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级水力压裂应力阴影效应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宋进鑫 郁航 +2 位作者 王雅亭 陈佳亮 鞠杨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82,共8页
多级水力压裂作为储层改造的主要技术手段,广泛用于提高致密油气藏的气体产量。裂缝在扩展过程中的应力阴影效应对于有效连通储层的天然裂缝并形成有利于油、气体流动的复杂裂缝网络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了自适应的有限元-离散元方法,... 多级水力压裂作为储层改造的主要技术手段,广泛用于提高致密油气藏的气体产量。裂缝在扩展过程中的应力阴影效应对于有效连通储层的天然裂缝并形成有利于油、气体流动的复杂裂缝网络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了自适应的有限元-离散元方法,通过改进网格自动细化和识别多个裂缝扩展模拟含天然裂缝储层的多级水力压裂。数值模型中考虑了水力裂缝、天然裂缝和微观孔隙结构的相互作用,整合了非线性的Carter滤失模型来描述多级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滤失效应。引入了理想平行板流的支撑剂运输方程,并采用了达西定律来分析裂缝网络中的流体渗透效应。通过比较无裂缝均质模型和天然裂缝模型的裂缝网络和流体流动,评估了天然裂缝对多级压裂裂缝行为和气体产量的影响。研究为确定和优化致密气藏中压裂簇间距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有限元-离散元法 应力阴影效应 流体力学耦合 压裂液滤失效应
下载PDF
应力阴影效应对水平井压裂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才博 唐邦忠 +4 位作者 丁云宏 杨振周 何春明 唐术华 陈春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5-59,共5页
为揭示水平井分段改造中的应力阴影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水平井分段体积改造理论,借鉴Bunger的应力场分析假设条件,从水平井单一横切缝入手,建立起了考虑应力阴影的应力场叠加数学模型并推导出数学公式,在此基础上得出简化的水平井多... 为揭示水平井分段改造中的应力阴影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水平井分段体积改造理论,借鉴Bunger的应力场分析假设条件,从水平井单一横切缝入手,建立起了考虑应力阴影的应力场叠加数学模型并推导出数学公式,在此基础上得出简化的水平井多段应力阴影效应应力场模型。对应力阴影效应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储层地质参数中杨氏模量、水平主应力差对应力阴影效应的影响大,而泊松比对其影响则很小;施工参数中施工排量对应力阴影效应的影响明显,在一定储层条件下,分段及簇间距越小,应力阴影效果对水平井裂缝附近其他裂缝的扩展产生应力阴影影响越大。利用该研究成果对现场实际水平井压裂进行了优化设计,微地震监测结果表明:利用应力阴影效应只压裂6段就实现了以往10段压裂的改造体积,较之以往减少压裂4段,节约成本在30%以上。这对合理利用应力阴影效应进行水平井体积改造裂缝尺寸设置及工艺参数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阴影 水平井 分段改造体积 横切缝 杨氏模量 净压力 水平主应力 泊松比 微地震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PFC^(2D)数值模拟的交替压裂中应力阴影效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夏磊 曾亚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269-4277,4286,共10页
为了探究应力阴影效应对交替压裂中压裂间距选取的影响,基于优化后的颗粒流离散元流固耦合计算模型,模拟并分析了双初始水力裂缝下因应力阴影效应产生的诱导应力的分布情况,并与理论解析解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数值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 为了探究应力阴影效应对交替压裂中压裂间距选取的影响,基于优化后的颗粒流离散元流固耦合计算模型,模拟并分析了双初始水力裂缝下因应力阴影效应产生的诱导应力的分布情况,并与理论解析解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数值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应力阴影效应在不同各向异性地应力场及初始压裂间距条件下对新水力裂缝的起裂压力及扩展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各向异性应力场不改变裂缝周边的应力场,不影响新水力裂缝的起裂压力;随着初始压裂间距的减小,应力阴影效应增强,新水力裂缝的起裂压力逐渐增加。初始水力裂缝间距与初始各向异性应力场共同影响新水力裂缝的扩展形态,随着初始水力裂缝间距或初始水平地应力场差异系数的增大,应力阴影对新水力裂缝的扩展方向的影响逐步减弱;初始水力裂缝对新水力裂缝的扩展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对交替压裂中压裂间距的优化进行了定性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压裂 应力阴影 流固耦合 水力裂缝 起裂压力 扩展形态
