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氯胺酮+丙泊酚+罗库溴铵应用于剖宫产产妇快速序贯诱导气管插管全麻的效果
1
作者 王定元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7期54-57,共4页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丙泊酚+罗库溴铵应用于剖宫产产妇快速序贯诱导气管插管全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黔西南州中医医院收治的1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例产妇...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丙泊酚+罗库溴铵应用于剖宫产产妇快速序贯诱导气管插管全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黔西南州中医医院收治的1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麻醉。为观察组产妇采用艾司氯胺酮+丙泊酚+罗库溴铵进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产妇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围产期各时间点血氧饱和度(SpO_(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T_(1))、麻醉后10分钟(T_(2))及分娩结束时(T_(3)),观察组产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出生后1分钟、出生后5分钟,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围产期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丙泊酚+罗库溴铵应用于剖宫产产妇快速序贯诱导气管插管全麻的镇静镇痛效果较好,对产妇及其新生儿基本无负面影响,应用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罗库溴铵 剖宫产 快速序贯诱导气管插管全麻
下载PDF
初次诱导失败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不同序贯诱导方案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融辉 沈静 +2 位作者 张萌 马欢欣 廖爱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4-498,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初次诱导治疗失败后序贯CAG或非CAG诱导方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科室收治初诊AML经常规标准诱导化疗失败的63例患者(患者均于初次诱导停止化疗后7~10 d复查骨髓穿刺,骨髓... 目的分析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初次诱导治疗失败后序贯CAG或非CAG诱导方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科室收治初诊AML经常规标准诱导化疗失败的63例患者(患者均于初次诱导停止化疗后7~10 d复查骨髓穿刺,骨髓幼稚细胞>5%),根据追加诱导方案的不同分为CAG组(n=39)及非CAG组(n=24)。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CAG组方案:阿柔比星(20 mg/d,4 d)+阿糖胞苷(Ara-C,15~20 mg/12 h,14 d)+G-CSF(5μg·kg^(-1)·d^(-1),14 d),白细胞>20×109/L暂停使用G-CSF;非CAG组方案:追加原诱导方案、单用蒽环类药物、蒽环类+Ara-C或HAG方案。参照NCCN 2017年AML诊疗指南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CAG组患者完全缓解(CR)66.67%、有效率(ORR)76.92%,非CAG组CR 25.00%、ORR 62.50%,2组间C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ORR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危患者经CAG与非CAG方案治疗后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非CAG组比较,CAG组骨髓抑制时间相对较短,输注血小板次数相对较少(均P<0.05)。CAG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非CAG组(P<0.05)。结论序贯CAG诱导方案治疗初次诱导失败的AML疗效较好,有效提高中、高危患者CR及ORR,安全性较高,推荐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性白血病 初次诱导失败 序贯诱导治疗 CAG
下载PDF
预注右美托咪定对快速序贯诱导时插管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谢珏 夏江燕 +2 位作者 祝龙 文亚洲 尹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93-1195,共3页
目的:观察快速序贯诱导(RSI)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对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麻妇科手术患者,年龄25~50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D 组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0 min 泵完),C 组泵注等量生理盐... 目的:观察快速序贯诱导(RSI)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对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麻妇科手术患者,年龄25~50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D 组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0 min 泵完),C 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10 ml,泵注期间给予面罩高流量吸氧5 L/min;泵注完毕后实施 RSI。记录插管时间和喉镜暴露分级,以及泵注前及泵注后15 min 内每分钟的 MAP、HR、BIS、SpO2;检测 PaO2和 PaCO2。结果两组插管时间和喉镜暴露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14、15 min,C 组 MAP 较 D 组明显下降,HR 明显增快(P<0.05)。插管期间两组SpO2和 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 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 C 组(P<0.05)。结论RSI 前预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 可以在不影响机体氧储备的前提下,减少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和插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快速序贯诱导 气管插管
下载PDF
