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机械载荷下H13钢力学响应行为实验和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国财 黎军顽 +1 位作者 左鹏鹏 吴晓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9-164,178,共7页
采用MTS热-机械疲劳测试系统,同时建立电-磁-热-力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H13钢在200~600℃范围,对称拉、压机械应变(0.7%和0.9%)控制下同相位(In-phase,IP)和反相位(Out-of-phase,OP)应力-应变响应行为。另外,基于实验和模拟数据... 采用MTS热-机械疲劳测试系统,同时建立电-磁-热-力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H13钢在200~600℃范围,对称拉、压机械应变(0.7%和0.9%)控制下同相位(In-phase,IP)和反相位(Out-of-phase,OP)应力-应变响应行为。另外,基于实验和模拟数据,结合寿命预测模型对H13钢进行了寿命预测。结果表明H13钢在准稳定热-机械循环阶段,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最大拉、压应力不断降低;热-机械循环高温半周相较于低温半周会产生更大的非弹性应变;以同相位机械应变为0.7%模拟数据为例,在最大拉、压机械应变下,应力最值分别为598 MPa和-1148 MPa;H13钢在机械应变为0.7%时,同相位和反相位的实测疲劳寿命(周)分别为287和266,机械应变为0.9%时疲劳寿命分别为207和189;依据实验和模拟数据,结合Ostergren模型得出了预测寿命,并与实测寿命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数值模拟 应力-应变响应 寿命预测
下载PDF
基于应变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新方法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永翔 王金诺 高庆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0,46,共5页
应用随机循环应变载荷-强度干涉模型,建立了基于应变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新方法。新考虑了材料循环应力-应变响应的分散性。与现有方法不同,材料常数视为非独立随机变量,来自于试验数据的回归结果。随机循环应力-应变行为和循环应变... 应用随机循环应变载荷-强度干涉模型,建立了基于应变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新方法。新考虑了材料循环应力-应变响应的分散性。与现有方法不同,材料常数视为非独立随机变量,来自于试验数据的回归结果。随机循环应力-应变行为和循环应变-寿命关系分别采用概率曲线来描述。循环应变载荷和强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可显式分别由这些曲线求得。方法可方便拓展到如现有方法确定性循环应力-应变模型情形。核工程材料?1Cr18Ni9Ti不锈钢管道焊缝金属的试验结果分析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应变分析 随机循环应力-应变响应 可靠性 不锈钢 管道 焊缝金属
下载PDF
应变疲劳可靠性分析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5
3
作者 赵永翔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6,共6页
未来是应用塑性变形知识解决结构失效问题的时代,应变疲劳可靠性分析是其中重要问题之一,它在90年代才引起注意,文献很少。现有方法假设Coffin-Manson循环应变—寿命(CSL)关系中的疲劳强度和塑性系数为独立随机... 未来是应用塑性变形知识解决结构失效问题的时代,应变疲劳可靠性分析是其中重要问题之一,它在90年代才引起注意,文献很少。现有方法假设Coffin-Manson循环应变—寿命(CSL)关系中的疲劳强度和塑性系数为独立随机变量,强度和塑性指数为常数,实际上它们都是拟合试验数据的相关随机变量。因此,只适于缺乏试验数据时的近似分析。试验揭示了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CSS)响应存在很大分散性。考虑这一分散性和CSL与CSS关系中材料常 数的相关性,建立新的方法是未来值得研究的基础课题。建立考虑平均应变/应力影响和多轴方法,使之应用于工程实践,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应变分析 可靠性 随机循环应力-应变响应 平均应变/应力效应
下载PDF
H13热作模具钢热-机械疲劳损伤和寿命的预测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永强 徐国财 +2 位作者 左鹏鹏 黎军顽 吴晓春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6,20,共6页
采用MTS热-机械疲劳试验机测定了H13热作模具钢在200~600℃、机械应变为0.7%和0.9%的同相和反相热-机械疲劳寿命,并基于循环损伤理论采用Ostergren寿命预测模型预测了H13钢的疲劳损伤和疲劳寿命。结果表明:无论是同相还是反相热-机械疲... 采用MTS热-机械疲劳试验机测定了H13热作模具钢在200~600℃、机械应变为0.7%和0.9%的同相和反相热-机械疲劳寿命,并基于循环损伤理论采用Ostergren寿命预测模型预测了H13钢的疲劳损伤和疲劳寿命。结果表明:无论是同相还是反相热-机械疲劳,其应力-应变响应曲线均明显不对称;高温半周的应力-应变响应曲线出现明显的应力松弛,且其塑性应变高于低温半周;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H13钢的滞回能逐渐增大,机械应变增加,损伤加剧;与反相热-机械疲劳相比,H13钢的同相热-机械疲劳寿命更高。采用Ostergren寿命预测模型获得的机械应变为0.7%和0.9%的H13钢同相和反相热-机械疲劳寿命分别为323和313周次及198和194周次,均与实测值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热作模具钢 应力-应变响应 疲劳损伤 -机械疲劳寿命
下载PDF
基于DIC方法的车用PP+EPDM-TD10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程国阳 杨黎明 +6 位作者 黄亚峰 谢书港 于鑫淼 吴昊 张赛 刘军 孟宪明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6-119,共4页
结合改性聚合物材料的实际使用工况,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对车用前保险杠外罩材料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PP+EPDM-TD10)进行应变率为准静态(0.000 6 s^(-1))、1 s^(-1)、25 s^(-1)、90 s^(-1)的拉伸试验。得到材料在各应变率下的应力... 结合改性聚合物材料的实际使用工况,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对车用前保险杠外罩材料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PP+EPDM-TD10)进行应变率为准静态(0.000 6 s^(-1))、1 s^(-1)、25 s^(-1)、90 s^(-1)的拉伸试验。得到材料在各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信息。分析该材料的拉伸破坏过程,以及应变率对其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应变率对黏弹性材料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EPDM)-TD10的断裂应力、断裂应变、屈服应力和流变应力影响较大。根据改进的Erying理论模型,结合试验数据得出该材料的屈服应力与应变率之间函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测试 中低应变 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TD10 应力-应变响应
