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管混凝土界面黏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许开成 毕丽苹 陈梦成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07-412,共6页
为了研究钢管混凝土界面黏结应力的分布规律和黏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以钢管的直径、厚度和长度为变化参数,设计了4个钢管混凝土试件进行推出试验。观察试件受力全过程,得到荷载-滑移、黏结应力-滑移关系曲线,分析变化参数对界面黏结强... 为了研究钢管混凝土界面黏结应力的分布规律和黏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以钢管的直径、厚度和长度为变化参数,设计了4个钢管混凝土试件进行推出试验。观察试件受力全过程,得到荷载-滑移、黏结应力-滑移关系曲线,分析变化参数对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得到黏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加载端和自由端具有相似的荷载-滑移曲线,加载端和自由端的相对滑移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点;在极限荷载的25%、50%、75%和100%作用下,钢管与混凝土的界面黏结应力沿黏结长度的分布规律基本相同,黏结应力随距加载端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钢管径厚比的增加,加载端黏结强度逐渐减小;根据黏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黏结应力-滑移 推出试验 本构关系
原文传递
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关系反演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冯新权 刘鹏飞 陈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4-568,共5页
采用反演分析法确定单剪FRP板-混凝土试件界面的黏结应力-滑移关系.该法无需测量FRP板拉拔过程整个界面的黏结应力-滑移关系,而是根据拔出力和裂纹嘴处测量的单剪FRP板-混凝土试件的相对剪切滑移确定黏结应力-滑移关系.最后对FRP板-混... 采用反演分析法确定单剪FRP板-混凝土试件界面的黏结应力-滑移关系.该法无需测量FRP板拉拔过程整个界面的黏结应力-滑移关系,而是根据拔出力和裂纹嘴处测量的单剪FRP板-混凝土试件的相对剪切滑移确定黏结应力-滑移关系.最后对FRP板-混凝土单剪试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吻合很好,说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双材料结构的工程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演 FRP 混凝土 黏结应力-滑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后钢管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本构模型研究
3
作者 曾在平 王宇航 +1 位作者 王秀丽 任根立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64,共12页
在北方寒冷地区,钢管混凝土结构因冻融作用侵蚀而造成钢管开裂以及钢管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劣化从而导致结构破坏的事故时有发生。针对冻融侵蚀后钢管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问题,制作了钢管混凝土推出试件,考虑冻融循环次数、混凝土强度、... 在北方寒冷地区,钢管混凝土结构因冻融作用侵蚀而造成钢管开裂以及钢管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劣化从而导致结构破坏的事故时有发生。针对冻融侵蚀后钢管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问题,制作了钢管混凝土推出试件,考虑冻融循环次数、混凝土强度、钢管径厚比等不同参数,进行冻融试验和推出试验,分析了界面黏结力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后钢管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本构关系,确定了界面平均黏结强度以及峰值黏结强度、残余黏结强度特征值。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界面平均黏结强度减小,极限荷载对应的滑移逐渐增大,而残余黏结强度呈线性减小,稳定段起点滑移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指数增长。峰值黏结强度、残余黏结强度随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而提高,随着径厚比的增大而降低。分析外钢管密布应变计所测出的应变分布规律可知界面黏结应力呈指数分布,对比分析由荷载、滑移结合能量法理论推导所得的黏结应力分布函数,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精度,为后期研究界面黏结性能提供了新思路。构建了冻融循环作用后界面黏结应力-滑移三段式本构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特征值计算公式和本构模型,可为该类构件设计时考虑冻融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冻融作用 推出试验 界面黏结应力-滑移本构 黏结应力分布函数
下载PDF
BFRP筋-再生混凝土重复加卸载下黏结性能理论研究
4
作者 黄健 阎亮 +3 位作者 李丽娟 刘锋 简嘉宇 邹睿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7,共8页
