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序贯两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闰 李建勇 +4 位作者 陆化 钱思轩 洪鸣 徐卫 盛瑞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1-134,共4页
为了初步评价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T-APBSCT)治疗MM的疗效,对3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经正规化疗后进行序贯两次T-APBSCT,初次移植: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CTX)联合G-CSF5μg/(kg.d),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马法兰;第二次移植:动员方案... 为了初步评价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T-APBSCT)治疗MM的疗效,对3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经正规化疗后进行序贯两次T-APBSCT,初次移植: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CTX)联合G-CSF5μg/(kg.d),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马法兰;第二次移植:动员方案为CTX+足叶乙甙联合G-CSF,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马法兰±全身照射。3例序贯两次移植的间隔分别为31、15和27周。两次移植回输的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4.7×108/kg、2.798×108/kg、6.08×108/kg和1.67×108/kg、2.798×108/kg、4.28×108/kg;CD34+细胞分别为3.25×106/kg、9.6×106/kg、5.91×106/kg和6.9×106/kg、9.6×106/kg、5.91×106/kg。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的造血均快速重建,每两次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数≥1×109/L的时间为12、0、10天和12、25、0天,血小板数≥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2、0、10天和11、25、20天。随访时间44(19-58)月,2例存活(1例完全缓解,1例于处于平台期),1例于T-APB-SCT后58月死亡。结论:两次序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的有效手段,动员方法简便安全,患者对预处理方案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序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采集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黄燕 周正宇 +2 位作者 彭志强 余萍萍 钟幸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74-77,82,共5页
目的探索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因素。方法收集80例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病程时间、化疗疗程、采集前疾病缓解状态、动员方案、采集前血常规指标,... 目的探索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因素。方法收集80例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病程时间、化疗疗程、采集前疾病缓解状态、动员方案、采集前血常规指标,分析相关因素对CD34+细胞采集数的影响。结果干细胞采集成功患者63例,采集失败患者17例。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缓解状态与CD34+细胞采集数无关(P>0.05)。病程时间、化疗疗程、动员方案、白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水平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重要影响因素。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的患者采集到的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的患者(P<0.05),普乐沙福动员的患者CD34+细胞数量显著高于rhG-CSF动员和化疗+rhG-CSF动员的患者(P<0.05),采集成功患者的白细胞、单核细胞水平显著高于采集失败者(P<0.05)。结论病程时间和化疗疗程会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需要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应争取在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时动员,白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水平具有预测价值,必要时可采用普乐沙福动员以提高采集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采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CIK细胞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10
3
作者 万鼎铭 李丽 +7 位作者 谢新生 孙玲 孙慧 姜中兴 张毅 曹伟杰 边志磊 周雪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9期8551-8556,共6页
背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作为一种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成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新的手段,目前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自体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报道尚少,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自... 背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作为一种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成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新的手段,目前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自体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报道尚少,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选45例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其中19例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了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另26例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与结论:①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21.05%,38.46%,P<0.05);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和2年总生存率均高于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19例接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除4例出现寒战、发热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可降低原发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系白血病M2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无病生存率 总生存率 白血病复发