下载PDF
Behaviour of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in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被引量:2
6
作者 潘华 陈国兴 +1 位作者 孙田 刘汉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547-552,共6页
The laboratory tests on th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of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strain relation and the dissipation of pore water pressure by t... The laboratory tests on th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of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strain relation and the dissipation of pore water pressure by the hollow cylinder apparatus.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 and the dissipation process of pore water pressure are composed of three stages, including the low intensive strength stage, the superlinear strength recovery stage and the sublinear strength recovery stage, and the demarcation points of the curve of pore water pressure are lag behind those of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 The comparison results of the behaviour of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between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and Nanjing fine sand show that the low intensive strength stage and the superlinear strength recovery stage of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are shorter while the sublinear strength recovery stage is longer. A stress-strain model and a dissipation model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of liquefi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are established, in which the initial confining pressure and the relative density can be considered synthetically.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dicted results by the two model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stress-strain relation dissipation model: pore water pressure
下载PDF
钢纤维混凝土的受力破坏机制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任宏伟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3年第3期56-59,63,共5页
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力-应变响应、破坏特征和声发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试件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适宜掺量范围为2.0%~2.5%,... 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力-应变响应、破坏特征和声发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试件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适宜掺量范围为2.0%~2.5%,超过该掺量范围后,试件的抗压和抗折强度降低;掺入适量钢纤维可增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残余强度,增强混凝土的峰后延性,改善混凝土的破坏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声发射 应力-应变响应 力学性能 数值模拟 试验
下载PDF
水平循环荷载下风电机桩基础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王富强 荣冰 +1 位作者 张嘎 张建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26-1930,共5页
在近海风力发电工程中桩基是常用的基础型式,海上风力发电机桩基础一般建立于复杂软土地基、承受着海上风浪、潮流等近似水平向的循环荷载作用,而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对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有严格的要求。因此,研究水平循环荷载下桩土系统... 在近海风力发电工程中桩基是常用的基础型式,海上风力发电机桩基础一般建立于复杂软土地基、承受着海上风浪、潮流等近似水平向的循环荷载作用,而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对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有严格的要求。因此,研究水平循环荷载下桩土系统变形规律和相互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典型的近海风机单桩基础,选取典型的饱和砂性土地基,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水平循环荷载下的风机桩基础的受力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平向循环作用下,桩周围土体中变形主要呈现为挤压或塌陷产生的沉降和水平向变形,变形主要集中在桩周围较小的范围内;变形呈现逐渐累积特性,其大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桩身弯矩峰值出现在埋深上1/3处,多次循环后的弯矩大小和分布变化不大;桩周围土体中不同位置产生不同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孔隙水压力发展对土体变形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风力发电场 单桩基础 离心模型试验 水平循环加载 应力-应变响应
下载PDF
铝/硅橡胶复合材料动态压缩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程和法 黄笑梅 +1 位作者 李剑荣 韩福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8,共5页
