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道次应变分配下TA15钛合金双道次热压缩静态软化行为
1
作者 赵丽娟 魏科 +3 位作者 黄骏 董显娟 黄龙 涂泽立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4-200,共7页
在变形温度为910~970℃、应变速率为0.01 s^(-1)、道次保温时间为1000 s、总应变为0.9条件下,对TA15钛合金进行了双道次热压缩实验,研究了第一道次应变为0.25、0.45、0.65时对合金热变形过程中静态软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第一... 在变形温度为910~970℃、应变速率为0.01 s^(-1)、道次保温时间为1000 s、总应变为0.9条件下,对TA15钛合金进行了双道次热压缩实验,研究了第一道次应变为0.25、0.45、0.65时对合金热变形过程中静态软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第一道次应变分配下,除变形温度为910℃且应变为0.25时,合金在道次保温间隔后均出现了静态软化现象,即第二道次流动应力峰值均低于第一道次卸载应力;第一道次应变分配较高时,由于累积畸变能较多,软化程度更为明显;变形温度越接近相变点,第一道次应变对静态软化影响程度越大;微观组织分析表明,道次保温间隔后比保温前的初生α相体积分数明显减少,减小程度与静态软化程度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5钛合金 双道次热变形 第一道次应变分配 静态软化行为 组织演变
下载PDF
中上地壳应变分配模型及其地震学研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申旭辉 田勤俭 +1 位作者 韦开波 陈正位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58-64,共7页
应变分配 (Strain Partitioning)作为一种基本应变形式 ,即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内的斜向应变在中上地壳内解藕为相互独立的一个正应变分量和一个剪应变分量的现象。在平面上表现为平行排列、同时活动的走滑断裂系统和相应的正应变构造型... 应变分配 (Strain Partitioning)作为一种基本应变形式 ,即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内的斜向应变在中上地壳内解藕为相互独立的一个正应变分量和一个剪应变分量的现象。在平面上表现为平行排列、同时活动的走滑断裂系统和相应的正应变构造型式。应变分配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构造现象。应变分配的发生主要受主断面倾角、与主应力轴交角、区域应力场状态以及构造带结构和物质组成的影响。作为断层相互作用的一种主要模型 ,应变分配模型的最直接证据来源于地震学方面 ,包括震源机制、震源深度及其分区特征等的研究结果。反过来 ,应变分配模型的建立 ,将在确定震源体的独立性、判断震源发震能力、判断地震序列特征、确定地震发展趋势方面为地震科学研究尤其是地震中长期危险性预测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相互作用 应变分配 解藕 地震 活动构造带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M_(S)6.9青海门源地震震前三维地壳变形与应变分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长军 郝明 +1 位作者 李煜航 宋尚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6-588,共13页
2022年01月08日在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的青海门源县发生了M_(S)6.9强震,然而,迄今为止对于该地区的三维地壳变形特征和强震孕育背景鲜有研究.本文基于高精度的GPS和水准等大地测量资料,厘定了该区域主要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并分析了此次... 2022年01月08日在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的青海门源县发生了M_(S)6.9强震,然而,迄今为止对于该地区的三维地壳变形特征和强震孕育背景鲜有研究.本文基于高精度的GPS和水准等大地测量资料,厘定了该区域主要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并分析了此次地震之前的三维地壳变形特征和强震孕育背景.研究结果表明,(1)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地壳变形呈现出较强的左旋剪切和缩短变形,且地壳缩短主要以垂直隆升的形式实现;(2)托莱山断裂的走滑、缩短和垂直速率分别为2.5±0.3 mm·a^(-1)、1.3±0.4 mm·a^(-1)和1.2±0.6 mm·a^(-1),高于其北侧的民乐-大马营断裂的1.1±0.3 mm·a^(-1)、0.8±0.3 mm·a^(-1)和0.5±0.5 mm·a^(-1),冷龙岭断裂的走滑和缩短速率分别为3.1±0.7 mm·a^(-1)和3.0±0.6 mm·a^(-1),结合应变率场,表明该区域地壳变形满足连续-弥散变形模式;(3)此次门源地震震前剪应变和压性面应变明显积累,其中部分压性面应变被2016 M_(S)6.4地震所释放,而在托莱山和冷龙岭断裂以南地区垂直变形并不显著,震前应变持续增加.此外,GPS速度剖面揭示出托莱山断裂存在明显的震间闭锁,其闭锁深度为15.0±7.8 km,表明其具有发生强震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M_(S)6.9门源地震 三维地壳变形 应变分配 GPS和水准观测
下载PDF
等应变分配原理在圆杯-方杆复合挤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雷君相 李笠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1995年第1期45-49,共5页
运用“等应变分配原理”解决了圆杯-方杆复合挤压的材料分配问题,同时证明了“等应变分配原理”对非圆形挤压件也适用。
关键词 应变分配 复合挤压 挤压 圆环 方杆
下载PDF
双相钢中的应变分配
5
作者 刘效东 方鸿生 陈南平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1991年第4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双相钢 变形行为 应变分配
下载PDF