复合材料(FRP)筋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仍缺乏关于其疲劳性能的研究。对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BFRP)筋与再生混凝土在重复加卸载下的黏结性能进行了理论研究,并提出了黏结应力-滑移本构模型。基于静力和重复... 复合材料(FRP)筋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仍缺乏关于其疲劳性能的研究。对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BFRP)筋与再生混凝土在重复加卸载下的黏结性能进行了理论研究,并提出了黏结应力-滑移本构模型。基于静力和重复加卸载拉拔试件的试验结果,分析了BFRP筋直径、疲劳应力水平、加卸载次数对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BFRP筋-混凝土黏结滑移模型由重复加卸载阶段模型和此后的静力拔出阶段模型组成。在重复加卸载阶段,疲劳黏结应力-滑移曲线主要由疲劳黏结刚度和卸载点的滑移控制。研究发现,疲劳黏结刚度除与初始刚度相关外,还主要受到疲劳应力水平和疲劳次数的影响。疲劳黏结刚度的变化规律可以通过指数函数近似模拟。重复加卸载阶段的滑移主要与疲劳应力水平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复加卸载阶段的黏结应力-滑移本构模型,该模型可以考虑疲劳荷载对黏结性能的影响。在重复加卸载完成后的静力拔出阶段,研究发现历史疲劳荷载对该阶段的黏结性能无明显影响,传统的静力黏结模型仍然适用。最后,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疲劳黏结应力-滑移本构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筋混凝土结构 本构模型 黏结理论 重复加卸载 黏结应力-滑移曲线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率敏感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艳波 《江西科学》 2014年第2期215-221,共7页
总结了国内外大量有关钢筋混凝土粘结应力-滑移性能率敏感性研究的文献,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试验研究领域内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率敏感性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上,针对钢筋混凝土粘结应力-滑移性能率敏感性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开... 总结了国内外大量有关钢筋混凝土粘结应力-滑移性能率敏感性研究的文献,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试验研究领域内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率敏感性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上,针对钢筋混凝土粘结应力-滑移性能率敏感性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的方向,以求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粘结应力-滑移性能。此外,还介绍了目前用于动力试验研究的3种试验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速率 粘结应力-滑移 粘结性能 率敏感性 试验装置
下载PDF
高温下压型钢板-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试验 被引量:12
6
作者 蒋首超 李国强 李明菲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276,共4页
对我国常用的一种类型的压型钢板与混凝土在常温下的粘结应力 -滑移关系及高温下的粘结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压型钢板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
关键词 组合楼板 抗火 粘结强度 粘结应力-滑移关系
下载PDF
疲劳荷载作用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计算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韩基刚 宋玉普 常继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977-3985,共9页
为了模拟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PPC)梁疲劳裂缝扩展过程,建立在疲劳荷载作用下PPC梁裂缝宽度数值计算模型。首先,以静载黏结应力-滑移关系为基础,提出非预应力钢筋疲劳黏结应力-滑移关系;然后给出疲劳荷载... 为了模拟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PPC)梁疲劳裂缝扩展过程,建立在疲劳荷载作用下PPC梁裂缝宽度数值计算模型。首先,以静载黏结应力-滑移关系为基础,提出非预应力钢筋疲劳黏结应力-滑移关系;然后给出疲劳荷载作用下开裂截面非预应力钢筋应力计算方法,重点考虑不同类型受拉钢筋之间的应力重分布、累计残余应变(混凝土和非预应力钢筋)及受拉钢筋面积损伤的影响。最后,基于黏结-滑移理论,建立疲劳裂缝宽度计算模型,并利用2组(H1和H2组)PPC梁疲劳试验对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宽度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对于低配筋率的H1组试验梁而言,利用该模型得到的裂缝宽度相对保守,因此,适于PPC构件的抗疲劳设计及验算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 裂缝宽度 疲劳黏结应力-滑移关系 钢筋应力 模型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效应计算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阮升 郑山锁 +2 位作者 张艺欣 董立国 王卓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59-166,217,共9页
以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结构中锚固区域的黏结滑移效应为研究对象,基于一致黏结滑移本构模型,根据微元法建立锚固区域控制方程,通过积分计算并考虑实际工程中的边界条件,解得钢筋应力-滑移关系解析模型,与既有拉拔试验数... 以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结构中锚固区域的黏结滑移效应为研究对象,基于一致黏结滑移本构模型,根据微元法建立锚固区域控制方程,通过积分计算并考虑实际工程中的边界条件,解得钢筋应力-滑移关系解析模型,与既有拉拔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解析模型的可靠性。进而,基于OpenSEES有限元平台,将模型与零长度纤维截面单元嵌套,结合纤维梁柱单元,建立考虑钢筋黏结滑移效应的数值建模方法。通过与既有RC构件的拟静力试验及应用传统宏观本构的数值模型进行对比,从构件层面进一步对解析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钢筋应力-滑移模型能较好的反映长锚固钢筋受拉时的滑移行为;应用钢筋应力-滑移模型的零长度纤维模型能较为准确地计算RC柱的滞回曲线,相较于应用传统宏观本构的数值模型,提高了RC柱刚度与强度及其退化规律的预测精度,且对于不同设计参数的RC构件,能够更加准确的表征不同加载状态下的钢筋滑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RC) 黏结滑移 应力-滑移 零长度单元 OPENSEES
