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感论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经之 李健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1-66,共6页
应感是应物生感,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感发现象。它“不以力构”,但隐含着艰苦的涵养功夫。它最终以“风飞雷起”的轰轰烈烈呈现,显示了巨大的创造价值。应感的表现是自然的,它的自然性体现在“随物赋形”上。情与景则是激发应感的因素。
关键词 应感 不以力构 随物赋形
下载PDF
在调式中建立音高与唱名的对应感是初学者训练音乐听觉能力的关键——视唱练耳课教学随感之一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光耀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60-61,共2页
音乐听觉的严格分类,大体上只有两种:一个是绝对听觉,另一是相对听觉。“首调”听觉无疑是属于相对听觉类型。学习“固定”唱名法者业有两种情况:一种必须依靠标准音或其他依据音才能感知准确的音高,这仍然是相对听觉类型。另一种是,不... 音乐听觉的严格分类,大体上只有两种:一个是绝对听觉,另一是相对听觉。“首调”听觉无疑是属于相对听觉类型。学习“固定”唱名法者业有两种情况:一种必须依靠标准音或其他依据音才能感知准确的音高,这仍然是相对听觉类型。另一种是,不依靠任何依据音,随时随地都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音高、调性乃至“转调瞬间”,而且不须借助于“运动器官的联想”,而是对任何乐器任何乐音都能快速准确地辨识,这才是真正的绝对听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唱练耳课 音乐听觉 唱名法 绝对听觉 应感 听觉能力 运动器官 听辨 听觉训练 练耳
下载PDF
从情绪记忆到“应感之会”——中国写意乡土小说对题材的反刍处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楚卫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23-25,共3页
 从20 世纪20 年代中期开始,以废名、沈从文、萧红、孙犁、汪曾祺、迟子建为代表的写意乡土小说家给中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质朴的乡土气息,他们崇尚写意抒情的创作风格,对于乡村生活的严酷与苦难常作诗化的艺术处理,在对情绪...  从20 世纪20 年代中期开始,以废名、沈从文、萧红、孙犁、汪曾祺、迟子建为代表的写意乡土小说家给中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质朴的乡土气息,他们崇尚写意抒情的创作风格,对于乡村生活的严酷与苦难常作诗化的艺术处理,在对情绪记忆的艺术反刍中渗透出作家或浓或淡的主观色彩,使作品蒙上了一层梦幻的色彩与诗意的美感。它们超越了现实的悲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应感之会” 情绪记忆 沈从文 《边城》 “乡土文学” 汪曾祺 《桥》 审美境界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下载PDF
应感之会与迷狂说之比较——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看
4
作者 李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8期139-140,共2页
应感或灵感是人类创造思维活动中一种奇妙的心理现象,在文艺创作中占重要地位,也一直是中西文论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试图从陆机的"应感之会"与柏拉图的"迷狂说"两个源头说起,从中西文化差异上来说明应感与灵感两... 应感或灵感是人类创造思维活动中一种奇妙的心理现象,在文艺创作中占重要地位,也一直是中西文论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试图从陆机的"应感之会"与柏拉图的"迷狂说"两个源头说起,从中西文化差异上来说明应感与灵感两种理论差异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感之会 迷狂说 中西文化差异
下载PDF
释气论之“应感”说
5
作者 陈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92-98,共7页
释气论之“应感”说陈竹关键词古代文论,气,应感马克思说过,人的思维总体“决不是处于直观和表象之外或驾于其上”的,“而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的产物①。高尔基强调:“艺术家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直觉、理性的力量平衡... 释气论之“应感”说陈竹关键词古代文论,气,应感马克思说过,人的思维总体“决不是处于直观和表象之外或驾于其上”的,“而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的产物①。高尔基强调:“艺术家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直觉、理性的力量平衡起来。”②在直感(或直观、直觉)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应感
下载PDF
到底谁应感谢谁
6
作者 宿育海 《今传媒》 1997年第1期34-34,共1页
去年2月,我被西安日报、晚报评为1995年度优秀通讯员,并获得新闻报道一等奖,同时被西安日报周未经济版评为优秀撰稿人,我的心情很激动。在一次和西安日报周未经济版编辑张浩然同志交谈时,流露出对报社的编辑和其他同志的感激... 去年2月,我被西安日报、晚报评为1995年度优秀通讯员,并获得新闻报道一等奖,同时被西安日报周未经济版评为优秀撰稿人,我的心情很激动。在一次和西安日报周未经济版编辑张浩然同志交谈时,流露出对报社的编辑和其他同志的感激之情,不料张浩然同志却说,要说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讯员 西安日报 应感 报社 撰稿人 办报方针 新闻报道 全党办报 离不开 群众办报
下载PDF
