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栅双应变沟道全耗尽SOI MOSFETs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高勇 孙立伟 +1 位作者 杨媛 刘静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8-343,共6页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器件结构——双栅双应变沟道全耗尽SOIMOSFETs,模拟了沟道长度为25nm时器件的电学特性.工作在单栅模式下,应变沟道(Ge=0.3)驱动能力与体Si沟道相比,nMOS提高了43%,pMOS提高了67%;工作在双栅模式下,应变沟道(Ge=0.3)与...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器件结构——双栅双应变沟道全耗尽SOIMOSFETs,模拟了沟道长度为25nm时器件的电学特性.工作在单栅模式下,应变沟道(Ge=0.3)驱动能力与体Si沟道相比,nMOS提高了43%,pMOS提高了67%;工作在双栅模式下,应变沟道(Ge=0.3)与体Si沟道相比较,驱动电流的提高nMOS为31%,pMOS为60%.仿真结果表明,双栅模式比单栅模式有更为陡直的亚阈值斜率,更高的跨导以及更强的抑制短沟道效应的能力.综合国内外相关报道,该结构可以在现今工艺条件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栅 应变沟道 效应
下载PDF
双栅双应变沟道全耗尽SOI CMOS的瞬态特性分析
2
作者 孙立伟 高勇 +1 位作者 杨媛 刘静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66-1569,共4页
在提出双栅双应变沟道全耗尽SOI MOSFET新结构的基础上,模拟了沟道长度为25nm时基于新结构的CMOS瞬态特性.结果表明,单栅工作模式下,传统应变SiGe(或应变Si)器件的CMOS电路只能实现上升(或下降)时间的改善,而基于新结构的CMOS电路能同... 在提出双栅双应变沟道全耗尽SOI MOSFET新结构的基础上,模拟了沟道长度为25nm时基于新结构的CMOS瞬态特性.结果表明,单栅工作模式下,传统应变SiGe(或应变Si)器件的CMOS电路只能实现上升(或下降)时间的改善,而基于新结构的CMOS电路能同时实现上升和下降时间的缩短;双栅模式下,CMOS电路的上升和下降时间较单栅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改善,电路性能得以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栅 应变沟道 CMOS
下载PDF
具有应变沟道及EOT 1.2nm高性能栅长22nm CMOS器件
3
作者 徐秋霞 钱鹤 +6 位作者 段晓峰 刘海华 王大海 韩郑生 刘明 陈宝钦 李海欧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83-290,共8页
深入研究了亚30nm CMOS关键工艺技术,特别是提出了一种新的低成本的提高空穴迁移率的技术--Ge预非晶化S/D延伸区诱生沟道应变技术,它使栅长90nm pMOS空穴有效迁移率在0.6MV/cm电场下提高32%.而且空穴有效迁移率的改善,随器件特征尺寸缩... 深入研究了亚30nm CMOS关键工艺技术,特别是提出了一种新的低成本的提高空穴迁移率的技术--Ge预非晶化S/D延伸区诱生沟道应变技术,它使栅长90nm pMOS空穴有效迁移率在0.6MV/cm电场下提高32%.而且空穴有效迁移率的改善,随器件特征尺寸缩小而增强.利用零阶劳厄线衍射的大角度会聚束电子衍射分析表明,在沟道区相应的压应变为-3.6%.在集成技术优化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高性能栅长22nm应变沟道CMOS器件及栅长27nm CMOS 32分频器电路(其中分别嵌入了57级/201级环形振荡器),EOT为1.2nm,具有Ni自对准硅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 压应力 Ge预非晶化注入 等效氧化层厚度 栅长 CMOS
下载PDF
基于应变迁移率模型对应变沟道AlGaN/GaNHEMT器件电子输运特性的研究
4
作者 刘子玉 陈永和 +2 位作者 马旺 孙远远 杨叶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431-438,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AlGaN/GaN HEMTs的电流特性,提出了一种在非栅下沟道插入InGaN弛豫层的应变GaN沟道AlGaN/5-nm-GaN/InGaN HEMT(SGC-HEMT)器件结构。通过Sentaurus TCAD仿真研究了SGC-HEMT器件电子输运特性。基于修正的应变迁移率模型,通... 为了进一步提升AlGaN/GaN HEMTs的电流特性,提出了一种在非栅下沟道插入InGaN弛豫层的应变GaN沟道AlGaN/5-nm-GaN/InGaN HEMT(SGC-HEMT)器件结构。通过Sentaurus TCAD仿真研究了SGC-HEMT器件电子输运特性。基于修正的应变迁移率模型,通过改变InGaN弛豫层的In组分调整沟道应变的大小,同时考虑了5-nm-GaN沟道应变和AlGaN势垒层的附加应变,讨论了极化诱导电子气分布与沟道应变的理论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应变的引入显著增加了器件的漏极饱和电流,当In组分为0.02时,应变GaN(GaNs)沟道层和AlGaN势垒层的拉伸应变为0.225%,SGC-HEMT的漏极饱和电流为0.914 A·mm^(-1),相比传统GaN/AlGaN HEMT的0.701 A·mm^(-1)提高了30.63%;随着沟道拉伸应变的进一步施加,散射机制不断增强,漏极饱和电流和有效迁移率的增长趋于平缓,栅极泄漏也逐渐恶化。此外,由于栅极下方的沟道未施加应变,阈值电压基本不随应变而变化。最后,提取了不同拉伸应变下的有效迁移率,发现随着沟道拉伸应变的增加,低电场区的有效迁移率较高,而高电场区的衰减较慢。对应变沟道GaN HEMT电子输运特性的研究成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AlGaN/GaN HEMT的电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AlGaN 2DEG 应变沟道 有效迁移率 电子输运