下载PDF
植筋胶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丁国印 唐兴荣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22年第1期31-38,共8页
为了研究植筋胶与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滑移性能,以植筋锚固长度、植筋胶层厚度及钢筋表面特征为参数,进行了6组高强混凝土植筋无约束推压试验,分析了各参数对植筋胶与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应力、粘结滑移性能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试件... 为了研究植筋胶与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滑移性能,以植筋锚固长度、植筋胶层厚度及钢筋表面特征为参数,进行了6组高强混凝土植筋无约束推压试验,分析了各参数对植筋胶与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应力、粘结滑移性能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试件均发生植筋胶层与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滑移破坏,且不出现混凝土基体锥体破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强混凝土植筋的推压承载力随着植筋锚固长度、植筋胶层厚度大致呈线性增大;光圆钢筋植筋的推压承载力远小于相应的带肋钢筋,粘结滑移性能较差。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强混凝土植筋在无约束推压试验时植筋胶与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应力-滑移本构基本函数关系。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植筋胶与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滑移关系,可用于混凝土植筋结构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筋锚固 界面粘结 粘结应力-滑移关系 推压试验
下载PDF
玄武岩-聚丙烯纤维混杂混凝土与变形钢筋粘结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全杰 刘善通 +3 位作者 王怡洁 文远洪 吴明曦 康永康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311-1318,共8页
通过中心拉拔试验研究了玄武岩-聚丙烯纤维混杂混凝土与变形钢筋的粘结性能,分析了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径比对粘结性能的影响。并对刚柔混杂纤维的增韧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的掺入使混凝土与变形钢筋的极限粘结... 通过中心拉拔试验研究了玄武岩-聚丙烯纤维混杂混凝土与变形钢筋的粘结性能,分析了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径比对粘结性能的影响。并对刚柔混杂纤维的增韧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的掺入使混凝土与变形钢筋的极限粘结强度提高了29%;粘结应力减小趋势得到改善,粘结破坏表现出较好的延性。然而,混杂纤维的过量引入使试样容易形成劈裂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粘结性能,且当25mm玄武岩纤维(BF)与0.15%聚丙烯纤维(PF)混杂时会出现试件的劈裂破坏。最后以纤维掺量与纤维长径比为基础,考虑混杂纤维交互作用的影响,建立了玄武岩-聚丙烯纤维混杂混凝土与变形钢筋的极限粘结强度计算公式,并根据粘结滑移曲线,建立了玄武岩-聚丙烯纤维混杂混凝土与变形钢筋的平均粘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聚丙烯纤维混合混凝土 螺纹钢 粘结试验 极限粘结强度 平均粘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
下载PDF
BFRP筋回收轮胎钢纤维混凝土黏结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小春 黄祎晨 +1 位作者 张澳 徐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397,共9页
对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筋在回收轮胎钢纤维(RTSF)混凝土中的黏结性能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研究.对不同RTSF体积掺量、BFRP筋直径和嵌入长度的试件进行了拉拔试验,研究其对黏结破坏模式、黏结滑移响应和黏结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BFRP... 对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筋在回收轮胎钢纤维(RTSF)混凝土中的黏结性能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研究.对不同RTSF体积掺量、BFRP筋直径和嵌入长度的试件进行了拉拔试验,研究其对黏结破坏模式、黏结滑移响应和黏结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BFRP筋RTSF混凝土的黏结滑移理论模型.结果表明:BFRP筋RTSF混凝土黏结破坏类型包括拔出破坏、劈裂破坏以及拔出且劈裂破坏;BFRP筋直径对黏结破坏模式无显著影响,而RTSF体积掺量、BFRP筋直径和嵌入长度均对黏结强度有较大影响,且RTSF体积掺量与极限黏结强度呈正相关,BFRP筋直径和嵌入长度对其影响与之相反;当RTSF体积掺量从0增大至1.5%时,其极限黏结强度最大可提高约23.87%.与已有模型相比,所提出的黏结滑移理论模型对BFRP筋RTSF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曲线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RP筋 回收轮胎钢纤维(RTSF)混凝土 拉拔试验 黏结应力-滑移曲线