通过向开孔泡沫铝中填充硅橡胶而制备了铝 /硅橡胶复合材料 ,在Hopkinson压杆实验装置上对这种材料进行了动态压缩实验 ,分析了其动态压缩应力 应变响应特征 ,并与开孔结构泡沫铝的压缩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铝 /硅橡胶复合材料... 通过向开孔泡沫铝中填充硅橡胶而制备了铝 /硅橡胶复合材料 ,在Hopkinson压杆实验装置上对这种材料进行了动态压缩实验 ,分析了其动态压缩应力 应变响应特征 ,并与开孔结构泡沫铝的压缩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铝 /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压缩应力 应变响应具有两个阶段的特征 ,即弹性和塑性变形阶段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应变率效应 ,随应变率的提高 ,其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显著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橡胶复合材料 材料力学 泡沫铝 动态压缩实验 应力-应变响应 应变率效应 屈服强度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双组元模型的平纹陶瓷基复合材料拉伸行为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明明 张大旭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610-2614,共5页
提出1种高效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可预测平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利用双组元模型理论确定两虚拟组分材料纤维束单元及等效介质单元的非线性材料性能,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并自定义用户子程序实现了材料单轴拉伸应力-应变... 提出1种高效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可预测平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利用双组元模型理论确定两虚拟组分材料纤维束单元及等效介质单元的非线性材料性能,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并自定义用户子程序实现了材料单轴拉伸应力-应变响应及断裂破坏的预测,分析得到纤维束偏移角度对材料刚度及强度的影响。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非线性双组元模型的良好计算效果。该模型建模简便,计算效率比常规有限元模型高至少1个数量级,可为分析大尺度的纺织陶瓷基复合材料与结构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陶瓷基复合材料 有限元方法 应力-应变响应 材料非线性
下载PDF
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性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安令 郭帅成 朱德举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4-61,132,共9页
高韧性水泥基复合(HTCC)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能够反映其力学性能,而简单的线性模型无法不能准确地分析其力学性能。为更准确地分析HTCC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出可以体现其应变硬化和软化行为的四线型拉伸本构。基于该本构模型,推导出矩... 高韧性水泥基复合(HTCC)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能够反映其力学性能,而简单的线性模型无法不能准确地分析其力学性能。为更准确地分析HTCC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出可以体现其应变硬化和软化行为的四线型拉伸本构。基于该本构模型,推导出矩形截面构件的弯矩-曲率响应的理论解。利用弯矩面积法计算出三点弯曲和四点弯曲试验构件的跨中挠度,得到HTCC材料拉伸和弯曲性能之间的关系。利用该模型对HTCC材料的弯曲性能进行模拟,并对比文献中的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参数分析,研究HTCC材料拉伸本构参数的变化对其弯曲性能的影响。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HTCC材料的拉伸本构参数或弯曲力学性能,为HTCC材料在矩形截面构件设计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复合材料 拉伸模型 弯曲性能 弯矩-曲率响应 应力-应变响应
下载PDF
发动机热机疲劳仿真用高温材料本构模型参数建立及优化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存朋 武斌 +3 位作者 曹正林 李康 沈宇航 张醒国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0年第11期1-6,共6页
热机疲劳开裂是发动机缸盖及排气歧管等结构常见的失效形式,利用CAE仿真手段预测热机疲劳寿命,是指导结构正向设计、消除失效风险的关键方法,这需要有能准确反映材料特性行为的本构模型。在材料原始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随动硬化... 热机疲劳开裂是发动机缸盖及排气歧管等结构常见的失效形式,利用CAE仿真手段预测热机疲劳寿命,是指导结构正向设计、消除失效风险的关键方法,这需要有能准确反映材料特性行为的本构模型。在材料原始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随动硬化项和各向同性硬化项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发动机热机疲劳仿真用材料组合硬化本构模型参数提炼及优化方法。利用该方法得到的材料本构模型,无论是高温低周疲劳工况,还是高低变温的热机疲劳工况,都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应力-应变响应,仿真精度可达到90%以上。该方法可用于确定铸铝类、高温球铁类、蠕墨球铁类等材料本构模型组合硬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动硬化各 向同性硬化 应力-应变响应 发动机缸盖 排气歧管
下载PDF
高应变率下RPC动态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鞠杨 盛国华 +1 位作者 刘红彬 王会杰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37-1451,共15页
利用5种钢纤维掺量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圆柱形试件的SHPB冲击压缩实验研究了10×100~1.1×102s?1应变率范围内RPC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了不同应变率和钢纤维掺量下RPC的应力波动特征、破坏模式、强度及耗能能力的变化规律以... 利用5种钢纤维掺量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圆柱形试件的SHPB冲击压缩实验研究了10×100~1.1×102s?1应变率范围内RPC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了不同应变率和钢纤维掺量下RPC的应力波动特征、破坏模式、强度及耗能能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应变率和钢纤维掺量的影响.提出了不同应变率和钢纤维掺量条件下RPC动态应力-应变响应的基本模式与本构模型.研究表明:应力波作用下素RPC的应力响应高于应变响应,脆性特征显著.掺入适量钢纤维后,RPC碎裂时的应变率和变形能力较素RPC有明显提高.相同钢纤维掺量下,应变率增加时,RPC的峰值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和残余应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残余应变提高的幅度最大.相同应变率条件下,提高钢纤维掺量对于改善RPC碎裂后的残余变形能力作用不大.钢纤维对RPC峰值抗压强度和峰值变形能力的影响不同,相同应变率下,钢纤维率不超过1.75%时,峰值抗压强度随纤维率增加而增加;纤维率超过1.75%后,峰值抗压强度开始逐步下降;峰值应变随钢纤维掺量增加而持续增大.相同应变率下,从冲击开始至残余变形阶段RPC的总耗能Edisp随钢纤维掺量增加而逐步提高,但纤维率超过2%后总耗能Edisp则开始逐步下降.不同变形阶段钢纤维对RPC耗能所起的作用不同.钢纤维率不超过2%时,钢纤维对提高峰值变形前耗能的作用大于对提高峰值变形后耗能的作用.应变率对总耗能和各阶段耗能均有显著影响,应变率越高,各阶段的耗能越大,动态冲击时的韧性越好.给出了RPC峰值抗压强度、峰值变形、残余变形,以及各阶段耗能随应变率和钢纤维率变化的经验模型.采用标准化的应力和应变作为广义应力与广义应变,以应变率和钢纤维率为界,将RPC的动态应力-应变响应模式简化为4类基本模型,并给出了每类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高应变 动态强度 耗能 动态应力-应变响应
