标本经95%乙醇浸制后进行总基因组提取、PCR扩增和测序,最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定义26个单元型,单元型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3。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波动范... [目的]对中国平耳孔蜈蚣种群的地理变异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中国平耳孔蜈蚣标本经95%乙醇浸制后进行总基因组提取、PCR扩增和测序,最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共定义26个单元型,单元型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3。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波动范围较大,系统发生树中各样地平耳孔蜈蚣的单元型呈现一种混杂的分布格局。[结论]根据节肢动物分子钟,推断现代平耳孔蜈蚣遗传分布格局均比较古老,早在第三纪中期就已经形成,可见更新世冰期对平耳孔蜈蚣种群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细胞色素B 平耳孔蜈蚣
下载PDF
沈阳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关琪 王素芬 +2 位作者 马晓光 黎明新 王艳 《中国病毒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70-373,共4页
从10份沈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血浆标本中提取核糖核酸(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扩增HIV-1的p17与p24交界部分的基因片断并进行测序。将所测序列与各亚型国际参考株及亚洲流行参考... 从10份沈阳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血浆标本中提取核糖核酸(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扩增HIV-1的p17与p24交界部分的基因片断并进行测序。将所测序列与各亚型国际参考株及亚洲流行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确定被检标本的亚型,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同时将所得亚型结果与经过亚型特异性引物的复合套氏PCR鉴定基因亚型的方法所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份HIV-1病毒株分属B′、CRF07-BC和CRF01-AE3种基因亚型。本文所研究样本的p17区段的ks/ka值小于1,而p24区段的ks/ka值大于1;p24部分的基因同源性高于p17部分,即我国HIV-1B′、CRF07-BC和CRF01-AE3种亚型毒株的p17区段的基因变异较大,而p24区段相对较为保守。提示上述3种亚型HIV-1病毒株的p24区段更适合于HIV-1疫苗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序列分析 变异 选择压力
下载PDF
甘蔗MOC1基因(ScMOC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旭娟 李纯佳 +7 位作者 徐超华 刘洪博 吴转娣 林秀琴 陆鑫 毛钧 字秋艳 刘新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4-746,共13页
MONOCULM 1(MOC1)基因在植物腋分生组织和腋芽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植物分蘖关键调控基因。本研究利用同源基因克隆法结合RT-PCR、RACE技术从甘蔗品种ROC22中克隆获得MOC1的同源基因,命名为Sc MOC1。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的c DN... MONOCULM 1(MOC1)基因在植物腋分生组织和腋芽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植物分蘖关键调控基因。本研究利用同源基因克隆法结合RT-PCR、RACE技术从甘蔗品种ROC22中克隆获得MOC1的同源基因,命名为Sc MOC1。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的c DNA序列包含一个长度为129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含有GRAS保守结构域的非分泌蛋白,其分子量为45.43 k D,理化等电点p I为6.98。序列比对分析显示Sc MOC1与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赖草(Leymus secalinus(Georgi)Tzvel.)、水稻(Oryza sativa L.)等禾本科植物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较高;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其与高粱、小米草(Setaria italica(L.)P.Beauv.)、玉米(Zea mays L.)等禾本科植物MOC1同源蛋白亲缘关系最近;Sc MOC1在甘蔗品种ROC22中的序列变异分析发现,30个克隆得到的序列中共有46个SNP位点和29处In Del位点,其中1个位点发生的单个碱基缺失和另一个位点的4个碱基插入是造成基因编码蛋白序列变化的主要原因。中性检测表明,Sc MOC1在ROC22中遵循中性进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Sc MOC1在甘蔗品种ROC22分蘖期不同组织部位(根、茎、叶、分蘖芽、叶鞘、生长点)、茎尖生长点和不同发育阶段腋芽(幼嫩腋芽、半大腋芽、较大腋芽、成熟休眠腋芽)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Sc MOC1在分蘖期的ROC22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生命活跃的茎尖生长点处表达量最高;在腋芽形成发育过程中该基因表达总体呈现出"升-降-升-降"的趋势,说明Sc MOC1基因可能在甘蔗腋芽形成发育阶段中发挥作用。以上研究可推测Sc MOC1在甘蔗的分蘖性状调控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为Sc MOC1的功能研究及其在甘蔗产量分子辅助育种中的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分蘖 MOC1基因 序列变异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基因组分析证实免疫系统导致自闭症
7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期81-81,共1页
据Saxena V 2012年12月4日[PLoS ONE,2012,7(12):e48835]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鉴定出促进自闭症产生的基因的新方法而发现证据证实几种与免疫系统相关联的途径遭受扰乱后促进自闭症谱系障碍产生。通过整合与自闭症相... 据Saxena V 2012年12月4日[PLoS ONE,2012,7(12):e48835]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鉴定出促进自闭症产生的基因的新方法而发现证据证实几种与免疫系统相关联的途径遭受扰乱后促进自闭症谱系障碍产生。通过整合与自闭症相关联的DNA序列变异分析和在研究受到自闭症影响的家庭中鉴定出的标志物分析,这项研究强有力地表明免疫功能在自闭症中发挥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系统 自闭症 基因 组分 序列变异分析 谱系障碍 研究人员 免疫功能
下载PDF
Sequence Variation in the Gp120 region of SHIV-CN97001 during in vivo Passage 被引量:6
8
作者 Qiang LIU Gui-bo YANG +4 位作者 Yue MA Chen-li QIU Jie-jie DAI Hui XING Yi-ming SHAO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14,共7页
SHIV-CN97001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assessing the immune effect and strategy of the AIDS vaccine which included genes of the predominant prevalent HIV-1 strain in China. In this study, SHIV-CN97001 was in vivo pa... SHIV-CN97001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assessing the immune effect and strategy of the AIDS vaccine which included genes of the predominant prevalent HIV-1 strain in China. In this study, SHIV-CN97001 was in vivo passaged serially to construct pathogenic SHIV-CN97001/rhesus macaques model. To identify variation in the gp120 region of SHIV-CN97001 during passage, the fragments of gp120 gene were amplified by RT-PCR from the plasma of SHIV-CN97001 infected animals at the peak viral load time point and the gene distances (divergence, diversity) were calculated using DISTANCE.