下载PDF
基于PHF-LSM模型岩石分段水力压裂应力阴影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 陈昭 +1 位作者 赵岐 梁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13-1622,共10页
采用PHF-LSM(permeability-based hydraulic fracture-level set method)水力压裂数值计算模型,模拟并分析了均质与分层岩石材料中分段压裂过程引起的应力阴影效应.通过与单一裂缝诱发应力理论解的对比,验证了PHF-LSM考虑应力阴影效应... 采用PHF-LSM(permeability-based hydraulic fracture-level set method)水力压裂数值计算模型,模拟并分析了均质与分层岩石材料中分段压裂过程引起的应力阴影效应.通过与单一裂缝诱发应力理论解的对比,验证了PHF-LSM考虑应力阴影效应的可行性.以此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单一裂缝发展过程中,岩石材料参数与初始应力条件对诱发应力场的影响,以及均质与分层岩石材料的多裂缝起裂过程中不同压裂间距与压裂顺序产生的应力阴影效应.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泊松比、抗拉强度与孔隙率的增加会增大裂缝引起的诱发应力与净压力比值的峰值,而弹性模量和水平主应力差的增大会减小该峰值;裂缝间距的扩大可以减弱裂缝间应力阴影效应;两步压裂与顺序压裂的裂缝总面积均大于同时压裂时的面积,但顺序压裂与两步压裂会带来更高的起裂压力;产层厚度与压裂间距的减小会增大应力阴影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水力压裂 应力阴影 PHF-LSM模型 分层岩石材料
下载PDF
基于PHF-LSM模型节理对应力阴影效应的影响
5
作者 李明 陈昭 梁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12-1620,共9页
采用PHF-LSM(permeability-based hydraulic fracture-level set method)水力压裂计算模型,建立了含节理分布的岩石材料模型,将其计算结果与裂缝几何特征和诱发应力理论解对比验证模型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节理对水力裂缝应力阴影效应... 采用PHF-LSM(permeability-based hydraulic fracture-level set method)水力压裂计算模型,建立了含节理分布的岩石材料模型,将其计算结果与裂缝几何特征和诱发应力理论解对比验证模型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节理对水力裂缝应力阴影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弥散裂缝模型的PHF模型应使用等效开裂区域最外侧结点位移差作为裂缝等效开度;节理的存在会影响裂缝注水过程中水压力变化,同时会引起裂缝等效开度的增大;较大的节理入射角度与距注水点较小的节理高度会产生更大诱发应力,同时会引起最小主应力方向的改变,导致更强应力阴影效应,裂缝偏转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应力阴影 PHF-LSM模型 节理
下载PDF
多裂缝应力阴影效应模型及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设计
6
作者 曾顺鹏 张国强 +3 位作者 韩家新 袁彬 王彦鹏 冀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针对页岩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中应力阴影的表征方法及影响因素不明确的问题,基于水平井分段压裂理论,借鉴水力压裂裂缝诱导应力产生机理,从单一垂直裂缝入手,利用应力叠加原理得出了多条裂缝应力阴影效应的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应... 针对页岩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中应力阴影的表征方法及影响因素不明确的问题,基于水平井分段压裂理论,借鉴水力压裂裂缝诱导应力产生机理,从单一垂直裂缝入手,利用应力叠加原理得出了多条裂缝应力阴影效应的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应力阴影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泊松比与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应力阴影呈线性关系,当泊松比为0.2~0.4时,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的诱导应力为0.36~0.72 MPa;②裂缝数量越多间距越小,应力阴影效应作用越强;③裂缝数量增加的同时也增大了施工难度,5条裂缝比3条裂缝的净压力增加了41.46%;④当裂缝间距小于100 m时,裂缝容易转向形成缝网;⑤裂缝间距是缝高的1.5倍时,应力阴影效应非常小,超过2倍后可以忽略不计。上述结论对合理利用应力阴影效应进行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分段压裂 应力阴影 诱导应力 净压力 泊松比 水平主应力 裂缝数量 裂缝间距
