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样单轴拉伸应变局部化及全程应力–应变曲线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学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2期5784-5788,共5页
基于梯度塑性理论,考虑了应变局部化,提出单轴拉伸条件下岩样全程应力–应变曲线解析解。沿试样长度方向的总应变的微分被认为由两部分构成:可恢复的弹性应变的微分和不可恢复的塑性应变的微分。根据虎克定律,弹性应变的微分依赖于应力... 基于梯度塑性理论,考虑了应变局部化,提出单轴拉伸条件下岩样全程应力–应变曲线解析解。沿试样长度方向的总应变的微分被认为由两部分构成:可恢复的弹性应变的微分和不可恢复的塑性应变的微分。根据虎克定律,弹性应变的微分依赖于应力的微分及弹性模量。塑性应变的微分与应力的微分、试样高度、软化模量及局部化带的厚度有关,局部化带的厚度由梯度塑性理论确定。根据总应变的微分等于弹性及塑性应变的微分之和这一假设,在峰后线性应变软化本构关系的情形下,得到全程应力–应变曲线的解析解。通过与De Borst及Muhlhaus基于梯度塑性理论得到的数值解对比,分别验证局部化带内部塑性应变分布解析解及内部长度对全程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研究有关的本构参数(弹性模量及软化模量)及试样高度对全程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样 单轴拉伸 应变局部化 梯度塑性理论 全程应力-应变曲线 内部长度
下载PDF
岩石I类和II类曲线形成机制的弹塑性细胞自动机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潘鹏志 周辉 冯夏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3823-3829,共7页
基于弹脆塑性理论和细胞自动机自组织理论相结合来模拟岩石试样的应变软化行为,对岩样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产生I类和II类曲线的机制进行模拟分析,利用应力-应变线性组合的控制加载方式,分别考虑不同的均质度和不同的加载控制参数的情况,... 基于弹脆塑性理论和细胞自动机自组织理论相结合来模拟岩石试样的应变软化行为,对岩样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产生I类和II类曲线的机制进行模拟分析,利用应力-应变线性组合的控制加载方式,分别考虑不同的均质度和不同的加载控制参数的情况,并模拟非均质岩石单轴压缩破坏过程的I类和II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应力-应变线性组合的控制加载方式时,I类和II类曲线的出现与岩石试样的均质度和加载控制参数有很大的关系,均质度越大,岩石脆性越强,峰后越趋向于形成II类曲线;同一种岩石试样,采用不同的线性组合参数,岩样既可以表现为I类行为,也可表现为II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Ⅱ类曲线 应力-应变全程曲线 弹脆塑性 弹塑性细胞自动机 岩石破裂过程
下载PDF
卸压加载方法在测量冲击能量指数中的应用
3
作者 曾范永 李成全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54,共3页
为了测定煤岩试样的冲击能量指数KE,在没有电液伺服试验机和刚性试验机的条件下,开发了卸压加载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利用该实验装置对通化矿务局煤矿现场所取煤样进行冲击能量指数KE的测定,得出了一定的数据并绘制出... 为了测定煤岩试样的冲击能量指数KE,在没有电液伺服试验机和刚性试验机的条件下,开发了卸压加载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利用该实验装置对通化矿务局煤矿现场所取煤样进行冲击能量指数KE的测定,得出了一定的数据并绘制出应力–应变全程曲线,验证了卸压加载方法的可行性。结合其他方法测出的弹性能量指数、动态破坏时间及单轴抗压强度,可以判断相关矿井能否发生冲击地压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能量指数 卸压加载 应力-应变全程曲线 冲击地压
下载PDF
加载条件对不同尺寸岩石单轴压缩破裂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潘鹏志 周辉 冯夏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3636-3642,共7页
针对岩石单轴压缩试验中存在的加载条件敏感性的问题,采用自行开发的二维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模拟系统EPCA2D,对不同尺寸的非均质岩石试样进行单轴压缩破裂过程模拟,研究不同的加载条件对岩石宏观变形行为和破裂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均质... 针对岩石单轴压缩试验中存在的加载条件敏感性的问题,采用自行开发的二维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模拟系统EPCA2D,对不同尺寸的非均质岩石试样进行单轴压缩破裂过程模拟,研究不同的加载条件对岩石宏观变形行为和破裂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均质性相同的岩石试样在单轴压缩破裂过程中所表现的尺寸效应和形状效应现象与岩石本身的非均质性关系不大,加载垫板与试样之间力学性质的差异是造成岩样单轴压缩破裂过程尺寸效应和形状效应的根本原因,模拟结果再现了典型的试验现象。通过研究加载垫板与试样端部之间不同的摩擦情况,结果表明,即使试样端部存在较小的摩擦,仍然会造成岩样单轴强度和变形特性的离散性。因此,通过减小试样端部的摩擦来提高岩石单轴压缩试验质量是不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单轴压缩 尺寸效应 形状效应 全程应力-应变曲线 声发射
