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恩萍 史天云 +1 位作者 王博 张欣萍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1期2209-2212,共4页
目的探讨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术后放疗方式的不同将84例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分为同步治疗组(n=43,行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和序贯治疗组(n=41,行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比较... 目的探讨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术后放疗方式的不同将84例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分为同步治疗组(n=43,行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和序贯治疗组(n=41,行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放疗时间、乳房美容效果、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5年总生存率、术后5年无进展生存率。结果同步治疗组患者的放疗时间短于序贯治疗组患者(P﹤0.05)。放疗后,两组患者的乳房美容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了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胃肠道反应、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功能损害、皮肤反应,但两组患者的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可以明显缩短乳腺癌患者的放疗总时间,在保证乳房美容效果和远期生存情况的同时,未增加放疗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同步调强放疗 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 不良反应 疗效
下载PDF
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屠婷婷 陈程 +1 位作者 陈丹丹 刘冰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1期27-29,共3页
目的:比较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接受保乳手术治疗,按照术后放疗方法不同分为瘤床组(n=38)... 目的:比较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接受保乳手术治疗,按照术后放疗方法不同分为瘤床组(n=38)与序贯组(n=42),瘤床组给予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治疗,序贯组给予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放疗时间、乳房美容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床组放疗时间短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治疗乳腺癌在临床疗效、乳房美容效果、不良反应及随访3年生存率并未体现出明显差异性,但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缩短了总放疗时间,综合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调强放疗 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 乳腺癌 乳房美容
下载PDF
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和术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包德强 吴畅 +1 位作者 杨东晓 李泳慧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7期14-18,共5页
目的:比较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术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比较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术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接受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对照组接受术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比较两组疗效、炎症指标[人多效生长因子(human pleiotrophin,PT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清标志物[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不良反应、复发与生存、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与体力状况评分[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炎症指标、血清标志物、QOL评分、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放疗8周后PTN、IL-6、TNF-α、EGF、VEGF均低于对照组,但QOL评分、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复发率为20.59%(7/34),低于对照组的46.15%(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较序贯加量调强放疗的效果更理想,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清标志物水平,同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复发少,生存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脑胶质 调强放疗 同步调强放疗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调强瘤床加量大分割放疗 被引量:9
4
作者 郑荣辉 李洪胜 +4 位作者 张秀萍 张伟军 黄赖机 谭剑明 邓瑾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加量大分割放疗的放射毒性、乳腺美容效果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乳腺癌保乳术后符合入组条件的30例患者,年龄26~67岁,随机分为大分割研究组(14例)和常规分割对照组(16例)。全乳调强放疗剂量:大分割... 目的:探讨中国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加量大分割放疗的放射毒性、乳腺美容效果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乳腺癌保乳术后符合入组条件的30例患者,年龄26~67岁,随机分为大分割研究组(14例)和常规分割对照组(16例)。全乳调强放疗剂量:大分割组40.5 Gy/15 f/21 d,常规分割组50.0 Gy/25 f/35 d;瘤床加量:大分割组46.5 Gy/16 f/22 d,常规分割组60.0 Gy/30 f/42 d。结果:所有患者急性/晚期放射性皮炎均列为I^II度;研究组和对照组急性/晚期皮肤毒性和乳房美容效果比较均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0例患者未见明显放射性心、肺毒性出现;中位随访21.7个月,无发生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瘤床加量大分割放疗具有与常规分割放疗同等良好的治疗耐受性、乳房美容效果及放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调强放射治疗 大分割放疗