下载PDF
1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护理报告
4
作者 王静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6期108-110,共3页
总结1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过程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根据其临床治疗经过,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包括移植前护理评估、心理护理、病房环境护... 总结1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过程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根据其临床治疗经过,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包括移植前护理评估、心理护理、病房环境护理以及预处理,移植过程中的针对性护理,移植后一般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延续护理。该患者成功获得造血重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心理状态良好,生活质量改善。在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中,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实施专业且细致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移植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整体护理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重建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谢妍 颜灵芝 +9 位作者 尤涛 施晓兰 颜霜 翟英颖 商京晶 严治 尤红英 王晴晴 吴德沛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11,共7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TPO分为rh TPO组80例和对照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PLT植入时间、血制品输注需求量、移植后+14和+100 d PLT恢复至≥50×10^(9)/L和≥100×10^(9)/L的患者比例以及出血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M蛋白类型、初诊时PLT数、APBSCT前诱导治疗中位疗程数、回输的CD34^(+)细胞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rh TPO组患者PLT植入中位时间为10(6-14)d,较对照组11(8-23)d显著缩短(P<0.001)。rh TPO组患者在APBSCT期间的中位PLT输注需求量为15(0-50)U,较对照组20(0-80)U更少(P=0.001)。移植后+14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6.3%和52.2%,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3.8%和1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后+100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6.3%和89.6%(P>0.05),但rh TPO组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75.0%vs 55.2%,P=0.012)。两组患者在PLT水平低下期间不同部位出血事件的总体发生率无差异,且rh TPO组治疗耐受性良好,肝肾功能异常和感染的发生概率与对照组类似。结论:MM患者在一线行APBSCT时,皮下注射rh TPO药物可以缩短PLT植入时间,减少血制品的需求量,耐受性良好,且在移植后有更多患者达到了PLT高水平的恢复,这对保证APBSCT和MM患者维持治疗期间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重建
下载PDF
序贯放化疗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存邦 白海 +5 位作者 葸瑞 潘耀柱 徐淑芬 张茜 陈燕 周进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77-1481,共5页
本研究探讨序贯放化疗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5例经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的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经交替应用CHOP方案、VDLP方案和MEOP方案各... 本研究探讨序贯放化疗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5例经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的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经交替应用CHOP方案、VDLP方案和MEOP方案各2疗程化疗后,均应用直线加速器进行原发部位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随后分为临床观察组(34例)和移植组(31例);移植组患者经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方法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应用TBI联合VEMAC方案实施预处理后,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随访观察时间为3-5年。结果表明:序贯放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轻度局部黏膜损伤,移植组全部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4-6 d中性粒细胞均降至0,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4(11-17)d,白细胞≥4.0×108/L的中位时间为17(16-20)d,血小板≥50×108/L的中位时间为25(23-28)d,移植后16-21 d时骨髓呈恢复期骨髓象,无特殊并发症出现;放化疗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91.2%,移植组总有效率90.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观察组总有效率76.5%,移植组总有效率96.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时,观察组无病存活率占全组患者的61.3%,移植组无病存活率占全组患者的87.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时,观察组无病存活患者占该组随访5年患者的43.5%,移植组无病存活患者占该组随访5年患者的81.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放化疗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 T细胞淋巴瘤 放化疗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医序贯式运动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7