原文传递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n the nano-void growth and coalescence at grain boundary 被引量:4
14
作者 LIN EnQiang NIU LiSha +1 位作者 SHI HuiJi DUAN Zhe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86-93,共8页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using embedded atom method (EAM) potential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nano-void growth and coalescence at grain boundary in face-centered cubic bicrystal copper. Thin-plate specimens subjec...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using embedded atom method (EAM) potential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nano-void growth and coalescence at grain boundary in face-centered cubic bicrystal copper. Thin-plate specimens subjected to uniaxial tension strain with one-void and two-void at the centered grain boundary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pecimen size, temperature and applied strain rate on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 incipient yield strength and macroscopic effective Young's modulus. The evolutions of dislocations, twin bands and void shapes under different specimen sizes were also presented.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regardless of the void numbers, the specimen sizes, temperature, the applied strain rate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void shape evolution, stress-strain curve and incipient yield strength, while negligible effects on the macroscopic effective Young's modulus except for the temperature. Moreover, the voids growth rate along the grain boundary was also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pecimen siz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CRYSTAL void growth void coalescence grain boundar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embedded atom method
原文传递
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丙烯大变形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科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9-33,共5页
为了研究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丙烯(PP/nano-CaCO3)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大变形特性及相关机理,采用疲劳试验机(MTS)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对该种材料在不同拉伸速率下进行单项拉伸试验,并用有限元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不同变形程度的试... 为了研究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丙烯(PP/nano-CaCO3)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大变形特性及相关机理,采用疲劳试验机(MTS)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对该种材料在不同拉伸速率下进行单项拉伸试验,并用有限元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不同变形程度的试验结果。之后采用电镜扫描(SEM)对不同变形程度的试件表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P/nano-CaCO3在不同拉伸速率下的应力-应变可分为线弹性阶段、屈服阶段、软化颈缩阶段及应力稳定阶段。其中,线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及峰值应力基本不受拉伸速率的影响,应力稳定阶段的稳定应力随着拉伸速率的增大而减小,测试试件的延展率超过300%后仍可继续拉伸延长。电镜扫描发现: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试件表面的纹理及皱褶凸起也增大。总的来说,PP/nano-CaCO3相比纯PP具有更好的应力-应变稳定性、延展性及柔软度,在抗冲击及承载结构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丙烯 大变形 DIC 数值模拟 应力-应变响应
原文传递
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板的冲切性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安令 张朝辉 +1 位作者 郭帅成 朱德举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02-910,共9页