下载PDF
三种全乳同步瘤床加量调强放疗计划的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刚 张顺康 +5 位作者 沈磊 孙丽云 赵映薇 王鑫 王欢欢 卢月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1-619,共9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模式。采用3种不同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制定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同步瘤床加量的放疗计划,并对3种放疗计划的肿瘤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上海... 背景与目的:目前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模式。采用3种不同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制定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同步瘤床加量的放疗计划,并对3种放疗计划的肿瘤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放疗科2018年度收治的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50例,左、右侧乳腺癌患者各25例。分别采用正向调强、逆向调强、容积调强等3种调强治疗方法制定全乳同步瘤床加量放疗计划。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onformity index,CI)与均匀度(homogeneity index,HI);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包括同侧肺(V5、V20、V30)、心脏(Dmean、左乳癌V25、右乳癌V15)、对侧乳腺(D2、Dmean);单次治疗的总跳数(minute,MU)及出束时间,并进一步分析乳房体积大小对放疗计划的影响。结果:正向调强、逆向调强与容积调强放疗计划的全乳靶区CI分别为0.69±0.09、0.86±0.06和0.79±0.07(两两比较P<0.001),瘤床靶区CI分别为0.71±0.15、0.79±0.15和0.80±0.12(两两比较P=0.007、P<0.001和P=0.624),全乳靶区HI分别为0.17±0.03、0.13±0.03和0.18±0.03(两两比较P<0.001),瘤床靶区HI分别为0.17±0.05、0.07±0.01和0.10±0.02(两两比较P<0.001)。同侧肺V5为56.08±7.24、46.08±5.48和57.82±6.64(两两比较P<0.001、P=0.079、P<0.001),V20为27.96±2.57、20.28±2.13和23.44±2.71(两两比较P<0.001、P=0.025、P<0.001),V30为22.34±2.20、15.40±2.37和16.42±2.82(两两比较P<0.001、P=0.006、P=0.012)。左乳癌心脏Dmean为775.48±113.23、584.20±223.04和634.24±174.38(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45),右乳癌心脏Dmean为209.32±84.60、125.56±41.65和200.80±49.74(两两比较P<0.001、P=0.524、P<0.001),左乳癌心脏V25为8.20±1.73、5.02±1.38和6.65±1.56(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37),右乳癌心脏V15均为0值不做比较。对侧乳腺的Dmean为288.05±105.14、108.25±56.47和123.59±73.79(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23)。单次治疗MU为285.74±17.73、1463.94±227.74和445.50±98.22(两两比较P<0.001),出束时间为205.12±20.68、343.26±37.59和138.06±13.53(两两比较P<0.001)。50例患者以患侧乳房体积平均值764.89mL为界分成两组,乳房小体积组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CI、HI以及单次MU与出束时间优于乳房大体积组,而在正常器官剂量学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向调强与容积调强在靶区剂量学参数及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优于正向调强计划。其中逆向调强计划稍优于容积调强,推荐用于耐受较好、有长期生存预期的中、青年患者;而容积调强计划的单次MU更少,出束时间更短,建议老年、乳房体积较大的患者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同步 调强放疗
下载PDF
鼻咽癌序贯加量调强放疗中个体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支架对口腔正常黏膜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关玮豪 魏鑫鑫 代文意 《癌症进展》 2021年第24期2526-2529,2547,共5页
目的观察鼻咽癌序贯加量调强放疗(IMRT)中个体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支架的使用效果及对口腔正常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鼻咽癌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序贯加量IMRT,其中对照组患者在IMRT中... 目的观察鼻咽癌序贯加量调强放疗(IMRT)中个体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支架的使用效果及对口腔正常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鼻咽癌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序贯加量IMRT,其中对照组患者在IMRT中佩戴简易口塞,观察组患者在IMRT中佩戴个体化PMMA支架。