作者 林婉冰 蒋娇娇 +3 位作者 于芬芬 张凌燕 谭小雪 徐芳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序贯式运动方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干预小组基于循证方法学,构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序贯式中医运动方案。选取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造血干细胞移植... 目的探讨中医序贯式运动方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干预小组基于循证方法学,构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序贯式中医运动方案。选取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造血干细胞移植运动康复方案,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序贯式中医运动康复方案。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简易体能状况、疲劳严重程度、身体质量指数、改良Barthel指数和运动康复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运动康复依从性。结果移植后14 d、28 d,干预组体能状况、疲劳严重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和运动康复依从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均未发生运动相关不良事件。结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实施中医序惯运动方案可行和安全,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运动能力,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医疗法 式运动 运动康复 八段锦 体能状况 疲劳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小儿恶性晚期实体肿瘤的临床应用(英文) 被引量:8
8
作者 黄东生 唐锁勤 +4 位作者 刘立真 王建文 刘英 王杰燕 吕善根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小儿晚期实体肿瘤对常规化疗效果欠佳 ,该文探讨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小儿高危晚期实体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 3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 (恶性淋巴瘤 7例、神经母细胞瘤 6例 ) ,在其完全缓解 (1 2例 ) ... 目的 小儿晚期实体肿瘤对常规化疗效果欠佳 ,该文探讨大剂量化疗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小儿高危晚期实体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 3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 (恶性淋巴瘤 7例、神经母细胞瘤 6例 ) ,在其完全缓解 (1 2例 ) ,部分缓解 (1例 )后进行了APBSCT治疗。移植时病程中位时间 1 0月。 1 1例用化疗加重组人粒 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动员 ,2例采用常规化疗方案作为动员剂。所采集单个核细胞 (MNC)为 (6 .85± 2 .6 5 )× 1 0 8/kg。CD34+ 细胞为 (1 5 .82± 1 2 .93)×1 0 6/kg。CFU GM集落为 (1 7.87± 1 7.94 )个 / 1 0 4细胞。预处理方案中 6例基本方案为全身放疗加环磷酰胺。 7例未用TBI ,仅以马法兰为主做为预处理方案 (马法兰 +卡铂 +足叶乙甙 5例 ,白消胺 +马法兰 2例 )。结果 移植后白细胞 >0 .5× 1 0 9/L、>1 .0× 1 0 9/L、血小板 >2 0× 1 0 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 1 2天、1 5天、1 9天。中位随访时间4 8月 (1月~ 1 4 4月 )。至今总生存率 77% (1 0 / 1 3) ,死亡率 2 3% (3/ 1 3) ,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APBSCT是治疗小儿晚期实体肿瘤 ,明显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肿瘤 小儿 化疗 治疗
下载PDF
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中心的序贯疗法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文钦 李忠俊 +9 位作者 张曦 陈幸华 高蕾 孔佩艳 刘红 彭贤贵 孙爱华 高力 王武 张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为中心的序贯疗法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2008年12月对121名淋巴瘤患者施行以APBSCT为中心的序贯疗法(移植前大剂量化疗-APBSCT-生物治疗-移植后巩固化疗),其中,非何杰金淋... 目的观察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为中心的序贯疗法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2008年12月对121名淋巴瘤患者施行以APBSCT为中心的序贯疗法(移植前大剂量化疗-APBSCT-生物治疗-移植后巩固化疗),其中,非何杰金淋巴瘤(NHL)患者95名,何杰金淋巴瘤(HD)患者26名,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121名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非何杰金淋巴瘤首次缓解(NHL-CR1)57例(无病存活42例,带病存活6例,死亡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再次缓解(NHL-CR2)28例(无病存活18例,带病存活4例,死亡6例);非何杰金淋巴瘤未缓解(NHL-NR)10例(无病存活2例,带病存活3例,死亡5例);何杰金淋巴瘤首次缓解(HD-CR1)8例,其中无病存活8例;何杰金淋巴瘤部分缓解(HD-PR)13例(无病存活11例,带病存活2例);RE5例(无病存活3例,带病存活1例,死亡1例)。结论以APBSCT为中心的序贯疗法是治疗血液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疗法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喜林 苏航 +5 位作者 仲凯励 达永 肖秀斌 刘静 余金德 张伟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55-159,共5页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移植及二者联合移植在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毒副作用、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复速度等临床方面的差异,总结归纳三种不同移植方式在治疗难治性淋巴瘤方面的优劣。68例难治性恶...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移植及二者联合移植在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毒副作用、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复速度等临床方面的差异,总结归纳三种不同移植方式在治疗难治性淋巴瘤方面的优劣。68例难治性恶性淋巴瘤患者接受了大剂量放化疗结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10例患者为单一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BMT),46例患者为单一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HSCT),12例患者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PBHSCT+ABMT)。结果表明:ABMT、APBHSCT、APBHSCT+ABMT的治疗有效率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75%、57.1%、33.3%);(86.4%和74.4%、54.2%、38.1%);(83.3%和72.7%、55.6%、40%)。白细胞恢复时间分别为13天、11天、8天,血小板恢复时间分别为17天、14天、9天。在移植后3个月、6个月、1年时检测ABMT、APBHSCT、APBHSCT+ABMT患者T细胞亚群正常率分别为(0%、33.3%、60%),(10.8%、32%、73.9%),(27.3%、55.6%、85.7%)。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与单一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相当,但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APBHSCT+ABMT)患者的造血功能恢复略快,有利于拓宽年龄偏大和造血功能受损患者移植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骨髓移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 恶性淋巴瘤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10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宋承伟 方明 +4 位作者 高开波 叶金华 张金枝 黄肖群 蔡谋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7186-7188,共3页