下载PDF
应力阴影效应对页岩气水力裂缝宽度影响分析
7
作者 张国强 曾顺鹏 +5 位作者 韩家新 袁彬 徐春碧 冀政 刘雨婷 石磊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应力阴影效应既能使裂缝转向形成复杂缝网,又能使压裂裂缝净压力升高、裂缝宽度变窄不利于裂缝延伸发展。为此,基于应力阴影效应应力场叠加模型,结合压裂裂缝宽度分布模型,分析应力阴影效应对裂缝宽度的影响。实例分析表明,压裂裂... 应力阴影效应既能使裂缝转向形成复杂缝网,又能使压裂裂缝净压力升高、裂缝宽度变窄不利于裂缝延伸发展。为此,基于应力阴影效应应力场叠加模型,结合压裂裂缝宽度分布模型,分析应力阴影效应对裂缝宽度的影响。实例分析表明,压裂裂缝宽度随初始裂缝高度增大呈先快后慢形势减小,随裂缝间距增加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增大,随裂缝数量增加压裂裂缝宽度减小较快;裂缝间距从50m增加到100m压裂裂缝宽度增大了13.39%。大于100m后变化很小;500m内裂缝数量增加到5条时泵车组提供的压力无法压开裂缝。因此,对该井进行分段压力优化设计时,分段间距应控制在100m左右,这样既能利用应力阴影效应形成复杂缝网,又能保证压裂裂缝具有一定的宽度,还能减小施工出现事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阴影 诱导应力 裂缝间距 裂缝宽度 裂缝数量
下载PDF
多裂缝“应力阴影”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汪道兵 秦浩 +3 位作者 马海燕 李敬法 孙东亮 宇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22-28,共7页
“应力阴影”效应对压裂人工裂缝扩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对多缝内压力变化对应力干扰影响的研究较少。以弹性力学虚功原理为基础,利用有限元法自行编制程序模拟得出,在给定裂缝尺寸、缝内流压等条件下最优裂缝间距为140 m,模拟了最优裂... “应力阴影”效应对压裂人工裂缝扩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对多缝内压力变化对应力干扰影响的研究较少。以弹性力学虚功原理为基础,利用有限元法自行编制程序模拟得出,在给定裂缝尺寸、缝内流压等条件下最优裂缝间距为140 m,模拟了最优裂缝间距的应力阴影分布状态,两裂缝尖端处主方向变化较大;在两缝之间存在特定的区域主应力值较小,并根据缝内压力反求出在排量约为4.8 m3/min下,可利用此区域的“应力阴影”促使两主裂缝沟通,形成复杂缝网。最后分析了各条裂缝内的流压比值及每条裂缝流压等因素对应力阴影的影响规律,可通过多级交替改变排量、液体黏度及加人工转向剂暂堵裂缝等措施实现多缝内流压变化,控制两缝流压比值在0.5~2.0区间内,增强缝间应力干扰,促进水力压裂过程中复杂缝网的形成,因此细致研究复杂裂缝间压力分布对“应力阴影”的分析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阴影 水力压裂 多裂缝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水力压裂中的应力阴影效应与数值计算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宇 李晓 +3 位作者 王金波 郑博 张搏 赵志恒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41-1950,共10页
从岩石的细观非均质特性出发,采用岩石破裂失稳的渗流—应力—损伤耦合分析系统,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值试验揭示水力裂缝间的应力阴影效应。试验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1应力阴影效应受水平应力差系数、注入孔间距、岩石非均质性、压裂顺序... 从岩石的细观非均质特性出发,采用岩石破裂失稳的渗流—应力—损伤耦合分析系统,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值试验揭示水力裂缝间的应力阴影效应。试验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1应力阴影效应受水平应力差系数、注入孔间距、岩石非均质性、压裂顺序的影响,表现为排斥和吸引2种力学行为,体现在裂缝尖端应力伞面积、裂缝宽度和长度方面;2随着岩石均质度的提高,应力阴影效应对尖端应力伞的影响变弱,裂缝尖端应力伞的面积逐渐减小;3水平应力差较小时,井孔间距对应力阴影效应的贡献要大于远场应力;高水平应力差时,远场应力对"Stress shadow"的影响要强于井孔间距;4应力阴影效应伴随着裂缝的动态扩展而不断变化,裂缝尖端的应力伞面积和缝长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二者服从幂函数分布。通过这一研究,可以为水平井多裂缝射孔间距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阴影 水力裂缝 数值模拟 非均质性 水力压裂
