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稻主季库源性状对再生稻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木英 石庆华 +2 位作者 曾梅花 潘晓华 谭雪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75-181,共7页
选用6个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通过常规高产栽培措施,探讨主季库源性状对再生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稻每穗颖花数、实粒数、和粒重与主季库因素极显著相关,再生稻穗数与主季穗数负相关。随着主季灌浆进程,再生稻活芽率下降,... 选用6个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通过常规高产栽培措施,探讨主季库源性状对再生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稻每穗颖花数、实粒数、和粒重与主季库因素极显著相关,再生稻穗数与主季穗数负相关。随着主季灌浆进程,再生稻活芽率下降,成熟期倒2节活芽率可达100%,倒4、5节活芽率仅33.28%~58.21%。单茎成苗数与主季穗数极显著负相关。单茎成苗数与成熟期叶干重、叶面积、叶绿素含含量和茎鞘干重均呈正相关,与乳熟期茎鞘物质输出率呈显著负相关。主季中期源库关系协调、群体质量良好,是主季获得高产和再生芽发育的基础;后期茎鞘物质输出率低、叶片衰老速率慢、高效叶面积多、叶片生理活性高以及光合产物及时输出,是获得主季高产、确保再生芽发育良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库源性状 再生稻
下载PDF
寒地高产玉米源库性状及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明 杨克军 +2 位作者 刘钢 王刚 李文雄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103,106,共6页
试验采用4因素最优试验设计,探讨寒地高产玉米的源库特点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显示,群体条件下高产处理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均高于低产处理。高产玉米的光合势始终高于低产处理,而且花后光合势与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891... 试验采用4因素最优试验设计,探讨寒地高产玉米的源库特点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显示,群体条件下高产处理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均高于低产处理。高产玉米的光合势始终高于低产处理,而且花后光合势与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891)。花后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对经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910和0.028。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对经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438和0.374。高产处理玉米截获更多的光能,子粒光能利用率比低产处理平均提高37.6%。建立花后平均LAI和单位粒数与产量的回归模型(复相关系数R=0.9701),分析表明,在库或源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增源或增库均明显提高产量,随着库或源水平的逐渐提高,增源或增库的增产效果逐渐降低,当库或源水平较高时,提高源或库水平均导致产量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性状 寒地 产量
下载PDF
利用双向导入系剖析水稻源、库相关性状的QTL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强 陈凯 +5 位作者 梁云涛 章禄标 郑天清 徐建龙 张文忠 黎志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1-271,共11页
以我国高产籼稻特青和美国优质粳稻Lemont为亲本培育的双向回交导入系为材料,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定位源相关性状(剑叶长、剑叶宽、剑叶面积、叶干重和比叶重)和库相关性状(穗总粒数、千粒重和穗实粒重)的QTL。特青剑叶长、穗总粒数... 以我国高产籼稻特青和美国优质粳稻Lemont为亲本培育的双向回交导入系为材料,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定位源相关性状(剑叶长、剑叶宽、剑叶面积、叶干重和比叶重)和库相关性状(穗总粒数、千粒重和穗实粒重)的QTL。特青剑叶长、穗总粒数和穗实粒重显著大于Lemont,剑叶宽则显著小于Lemont。双向导入系群体检测到影响源、库相关性状的QTL 62个,平均每个QTL解释群体表型变异的9.0%,变幅为3.0%~27.9%。Lemont背景导入系在第2、3、4、6、9和11等6个染色体的区段同时定位到影响源、库相关性状QTL 17个,占Lemont背景导入系定位QTL总数的50%。特青背景导入系在第1、3、4、8和12等5个染色体区段同时定位到影响源、库相关性状的QTL 13个,占特青背景导入系定位QTL总数的28.3%。Lemont背景下绝大多数位点导入特青等位基因均增加性状值,而特青背景绝大多数位点导入Lemont等位基因都减小性状值。两个背景共同检测到影响源、库相关性状的QTL有18个,占定位到62个QTL的29.0%,表明源、库相关性状QTL定位存在明显的遗传背景效应。发现第3染色体影响剑叶长、剑叶面积、叶片干重、每穗总粒数和穗实粒重的35576704~36341768区间和第4染色体影响比叶重、穗总粒数和穗实粒重的4560663~13503095区间,在以往不同群体中均被检测到,是影响水稻源、库相关性状的重要染色体区域,对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源、库协调的超高产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 相关性状 比叶重 遗传背景