快速序贯诱导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对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永宏 丁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第11期1442-1444,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诱导(rapid-sequence induction,RSI)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对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7例择期妇科手术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诱导(rapid-sequence induction,RSI)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对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7例择期妇科手术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的麻醉操作与应用药物相同,观察组64例患者实施RSI前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对照组63例患者泵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比较2组患者喉镜暴露分级与RSI期间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 CO2)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Cormach^LehaneⅠ级为60.94%(3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05%(1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给药结束即刻、插管完成即刻的Pa CO2为(36.43±4.11)、(46.90±4.30)mm Hg,均高于对照组的(32.50±2.52)、(40.73±3.8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序贯诱导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可在不引起呼吸抑制情况下发挥镇静作用,降低插管难度,使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序贯诱导 右美托咪定 插管条件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快速序贯诱导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对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兆平 郭艾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2期1780-1782,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诱导(RSI)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对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该院妇科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诱导(RSI)前预注右美托咪定对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该院妇科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泵注10mL 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患者给予RSI前泵注0.6μg/kg的右美托咪定注射液,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麻醉操作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诱导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流速度、颅内动脉平均流速和搏动指数、血氧分压(Pa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HR和MA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流速度、颅内动脉平均流速和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aO_2和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8/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42%(1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P=0.036)。结论 RSI前预注右美托咪定不抑制呼吸功能,能使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序贯诱导 气管插管 右美托咪定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常用快速序贯诱导药物不良反应防治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金祥 丁鹏 +1 位作者 郑栋煜 李永华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22期4503-4509,共7页
快速序贯诱导(RSI)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合并反流/误吸风险患者的麻醉诱导,旨在快速完成气管插管、减少并发症、提高整体成功率。阿片类药物、依托咪酯和罗库溴铵是目前常用的RSI药物,但静脉推注时常伴随呛咳、肌阵挛和注射... 快速序贯诱导(RSI)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合并反流/误吸风险患者的麻醉诱导,旨在快速完成气管插管、减少并发症、提高整体成功率。阿片类药物、依托咪酯和罗库溴铵是目前常用的RSI药物,但静脉推注时常伴随呛咳、肌阵挛和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麻醉诱导风险。目前,上述药物不良反应相关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有效防治其不良反应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多种药物及非药物防治策略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来深入探究药物不良反应机制及其临床合理应用对提高患者麻醉舒适度、保证麻醉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序贯诱导 全身麻醉 呛咳 肌阵挛 注射痛
下载PDF
全麻快速序贯诱导后手法肺复张对肥胖患者血氧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品雯 姜卫 蔡水峰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肥胖择期手术患者快速序贯诱导后手法肺复张对患者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随机选择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4组:非肥胖未鼓肺组(C1组,n=20)、非肥胖鼓肺组(G1组,n=20)、肥胖未鼓肺组(C2组,n=20)、肥胖鼓肺组... 目的探讨肥胖择期手术患者快速序贯诱导后手法肺复张对患者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随机选择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4组:非肥胖未鼓肺组(C1组,n=20)、非肥胖鼓肺组(G1组,n=20)、肥胖未鼓肺组(C2组,n=20)、肥胖鼓肺组(G2组,n=20),4组均进行全麻快速序贯诱导,诱导后立即给予G1和G2组手法肺复张鼓肺。监测各组麻醉前后心率(HR)、血压(SBP/DBP)、呼末二氧化碳(ETco2)、指脉氧(SaO2)及动脉血气。结果G1、G2组患者的心率和收缩压在手法复张后明显下降(P<0.01),C2组的血氧饱和度在手法复张后出现显著下降(P<0.05),G1、G2组在手法复张后血氧分压均上升(P<0.01),G2组动脉氧分压增加更为显著。结论全麻快速诱导后手法复张能够显著提高肥胖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复张 肥胖 血氧分压 快速序贯诱导
下载PDF
不同序贯诱导方案治疗初次诱导失败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效果