原文传递
水力压裂裂缝相互干扰应力阴影效应理论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于永军 朱万成 +4 位作者 李连崇 魏晨慧 代风 刘书源 王卫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926-2939,共14页
针对油气田水力压裂工程中多裂缝相互干扰应力阴影效应问题,引入三类断裂力学干扰因子,采用权函数理论求解有限尺度地层剖面内部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分析裂缝干扰与竞争起裂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权函数理论所得应力强度因子精... 针对油气田水力压裂工程中多裂缝相互干扰应力阴影效应问题,引入三类断裂力学干扰因子,采用权函数理论求解有限尺度地层剖面内部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分析裂缝干扰与竞争起裂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权函数理论所得应力强度因子精度高于采用传统无限大裂缝模型所得应力强度因子;(2)提高破裂压力以增大应力阴影效应作用范围受局限,破裂压力达临界值时,扰动因子出现奇异性最值;(3)应力阴影效应对裂缝间距变化非常敏感,距离直井双翼裂缝扩展总长度一半位置相互干扰行为更加显著;(4)裂缝应力阴影效应随垂直地应力增大呈线性规律增强;(5)裂缝扩展角度变化造成裂缝相互干扰规律极其复杂,并依赖于破裂压力、诱导应力及地应力变化;(6)应力强度因子为负值的特殊闭合裂缝与常规水力裂缝干扰规律明显不同,干扰因子对定量分析闭合裂缝扰动也具有作用;(7)破裂压力与诱导应力交替作用可导致非等长裂缝竞争起裂效果产生差异性转变。研究结果在页岩油气、薄差油层及干热岩等资源开发的水力压裂工程中定量分析多裂缝干扰力学行为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程 水力压裂 权函数理论 裂缝干扰 干扰因子 应力阴影 断裂力学
原文传递
初始水平主应力对应力阴影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磊 曾亚武 +1 位作者 金磊 叶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2819-2825,共7页
介绍应力阴影的概念及其理论模型,结合颗粒流流固耦合计算原理构建模型,模拟并分析单一水力裂缝周围因应力阴影效应产生的诱导应力的分布情况,分析表明应力阴影主要表现为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增大,且其对水力裂缝压裂效益具有两面性。利用... 介绍应力阴影的概念及其理论模型,结合颗粒流流固耦合计算原理构建模型,模拟并分析单一水力裂缝周围因应力阴影效应产生的诱导应力的分布情况,分析表明应力阴影主要表现为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增大,且其对水力裂缝压裂效益具有两面性。利用建立的数值模型,进一步分析在不同初始水平主应力下,应力阴影效应对水力裂缝扩展方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水平主应力比越大,应力阴影效应产生的诱导压力越大,不利于新裂缝的开裂及发育;当初始裂缝内液压接近或大于最大初始水平主应力时,注水孔压裂水力裂缝的扩展方向将发生转向,有利于复杂裂缝网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应力阴影 颗粒离散元 水力裂缝 初始水平主应力
原文传递
地震的静态和动态触发与震后应力转移
12
作者 Andrew M.Freed 王璞(翻译) 黄禄渊(校对)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2018年第1期1-22,32,共23页
触发地震是指与地震相关的应力变化可以引发或者减缓周边区域的地震发生,甚至在很远距离触发地震。计算地震断层发生位错时的静态库仑应力的变化已成为解释许多地震观测结果的强有力工具,这些观测结果包括余震分布、地震序列以及大地震... 触发地震是指与地震相关的应力变化可以引发或者减缓周边区域的地震发生,甚至在很远距离触发地震。计算地震断层发生位错时的静态库仑应力的变化已成为解释许多地震观测结果的强有力工具,这些观测结果包括余震分布、地震序列以及大地震后静态情况下余震的正常活跃范围。我们可以用时间-应力转化机制的复杂性来解释为何地震的触发可以延迟数秒至数十年不等,这些机制包括粘性松弛、孔隙介质或者震后余滑,以及诸如通过速率和状态本构关系预测的断层摩擦力的降低。一次大范围地震的急速远距离触发(一些断层扩张速度达到每千米1000s)可由瞬时(动态)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很好地解释,这些地震波可以瞬间产生库仑剪切破坏或者产生一个次生力从而导致地震的延迟触发。在近距离地震的触发中,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可能同样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 余震 震群 应力阴影 粘弹性