下载PDF
肥料和密度对寒地高产玉米源库性状及产量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01
4
作者 李明 李文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130-1137,共8页
采用4因素最优试验设计,探讨了肥料和密度对玉米源库性状和产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密度和氮肥对玉米的源库性状影响较大,而钾肥和磷肥较小,4个因素变化的效应曲线均呈抛物线状。密度的影响在群体和个体源库性状上表现不同。库源比既... 采用4因素最优试验设计,探讨了肥料和密度对玉米源库性状和产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密度和氮肥对玉米的源库性状影响较大,而钾肥和磷肥较小,4个因素变化的效应曲线均呈抛物线状。密度的影响在群体和个体源库性状上表现不同。库源比既受肥料水平的影响,也受密度的影响。当产量在极低水平到高产水平之间变化时,库源比与产量间呈正相关,但在高产阶段,产量与库源比间相关不显著甚至呈负相关。说明库源比在环境与作物相互影响过程中,不断进行源库的动态变化调节。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氮肥。在-γ水平下,磷、钾肥的产量效应主要是负作用。在零水平下,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均呈抛物线状。肥料和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适宜的氮、磷、钾、比例为2: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栽培密度 寒地 玉米 性状 产量 调节作用
下载PDF
小麦品种源库性状演变分析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姚国才 周朝飞 +2 位作者 钱存鸣 盛培英 陈志德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共4页
自70年代以来,江淮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和正在发展的小麦品种,在其库性状的遗传演变中,穗粒数增加较快,成为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而千粒重增幅较缓,亩穗数呈现低一高一低的变化。在源性状方面,高产品种在花期生物量较大的基础... 自70年代以来,江淮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和正在发展的小麦品种,在其库性状的遗传演变中,穗粒数增加较快,成为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而千粒重增幅较缓,亩穗数呈现低一高一低的变化。在源性状方面,高产品种在花期生物量较大的基础上,花后积累量骤增,生物产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大,它们对产量起着主导性作用。小麦经济系数在低中产时提高较多,中高产时提高较少。高产品种的株高矮化较少,旗叶面积与产量无关,但旗叶干重对产量作用较大。鉴于在品种的遗传演变中,源性状的变化远大于库性状,本文指出,未来品种改良应充分注重源性状的选择,而在策略上,宜在稳定生物产量的同时(1000~1100kg/亩),着重提高经济系数(0.46以上)。此外,还探讨了相应的产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性状 育种
下载PDF
紧凑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902群体源库性状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薛吉全 马国胜 路海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336-1342,共7页
通过对紧凑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 90 2的研究发现 ,保证适宜种植密度 ,增加群体总粒数是陕单 90 2高产的基础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干物质生产体系 ,提高吐丝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能力是陕单 90 2高产的关键 ;协调群体库源关系 ,提高成... 通过对紧凑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 90 2的研究发现 ,保证适宜种植密度 ,增加群体总粒数是陕单 90 2高产的基础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干物质生产体系 ,提高吐丝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能力是陕单 90 2高产的关键 ;协调群体库源关系 ,提高成粒率是陕单 90 2高产的根本。采用合理密植 (不超过 60 0 0 0株 / hm2 )、宽窄行和双株栽培 ,保证足量氮肥和适宜氮、磷、钾配比等主要配套技术可改善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 90 2的群体库源性状 ,提高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大穗型玉米 品种 陕单902 性状 产量形成 群体 群体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DH群体收获指数及源库性状的QTL分析(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毛蓓蓓 蔡文娟 +4 位作者 章志宏 胡中立 李平 朱立煌 朱英国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18-1126,共9页