机电耦合大于等于二次感生效应探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宝元 钱敏 张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68-273,共6页
提出晶体四维状态效应新模型.重点分析了机电耦合效应与电磁效应的相似性.从而提出机电耦合二次、三次…感生效应的概念,以压电效应为例,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分析其变化规律,并通过静态下的实验给予证明.机电耦合大于等于二次感生... 提出晶体四维状态效应新模型.重点分析了机电耦合效应与电磁效应的相似性.从而提出机电耦合二次、三次…感生效应的概念,以压电效应为例,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分析其变化规律,并通过静态下的实验给予证明.机电耦合大于等于二次感生效应的存在与应用,对研究与开发新型可逆变换型传感器、实现传感器与执行器集成化与-体化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机电耦合 生效 电磁效
下载PDF
基于易感——应激模型的青少年自杀意念研究述评 被引量:27
8
作者 宫火良 李思雨 《心理研究》 2012年第1期56-61,共6页
自杀意念是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者的早期心理活动,探明自杀意念的成因并开展积极干预,是预防自杀死亡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以易感——应激模型为框架,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发现,在青少年自杀意念形成的易感因... 自杀意念是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者的早期心理活动,探明自杀意念的成因并开展积极干预,是预防自杀死亡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以易感——应激模型为框架,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发现,在青少年自杀意念形成的易感因素方面,以往研究主要涉及人格、环境、认知、情绪等因素;在应激因素方面,以往研究主要涉及负性生活事件、儿童期经历等,并有少量研究探讨了易感因素和应激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文章最后以易感——应激模型为指导,指出了青少年自杀意念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杀意念 ——激模型
下载PDF
从“意”到“镜喻”——论阳明心学物与我的双向“应感”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易辰 《理论界》 2020年第8期36-42,共7页
在"格竹事件"中,阳明开始着手解决朱熹理论中物理和吾心判若两截的问题。阳明的"心与理一"是就先天的预设而言——良知本心作为道德本体,是与性、天同质同层的存在,与天地万物并无隔绝。因此,为学的目标在于把握此... 在"格竹事件"中,阳明开始着手解决朱熹理论中物理和吾心判若两截的问题。阳明的"心与理一"是就先天的预设而言——良知本心作为道德本体,是与性、天同质同层的存在,与天地万物并无隔绝。因此,为学的目标在于把握此心此理原本圆融为一的道理。阳明强调本心着力的根本点是道德知觉能力,也就是知善知恶的良知之"意"。意一经流露,便与宇宙万物有了莹彻洞然的"应感之动",万事万物之理才不会"隐而不显"。但阳明仍认为良知本心的实际操作需要"为学的纠偏",因此,以镜为喻,凸显出克念、立志和"诚自家之意"的头脑工夫及其与作为本体的良知本心之间的彼此呼应。这样一来,"浑然一体"的本心不仅是道德本体论的预设,同时也指向境界论,从而使得每个人皆有实现致良知工夫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应感 镜喻
原文传递
心物感应:诗歌生成的独特表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正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11-16,21,共7页
诗是人类审美意识的表现。审美意识来自于何处呢?在主体心中?还是在客观物本身?用得上苏东坡那首《琴诗》作喻:“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任何分割孤立的解释都说不通,它来自于主体与客体的审... 诗是人类审美意识的表现。审美意识来自于何处呢?在主体心中?还是在客观物本身?用得上苏东坡那首《琴诗》作喻:“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任何分割孤立的解释都说不通,它来自于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中,是主体心灵与客体物象碰撞中所闪爆的灵光,是主客体微妙关系所结出的智慧之果。令人惊异的是,源起于两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心理诗学已对之作出最恰当的独特的概括表述:来自于心物的审美感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物 “物” “物”说 诗歌 刘勰 吐纳 审美 应感 式样
下载PDF
三维石油遥感应用中多时相影像数据管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红燕 邹立群 +2 位作者 董文彤 刘杨 周红英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9-133,共5页
针对目前多时相影像数据管理主要是面向影像产品管理,仅考虑影像产品本身的信息作为管理要素,无法满足石油行业遥感应用要求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三维石油遥感应用的多时相数据管理方法,通过采用数据组织目录结构与瓦片存储目录结构相... 针对目前多时相影像数据管理主要是面向影像产品管理,仅考虑影像产品本身的信息作为管理要素,无法满足石油行业遥感应用要求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三维石油遥感应用的多时相数据管理方法,通过采用数据组织目录结构与瓦片存储目录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多时相影像数据的分级管理与访问。该方法满足石油遥感应用多样性、应用的油区范围分散、多数据源组合、油区变化性检测的要求,并以鄱阳湖三角洲环境变化中多时相数据管理为例进行了软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石油遥 多时相影像管理 数据组织结构 影像瓦片 数据存储