断层分布及几何形态对川西及邻区应变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辉 刘杰 +4 位作者 申旭辉 刘勉 李青松 石耀霖 张国民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8-472,共15页
川西及邻区分布着中国大陆数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带,这些断裂带上的滑动速率与地震活动有很大差异,如鲜水河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在10mm/a以上,该断裂带上大地震频繁发生;而龙门山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很小,虽然该断裂带上地震活动不频繁,但也发生... 川西及邻区分布着中国大陆数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带,这些断裂带上的滑动速率与地震活动有很大差异,如鲜水河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在10mm/a以上,该断裂带上大地震频繁发生;而龙门山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很小,虽然该断裂带上地震活动不频繁,但也发生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大地震.利用弹黏塑性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川西地区断裂带的几何形态及走向变化对断层滑动速率及区域应变分配影响.结果表明: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滑动速率随着断裂带几何分布及其走向呈现分段特征.结构简单,走向平直的分段滑动速率大;结构复杂,走向变化大的分段滑动速率低,区域应变主要集中在断裂带走向发生急剧变化的分段附近.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中段的应变分配受到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与大凉山断裂带相互作用的影响.龙门山断裂带的走向与青藏高原的挤出方向近乎垂直,断层活动以逆冲为主,滑动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小江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 断层几何形态 应变分配 弹黏塑性有限元模型
原文传递
双相组织应变分配及强化行为
7
作者 刘效东 方鸿生 陈南平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导出了反映双相组织变形特征的应变分配表达式,对影响各相之间变形差异诸因素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导出了双相组织的强度表达式,并对一系列双相组织的强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关键词 双相钢 强度 应变分配 双相组织
原文传递
杯—杆型复合挤压的材料分配规律(Ⅱ)
8
作者 雷君相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年第2期43-49,共7页
用“等应变分配原理”解决了杯—杆型复合挤压的材料分配问题。引入的系数λ反映了分流层内外差异因素对料料分配规律的影响。提出的分流层三种模式和选择准则与实验结果符合。
关键词 复合挤压 材料分配 分流层 应变分配原理 选择准则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隅强震构造模型 被引量:33
9
作者 田勤俭 丁国瑜 申旭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6,共8页
海原断裂带和中卫 -同心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隅二条主要断裂带。通过区域地质、地貌分析和二条断裂带的结构、活动历史的对比研究 ,建立了该区走滑和挤压活动的应变分配模型。通过对主要断裂带破裂分段的研究 ,确定了该区的强震破裂单元。
关键词 地震构造 应变分配 破裂分段 海原断裂带 青藏高原 地震构造模型
下载PDF
福建地区地壳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树 王紫燕 +2 位作者 李祖宁 关玉梅 陈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4,共4页
利用福建地区GPS连续观测资料,对该区的地壳变形总体特征及应变分配情况进行了研究。主应变率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地区以NW向挤压变形为主;应变率量值在福建东南沿海最大,向内陆地区量值逐渐减小、方向逐渐偏转;政和-海丰断裂两侧存在明... 利用福建地区GPS连续观测资料,对该区的地壳变形总体特征及应变分配情况进行了研究。主应变率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地区以NW向挤压变形为主;应变率量值在福建东南沿海最大,向内陆地区量值逐渐减小、方向逐渐偏转;政和-海丰断裂两侧存在明显变形差异,西侧以NE向挤压为主,东侧的东南沿海地区(26°N以南)以NW-EW向挤压为主,东北沿海地区(26°N以北)以NW-NS向挤压为主,并且该断裂带附近存在明显的剪切运动。福建沿海地区部分测站运动特征表明该区存在较明显的剪切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速度场 GPS主应变 应变分配 基线 时间序列
下载PDF
伸展褶劈理(C’面理)在递进变形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对剪切带面理(S面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泉林 刘宏伟 郭谦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45-3655,共11页