8
作者 杨省振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874-87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序贯诱导方案治疗初次诱导治疗失败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登封市中医院普内科收治的AML患者(均为初次标准诱导化疗失败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不同追加诱导方案分为A...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序贯诱导方案治疗初次诱导治疗失败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登封市中医院普内科收治的AML患者(均为初次标准诱导化疗失败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不同追加诱导方案分为A组(n=44)和B组(n=26),A组患者以阿柔比星+阿糖胞苷+G-CSF作为治疗方案(CAG方案),B组患者采用原诱导方案、蒽环类+Ara-C或HAG方案(非CAG方案)。参照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关于AML诊治指南(2017版)的标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序贯诱导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完全缓解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高危AML患者完全缓解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非血液学并发症主要为肺炎和胃肠道反应,A组发生相关并发症者28例(63.6%),B组发生21例(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诱导治疗失败的AML患者采用阿柔比星+阿糖胞苷+G-CSF序贯CAG诱导方案可以显著提高高危及中危者完全缓解和ORR,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诱导方案 急性髓性白血病 缓解率
下载PDF
IA联合CAG方案序贯诱导缓解治疗原发性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9
9
作者 孙慧平 刘伟红 +4 位作者 李军民 陈秋生 陈瑜 陈颖 沈志祥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6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观察IA[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糖胞苷(Ara-C)]联合CAG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Ara-C+阿柔比星(ACLA)]序贯诱导缓解治疗原发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患者进行IA联合CAG方案序贯诱导缓解治疗。治疗过... 目的观察IA[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糖胞苷(Ara-C)]联合CAG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Ara-C+阿柔比星(ACLA)]序贯诱导缓解治疗原发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患者进行IA联合CAG方案序贯诱导缓解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临床表现、血常规、血生化和骨髓细胞学检查指标。结果14例患者接受本方案治疗,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37岁(15 ̄64岁)。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2例,未缓解(NR)2例。CR率71.4%,总反应率(CR+PR)85.7%。达到CR中位时间为CAG方案治疗结束后第15(14 ̄29)天。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次为感染,以肺部感染最常见(发生率42.8%)。结论IA联合CAG方案序贯诱导缓解治疗原发性初治AML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阿柔比星 序贯诱导缓解治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原文传递
序贯诱导法治疗高危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国辉 刘利 +11 位作者 郝淼旺 陈任安 黄斯勇 王锦程 肖芳 郭欢绪 王颖 亓晖 王萌 张静宜 何华 梁英民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1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HA(LD—HA)方案及标准方案序贯诱导法治疗高危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疗效。方法对50例不适合常规诱导的高危ANLL患者(LD—HA组)进行了序贯诱导。第1个周期诱导方案为LD.HA,首次诱导仍未缓解者,更换为标... 目的探讨小剂量HA(LD—HA)方案及标准方案序贯诱导法治疗高危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疗效。方法对50例不适合常规诱导的高危ANLL患者(LD—HA组)进行了序贯诱导。第1个周期诱导方案为LD.HA,首次诱导仍未缓解者,更换为标准方案(DA或HA)诱导。选择同期以DA或HA方案诱导治疗的23例ANLL患者(DA/HA组)作为对照,最多诱导2个周期。结果LD.HA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80.0%(40/50),诱导过程死亡2例;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9.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0%、24.1%、18.8%。DA/HA组共17例完全缓解,缓解率为73.9%;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9.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58%、27.1%、27.1%,两组相比,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值分别为0.009、0.237、1.807,P值均〉0.05)。结论以LD—HA及标准方案序贯诱导高危ANLL患者,可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非淋巴细胞 急性 序贯诱导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标准诱导化疗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激序贯双诱导治疗原发性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慧平 舒华娥 +5 位作者 田杏 李军民 陈秋生 陈瑜 游建华 沈志祥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激序贯双诱导治疗原发性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标准诱导化疗方案进行比较。方法将接受标准诱导化疗1个疗程的AML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G-CSF预激序贯双诱导治疗...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激序贯双诱导治疗原发性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标准诱导化疗方案进行比较。