下载PDF
不同射孔角度对页岩压裂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赵岩 崔振东 +4 位作者 彭瑞东 韩伟歌 张建勇 司凯 赵磊磊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2-1333,共12页
水力压裂是非常规油气开采的关键技术。在进行水力压裂的过程中,水力裂缝和天然裂隙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缝网是非常规油气高效开采的前提,而射孔方案设计对缝网的复杂程度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更深入研究压裂缝网的演化机理,模拟真实节理裂... 水力压裂是非常规油气开采的关键技术。在进行水力压裂的过程中,水力裂缝和天然裂隙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缝网是非常规油气高效开采的前提,而射孔方案设计对缝网的复杂程度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更深入研究压裂缝网的演化机理,模拟真实节理裂隙岩体在水力压裂中的裂缝扩展过程,从而科学、合理地优化射孔方案,本文采用全局嵌入cohesive单元的方法,利用Python进行二次开发创建DFN离散裂隙网络,建立了考虑离散裂隙网络的岩体天然裂隙模型,同时设置相同条件下不考虑DFN离散裂隙网络的模型进行对比,研究不同角度射孔方案对压裂效果的影响。通过MATLAB编程提取加载过程中的声发射定位图和声发射能量数据,对裂纹破裂机理和扩展过程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裂缝的活化受射孔间产生的应力阴影、射孔与天然裂缝的角度影响;查明页岩的天然裂缝分布规律,设法提高射孔与天然裂缝的角度,使水力裂缝更容易与天然裂缝沟通并沿着天然裂缝扩展,从而形成复杂缝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 随机裂隙网络 应力阴影 声发射 入射角度
下载PDF
水力压裂过程中射孔冲蚀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14
作者 袁传澳 聂嘉龙 +5 位作者 龙恭博 丁后龙 张巍瀚 王萌飞 彭梓毅 王星智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针对水力压裂过程中射孔冲蚀效应使得射孔簇处射孔数目难以确定的问题,使用FrackOptima全三维水力压裂软件和前期研究建立的射孔冲蚀模型建立算例。通过边界元进行网格离散,使用时间步长算法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定量研究射孔冲蚀效应... 针对水力压裂过程中射孔冲蚀效应使得射孔簇处射孔数目难以确定的问题,使用FrackOptima全三维水力压裂软件和前期研究建立的射孔冲蚀模型建立算例。通过边界元进行网格离散,使用时间步长算法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定量研究射孔冲蚀效应对裂缝最终形态、压裂液流量分布、射孔摩阻、射孔直径、流量系数、井底压力这6个压裂结果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传统非限流压裂过程中射孔摩阻的值和射孔冲蚀导致的摩阻瞬时动态变化较小,因此可以忽略射孔冲蚀效应;而在使用同时多簇限流压裂方法开发非常规油气的过程中,射孔摩阻的值较大且射孔冲蚀导致的摩阻瞬时动态变化较明显,所以必须考虑射孔冲蚀效应。在算例参数条件下,选取8孔/簇可以获得较合适的射孔摩阻,从而较好地平衡应力阴影效应,获得较均匀的多条裂缝发育;同时,确保井底压力在实际压裂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应力阴影效应 射孔冲蚀 射孔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段簇优化研究-以阳101井区为例
15
作者 余林瑶 刘晓 +1 位作者 王佳鑫 谢伟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122-124,共3页