2004/2006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单侧受累帕金森病患者,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64.2±8.2)岁,平均病程(10.2±2.6)年,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组制订的诊断标准。按患者意愿,10例患者分为... 2004/2006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单侧受累帕金森病患者,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64.2±8.2)岁,平均病程(10.2±2.6)年,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组制订的诊断标准。按患者意愿,10例患者分为细胞移植组、对照组,5例/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复方左旋多巴制剂进行药物治疗,细胞移植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单个核细胞数为(5~8)×108/kg,CD34+细胞数为(4~8)×106/kg。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1个月细胞移植组无明显不良反应,3例部分缓解,在UPDRS评分运动部分、运动迟缓、僵直、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2例未缓解;对照组2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两组间除僵直指标无差异外,余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对部分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帕金森病 文献复习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存邦 潘耀柱 +6 位作者 葸瑞 徐淑芬 张茜 陈燕 周进茂 吴涛 白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48-1753,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auto-PBHSCT后给予过继免疫治疗的110例ML患者为过继免疫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auto-PBHSCT后给予过继免疫治疗的110例ML患者为过继免疫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在auto-PBHSCT后未予以过继免疫治疗的74例ML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间的疗效。治疗组110例ML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HL)3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78例。对照组74例ML患者中HL 22例,NHL 52例。所有患者序贯化疗6个疗程后进行auto-PBHSCT。造血恢复后过继免疫治疗组每月给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100万U/日×10 d为1疗程的过继免疫治疗,共6个疗程。对照组未给予过继免疫治疗。随访时间以5年为限。结果: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在移植后3月、2月时因肝功衰竭和脑出血死亡,其他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疗效比较显示,过继免疫治疗组1、3、5年的无病生存率(DFS)为97.3%、93.6%、87.3%,对照组为91.9%、73.0%、64.9%。3、5年的DFS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过继免疫治疗组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1、3、5年的DFS为100%、100%、91.7%和96.5%、91.9%、86.0%,而对照组为100%、93.3%、86.7%和89.8%、67.8%、59.3%。两组间Ⅲ/Ⅳ期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1)。HL患者疗效比较显示,两组中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93.8%、84.4%和100%、72.7%、59.1%,3、5年的DFS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两组Ⅰ/Ⅱ期HL患者1、3、5年的DFS为100%、100%、88.9%和100%、100%、80.0%,Ⅲ/Ⅳ期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91.3%、82.6%和94.1%%、64.7%、52.9%,Ⅲ/Ⅳ期HL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5)。NHL患者疗效比较显示,两组中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96.2%、93.6%、88.5%和90.4%、73.1%、65.4%,3、5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Ⅰ/Ⅱ期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100%、93.3%和100%、90.0%、90.0%,Ⅲ/Ⅳ期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95.2%、92.1%、87.3%和88.1%、69.0%、59.5%,Ⅲ/Ⅳ期NHL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疗效令人满意,尤其Ⅲ、Ⅳ期患者获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过继免疫治疗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瑜 曾艳 +1 位作者 彭翠翠 王劲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06年3月至2015年12月首次行auto-PBSCT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9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2...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06年3月至2015年12月首次行auto-PBSCT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9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39.4(16~64)岁。均在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后,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并行auto-PBSCT,术后定期随访及维持治疗。