以 1个水稻籼粳交 (圭 6 30 0 2 4 2 8)来源的DH群体为材料 ,利用 1张含有 2 32个标记的RFLP连锁图谱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定位软件QTLMapper1 0对水稻收获指数及生物量、籽粒产量、库容量和株高 5个性状进行QTL分析 ,共检测到 2 1个... 以 1个水稻籼粳交 (圭 6 30 0 2 4 2 8)来源的DH群体为材料 ,利用 1张含有 2 32个标记的RFLP连锁图谱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定位软件QTLMapper1 0对水稻收获指数及生物量、籽粒产量、库容量和株高 5个性状进行QTL分析 ,共检测到 2 1个主效应QTLs和 9对上位性互作位点。其中 ,控制籽粒产量的 3个QTLs合计贡献率为 4 2 % ,LOD值为 7 10 ;这 3个QTLs或者与收获指数的QTL同位 ,或者与生物量的QTL同位 ,且加性效应的方向一致 ,从而揭示了“籽粒产量 =生物量×收获指数”的遗传基础所在。控制收获指数的 4个QTLs合计贡献率为 4 6 % ,LOD值为 10 3;控制生物量的 4个QTLs合计贡献率为 6 4 % ,LOD值为 14 0 9;收获指数的 4个QTLs与生物量的 4个QTLs均不同位。因此 ,通过基因重组 ,可能实现控制收获指数和生物量的增效基因的聚合 ,由此获得收获指数和生物量“双高”的基因型。检测到 5个株高QTLs,其合计贡献率为 6 4 % ,LOD值为 11 6 2 ;其中 ,有 3个效应较小的QTLs与生物量、库容量和 或籽粒产量QTLs同位 ,且同位QTLs的加性效应方向一致 ;未发现株高QTLs与收获指数QTLs的同位性。由此表明 ,株高与“源 流 库”概念中的“源”和“库”在遗传上有一定程度的关联 ,而与“流”无关联。此外还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收获指数 性状 株高 QTLS
下载PDF
啤酒大麦源库性状的全息生物学研究
8
作者 曾亚文 《大麦科学》 1998年第1期4-6,共3页
用张颖清(1988)和高之仁(1986)等全息生物学与数量遗传学研究方法对啤酒大麦源库性状进行全息生物学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穗下节与植株性状间存在全息相关性,又与抗倒有关,是株型识别的指标之一。②熟期类型与遗传距离密切相关... 用张颖清(1988)和高之仁(1986)等全息生物学与数量遗传学研究方法对啤酒大麦源库性状进行全息生物学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穗下节与植株性状间存在全息相关性,又与抗倒有关,是株型识别的指标之一。②熟期类型与遗传距离密切相关,又与生态因子相联系,它是啤酒大麦光温反应在一定程度上的缩影,是大麦生态区划的重要指标。③旗叶和千粒重分别是“源”和“库”的缩影,叶的大小与千粒重的高低及相互关系是“源流库”关系的评价指标。④麦穗是啤酒大麦植株的缩影,籽粒长宽中下部大于上部,顶部粒长和中部粒宽易受环境影响。⑤叶与节间大小因着生部位呈一定的规律性,一般为中上部优势。⑥云南可春、夏、秋和冬四季种植大麦,高产品种与良种生态相结合易于发挥产量潜力,因此全息生态论与品种适应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大麦 性状 遗传相关 全息生物学
下载PDF
夏玉米源库性状对群体渐增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翟新然 王勤俭 赵雪梅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2年第4期27-35,共9页
以驻玉216为材料,设置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4个群体密度,研究不同群体密度下夏玉米源库性状的变化规律,为豫南生态区夏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群体叶源量吐丝期最大,处理D比处理D、D、D分别增加了5... 以驻玉216为材料,设置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4个群体密度,研究不同群体密度下夏玉米源库性状的变化规律,为豫南生态区夏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群体叶源量吐丝期最大,处理D比处理D、D、D分别增加了5.29%、17.51%、40.66%;灌浆期高密度群体处理显著降低了比叶重,处理D比处理D、D、D分别增加了6.44%、14.47%、17.28%;处理D、D、D的粒叶比比处理D分别增加了24.62%、12.41%、8.90%,叶物质输出率显著升高但均为负值;提高群体密度显著增加了吐丝后玉米群体源的生产能力;处理D的吐丝后源生产能力转化率比处理D、D分别下降了9.9、12.2百分点;处理D的群体库容量比处理D、D、D分别降低了16.06%、29.01%、21.23%;穗粒数、群体粒数、百粒质量、库充实度及产量不同处理间均达显著水平(P<0.05),籽粒产量处理D最高,比处理D、D、D分别增加了6.86%、9.61%、12.47%,群体密度D可以平衡群体源库之间协同关系,群体源库性状得以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性状 群体生产能力 群体容量
下载PDF
冬水田栽培模式对杂交中稻源库特征和营养吸收利用的影响
10