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黏膜损伤情况、疼痛评分、味觉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CI、H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软腭、咽后壁、舌尖、舌根黏膜受损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味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血细胞毒性、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和唾液腺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序贯加量IMRT中个体化PMMA支架的应用有较好的效果,对患者口腔黏膜损伤小,且对减轻疼痛和保护味觉有良好的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调强放疗 黏膜损伤 疼痛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瘤床同步补量与序贯瘤床补量的临床效果及剂量学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卢峰 张飞 李太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7期115-118,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瘤床同步补量与序贯瘤床补量的临床效果及剂量学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乳腺癌患者74例,均行乳腺癌保乳术治疗,术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序贯组、同步组,各3...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瘤床同步补量与序贯瘤床补量的临床效果及剂量学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乳腺癌患者74例,均行乳腺癌保乳术治疗,术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序贯组、同步组,各37例。序贯组采用序贯瘤床补量放疗,同步组采用瘤床同步补量放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瘤床加量靶区剂量、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及放射性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瘤床加量计划靶区的平均剂量、最大剂量低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危及器官心脏V30、患侧肺V20、脊髓最大剂量低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序贯瘤床补量放疗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瘤床同步补量能降低靶区剂量,减少对心脏、肺、脊髓等危及器官的损伤,降低放射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保乳术 全乳放疗同步补 效果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沈培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44-44,46,共2页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实施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共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等分为各有30例患者的对照组组...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实施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共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等分为各有30例患者的对照组组与观察组,实施常规强调放疗的命名为对照组,实施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命名为观察组,对两组生存质量评分、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KP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上,两组治疗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采用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技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术后功能恢复,同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保乳术 同步调强放疗 疗效
下载PDF
不可手术食管癌患者序贯加量IMRT与同步推量IMRT的剂量学比较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玉锋 沈莲 +5 位作者 孟令新 厉兵城 王海燕 汪运鹏 苏娜 宋海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580-586,共7页
目的对比不可手术食管癌序贯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B-IMRT)计划与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计划在靶区参数上的区别,以及对正常器官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日照市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2年5月拟行放射治疗的不可手术食管癌患者30例,... 目的对比不可手术食管癌序贯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B-IMRT)计划与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计划在靶区参数上的区别,以及对正常器官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日照市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2年5月拟行放射治疗的不可手术食管癌患者3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60~88岁,中位年龄68.2岁;病变长度4.0~17.6 cm,平均病变长度6.37 cm(标准差2.76 cm);临床分期为c Tx N1-2M0-1期。分别制定SB-IMRT与SIB-IMRT两种放射治疗计划,并采用靶区勾画、射束设野、靶区覆盖、剂量均匀性、危及器官(OAR)、处方剂量(CB-CHOP)审核通过放射治疗计划。SIB-IMRT给予剂量方法为在一个计划中临床计划靶区(PCTV)50.4 Gy,肿瘤计划靶区(PGTV)剂量同步给予59.92 Gy,共28次完成。SB-IMRT剂量要求为PCTV 50 Gy,均分25次完成;完成后修改照射野局部加照至10 Gy,均分5次完成。SB-IMRT放射治疗需设计前后两套计划,再做计划叠加处理,合成一套计划后根据处方剂量要求优化计划并记录靶区参数和OAR限量。采用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靶区覆盖度(TC)及剂量分布、OAR限量等参数分别评估。结果两组计划的PCTV-Dmax、PGTV-Dmax和PCTV-Dmin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SIB-IMRT组PCTV-Dmean、PGTV-Dmin、PGTV-Dmean均低于SB-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38±1.73)Gy vs(58.13±2.38)Gy、(51.41±4.90)Gy vs(54.76±6.31)Gy、(61.22±2.10)Gy vs(62.86±2.03)Gy。P>0.05]。