深层页岩气水平井主要采用“段内多簇”压裂方式进行开发,水平井压裂段簇间距簇对压裂效果有直接影响。为了对页岩气压裂工艺的簇间距和簇数进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果,通过实际生产数据和压裂段簇设置数据的分析,考虑应力阴影的影响,建立... 深层页岩气水平井主要采用“段内多簇”压裂方式进行开发,水平井压裂段簇间距簇对压裂效果有直接影响。为了对页岩气压裂工艺的簇间距和簇数进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果,通过实际生产数据和压裂段簇设置数据的分析,考虑应力阴影的影响,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质力学模型。通过阳101井区实际数据进行了历史拟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通过数值模拟对簇间距和簇数进行了有效预测。研究表明,研究区存在可以使得产能提高的合理簇间距和簇数。阳101H1平台优化后的非裂缝簇间距为12m,单段簇数5簇;裂缝段优化后簇间距7m,单段簇数为7簇。研究成果为深层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方案设计和研究区产能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段 簇间距 应力阴影 地质建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页岩气藏压裂缝网扩展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16
作者 曾青冬 姚军 孙致学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4-999,共6页
为探究页岩气藏水力压裂复杂裂缝网络的形成机理,开展了缝网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考虑应力阴影和天然裂缝作用,建立了井筒和裂缝中流体流动模型,利用位移不连续方法求解应力与位移不连续量,然后构建了压力与裂缝宽度的迭代方程,并采用牛... 为探究页岩气藏水力压裂复杂裂缝网络的形成机理,开展了缝网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考虑应力阴影和天然裂缝作用,建立了井筒和裂缝中流体流动模型,利用位移不连续方法求解应力与位移不连续量,然后构建了压力与裂缝宽度的迭代方程,并采用牛顿迭代法求解.通过比较数值解经典模型解析解,验证了模型和迭代解法的正确性.多簇裂缝同步扩展时裂缝间距越小,压裂液分配到各条裂缝越不均匀,靠近井筒跟部的裂缝的分流量越大,从而裂缝宽度越大;考虑天然裂缝作用时,逼近角越小或者应力各向异性越弱,水力裂缝越容易发生转向扩展,裂缝网络越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裂缝网络 应力阴影 天然裂缝 位移不连续法
下载PDF
准脆性地层中水平井多段水压致裂的扩展有限元法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文国 王兰民 王谦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6-361,共6页
在实际的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总是沿着垂直于最小地应力的方向扩展,地应力的分布形式和多个压裂段之间的互相影响(应力阴影效应)对于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扩展有限单元法(XFEM)模拟页岩等多孔介质在水压作用下裂... 在实际的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总是沿着垂直于最小地应力的方向扩展,地应力的分布形式和多个压裂段之间的互相影响(应力阴影效应)对于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扩展有限单元法(XFEM)模拟页岩等多孔介质在水压作用下裂缝的任意扩展,由于在传统有限元法的基础上引入了扩充自由度和可以描述间断的位移阶跃函数,所以裂缝可以独立于网格扩展,而不需要重新剖分网格。通过引入一维流动假设,求解润滑方程,并考虑流体在裂缝内的流动。同时也考虑裂缝向基质中流动的滤失效应。研究实际施工中不同段间距下裂缝的扩展模式和段间距对裂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压裂段间距过小时中间的裂缝会被屏蔽;此外,裂缝会由于应力阴影效应而发生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扩展有限元法(XFEM) 应力阴影效应 多段压裂
下载PDF
水力压裂分段射孔簇多裂缝空间偏转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永亮 刘娜娜 王昊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0-169,共10页
深部致密油气储层水力压裂工程形成复杂缝网形态是影响油气采收率的关键因素,需要准确评估和优化压裂裂缝扩展行为。水平井多射孔簇分段压裂涉及储层和孔隙−裂隙内流体之间的热扩散、流体流动与岩体基质变形,热扩散效应和多物理场耦合... 深部致密油气储层水力压裂工程形成复杂缝网形态是影响油气采收率的关键因素,需要准确评估和优化压裂裂缝扩展行为。水平井多射孔簇分段压裂涉及储层和孔隙−裂隙内流体之间的热扩散、流体流动与岩体基质变形,热扩散效应和多物理场耦合作用是深部致密岩体压裂的典型特征;同时,压裂缝网扩展与裂缝间的扰动作用有关,压裂工艺中的射孔簇间距、起裂顺序等造成平行裂缝发生不同程度的非稳定扩展。理解多物理场耦合、裂缝间扰动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机制,对有效评估压裂缝网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深部储层的热−流−固耦合效应,研究水力压裂缝网三维扩展之间的应力阴影效应和多裂缝扰动偏转行为。