下载PDF
《华严感通灵应传记》考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旭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期231-236,共6页
《华严感通灵应传记》是附于黑水城本《普贤行愿品》之后的一篇文献,虽然有学者注意到此文献的存在,但未对其内容详加探究。通过考察黑水城文献中与之类似的题记,可推断此文应为西夏文臣撰写。同时,以梳理华严感应记的源流为基础,对《... 《华严感通灵应传记》是附于黑水城本《普贤行愿品》之后的一篇文献,虽然有学者注意到此文献的存在,但未对其内容详加探究。通过考察黑水城文献中与之类似的题记,可推断此文应为西夏文臣撰写。同时,以梳理华严感应记的源流为基础,对《华严感通灵应传记》中提到的故事进行考订和史料比对,可断定此文献来源于慧英和胡幽贞的两卷本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通灵传记》 华严 县木塔 黑水域文献
下载PDF
黑水城出土的《华严感通灵应传记》再探
13
作者 王凯 《西夏学》 2022年第2期225-233,共9页
《华严感通灵应传记》是传世文献中未曾见到的一篇佛教文献,根据《华严感通赋》与《华严经感应传》编集而成,著者及成书年代不详。此灵验传记由正文和双行小注构成,正文是截取五代宋初时期吴越国僧侣延寿大师所写的《华严感通赋》若干... 《华严感通灵应传记》是传世文献中未曾见到的一篇佛教文献,根据《华严感通赋》与《华严经感应传》编集而成,著者及成书年代不详。此灵验传记由正文和双行小注构成,正文是截取五代宋初时期吴越国僧侣延寿大师所写的《华严感通赋》若干语句而成,原文中严密的逻辑关系被打乱。注文中的灵验事迹主要来自《华严经感应传》中的灵验故事,编撰者为了使注文更好发挥解释说明的作用,对其中的灵验故事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使得故事的结构更加简练。此《华严感通灵应传记》附在西夏皇室印施的汉文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之后,这既表明了延寿大师作品传播之广远,又显示了西夏统治者宣扬《华严经》的强烈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通灵传记》 灵验故事 黑水城文献 《华严经》
下载PDF
中国古代灵感理论论纲
14
作者 李宗刚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9-75,92,共8页
灵感这一术语,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没有正式出现过,但在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中,围绕着"灵感"现象而予以概括其内涵的术语还是不少的。"灵感"一词,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它既吸收了我国古代""字所含的神、... 灵感这一术语,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没有正式出现过,但在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中,围绕着"灵感"现象而予以概括其内涵的术语还是不少的。"灵感"一词,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它既吸收了我国古代""字所含的神、巫等意,又较大地符合西方文化中灵感的原始含义和现代含义。在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中国古代文论中,很少有人涉足于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更没有形成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灵感理论,这和西方灵感理论的产生具有较大的区别。在中国古代的灵感理论建构过程中,文论家们对灵感的特征主要从偶发性、独创性和情感性三个方面进行了把握。自陆机描述了灵感现象之后,文论家们还试图对灵感做出自我独到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养兴说"。总之,经过一代又一代文论家们的不懈努力,逐渐地建构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灵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感 中国古代文论 养兴说
下载PDF
忆海拾贝——论写作中的情感记忆
15
作者 吴素娥 刘竹君 《阴山学刊》 2002年第5期36-38,共3页
情感记忆作为一种心理活动 ,是激发写作主体强烈写作欲望的激活素。其特殊功能在于经过若干时间的积淀和发酵 ,由于某种契机迸发出来 ,形成一种“应感之会”的创作情境。情感记忆是客观事物的“影像”在写作主体心灵中的一种信息储存 ,... 情感记忆作为一种心理活动 ,是激发写作主体强烈写作欲望的激活素。其特殊功能在于经过若干时间的积淀和发酵 ,由于某种契机迸发出来 ,形成一种“应感之会”的创作情境。情感记忆是客观事物的“影像”在写作主体心灵中的一种信息储存 ,是不经意的。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就是对情感记忆多次提炼、反复酝酿、不断反刍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应感之会” 写作
下载PDF
《文赋》的灵感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忠惠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78-80,103,共4页
关键词 《文赋》 显意识 陆机 潜意识 写作者 应感 偶然性 突发性 天机
下载PDF
简析孙应鳌《淮海易谈》中的《易》即“心”说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富源 《贵州文史丛刊》 1994年第4期16-20,共5页
关键词 淮海易谈 天地万物 万物一体 王阳明心学 应感 易简 杨简 心体 帝王
下载PDF