利用MTS试验机对聚乙烯醇纤维(PVA)/水泥复合材料板进行准静态冲切试验,研究了不同PVA纤维掺量对其破坏形态和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PVA纤维能够将水泥基板的破坏形态由脆性破坏转为延性破坏。PVA/水泥复合材料板的冲切极限荷载... 利用MTS试验机对聚乙烯醇纤维(PVA)/水泥复合材料板进行准静态冲切试验,研究了不同PVA纤维掺量对其破坏形态和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PVA纤维能够将水泥基板的破坏形态由脆性破坏转为延性破坏。PVA/水泥复合材料板的冲切极限荷载和耗能能力均随PVA纤维掺量增加而增大,其中耗能能力的增大更显著。进一步采用Instron落锤冲击系统对PVA纤维体积分数为2vol%的PVA/水泥复合材料板进行动力冲切试验,研究冲切速度(2.0~4.2 m/s)对PVA/水泥复合材料板的破坏形态、初裂荷载、极限荷载、初始刚度及耗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准静态试验相比,冲切荷载作用下PVA/水泥复合材料板的极限荷载增大,而耗能减少;此外相对初裂荷载和耗能,极限荷载的冲切速度相关性最显著。基于上述结果,构建了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四线型拉伸本构模型,并通过反算模型和塑性铰线方法对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板的冲切力学性能进行模拟,并得到材料的本构参数。本研究可以为PVA/水泥复合材料的抗冲切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 聚乙烯醇(PVA)纤维 冲击载荷 应力-应变响应 塑性铰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grain size on phase transition behavior of nanocrystalline shape memory alloys 被引量:11
17
作者 SUN QingPing ASLAN Ahadi +1 位作者 LI MingPeng CHEN MingXi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671-679,共9页
We report recent advances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grain size(GS)effects on the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nostructured NiTi polycrystalline shape memory alloy(SMA).It is shown that whe... We report recent advances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grain size(GS)effects on the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nostructured NiTi polycrystalline shape memory alloy(SMA).It is shown that when GS<60 nm,the superelastic stress-strain hysteresis loop area(H)of the polycrystal decreases rapidly with GS and tends to vanish as GS approaches 10 nanometers.At the same time,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transition stress also decreases with GS and eventually approaches zero,leading to a wide superelastic temperature window and breakdown of the Clausius-Claperyon relationship.Rate dependence of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s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cyclic stability of the material is improved by the nanocrystallization.It is proposed that the emergence of suc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behavior of the material with GS reduction originate from the large increase in the area-to-volume ratios of the nanometer-thick interfaces(grain boundary and Austenite-Martensite(A-M)interface)in the polycrystal.In particular,with GS reduction,interfacial energy terms will gradually become dominant over the bulk energy of the crystallite,eventually bring fundamental changes in the phase transition responses of the material.Modelling strategy leading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GS,grain boundary,A-M interfaces and the macroscopic responses of the material are outl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size effects phase transition behavior grain boundary and austenite-martensite (A-M) interface nanocrystalline NiTi shape memory alloys
原文传递
Unified plastic modulus in the bounding surface plasticity model 被引量:4
18
作者 XIAO Yang LIU Han Long +1 位作者 LIU Hong SUN Yi Fe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932-940,共9页
A unified plastic modulus parameter for the bounding surface plasticity model is introduced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identical responses of modeling for both the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stress space with... A unified plastic modulus parameter for the bounding surface plasticity model is introduced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identical responses of modeling for both the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stress space with the same model parameters. Also discussed are the influences of the plastic modulus parameter on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and the plastic modulus. The model is more sensitive in modeling the stress strain responses when the plastic modulus parameter is small. The plastic modulus parameter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agnitude of the plastic modulus, especially at the initial loading stage. The plastic modulus asymptotically tends to zero at the end of lo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ing surface strength criterion plastic modulus DILATANCY peak-stress rati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