伸展褶劈理(extensional crenulation cleavage,简称C’面理)作为韧性剪切带内常见的构造面理之一,在递进变形过程中是否旋转以及其如何影响剪切带面理(S面理)是尚未解决的构造地质前沿问题。本文统计了不同剪切带中C’面理、S面理和C面... 伸展褶劈理(extensional crenulation cleavage,简称C’面理)作为韧性剪切带内常见的构造面理之一,在递进变形过程中是否旋转以及其如何影响剪切带面理(S面理)是尚未解决的构造地质前沿问题。本文统计了不同剪切带中C’面理、S面理和C面理(糜棱岩面理)的夹角。结果发现,从剪切带边缘向中心随着应变逐渐增大,C’面理与剪切平面(C面理)的夹角(α)呈近正态单峰式分布,表明C’面理在递进变形过程中不旋转。在C’面理发育的情况下,S面理与C面理的夹角(β)随着应变的增加逐渐增大,即S面理在C’面理形成后发生反向旋转,因此原用于计算剪应变的公式:tan 2β=2γ失效。强弱互层材料的应变分配结果显示,一般剪切条件下,粘性分层与剪切平面的夹角(β)减小到20°时,强硬层的运动学涡度接近于0,即表现为纯剪切,而软弱层表现为近简单剪切;β小于10°时,强硬层发生反向旋转。由此可见,伸展褶劈理是不均匀岩层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应变分配(strain partitioning)的结果。随着递进变形的进行,S面理与C面理的夹角逐渐减小,强硬层被分配以更多的纯剪切而布丁化,随后内部产生微型剪切条带并扩展形成C’面理,承担应变分配的简单剪切。至此,随着应变分配的完成,C面理上的剪切作用自行停止,因此C’面理不发生旋转,而S面理在C’面理的制约下开始反向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伸展褶劈理(C’面理) 递进变形 剪切带面理(S面理) 应变分配
下载PDF
两出口环形件的冷挤压成形工艺研究
12
作者 车路长 宁海青 陈强 《精密成形工程》 2009年第3期30-33,共4页
针对两出口环形件的形状特点,确定了冷挤压成形的方案,设计了零件挤压成形图,校核了挤压工序的变形程度。采用等应变分配原理,得出了分流层直径的大小,并进行了成形力和坯料尺寸的计算。冷挤压成形试验表明,采用冷挤压工艺确保零件的尺... 针对两出口环形件的形状特点,确定了冷挤压成形的方案,设计了零件挤压成形图,校核了挤压工序的变形程度。采用等应变分配原理,得出了分流层直径的大小,并进行了成形力和坯料尺寸的计算。冷挤压成形试验表明,采用冷挤压工艺确保零件的尺寸精度,实现了空调压缩机罩体零件的工程化批量生产,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罩体零件 冷挤压 应变分配原理
下载PDF
Cu-Be/Cu层状非均质复合材料塑性变形行为的原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延川 张欣磊 +4 位作者 柳春林 焦海涛 刘德佳 胡勇 赵龙志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99-109,共11页
将层状非均质构型复合化设计思想用于提高Cu-Be合金强韧性,采用真空热压复合、热轧及热处理的方式制备了CuBe/Cu层状非均质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及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利用SEM下原位拉伸结合DIC技术,研究了复合... 将层状非均质构型复合化设计思想用于提高Cu-Be合金强韧性,采用真空热压复合、热轧及热处理的方式制备了CuBe/Cu层状非均质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及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利用SEM下原位拉伸结合DIC技术,研究了复合材料塑性变形中各金属层组织演变、应变分配及断裂行为。结果表明:Cu-Be/Cu层状非均质复合材料由粗晶Cu层(平均晶粒尺寸115.3μm)和细晶Cu-Be层(平均晶粒尺寸17.4μm)组成,Cu-Be层显微硬度约为Cu层5倍,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介于两种金属组元之间,但伸长率远高于Cu-Be合金、与Cu接近。复合材料塑性变形过程中,Cu-Be层主要通过晶粒转动方式协调应变,而Cu层主要通过晶内单系滑移方式协调应变;塑性变形初期,应变集中首先出现在Cu-Be/Cu界面附近,随后应变集中可通过界面传递至两侧金属层内部。复合材料断裂过程中,首先在Cu-Be层中晶界处萌生微裂纹,并沿晶界扩展;当裂纹扩展至Cu-Be/Cu界面时,发生明显偏折,裂纹在Cu层内表现为穿晶扩展,界面附近Cu层呈现准解理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非均质复合材料 强韧化 原位拉伸 塑性变形行为 应变分配
下载PDF
Ti-6Al-4V钛合金高温微观变形行为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国兴 彭艳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利用已有文献,结合修正的混合物模型和等功定律得到了Ti-6Al-4V钛合金中α相和β相在高温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研究了合金在高温变形时两相的加工硬化率、应力-应变分配系数以及宏观应力和应变贡献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β相和α相... 利用已有文献,结合修正的混合物模型和等功定律得到了Ti-6Al-4V钛合金中α相和β相在高温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研究了合金在高温变形时两相的加工硬化率、应力-应变分配系数以及宏观应力和应变贡献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β相和α相分别在宏观应变约为0.07和0.14时出现应变软化现象,且α相和Ti-6Al-4V钛合金在同一时刻开始出现应变软化现象,可见α相的应变软化行为在合金变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变形的进行,两相应力-应变分配系数的绝对值逐渐降低,最终趋于稳定,表明两相变形的协调性得到改善;在变形达到稳定时,α相对宏观应力的贡献率比其体积分数大,而对宏观应变的贡献率比其体积分数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钛合金 应力-应变分配 贡献率 加工硬化率
下载PDF
Al含量对中锰高铝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李金典 何东霖 +2 位作者 胡晓 高启涵 丁桦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1-378,共8页