方法将接受标准诱导化疗1个疗程的AML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G-CSF预激序贯双诱导治疗,对照组再接受第2个疗程标准诱导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18例,年龄分别为(38.3±13.8)和(40.7±13.1)岁。治疗组的完全缓解(CR)率和总反应(CR+部分缓解)率分别为72%和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和50%(P=0.019和0.034)。治疗组达到CR的时间为(17.3±4.7)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0.9±3.7)d(P=0.04)。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感染,治疗组的肺部感染率为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P=0.044)。对照组发生严重感染和出血并发症各1例。结论标准诱导化疗与G-CSF预激序贯双诱导治疗原发性初治AML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激 诱导 原发性 初治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序贯快速诱导结合可视喉镜插管在急诊饱胃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小莲 罗颖 +1 位作者 邓芳 谢鹃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2期164-165,170,共3页
目的探讨序贯快速诱导结合可视喉镜插管在急诊饱胃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准备在全身麻醉下行急症手术的饱胃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非正压通气序贯快诱导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清醒气管... 目的探讨序贯快速诱导结合可视喉镜插管在急诊饱胃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准备在全身麻醉下行急症手术的饱胃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非正压通气序贯快诱导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清醒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插管前、插管成功即刻的血压及一次插管成功率,诱导插管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插管后舒张压、收缩压及插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0.05),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插管期观察组l例出现反流;对照组7例出现呕吐,1例出现误吸,27例插管期呛咳明显,8例口、鼻腔黏膜损伤出血,2例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协助完成插管,15例未一次气管插管成功均行再次插管成功。结论序贯快速诱导结合可视喉镜插管可预防急诊创伤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插管期的反流误吸,而且插管时间短,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急诊 饱胃患者 快速诱导 可视喉镜插管
下载PDF
基于决策曲线分析血清IGF-1、IL-8水平与不可切除食管癌患者诱导化疗序贯放化疗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晓雨 陈其威 +3 位作者 叶静雅 陈功 吴齐兵 黄勇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38-343,共6页
目的基于决策曲线分析不可切除食管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介素8(IL-8)水平与诱导化疗序贯放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和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不... 目的基于决策曲线分析不可切除食管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介素8(IL-8)水平与诱导化疗序贯放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和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不可切除食管癌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诱导化疗序贯放化疗治疗,根据预后分为良好组58例、不良组52例,分析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Logistic分析血清IGF-1、IL-8水平与不可切除食管癌患者诱导化疗序贯放化疗预后的关系,ROC分析二者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放化疗结束且随访1个月时,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56例,稳定38例,进展14例,预后良好58例(52.73%),预后不良52例(47.27%);不良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GF-1、IL-8、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6、6.879、5.882、7.021,P均<0.001),血清IGF-1、IL-8、CEA、CYFRA21-1过表达均是不可切除食管癌患者诱导化疗序贯放化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1.020(1.002~1.038)、1.154(1.062~1.253)、1.231(1.085~1.398)、2.973(1.552~5.696)];血清IGF-1、IL-8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不可切除食管癌患者诱导化疗序贯放化疗预后不良风险的AUC为0.758、0.819、0.841;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在阈值0.21~0.36、0.38~0.89范围内,联合血清IGF-1、IL-8水平的预测模型预测不可切除食管癌患者诱导化疗序贯放化疗预后不良的净受益率优于单独指标。结论血清IGF-1、IL-8水平与不可切除食管癌患者诱导化疗序贯放化疗预后有关,二者可预测其预后不良风险,且联合预测净收益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诱导化疗放化疗 预后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白介素8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标准化疗失败后启用序贯预激诱导的效果
14
作者 王战营 郭宏岗 +2 位作者 张莳 张艳灵 唐家宏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疗(DA)方案诱导失败后启用序贯预激诱导(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方法选择28例初治AML患者,用DA方案诱导治疗,化疗结束后第7天骨髓象均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原始细胞>5%或有核... 目的探讨标准化疗(DA)方案诱导失败后启用序贯预激诱导(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方法选择28例初治AML患者,用DA方案诱导治疗,化疗结束后第7天骨髓象均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原始细胞>5%或有核细胞增生减低,原始细胞>10%,均于DA方案化疗结束后第8天开始CAG方案序贯诱导。结果 28例患者中22例CR(78.6%),2例PR。总有效率(CR+PR)85.7%。结论标准化疗方案诱导失败后序贯预激诱导方案治疗初治AML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疗 预激诱导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2周期TP方案诱导化疗序贯放疗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张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2期92-93,共2页