下载PDF
温度对绝缘层上应变SiGe沟道p-MOSFET电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杰 王茺 +2 位作者 杨洲 胡伟达 杨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5-879,885,共6页
本文利用二维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分析了不同工作温度时绝缘层上应变SiGe沟道p-MOSFET的输出特性和亚阈值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器件工作温度的不断提高,漏源饱和电流单调减小;亚阈值电流略有增大;亚阈值摆幅的改变量ΔS与温度基本上成线性... 本文利用二维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分析了不同工作温度时绝缘层上应变SiGe沟道p-MOSFET的输出特性和亚阈值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器件工作温度的不断提高,漏源饱和电流单调减小;亚阈值电流略有增大;亚阈值摆幅的改变量ΔS与温度基本上成线性关系;阈值电压不断地向正方向偏移。通过考虑自热效应的影响,不同Ge组分器件的漏源饱和电流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着Ge组分的增加,漏源饱和电流的降低幅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应变SiGe P-MOSFET 自热效应
下载PDF
低温制备应变硅沟道MOSFET栅介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谭静 李竞春 +2 位作者 杨谟华 徐婉静 张静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0,124,共4页
 分别对300°C下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和700°C下采用热氧化技术制备应变硅沟道MOS器件栅介质薄膜进行了研究。采用PECVD制备SiO2栅介质技术研制的应变硅沟道PMOSFET(W/L=20μm/2μm)跨导可达45mS/mm(300K),阈...  分别对300°C下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和700°C下采用热氧化技术制备应变硅沟道MOS器件栅介质薄膜进行了研究。采用PECVD制备SiO2栅介质技术研制的应变硅沟道PMOSFET(W/L=20μm/2μm)跨导可达45mS/mm(300K),阈值电压为1.2V;在700°C下采用干湿氧结合,制得电学性能良好的栅介质薄膜,并应用于应变硅沟道PMOSFET(W/L=52μm/4.5μm)器件研制,其跨导达到20mS/mm(300K),阈值电压为0.4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 低温热氧化 栅介质 应变 MOS器件
下载PDF
绝缘层上Si/应变Si_(1-x)Ge_x/Si异质结p-MOSFET电学特性二维数值分析
7
作者 杨洲 王茺 +2 位作者 于杰 胡伟达 杨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对绝缘层上Si/应变Si1-xGex/Si异质结p-MOSFET电学特性进行二维数值分析,研究了该器件的阈值电压特性、转移特性、输出特性.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应变Si1-xGex沟道层中的Ge组分增大,器件的阈值电压向正方向偏移,转移特性增强;当偏置条件一... 对绝缘层上Si/应变Si1-xGex/Si异质结p-MOSFET电学特性进行二维数值分析,研究了该器件的阈值电压特性、转移特性、输出特性.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应变Si1-xGex沟道层中的Ge组分增大,器件的阈值电压向正方向偏移,转移特性增强;当偏置条件一定时,漏源电流的增长幅度随着Ge组分的增大而减小;器件的输出特性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扭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Si1-xGex P-MOSFET 阈值电压 扭结
下载PDF
基于离子注入与快速热退火的GeSn合金生长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周谦 杨谟华 +2 位作者 王向展 李竞春 罗谦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5-129,共5页
针对源漏诱生应变Ge沟道p-MOSFET的发展趋势,开发了一种基于离子注入与快速热退火的GeSn合金生长新技术,并进行了二次离子质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方块电阻等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快速热退火,可将单晶Ge衬底中的Sn原子激发至... 针对源漏诱生应变Ge沟道p-MOSFET的发展趋势,开发了一种基于离子注入与快速热退火的GeSn合金生长新技术,并进行了二次离子质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方块电阻等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快速热退火,可将单晶Ge衬底中的Sn原子激发至替位式位置,形成GeSn合金。当退火温度为400℃时,Sn原子激活率为100%,其峰值浓度固定为1×1021 cm-3,与Sn的初始注入剂量无关。该技术与现有CMOS工艺兼容,附加成本低,适用于单轴压应变Ge沟道MOSFET的大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锡合金 应变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离子注入 快速热退火