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genetic distances of SHIV-CN97001 in the third passage animals were the highest during in vivo passage. It ha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viral divergence from the founder strain and viral replication ability. The nucleic acid sequence of the V3 region was highly conservative. All of the SHIV-CN97001 strains had V3 loop central motif (GPGQ) and were predicted to be using CCR5 co-receptor on the basis of the critical amino acids within V3 loop.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genetic distance during serial passage, and SHIV-CN97001 gp120 gene evolved toward ancestral states upon transmission to a new host. This could partly explain why there was no pathogenic viral strain obtained during in vivo pass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V PASSAGE GP120 VARIATION Sequence analysis
下载PDF
Novel mutations and sequence variants in exons 3-9 of human T Cell Factor-4 gene in sporadic rectal cancer patients stratified b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被引量:1
9
作者 Wen-Jian Meng Ling Wang +9 位作者 Chao Tian Yong-Yang Yu Bing Zhou Jun Gu Qing-Jie Xia Xiao-Feng Sun Yuan Li Rong Wang Xue-Lian Zheng Zong-Guang Zho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7期3747-3751,共5页
AIM: To establish the role of human T Cell Factor-4 (hTCF-4) gene exons 3-9 mutation status in association with sporadic rectal cancer wit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METHODS: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ere ... AIM: To establish the role of human T Cell Factor-4 (hTCF-4) gene exons 3-9 mutation status in association with sporadic rectal cancer wit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METHODS: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ere genotyped in 93 sporadic rectal cancer patients. Eleven cases were found to be high-frequency MSI (MSI-H).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coding region of the exons 3-9 of hTCF-4 gene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11 MSI-H cases and 10 controls (5 microsatellite stability (MSS) cases and 5 cases with normal mucosa). The sequencing and MSI identification were used. RESULTS: Several novel mutations and variants were revealed. In exon 4, one is a 4-position continuous alteration which caused amino acid change from Q131T and S132I (391insA, 392 G 〉 A, 393 A 〉 G and 395delC) and another nucleotide deletion (395delC) is present in MSI-H cases (5/10 and 4/10, respectively) but completely absent in the controls.CONCLUSION: Novel mutations in exon 4 of hTCF-4 gene were revealed in this study, which might be of importanc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poradic 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MSI-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CF-4 Sporadic rectal cance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utation analysis
下载PDF
阿德福韦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序列的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卢建溪 谢冬英 +4 位作者 徐启桓 朱明芬 陈伟 李莉 李刚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1-336,共6页
目的研究新药阿德福韦抗病毒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序列的变化情况,以有效的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4例服用阿德福韦患者的系列血清,包括用药前血清及用药后半年(28周)、1年(52周)、2年(92周) 血清,将4例系列血清用一片段聚合酶... 目的研究新药阿德福韦抗病毒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序列的变化情况,以有效的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4例服用阿德福韦患者的系列血清,包括用药前血清及用药后半年(28周)、1年(52周)、2年(92周) 血清,将4例系列血清用一片段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全基因组克隆、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基因型及血清型分析、全基因序列同源性及差异性比较、HBV各编码区氨基酸变异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4例系列血清的基因型及血清型分析为:1例为C基因型/adrq+血清型,1例为B、C混合基因型/adw2、adrq+昆合血清型,2例为B基因型/adw2血清型。全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情况为:同例血清组内序列同源性为97.5%-99.8%;B、C混合型感染者其组内同源性为 90.9%-99.3%。不同例血清组间序列同源性为90.6%-100%。各编码区氨基酸变异情况为:治疗52周时碱基突变数明显高于28周和92周。存在热点突变位点。在P基因的逆转录酶区,有几处非常有意义的有义突变,很可能会影响逆转录酶的活性,而使HBV对阿德福韦产生耐药逃逸。结论 HBV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了几处有意义的氨基酸变异,这可能与HBV对阿德福韦的耐药逃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 变异 序列分析 阿德福韦酯
原文传递
DNA芯片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冬生 杨瑞馥 +2 位作者 宋亚军 庞昕 翟俊辉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4-300,共7页
DNA微点阵 (DNA芯片 )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比较基因组学、DNA序列变异分析和基因分型等多方面的研究。随着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种类完成全基因组测序 ,在微生物生理、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生态学、系统发育学、途径工程、... DNA微点阵 (DNA芯片 )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比较基因组学、DNA序列变异分析和基因分型等多方面的研究。随着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种类完成全基因组测序 ,在微生物生理、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生态学、系统发育学、途径工程、发酵最优化等研究领域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芯片 微生物学 基因表达 基因组 基因分型 DNA序列变异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