作者 徐富贤 张林 +5 位作者 熊洪 朱永川 刘茂 蒋鹏 郭晓艺 周兴兵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27,共9页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冬水田条件下,研究了高密低肥、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3类栽培模式对产量、库源性状、地上部干物质及氮、磷、钾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和杂交组合对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的影响较大,对氮、磷、钾... 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冬水田条件下,研究了高密低肥、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3类栽培模式对产量、库源性状、地上部干物质及氮、磷、钾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和杂交组合对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的影响较大,对氮、磷、钾在各器官中含量作用相对较小;其中栽培模式的影响大于杂交组合的作用。产量和干物质量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收获指数则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氮和磷主要分配到穗部,钾主要分配到茎;3种栽培模式氮的利用效率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而磷和钾则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齐穗期叶绿素含量低和粒叶比高、成熟期千粒重和产量高的中、大穗型杂交组合,其氮、磷、钾稻谷生产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栽培模式 库源性状 养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低氮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源库性状和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路海东 薛吉全 +2 位作者 马国胜 张仁和 张兴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77-1282,共6页
2007和2008年连续2年在低氮(105kg·hm-2)和正常施氮(337·5kg·hm-2)两种施肥水平下,分析了6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群体源库关系及籽粒灌浆特性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氮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群体产量、叶面积指... 2007和2008年连续2年在低氮(105kg·hm-2)和正常施氮(337·5kg·hm-2)两种施肥水平下,分析了6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群体源库关系及籽粒灌浆特性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氮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群体产量、叶面积指数(LAI)、群体源库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影响明显,在低氮胁迫下,先玉335、郑单958等耐低氮能力较好品种的籽粒活跃灌浆期较长、最大灌浆速率高、最大叶面积指数持续期较长,群体库源关系比较协调;陕单902和豫玉22等耐低氮能力较差品种吐丝后的籽粒活跃灌浆时数、最大灌浆速率、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及LAI较低,源的供应能力显著下降;低氮胁迫明显加剧了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间的产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基因型 灌浆特性 性状
原文传递
种植密度、氮肥和水分胁迫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2
12
作者 薛吉全 张仁和 +5 位作者 马国胜 路海东 张兴华 李凤艳 郝引川 邰书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2-1029,共8页
为阐明种植密度、氮肥和水分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6个玉米品种,在两种密度(45000株hm-2和75000株hm-2)、两种施氮水平(纯氮112.5kghm-2和337.5kghm-2)和两种水分(前期干旱控水和正常灌水)处理下进行大田试验,调查玉米... 为阐明种植密度、氮肥和水分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6个玉米品种,在两种密度(45000株hm-2和75000株hm-2)、两种施氮水平(纯氮112.5kghm-2和337.5kghm-2)和两种水分(前期干旱控水和正常灌水)处理下进行大田试验,调查玉米源库性状的主要生理参数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在环境压力较小时(低密度、高氮和正常灌水),玉米品种间籽粒产量、源性状(叶面积指数、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和群体源供应能力)、库性状(群体库容量)、源库协调性状(群体库源比值、籽粒灌浆速率和收获指数)以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吐丝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较小,而逆境胁迫下(高密度、低氮和干旱),差异较大。环境压力较大时(高密度、低氮和干旱),叶面积指数、群体源供应能力、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吐丝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群体库容量和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说明,在玉米品种产量改良中要强化逆境人工选择,以适应自然选择,改善玉米品种逆境下的群体源库性状,增强吐丝期至成熟期叶片的光合生产效率,强源促库,提高逆境下的生产能力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逆境 产量 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