两组计划的PCTV-T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IMRT组CI优于SIB-IMRT组,而HI次于SB-IMRT组,两组间CI、H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5±0.10 vs 0.60±0.11、1.20±0.38 vs 1.24±0.39。P<0.05)。SIB-IMRT组PGTV和PCTV的生物效应剂量(BED)分别为72.74 Gy、59.47 Gy;SB-IMRT组PGTV和PCTV的BED分别为72 Gy、60 Gy。SIB-IMRT组脊髓Dmax、双肺V5和心脏的平均心脏剂量(MHD)低于SB-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1.83±2.48)Gy vs(43.27±1.99)Gy、(41.06±11.74)Gy vs(42.26±11.52)Gy、(20.77±8.81)Gy vs(22.72±9.23)Gy。P<0.05]。双肺V_(10)、V_(20)、V_(30)、平均肺剂量(MLD)和心脏V_(30)、V4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可手术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相似或/和相等处方剂量的SB-IMRT计划和SIB-IMRT计划,前者仅CI略占优势,后者计划一次成型,能同时给予肿瘤靶区和临床预防靶区不同梯度的剂量照射,具有高效、精确,生物效应高、OAR受照剂量更低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调强放射治疗 同步推调强放疗 调强放疗
下载PDF
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肿瘤标志物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冉杰 蒋莎莎 +3 位作者 袁梦珍 荣丽雯 赖琼 张军 《中国综合临床》 2024年第6期401-408,共8页
目的探讨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SIB-IMRT)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保乳... 目的探讨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SIB-IMRT)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 选择其中常规放射治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CRT)的5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选取同期SIB-IMRT的患者49例纳入观察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放疗时间、放疗相关不良反应;放疗前及放疗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 β2-MG)、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 TPS)、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 CA153)]的变化;放疗后6个月时近期实体瘤治疗效果;随访两组患者5年生存质量[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时间短于对照组[(37.46±6.74)d与(43.63±7.26)d], 观察组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29%(7/49)与32.73%(18/55)],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值分别为4.47、4.83, P值分别为<0.001、0.028)。放疗前, 两组患者血清β2-MG、CA125、TPS、CA15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后6个月, 观察组β2-MG、CA125、TPS、CA153均低于对照组[β2-MG:(1.25±0.21)mg/L与(1.86±0.37)mg/L, CA125:(15.17±2.56)kU/L与(18.81±3.13)kU/L, TPS:(9.43±1.58)μg/L与(13.49±2.51)μg/L, CA153:(11.75±1.63)kU/L与(15.46±3.07)kU/L],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7、6.44、9.73、7.56, 均P<0.01)。放疗后6个月,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53.06%(26/49)与32.73%(18/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 P=0.036)。随访5年, 观察组患者生存44例(89.80%, 44/49), OS为(57.92±11.21)个月;对照组患者生存42例(76.36 %, 42/55), OS为(54.05±10.14)个月, 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PFS高于对照组[(54.93±10.07)个月与(50.76±9.95)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 P=0.036)。结论行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联合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改善乳房美观度, 提高患者近、远期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同步调强放疗 标志物 生存质
原文传递
多发脑转移瘤同期加量适形调强与序贯适形放疗计划不同剂量参数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邵倩 孙涛 +6 位作者 李建彬 梁超前 刘同海 邢军 田世禹 徐敏 范廷勇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0-411,共2页
颅脑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大约5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其生存期内会发生脑转移,而其中60%~70%为多发脑转移,即脑转移灶数目≥2。放疗是多发脑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放疗方式及分割剂量即放疗计划的不同可能对患者的... 颅脑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大约5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其生存期内会发生脑转移,而其中60%~70%为多发脑转移,即脑转移灶数目≥2。放疗是多发脑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放疗方式及分割剂量即放疗计划的不同可能对患者的疗效及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比较同步适形调强(SIB)与序贯适形(CRT)放疗计划中不同的剂量参数,以探讨更好、更有效的放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脑转移 放疗计划 适形调强 参数 恶性肿患者 转移部位
原文传递
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加量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锋 王国辉 +3 位作者 常晓静 李昊楠 刘会芝 盖晓惠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3-518,共6页