下载PDF
Stresses induced by post-tensioned anchor in jointed rock mass 被引量:9
12
作者 Alan Showkati Parviz Maarefvand Hossein Hassan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463-1476,共14页
A new analytical study on stresses around a post-tensioned anchor in rocks with two perpendicular joint sets is presented. The assumptions of orthotropic elastic rock with plane strain conditions are made in derivatio... A new analytical study on stresses around a post-tensioned anchor in rocks with two perpendicular joint sets is presented. The assumptions of orthotropic elastic rock with plane strain conditions are made in derivation of the formulations. A tri-linear bond-slip constitutive law is used for modeling the tendon-grout interface behavior and debonding of this interface. The bearing plate width is also considered in the analysis. The obtained solutions are in the integral forms and numerical techniques that have been used for evaluation. In the illustrative example given, the major principal stress is compressive in the anchor free zone and compressive stress concentrations of 815 k Pa and 727 k Pa(for the anchor load of 300 k N) are observed under the bearing plate and the bond length proximal end, respectively. However, large values of tensile stresses with the maximum of-434 k Pa are formed at the bond length distal end. The results obtained using the proposed solution are compared very those of numerical method(F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tensioned anchor jointed rock stress distribution analytical solution tri-linear bond-slip model bond length bearing plate
下载PDF
锈蚀对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性能影响研究综述
13
作者 黄晋 卢微然 +1 位作者 殷成龙 付传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0-231,共12页
钢筋锈蚀导致横截面积减少,同时锈蚀产物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和剥落,影响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能力,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国内外广泛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不同钢筋锈蚀实验方法的优劣和适用性。对于锈蚀钢... 钢筋锈蚀导致横截面积减少,同时锈蚀产物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和剥落,影响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能力,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国内外广泛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不同钢筋锈蚀实验方法的优劣和适用性。对于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探讨了中心拉拔试验、偏心拉拔试验和梁式试验的优劣。分别研究了纵筋和箍筋锈蚀对粘结强度的影响,并构建了以钢筋锈蚀率为基础的粘结强度退化模型。锈蚀导致的表面裂缝宽度是评估粘结强度的理想参数,然而基于裂缝宽度的粘结强度退化模型仍然相对较少。在锈蚀钢筋粘结应力-滑移本构模型方面,对未锈蚀和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粘结-滑移关系进行了阐述,然而由于锈蚀钢筋的粘结-滑移曲线测试数据有限,上述模型的可靠性尚未得到验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钢筋锈蚀方法和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粘结性能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纵筋和箍筋锈蚀对粘结强度退化的影响,并归纳总结了基于钢筋锈蚀率和构件表面锈胀裂缝宽度的粘结强度退化模型、以及钢筋混凝土构件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旨在为未来的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锈蚀方法 粘结强度试验方法 粘结强度退化模型 粘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
下载PDF
橡胶混凝土与变形钢筋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14