A Dual Source Power Based EV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18
作者 NAQVI Syed Zohair Raza XIAO Lan JIANG Menghan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4年第S01期35-42,共8页
Recently,there has been a huge increase in the usage of fuel resources for automobiles which is severely affecting the climate and causing global warming.The use of electric vehicle(EV)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tect t... Recently,there has been a huge increase in the usage of fuel resources for automobiles which is severely affecting the climate and causing global warming.The use of electric vehicle(EV)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reduce travel costs.However,the EV charging system has a single charging source,and the charging rate is limited.In this paper,an EV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based on dual source power supply has been developed.It realizes intelligent switching between 12 V photovoltaic output and 220 V AC dual source power,and has wireless transmission function.Based on the proposed power supply architecture,the micro wireless charging model is built,which enables the EV model to store power and realize static and mobile control through the wireless induction charg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ewable energy inductive coupling inductive charging CONVERTERS automatic changeover auto cutoff circuit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灵感论
19
作者 聂健军 《齐鲁学刊》 CSSCI 1991年第1期81-88,共8页
灵感问题,在中国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中国古代文论中所谓感兴、应感、兴会、兴来、兴起、神会、神来、神通、入神、灵光、灵气、灵机、顿悟等,与今天所说灵感的意思大体相近或相似。中国古代灵感论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些论述精辟独到,... 灵感问题,在中国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中国古代文论中所谓感兴、应感、兴会、兴来、兴起、神会、神来、神通、入神、灵光、灵气、灵机、顿悟等,与今天所说灵感的意思大体相近或相似。中国古代灵感论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些论述精辟独到,很有中国特色。中国古代的灵感理论推进了人类对于灵感这一奇妙精神现象的认识,丰富了灵感理论的宝库。中国古代作家、理论家对于创作中的灵感问题很感兴趣。他们充分地肯定了灵感现象的存在,惊奇地赞美了灵感的神奇效能,并且对灵感现象进行了一定的认识和探讨。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个较系统地谈到灵感现象的人,是西晋文学家陆机。他在《文赋》中写道:“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作家 应感 西晋文学 陆机 文心雕龙 创作经验 苏轼 创作灵 创作实践 创作规律
下载PDF
重视人们对改革的心理适应效应
20
作者 贾伯中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89年第4期62-64,共3页
人们一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我们从明亮处到黑暗处或者从黑暗处到明亮处时,我们的感觉会在一时间里对突然出现的亮光或暗光产生不适应感,眼前或者突然间漆黑一片,或者突然间光亮刺眼。但当我们静待一会儿后,我们会逐渐地适应这样明... 人们一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我们从明亮处到黑暗处或者从黑暗处到明亮处时,我们的感觉会在一时间里对突然出现的亮光或暗光产生不适应感,眼前或者突然间漆黑一片,或者突然间光亮刺眼。但当我们静待一会儿后,我们会逐渐地适应这样明亮的或黑暗的现象。这在普通心理学上叫做视觉的“明适应”过程和“暗适应”过程。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社会的变化也有一种心理适应过程,因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适应效应。我们发现,人们对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的适应过程,与上述的“明适应”和“暗适应”的过程具有相似的心理效应。社会事物的发展犹如光线的变化一样,有着明亮的即积极的方面,也有着黑暗的即消极的方面。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 社会生活 社会环境 社会变化 生活经验 社会效 应感 心理适 社会公正 积极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