下载PDF
Strained Si-Channel Heterojunction n-MOSFET 被引量:1
9
作者 史进 黄文涛 陈培毅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85-689,共5页
The process parameters are adjusted and the process procedure is simplified on the basis of precursor's work and the strained Si channel SiGe n MOSFET is fabricated successfully.This n MOSFET takes the strained... The process parameters are adjusted and the process procedure is simplified on the basis of precursor's work and the strained Si channel SiGe n MOSFET is fabricated successfully.This n MOSFET takes the strained Si layer(which is deposited on the relaxed SiGe buffer layer) as current channel and can provide a 48 5% improvement in electron mobility while keeping the gate voltage as 1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IN SIGE TRANSCONDUCTANCE MOBILITY
下载PDF
纳米MOSFET/SOI器件新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正选 林成鲁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2-226,共5页
重点介绍器件进入纳米尺度后出现的MOSFET/SOI器件的新结构,如超薄SOI器件、双栅MOSFET、FinFET和应变沟道等SOI器件,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纳米MOSFET/SOI器件 双栅MOSFET FINFET 应变沟道 结构 CMOS器件
原文传递
Impact of 〈100〉Channel Direction for High Mobility p-MOSFETs on Biaxial Strained Silicon
11
作者 顾玮莹 梁仁荣 +1 位作者 张侃 许军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93-1897,共5页
Biaxial strain technology is a promising way to improve the mobility of both electrons and holes, while (100) channel direction appears as to be an effective booster of hole mobility in particular. In this work, the... Biaxial strain technology is a promising way to improve the mobility of both electrons and holes, while (100) channel direction appears as to be an effective booster of hole mobility in particular. In this work, the impact of biaxial strain together with (100) channel orientation on hole mobility is explored. The biaxial strain was incorporated by the growth of a relaxed SiGe buffer layer,serving as the template for depositing a Si layer in a state of biaxial tensile strain. The channel orientation was implemented with a 45^o rotated design in the device layout,which changed the channel direction from (110) to (100) on Si (001) surface. The maximum hole mobility is enhanced by 30% due to the change of channel direction from (110) to (100) on the same strained Si (s-Si) p-MOSFETs,in addition to the mobility enhancement of 130% when comparing s-Si pMOS to bulk Si pMOS both along (110) channel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are presented about the origin of the mobility enhancement by channel orientation along with biaxial strain in this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OSFET strained Si channel direction hole mobility enhance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