作者 颜岩 章德越 +2 位作者 马从伟 王迎斌 白应华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80,共10页
共设计制作9组试件,对钢筋内贴应变片的试件进行拉拔试验,系统研究了橡胶体积取代率、钢筋直径、锚固长度对变形钢筋与橡胶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观察了试件破坏形态并通过计算得出试件极限黏结应力和滑移量,得到了不同因素下黏结应力... 共设计制作9组试件,对钢筋内贴应变片的试件进行拉拔试验,系统研究了橡胶体积取代率、钢筋直径、锚固长度对变形钢筋与橡胶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观察了试件破坏形态并通过计算得出试件极限黏结应力和滑移量,得到了不同因素下黏结应力、相对滑移分布规律以及不同锚固位置处的黏结应力-滑移曲线。建立了考虑橡胶体积取代率下变形钢筋与橡胶混凝土黏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模型;通过对相同滑移值下不同位置(距自由端距离)处黏结应力的量纲一化处理,得到了不同橡胶体积取代率下的变形钢筋与橡胶混凝土的黏结位置函数。结果表明:橡胶体积取代率增加,极限黏结应力减小,对应加载端滑移量先增加后减少;钢筋直径、锚固长度增大均会导致极限黏结应力减小,对应加载端滑移量减少;对比各位置处黏结应力-滑移曲线发现,橡胶体积取代率增加、钢筋直径及锚固长度增大均会加剧黏结应力的不均匀分布;相对滑移量会随着橡胶体积取代率增加而增加,随着钢筋直径、锚固长度的增大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钢筋 橡胶混凝土 黏结性能 黏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 位置函数
下载PDF
粗骨料对超高性能混凝土中钢筋黏结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杨洋 肖博文 +4 位作者 李洪舟 张靖航 邹有宝 黄敦文 彭晖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5期62-69,共8页
含粗骨料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coarse aggregate,UHPC-CA)拥有低成本、低收缩的优势,且适用于常温养护的现浇工程,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聚焦于UHPC-CA中的钢筋拉拔性能,开展了钢筋拉拔试验研究... 含粗骨料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coarse aggregate,UHPC-CA)拥有低成本、低收缩的优势,且适用于常温养护的现浇工程,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聚焦于UHPC-CA中的钢筋拉拔性能,开展了钢筋拉拔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的黏结应力-滑移曲线,并系统性地探讨了粗骨料粒径、掺量以及钢纤维掺量三者如何协同作用于UHPC-CA中的钢筋黏结性能。研究发现:所有钢筋拉拔试件均呈现劈裂破坏的特征,揭示了UHPC-CA在特定条件下的力学行为特性。值得注意的是,粗骨料粒径、掺量以及钢纤维掺量对钢筋黏结性能的影响并非简单线性递增,而是存在一个最优区间,使得UHPC-CA的钢筋黏结性能达到最大化;当粗骨料粒径为5~8 mm、掺量为20%,且钢纤维掺量为2%时能够配制出具有最佳钢筋黏结性能的UHPC-CA,这一发现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粗骨料 钢纤维 抗压强度 黏结应力-滑移曲线 黏结强度
下载PDF
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黏结性能的梁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贾方方 安明喆 +1 位作者 余自若 张鸿儒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87,共5页
采用梁式黏结试验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性能。研究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式试验中的黏结破坏呈现钢筋拔出破坏、钢筋拔出与混凝土劈裂破坏共同发生等两种破坏形式。活性粉末混凝土与钢筋的极限黏结强度及所对应的滑移值分别... 采用梁式黏结试验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性能。研究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式试验中的黏结破坏呈现钢筋拔出破坏、钢筋拔出与混凝土劈裂破坏共同发生等两种破坏形式。活性粉末混凝土与钢筋的极限黏结强度及所对应的滑移值分别约为普通混凝土的2倍左右。通过试验给出黏结应力-滑移曲线,曲线分为微滑移段、滑移段、滑移加速段和下降段等4个阶段。分析表明:保护层厚度及埋长对钢筋黏结锚固特征值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试验与分析提出用相对保护层厚度及相对埋长表示各阶段黏结锚固特征值的拟合计算公式,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黏结应力-滑移 黏结强度 黏结应力-滑移曲线 锚固特征值
下载PDF
活性粉末混凝土受弯构件中钢筋粘结性能 被引量:12
17
作者 安明喆 贾方方 +1 位作者 余自若 季文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5-110,共6页
为了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粘结特性,采用梁式试验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粘结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粘结应力-滑移本构模型,并与普通C40混凝土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与C40混凝土试件的粘结应力-滑移曲线整体规律相同,... 为了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粘结特性,采用梁式试验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粘结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粘结应力-滑移本构模型,并与普通C40混凝土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与C40混凝土试件的粘结应力-滑移曲线整体规律相同,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粘结强度都远大于普通混凝土,其中极限粘结强度τu约为C40混凝土的3倍,其对应的滑移值su约为C40混凝土的2倍,相对粘结强度τu/(f_(cu))^(1/2)约为C40混凝土的1.6倍;根据试验曲线及试件破坏过程对活性粉末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机理进行分析,并根据试验数据统计回归出多因素影响下锚固特征值的经验公式,建立了四折线的粘结应力-滑移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梁式试验 粘结强度 粘结应力-滑移本构模型