选取Fe-12Mn-6Al-1C钢和Fe-12Mn-8Al-1C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Fe-12Mn-8Al-1C双相钢的应力-应变分配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不同Al含量下实验钢微观组织及宏观力学性能的差异,探索相间应力-应变不兼容对实验钢变形行... 选取Fe-12Mn-6Al-1C钢和Fe-12Mn-8Al-1C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Fe-12Mn-8Al-1C双相钢的应力-应变分配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不同Al含量下实验钢微观组织及宏观力学性能的差异,探索相间应力-应变不兼容对实验钢变形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含量的提升会促进铁素体相的形成,进而影响材料性能.针对不同两相比例(体积分数之比)的中锰高铝钢进行的有限元模拟结果显示,铁素体相的存在会引发显著的应力-应变分配行为,从而提升材料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含量 中锰高铝钢 铁素体 有限元模拟 应力-应变分配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ncrete columns hybrid reinforced by steel and FRP bars under seismic loading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泽阳 吴刚 +1 位作者 王燕华 吴智深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6年第4期439-444,共6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hybrid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shaking table tests of three concrete columns with equal initial stiffness were conducted.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s include an ordina... 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hybrid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shaking table tests of three concrete columns with equal initial stiffness were conducted.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s include an ordinary steel bar,a steel-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 composite bar(SFCB), and hybrid reinforcement(steel bar and FRP bar, CH).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 responses of different columns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For an ordinary reinforced concrete(RC) column, the plastic strain of the steel bar develops rapidly after the PGA of the input ground motion reaches 100 cm / s^2,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idual strain develops dramatically. For a SFCB column, even after the peak strain reaches 0. 015, the residual strain is below 5 × 10^- 4. For the hybrid column C-H,the residual strain of the FRP bar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FCB column. In general, concrete columns with hybrid steel and FRP bar reinforcement can achieve smaller residual deformation, and the SFCB reinforced columns can be constructed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such as offshore bridges, due to good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column shaking table test hybrid reinforcement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strain distribution
下载PDF
A method to compress vibration signals using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ation combined with sub-band vector quantization
17
作者 翁浩 Gao Jinji Jiang Zhinong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13年第4期443-448,共6页
A novel compression method for mechanical vibrating signals,binding with sub-band vector quantization(SVQ) by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ation(WPT) and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ation(DCT) is proposed.Firstly,the vibratin... A novel compression method for mechanical vibrating signals,binding with sub-band vector quantization(SVQ) by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ation(WPT) and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ation(DCT) is proposed.Firstly,the vibrating signal is decomposed into sub-bands by WPT.Then DCT and adaptive