探究2周期TP方案诱导化疗序贯放疗治疗宫颈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宫颈癌患者各项资料,并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本次研究人数共58例,对照组采取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采取2周期TP方案诱导化疗序贯放疗,并将两组治疗后的各项... 探究2周期TP方案诱导化疗序贯放疗治疗宫颈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宫颈癌患者各项资料,并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本次研究人数共58例,对照组采取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采取2周期TP方案诱导化疗序贯放疗,并将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对照组疗效相当,经统计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A125(68.25±1.82)U/mL、MMP-3(78.52±1.85)mg/L、MMP-9(134.63±2.71)mg/L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患者而言,给予其2周期TP方案诱导化疗序贯放疗效果相比同步放化疗效果相当,且安全性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方案诱导化疗放疗 治疗 宫颈癌 效果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序贯同期放化疗期间躯体-心理症状负担轨迹及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刘琪 刘佳丽 +4 位作者 刘玉 杨丽敏 范育英 吕星 覃惠英 《护理学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调查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序贯同期放化疗期间躯体、心理症状负担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诱导化疗序贯同期放化疗的21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诱导化疗期、放疗第5次、放疗第10次、放疗第15次、放疗第2... 目的调查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序贯同期放化疗期间躯体、心理症状负担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诱导化疗序贯同期放化疗的21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诱导化疗期、放疗第5次、放疗第10次、放疗第15次、放疗第20次、放疗第25次、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1个月末收集患者报告的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躯体、心理症状负担轨迹及潜在类别。结果躯体症状负担识别为高躯体症状负担组(89.2%)、中高躯体症状负担组(10.8%);心理症状负担识别为中高心理症状负担组(22.7%)、低心理症状负担组(47.6%)、无心理症状负担组(29.7%)。高躯体症状负担组和中高心理症状负担组在诱导化疗期的症状负担均高于其他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病、信息获取能力是躯体症状负担轨迹的影响因素;意义感、信息获取能力是心理症状负担轨迹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治疗期间的躯体、心理症状负担轨迹存在异质性。年龄低、合并其他慢性病、低信息获取能力的鼻咽癌患者更可能属于高躯体症状负担组;低意义感、低信息获取能力的患者更可能属于症状负担更高的心理症状负担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 症状负担轨迹 潜类别增长模型 健康素养 心理一致感
下载PDF
标准及预激方案序贯双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敏芳 韩阳利 陈超华 《临床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标准化疗联合预激方案序贯双诱导治疗原发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患者进行标准方案[蒽环类联合阿糖胞苷(Ara-C)]联合预激方案序贯诱导缓解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治疗反应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中... 目的观察标准化疗联合预激方案序贯双诱导治疗原发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患者进行标准方案[蒽环类联合阿糖胞苷(Ara-C)]联合预激方案序贯诱导缓解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治疗反应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3例,完全缓解率为86.7%。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次为感染,以肺部感染最常见(发生率为40.0%)。结论标准联合预激方案序贯双诱导治疗原发初治AML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 初治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原文传递
头颈部创伤患者气道管理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梁汉生 李清月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1期28-34,共7页
头颈部创伤对气道安全的威胁最大,其中创伤性脑损伤和喉气管创伤最具代表性。采用轴线稳定手法可防止创伤性脑损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气管插管时继发性颈髓损伤;饱胃患者建议使用快速序贯诱导插管和环状软骨按压,能有效预防反流误吸;BURP... 头颈部创伤对气道安全的威胁最大,其中创伤性脑损伤和喉气管创伤最具代表性。采用轴线稳定手法可防止创伤性脑损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气管插管时继发性颈髓损伤;饱胃患者建议使用快速序贯诱导插管和环状软骨按压,能有效预防反流误吸;BURP手法能在困难气道时改善喉镜视野,提高插管成功率;喉气管创伤现场即刻死亡率大于75%,纤维支气管镜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可明确诊断喉气管创伤,判断气管的完整性。头颈部创伤患者应根据创伤部位、程度和手术选择更合适的气管插管入路。避免缺氧是创伤气道管理的根本目标和出发点,体外膜肺氧合是解决创伤患者氧合问题的终极手段,但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使用体外膜肺氧合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拟就头颈部创伤气道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理论与实践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气道 创伤性脑损伤 颈髓损伤 误吸 快速序贯诱导插管 喉气管创伤 气管插管 窒息性氧合 经鼻高流量给氧 声门上喷射通气氧合 体外膜肺氧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