目的探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和术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住院行术后放疗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14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及序贯加量调强放疗两组,... 目的探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和术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住院行术后放疗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14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及序贯加量调强放疗两组,两组放疗期间均给予替莫唑胺同步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随访情况。结果全组的中位总生存(OS)为2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17个月,中位无瘤生存(DFS)为25个月;同步加量放疗组与序贯加量放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27.2个月和21个月(P=0.950),中位PFS分别为21.2个月与15个月(P=0.21),中位DFS分别为28个月与18个月(P=0.171),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2.86%与85.17%(P=0.541),两组OS、PFS、DFS、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同步加量组的适形性优于序贯加量组(P=0.032)。结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加量对比序贯加量调强放疗,在生存期、近期疗效及治疗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同步加量组适形性明显更好,可推荐用于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脑胶质/放射疗法 同步调强放疗 调强放疗 预后
原文传递
肺癌脑转移瘤同期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加量放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兵 李云海 +5 位作者 肖锋 薛峰 朱虹 张静 董海权 吴开良 《肿瘤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08-812,共5页
[目的]比较肺癌脑转移瘤同期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加量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同期加量调强放疗组(SIB-IMRT)23例和适形序贯加量放疗组(WBRT+3D-CRT)21例,SI... [目的]比较肺癌脑转移瘤同期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加量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同期加量调强放疗组(SIB-IMRT)23例和适形序贯加量放疗组(WBRT+3D-CRT)21例,SIB-IMRT组全脑5-7野IMRT(40Gy/20f)+瘤床SIB(50Gy/20f);WBRT+3DCRT组首先WBRT (40Gy/20f),紧接着缩野至瘤床P-GTV(18.4Gy/8f)。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客观缓解率在SIB-IMRT组和WBRT+3D-CRT组分别为82.6%和52.4%(P=0.03)。SIB-IMRT组和WBRT+3D-CRT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1.3%和71.4%(P=0.09)。SIB-IMRT组和WBRT+3D-CRT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5个月和8.2个月,SIB-IMRT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3.8%、29.6%;WBRT+3D-CRT组为36.5%、10.9%,SIB-IMRT组的总生存时间明显优于WBRT+3D-CRT组(P=0.03)。两组患者均未出现Ⅲ级以上急性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及Ⅲ级以上骨髓抑制,SIB-IMRT组放射诱发的脑水肿发生率为17.4%(4/23),WBRT+3D-CRT组为23.8%(5/21)(P=0.60);两组Ⅰ~Ⅱ级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0.4%(7/23)、23.8%(5/21)(P=0.62)。两组患者完成脑转移瘤住院治疗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同期加量调强放疗肺癌脑转移瘤较适形序贯加量放疗疗效好,未增加急性不良反应,缩短了总治疗时间,节省了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同期 全脑放疗 肺癌脑转移
原文传递
乳腺癌全乳大分割放疗同步瘤床加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周洋 刘晶晶 +3 位作者 王晓红 李娜 李彬 李玉凤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7-633,共7页
目的探索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同步瘤床加量对比序贯瘤床加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4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术后200例患者的资料。根据瘤床加量方式分为同步加量组、序贯加量组(对... 目的探索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同步瘤床加量对比序贯瘤床加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4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术后200例患者的资料。根据瘤床加量方式分为同步加量组、序贯加量组(对照),各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大分割调强放疗,全乳剂量均为43.5 Gy分15次。同步加量组和序贯加量组的瘤床加量剂量分别为49.5 Gy分15次、8.7 Gy分3次。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PLC)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的差异。结果放疗前,两组患者基线PLC及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和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放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PLC及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减少,但CD4^(+)/CD8^(+)无改变。放疗后同步加量组和序贯加量组患者的PLC[(1.01±0.29)×10^(9)/L∶(1.08±0.40)×10^(9)/L],以及CD3^(+)T细胞[(557.77±152.29)∶(555.17±162.31)个/μl]、CD4^(+)T细胞[(312.29±120.78)∶(295.17±106.81)个/μl]、CD8^(+)T细胞[(211.77±62.88)∶(223.94±1.69)个/μl]计数、CD4^(+)/CD8^(+)(1.54±0.46∶1.39±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同步瘤床加量与序贯瘤床加量相比,两者对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放射疗法 大分割调强 同步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15