bit allocation are done per sub-band and SVQ is performed in each sub-band.It is noted that,after DCT,we only need to code the first components whose numbers are determined by the bits allocated to that sub-band.Through an actual signal,our algorithm is proven to improve the signal-to-noise ratio(SNR) of the reconstructed signal effectively,especially in the situation of lowrate trans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 signal compression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ation (WPT)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ation (DCT) sub-band vector quantization (SVQ)
下载PDF
双相钢组成相的变形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8
作者 魏兴 付立铭 +2 位作者 刘世昌 王巍 单爱党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5-672,共8页
从变形机理出发建立了双相金属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物理模型,研究了晶粒尺寸、相体积分数对材料应力应变的影响。以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为模型钢,定量计算并分析了宏观变形条件下马氏体(硬相)和铁素体(软相)的微观应力应变分配情况。结... 从变形机理出发建立了双相金属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物理模型,研究了晶粒尺寸、相体积分数对材料应力应变的影响。以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为模型钢,定量计算并分析了宏观变形条件下马氏体(硬相)和铁素体(软相)的微观应力应变分配情况。结果表明,模拟的结果与实验很好吻合。体积分数及晶粒尺寸对材料中的各组成相的应力、应变分配有重要影响。随着硬相体积分数的增加,硬、软相的应力分配比逐渐降低;在较低宏观应变下硬相处于弹性变性阶段,较高的硬相体积分数具有较高应变分配比,但是随着宏观应变的增加,硬相开始塑性变形,应变比逐渐降低并最终趋于恒定,较高的硬相体积分数具有较小应变比恒定值。在体积分数一定的情况下,增大硬相的相对晶粒尺寸有助于材料的整体塑性增加,而减小硬相的相对晶粒尺寸有助于材料的整体强度提高。只有控制并调整软硬相的晶粒尺度在适当的范围内,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各组成相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双相钢 应力应变分配 变形行为 体积分数 晶粒尺寸
原文传递
双相钛合金高温变形协调性的CPFEM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学雄 徐东生 杨锐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8-938,共11页
基于率相关滑移为主的晶体塑性本构模型,结合Voronoi方法创建双相多晶体集合,研究不同组织特征的Ti-6Al-4 V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重点关注双相组织中应力、应变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化,应力、应变相间分配,并提出一种变形协调性定量评估方... 基于率相关滑移为主的晶体塑性本构模型,结合Voronoi方法创建双相多晶体集合,研究不同组织特征的Ti-6Al-4 V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重点关注双相组织中应力、应变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化,应力、应变相间分配,并提出一种变形协调性定量评估方法。结果表明,多晶变形过程中,晶界及其附近是变形的优先响应区域;β晶粒与a晶粒之间存在包围结构特征可加剧局域应变的差异分配;晶粒长短轴比越大,周围异相界面越多,则其局域变形协调性越低。α和β相应力频率统计呈双峰形态,α相中平均应变较高,而β相中应力较高。随α相体积分数增加,拉伸屈服强度和应力协调系数降低,而应变协调系数先降低后升高。随α基面织构体积分数增加,拉伸屈服强度和加工硬化率升高,且应力协调系数升高,而应变协调系数先降低后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钛合金 VORONOI 晶体塑性有限元法 应力应变分配 变形协调性
原文传递
钛合金双态组织高温拉伸行为的晶体塑性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学雄 徐东生 杨锐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1-253,共13页
创建一个包含多变体结构特征的双态组织几何模型,提出一种变形协调性的评估方法,采用以率相关滑移为主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本构关系,研究了具有不同组织特征的Ti-6Al-4V合金双态组织的高温拉伸行为。结果表明:在多晶变形过程中,α_p相承载... 创建一个包含多变体结构特征的双态组织几何模型,提出一种变形协调性的评估方法,采用以率相关滑移为主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本构关系,研究了具有不同组织特征的Ti-6Al-4V合金双态组织的高温拉伸行为。结果表明:在多晶变形过程中,α_p相承载了更多的应变;在变形后的样品中,出现了大致对称分布于拉伸方向两侧的高应变交叉条带;存在于α_p与β_T之间的包围结构特征,可加剧局域应变分配的差异;随着α_p相体积分数的升高应变量降低,整体应变协调性先较快降低而后平稳;随着α_s片层厚度的增加高应变条带特征弱化,整体应变协调系数升高;含双变体α_s片层团簇结构的β_T组织,其应变协调性低于含单变体和三变体的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变形协调性 晶体塑性有限元 钛合金 双态组织 应力应变分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