下载PDF
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与钢筋黏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贾方方 安明喆 +1 位作者 张鸿儒 余自若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7-851,共5页
通过梁式黏结试验,对不同钢纤维掺量下活性粉末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黏结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的加入可以阻止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使试件的破坏形式由脆性破坏转变成明显的塑性破坏,在不配置箍筋的情况下得到黏结应力-滑移(τ-s)... 通过梁式黏结试验,对不同钢纤维掺量下活性粉末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黏结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的加入可以阻止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使试件的破坏形式由脆性破坏转变成明显的塑性破坏,在不配置箍筋的情况下得到黏结应力-滑移(τ-s)关系曲线的下降段,提高了试件的延性;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钢筋的极限黏结应力τu及其对应的滑移值su增大,钢纤维掺量较小(φf=0.5%)时,影响较小,当钢纤维掺量由0.5%增至2.0%时,τu增加42.53%,su由0.327 4mm增加到0.983 8mm,较φf=0.5%时增加2.0倍;为消除抗压强度fcu对黏结性能的影响,采用相对黏结强度τu/槡fcu来考查钢纤维掺量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出τu/fcu及su的经验公式,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梁式试验 钢纤维掺量 黏结应力-滑移 相对黏结强度
下载PDF
混凝土表层嵌贴CFRP板条的黏结承载力 被引量:20
19
作者 姚谏 朱晓旭 周延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8,169,共6页
采用表层开槽、嵌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这一结构加固新技术,对11个跨度为2.6m的T形截面加固梁进行了梁式拉拔黏结试验,研究了混凝土表层嵌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板条的黏结承载力,试验中考察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条的嵌贴长度和黏... 采用表层开槽、嵌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这一结构加固新技术,对11个跨度为2.6m的T形截面加固梁进行了梁式拉拔黏结试验,研究了混凝土表层嵌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板条的黏结承载力,试验中考察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条的嵌贴长度和黏结剂厚度2个重要参数。基于试验所得的黏结剪应力-滑移曲线和假定的破坏准则,导出了混凝土表层嵌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条的黏结承载力计算公式.比较研究表明,提出的黏结承载力理论公式,计算简便,结果安全,可供实际工程加固设计参考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嵌贴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条 黏结剪应力-滑移 黏结承载力 嵌贴长度 黏结剂厚度
下载PDF
受力方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中钢筋黏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方方 安明喆 +1 位作者 余自若 张鸿儒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100,104,共5页
采用拔出和梁式两种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变形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研究表明:两种受力方式下的试件均有活性粉末混凝土劈裂、钢筋拔出与活性粉末混凝土劈裂共同发生、钢筋拔出3种破坏形式;钢筋在活性粉... 采用拔出和梁式两种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变形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研究表明:两种受力方式下的试件均有活性粉末混凝土劈裂、钢筋拔出与活性粉末混凝土劈裂共同发生、钢筋拔出3种破坏形式;钢筋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的黏结应力-滑移曲线都可分为4个阶段,但不同受力方式下每阶段特征略有差异;两种受力方式下,黏结强度都随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钢纤维掺量由0%增加到2.0%时,拔出试验的黏结强度增长28.25%,而梁式试验的黏结强度增幅达到58.61%;当活性粉末混凝土中不掺加钢纤维时,梁式试验的黏结强度要小于拔出试验,但掺加钢纤维后,要大于拔出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拔出试验 梁式试验 黏结强度 黏结应力-滑移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