作者 夏重升 李苗苗 +5 位作者 范敏 刘晓萌 付成瑞 董银萍 李宝生 黄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技术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 2009年8月-2013年10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分期为T1-2N0-1M0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46例,其中60例行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技术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 2009年8月-2013年10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分期为T1-2N0-1M0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46例,其中60例行序贯瘤床加量调强放疗(常规组),剂量分割方案:全乳1.8-2.0 Gy/次,共45-50 Gy/25次,后续瘤床加量10-16 Gy/5-8次,总疗程42-45 d;86例行SIB-IMRT短疗程调强放疗(SIB组),剂量分割方案:全乳1.8 Gy×28次,瘤床同步加量2.15 Gy×28次,总疗程38 d。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χ2检验比较两组资料可比性、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结果 常规组与SIB组1、2、3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3%与75.8%、20.0%与16.2%、16.7%与8.0%(P〉0.05);0、1、2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6%与85.8%、12.2%与10.6%、3.2%与3.6%(P〉0.05);0、1、2、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2.6%与33.7%、34.6%与40.7%、26.7%与20.9%、15.0%与4.7%(P〉0.05)。常规组与SIB组放射性肺炎分别为2例(3.3%)与3例(3.5%)(P〉0.05);美容优良率分别为89.7%与89.2%(P〉0.05)。随访24-74个月(中位数38个月),随访率95.2%;两组1、3、5年生存率均为100%。常规组2例出现复发或转移(3.5%),SIB组3例出现复发或转移(3.7%)。结论 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疗与瘤床序贯放疗疗效相似,美容效果相当且未加重早晚期不良反应,并有缩短疗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保乳术 同步调强放疗 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孔琪 陈香存 +2 位作者 童铸廷 李云 王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研究序贯加量调强放疗(s IMRT)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治疗脑转移瘤的可行性,比较两者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例原发灶经病理学证实的脑转移瘤患者,每例患者分别制定s IMRT及SIB-IMRT计划,比较两种放疗... 目的研究序贯加量调强放疗(s IMRT)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治疗脑转移瘤的可行性,比较两者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例原发灶经病理学证实的脑转移瘤患者,每例患者分别制定s IMRT及SIB-IMRT计划,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两者全脑靶区的均匀性指数(1.46±0.04 vs.1.42±0.13)、脑干受照射剂量的平均值[(42.69±2.18)Gy vs.(41.98±0.96)Gy]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SIB-IMRT计划中肿瘤靶区的适形性(0.68±0.05 vs.0.44±0.04)、均匀性(1.03±0.01 vs.1.06±0.01)、全脑靶区的适形性(0.78±0.03 vs.0.76±0.03)、双侧晶体及脑干的最大受照射剂量明显优于s IMRT计划(P<0.05)。结论两种调强放疗技术均能满足靶区的覆盖及剂量要求,SIB-IMRT较s IMRT技术能明显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给予肿瘤靶区更加均匀适形的物理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 调强放疗 同步调强放疗
下载PDF
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放疗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中疗效评估
17
作者 邰国梅 王高仁 +1 位作者 崔晓佳 俞岑明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与序贯放疗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中疗效。回顾性选取于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SIB-IMRT或序贯放疗的75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比较两种放射治疗方法的疗效。研究发现接受SIB-IMRT治疗的患者疗效更好(P... 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与序贯放疗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中疗效。回顾性选取于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SIB-IMRT或序贯放疗的75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比较两种放射治疗方法的疗效。研究发现接受SIB-IMRT治疗的患者疗效更好(P<0.05),但两种放疗方法总生存率和不良反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序贯放疗相比,SIB-IMRT可在保障安全性的条件下,提高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调强放疗 放疗 食管癌 总缓解率 存活率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