研究建立水平井分段压裂的工程尺度三维数值模型,利用典型工况计算分析了压裂裂缝三维扩展的热扩散效应影响、不同射孔簇间距以及不同压裂方案(顺序、同步、交替压裂)下裂缝网络的扩展扰动行为。结果表明:深部致密油气储层压裂裂缝扩展引起的应力扰动区域在多裂缝中存在叠加、覆盖行为,形成应力阴影效应、造成裂缝空间偏转;水平井多射孔簇间距的减小,将增大应力阴影区,加剧裂缝间相互干扰;相比多射孔簇顺序压裂,同步压裂将增大应力阴影区,交替压裂可减小应力阴影区,交替压裂成为缓解压裂缝网三维扩展扰动、优化空间缝网形态的有效方案;深部致密油气储层岩体裂缝内的压裂液与岩体基质进行热交换,各压裂方案下的裂缝扩展面积、体积均有提升,表明热效应对裂缝扩展有促进作用,成为影响压裂裂缝扩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压裂裂缝 多裂缝扰动偏转 应力阴影效应 热−流−固耦合 有限元−离散元模型
下载PDF
湖北宜昌深层山地页岩气地质力学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梁兴 张朝 +7 位作者 张鹏伟 张磊 王高成 潘元炜 赵春段 张介辉 王维旭 仇凯斌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5期20-31,共12页
湖北宜昌深层山地页岩气区块位于中扬子地块的江汉盆地北缘,具有龙马溪组页岩气目的层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水平应力差大等特征。开展地质力学研究有助于深化区块复杂构造、断层及天然裂缝系统对地应力场影响的认识,为页岩气水平井的... 湖北宜昌深层山地页岩气区块位于中扬子地块的江汉盆地北缘,具有龙马溪组页岩气目的层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水平应力差大等特征。开展地质力学研究有助于深化区块复杂构造、断层及天然裂缝系统对地应力场影响的认识,为页岩气水平井的井壁稳定性分析、钻进风险预测、压裂设计优化及压后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的建立依赖于精细化的构造解释、页岩气地质及多尺度天然裂缝模型,针对宜昌探区建立了全区和开发平台尺度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平台尺度模型具有更精细的分辨率,能精确刻画井周的地应力场,更好地服务于钻井与压裂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宜昌探区应力机制以挤压走滑型为主,水平两向应力差值大于四川盆地页岩气区,天然裂缝激活风险较大,而且钻井液安全窗口较窄、井壁稳定性较差,水平井分级压裂受到水平应力差大、天然裂缝激活风险大等特征影响而出现水力裂缝缝网较简单的问题。基于平台模型开展了压后四维地质力学模拟,分析压后地应力场变化,研究成果表明,压裂后缝网周围的最小主应力明显增加,应力机制向逆冲型过渡,应力阴影影响范围在20~40m。充分利用地质力学成果对于提高钻探工程效率和开发效益有重要作用,该研究是国内首次针对四川盆地外的复杂构造区深层山地页岩气建立的精细化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研究成果对于深层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山地页岩气 地质力学 地质工程一体化 孔隙压力 应力阴影 泥浆窗口 宜昌
下载PDF
基于细观数值试验的水平井多裂纹间距确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友 魏建光 李江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48,I0018,共5页
Stress shadow效应是影响水平井压裂多裂缝设计、提高储层体积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当水平井中的水力裂纹数量增多并且间距减少时,裂缝间相互作用的stress shadow效应尤为显著。本研究从岩石细观非均质性的特点出发,基于渗流-应力-损伤模... Stress shadow效应是影响水平井压裂多裂缝设计、提高储层体积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当水平井中的水力裂纹数量增多并且间距减少时,裂缝间相互作用的stress shadow效应尤为显著。本研究从岩石细观非均质性的特点出发,基于渗流-应力-损伤模型,对不同井孔间距内应力场的相互作用及对裂纹发展形态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优化水平井多裂纹射孔间距。研究结果表明,当井孔间距小于某临界长度时,井孔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容易形成孔间连通的水力裂纹;由stress shadow效应影响的井孔临界间距受岩石非均质的影响,当岩石的非均质性较强时,影响间距较大,当岩石的非均质性较弱时,影响间距较小;随着岩石均质度的提高,stress shadow效应对尖端"应力伞"的影响变弱,裂纹尖端应力伞面积变小。通过这一研究,可以为水平井多裂纹射孔间距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裂纹 非均质性 应力阴影 临界间距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