下载PDF
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单轴压缩破坏过程的平面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模型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辉 潘鹏志 冯夏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3623-3628,共6页
采用平面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模型在细观尺度上模拟应变软化岩石类材料的单轴压缩破坏过程。在平面弹性力学细胞自动机的基础上,推导分析平面弹塑性问题的细胞自动机更新规则,开发二维岩石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不同均质度岩... 采用平面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模型在细观尺度上模拟应变软化岩石类材料的单轴压缩破坏过程。在平面弹性力学细胞自动机的基础上,推导分析平面弹塑性问题的细胞自动机更新规则,开发二维岩石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不同均质度岩石的单轴压缩破坏过程,并在应力峰值后区考虑反复加卸载过程。模拟得到的岩石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全程应力-应变曲线与典型的加卸载应力-应变试验曲线吻合较好,模拟得到的声发射曲线很好地反映出岩石声发射的Kaiser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破坏过程 细胞自动机 循环加卸载 全程应力-应变曲线 KAISER效应
下载PDF
煤岩两体模型变形破坏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学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66-1070,共5页
采用拉格朗日元法,在弹性岩石与弹性-应变软化煤体所构成的平面应变两体模型的上、下端面上不存在水平方向摩擦力条件下,模拟了模型的破坏过程、岩石高度对模型及煤体全程应力-应变曲线、煤体变形速率、煤体破坏模式及剪切应变增量分布... 采用拉格朗日元法,在弹性岩石与弹性-应变软化煤体所构成的平面应变两体模型的上、下端面上不存在水平方向摩擦力条件下,模拟了模型的破坏过程、岩石高度对模型及煤体全程应力-应变曲线、煤体变形速率、煤体破坏模式及剪切应变增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型的全程应力-应变曲线达到峰值时煤体内部的剪切带图案已经十分明显,在模型的应变硬化阶段,煤体中的应变局部化可视为模型失稳破坏的前兆,随岩石高度的增加,模型应力-应变曲线的软化段变得陡峭,这与单轴压缩条件下的解析解在定性上是一致的;煤体应力-应变曲线的软化段变得平缓,煤体消耗能量的能力增强;弹性阶段煤体的变形速率降低;煤体内部的剪切应变增量增加。煤体应力-应变曲线的软化段的斜率、弹性阶段煤体的变形速率、煤体内部的剪切应变增量及塑性耗散能都受岩石高度的影响,说明了岩石几何尺寸对煤体的影响(煤岩相互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体模型 弹性岩石 弹性-应变软化煤体 相互作用 剪切带 全程应力-应变曲线
下载PDF
金川矿区深部巷道底鼓分析与防治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德贤 王永才 《金川科技》 2011年第2期4-7,共4页
本文通过对金川深部巷道支护的现状、损坏的形式及原因的分析,结合岩石全应力一应变曲线对于岩石材料峰后稳定性及失稳过程的研究,讨论了岩石的峰后特性与巷道支护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对于金川深部巷道支护要充分发... 本文通过对金川深部巷道支护的现状、损坏的形式及原因的分析,结合岩石全应力一应变曲线对于岩石材料峰后稳定性及失稳过程的研究,讨论了岩石的峰后特性与巷道支护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对于金川深部巷道支护要充分发挥其残余强度,允许围岩进入塑性状态,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在实测的基础上选择最佳二次支护时间,控制其二次变形量,在实践中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全程应力-应变曲线 围岩应力 二次支护 峰后
原文传递
金川深部巷道岩石峰后特性支护理论研究
8
作者 李德贤 《金川科技》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本文通过对金川深部巷道支护的现状、损坏的形式及原因的分析,结合岩石全应力一应变曲线对于岩石材料峰后稳定性及失稳过程的研究,讨论了岩石的峰后特性与巷道支护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对于金川深部巷道支护要充分发... 本文通过对金川深部巷道支护的现状、损坏的形式及原因的分析,结合岩石全应力一应变曲线对于岩石材料峰后稳定性及失稳过程的研究,讨论了岩石的峰后特性与巷道支护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对于金川深部巷道支护要充分发挥其残余强度,允许围岩进入塑性状态,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在实测的基础上选择最佳二次支护时间,控制其二次变形量,在实践中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全程应力-应变曲线 围岩应力 二次支护 峰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