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无一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12例AML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8.3(9~93)个月,6例(50.0%)仍存活,6例(50.0%)持续完全缓解(CR),3年总生存(OS)率50%(6/12);7例ALL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7(3~106)个月,4例(57.1%)存活,3例(42.9%)持续CR,3年OS率71.4%;所有患者的死亡均因白血病本病复发所致。结论 auto-PBSCT可提高AL患者的总生存(OS)率和无白血病生存(DFS)率,是无条件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AL患者可供选择的一个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维持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湘华 王庆文 +8 位作者 胡伟新 陈文萃 张瑾 刘正钊 龚德华 任强 周敏林 章海涛 刘志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1-506,共6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LN)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接受ASCT治疗的20例重型LN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所有患者符合系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标准,且均...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LN)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接受ASCT治疗的20例重型LN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所有患者符合系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标准,且均经肾活检证实为重型LN,免疫抑制治疗未缓解或反复复发.移植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环磷酰胺(CTX)联合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分析ASCT治疗LN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疗效分析主要指标为总缓解率,包括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 结果:患者移植前LN中位病程为45.5月(24.5~71月),病理分型包括Ⅳ+Ⅴ型(50%)、Ⅳ型(25%)、Ⅲ+Ⅴ型(20%)及Ⅲ型(5%).移植前狼疮活动指数评分平均为14.7±4.28分.所有患者均采集成功,采集的CD34+细胞数量平均为(7.5±4.12)×106/kg.移植期患者中位粒缺期为7d,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8d,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也为8d.移植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发热及胃肠道反应.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1月.2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移植后3月因重症感染死亡,移植相关死亡率为5%.1例在移植后5月因脓毒症死亡.其余18例患者有14例获得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无反应,总缓解率为85% (17/20),其中完全缓解率为70% (14/20),肾脏缓解的中位时间为5月.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5月和27月出现疾病复发.患者3年的总体生存率为90%,复发率为11.1%. 结论:本研究表明ASCT是重型LN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缓解率高、起效较快且并发症较少.感染仍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茜 白海 +3 位作者 王存邦 王美亮 令亚琴 吴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34-1236,共3页
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对5例MM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APBSCT前和预处理中以及移植后的维持治疗中均应用硼替佐咪治疗。选择预处理方案为:硼替佐米(bortezomi... 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对5例MM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APBSCT前和预处理中以及移植后的维持治疗中均应用硼替佐咪治疗。选择预处理方案为:硼替佐米(bortezomib)+马法兰(melphalan)。输注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数为4.06×108(4.09×108-4.37×108)/kg,CD34+细胞数为3.98×106(2.49×106-8.2×106)/kg。结果表明:5例患者造血完全重建,中性粒细胞(ANC)大于0.5×109/L中位时间为14(13-25)天,Plt大于50×109/L中位时间为28(21-58)天。无移植相关死亡病例,5例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M的有效方法,移植后给予硼替佐米维持治疗可能是患者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DC-CIK细胞治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智超 李菁媛 +6 位作者 姚军霞 黎韦明 仲照东 游泳 黄士昂 邹萍 宋善俊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596-598,共3页
目的采用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致敏、细胞因子诱导激活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探讨该方法降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DC-CIK细... 目的采用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致敏、细胞因子诱导激活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探讨该方法降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DC-CIK细胞分两次回输给患者。随后给予白细胞介素-2皮下注射,100万U/天,连续10天。观察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患者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情况。结果①安全性:4例患者9例次治疗均能顺利进行。DC-CIK细胞回输过程中有3例次出现寒战、发热,经对症处理能迅速缓解。治疗过程中未见其它不适反应,心电图、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②疗效观察:1例患者在治疗前存在染色体异常(46,xy,inv(16)),一个疗程后染色体检查正常。4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均处于持续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状态。随访至今,4例患者已分别无病生存2年半、2年、2年、1年。结论DC-CIK细胞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轻微,短期具有一定疗效。是否能有效降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复发尚待更多病例的积累,值得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性白血病
下载PDF
-80℃冻存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造血的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默 赵瑜 +3 位作者 孙敬芬 赵伟 王莉莉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6-172,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80℃非程控降温对于保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观察104例自体移植的病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用-80℃非程控降温,采用5%的二甲亚砜(DMSO)、20%人血白蛋白(HSA)以及羟乙基淀粉40(HES)作为冻存保护液,中位冻...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80℃非程控降温对于保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观察104例自体移植的病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用-80℃非程控降温,采用5%的二甲亚砜(DMSO)、20%人血白蛋白(HSA)以及羟乙基淀粉40(HES)作为冻存保护液,中位冻存时间为30.5 d,观察冻存前后细胞活性、CD34+细胞、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以及植入情况。结果:本冻存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很好的保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104例患者除2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外,余患者均顺利植入,白细胞中位植入时间为12 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14d,复苏后细胞活性为94%,CD34+细胞回收率为86%,单个核细胞回收率为80.3%,性别,化疗周期和放疗对于植入时间均无明显影响,白细胞的植入与CD34+细胞的输注量呈线性关系。结论:本研究的冻存方式安全、有效,完全可以满足临床需求。这种节约资金、人力的干细胞保存方式可以被广泛地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冻存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自体移植
下载PDF
小儿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近期和远期毒副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建文 田晨杰 +5 位作者 唐锁勤 吕善根 彭橘云 冉丛蓉 魏晓军 黄东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6-368,共3页
探讨小儿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的近期和远期毒副作用 ,按Bearmen标准评价 2 1例接受治疗患儿的急性相关毒性反应 ,并对 11例术后生存 3年以上患儿随访。 14例无任何急性毒性反应 ;5例为Ⅰ级 ;2例为Ⅱ级。全部患儿身高及神经... 探讨小儿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的近期和远期毒副作用 ,按Bearmen标准评价 2 1例接受治疗患儿的急性相关毒性反应 ,并对 11例术后生存 3年以上患儿随访。 14例无任何急性毒性反应 ;5例为Ⅰ级 ;2例为Ⅱ级。全部患儿身高及神经精神发育正常 ;2例有代偿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1例性腺发育延迟 ;6例轻度白内障 ;7例病毒性肝炎。提示患儿能耐受合适的预处理 ,远期影响小 ,生存质量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移植 随访研究 外周血 小儿 恶性肿瘤 毒性反应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倪秀石 欧阳建 +5 位作者 黄嵘 王翀 管得宁 王中原 徐宏华 陈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接受APBSCT治疗,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Y/GCSF)方案,预处理采用环磷酰胺/全身放疗(CY/TBl...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接受APBSCT治疗,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Y/GCSF)方案,预处理采用环磷酰胺/全身放疗(CY/TBl)或卡氮芥、足叶乙甙、阿糖胞苷和马法兰(BEAM)方案。采用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移植、随访期间的毒副作用。结果中位数随访时间24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80%,无事件生存率为50%。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感染、脱发、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短暂性神经症状加重,2例患者于移植后4.5个月和15个月分别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和不明原因的进行性黄疸。结论APBSCT治疗可明显阻止PMS患者的病情进展,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型多发性硬化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临床研究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动员 疗效及安全性 无复发生存率 严重肺部感染 CT治疗 APBS 环磷酰胺 转氨酶升高 进行性黄疸 全身放疗 足叶乙甙 阿糖胞苷 疗效评估
下载PDF
CEM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毒性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晨 唐锁勤 +3 位作者 黄东生 王建文 于芳 杨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 观察以CEM (卡铂 +VP 16 +马法兰 )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毒性和疗效。方法 研究经大剂量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达完全缓解的IV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 6例 ,采用CEM预处理方案 (卡铂每日 4... 目的 观察以CEM (卡铂 +VP 16 +马法兰 )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毒性和疗效。方法 研究经大剂量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达完全缓解的IV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 6例 ,采用CEM预处理方案 (卡铂每日 4 2 5mg/m2 共 4d ,VP 16每日 338mg/m2 共 4d ,马法兰每日 70mg/m2 共 3d)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并依据Bearman标准对预处理毒性进行评价 ,对其造血重建、并发症及预后进行观察。结果 预处理后髓外毒性除 1例为I级肝损害外 ,主要表现在口腔粘膜 (I级 6例 )和胃肠道 (I级 5例 ,II级 1例 )损害。白细胞于移植后 3± 0 .5d达到 0 ,移植后 33± 3.1d稳定于 1× 10 9/L以上。除 1例患儿移植后 11个月颅内转移外 ,余 5例患儿均健康存活。随诊时间分别为 8、10、2 3、36及 4 8个月。结论 以CEM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IV期神经母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 毒性反应 神经母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