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MBER对意外创伤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期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
1
作者 刘洋 黄英 +3 位作者 陈翰 韩亚楠 许辰 李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6-402,F0003,共8页
目的 探讨基于正念的消退和再巩固创伤干预(trauma interventions using mindfulness based extinction and reconsolidation, TIMBER)对意外创伤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期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 目的 探讨基于正念的消退和再巩固创伤干预(trauma interventions using mindfulness based extinction and reconsolidation, TIMBER)对意外创伤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期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创伤康复期患者(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 IES-R总分≥33分)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TIMBER干预,对照组进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宣教。在干预前(T1)、干预结束时(T2)和干预结束后1个月(T3)使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所有被试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睡眠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及各心理学变量在T1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T2和T3时的IES-R总分及各维度评分、焦虑、抑郁和睡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T2和T3时的IES-R总分及各维度评分、焦虑、抑郁和睡眠评分显著低于T1(P<0.01);与T1相比,对照组T2、T3时的回避、闯入2个维度评分及IES-R总分有一定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警觉、焦虑、抑郁和睡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BER可以显著改善意外创伤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期患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焦虑抑郁症状及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 消退与再巩固干预 创伤后应激症状 创伤康复
下载PDF
焦虑敏感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系:冗思和创伤后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
2
作者 黄月胜 彭松黎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
使用焦虑敏感指数第三版、冗思反应量表、简版儿童创伤后认知问卷以及儿童版事件影响量表对39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讨焦虑敏感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焦虑敏感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 使用焦虑敏感指数第三版、冗思反应量表、简版儿童创伤后认知问卷以及儿童版事件影响量表对39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讨焦虑敏感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焦虑敏感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2)冗思和创伤后认知在焦虑敏感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显著,且这一中介效应包含三条中介路径,即冗思、创伤后认知的单独中介以及冗思—创伤后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焦虑敏感可以通过冗思和创伤后认知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敏感 创伤后应激症状 冗思 创伤后认知
下载PDF
父母婚姻满意度对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安全感与应对方式的作用
3
作者 黄应璐 杨西玛 周宵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0-516,共7页
为考察父母婚姻满意度、儿童安全感、儿童应对方式与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自陈式量表对利奇马台风后852名儿童及其父母进行测查。结果发现:父母婚姻满意度可以通过儿童安全感间接地负向预测儿童PTSS,还可以通过... 为考察父母婚姻满意度、儿童安全感、儿童应对方式与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自陈式量表对利奇马台风后852名儿童及其父母进行测查。结果发现:父母婚姻满意度可以通过儿童安全感间接地负向预测儿童PTSS,还可以通过儿童安全感经过儿童积极应对方式间接地负向预测儿童PTSS。但是,父母婚姻满意度不能直接预测儿童PTSS,也不能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地预测儿童PTSS。结果说明,父母婚姻满意度对儿童PTSS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儿童的安全感和积极应对方式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婚姻满意度 安全感 应对方式 创伤后应激症状
下载PDF
玉树地震后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金凤 赵品良 +3 位作者 史占彪 王力 王文忠 张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了解玉树震后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方法:在地震后3.5个月,对玉树地震灾区505名幸存者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霍氏症状核查表(HSCL-25)... 目的:了解玉树震后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方法:在地震后3.5个月,对玉树地震灾区505名幸存者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霍氏症状核查表(HSCL-25)、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进行评估。结果:PCL-C得分显示创伤后应激症状的阳性率为32.7%;HSCL-25得分显示焦虑症状的阳性率为53.3%,抑郁症状的阳性率为47.1%。女性、藏族、低文化水平幸存者有较高的创伤后应激症状阳性率(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PANAS的NA得分与PCL-C得分、HSCL-25的焦虑和抑郁症状量表得分正相关(β=0.59、0.62、0.59,P<0.05),与SWLS得分负相关(β=-0.15,P<0.05);PANAS的PA得分与HSCL-25的焦虑量表得分负相关(β=-0.18,P<0.05),与抑郁量表、SWLS得分正相关(β=0.10、0.38,P<0.05)。年龄与PCL-C、SWLS得分正相关(β=0.10、0.12,P<0.05)。女性的PCL-C和焦虑量表得分较高(β=0.11、0.11,P<0.05),藏族人群SWLS得分较高(β=0.16,P<0.05)。结论:玉树灾后幸存者的消极情感可能是发生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危险因素,且对幸存者的生活满意度有消极影响。积极情感有助于减轻焦虑症状并提高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情感/消极情感 创伤后应激症状 焦虑 抑郁 生活满意度
下载PDF
震后3个月不同安置社区中轻度受灾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松蔚 牟文婷 +2 位作者 徐凯文 王雨吟 钱铭怡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2-656,共5页
目的:比较汶川地震后不同安置社区中受灾群众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和抑郁症状的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四川彭州市新兴镇两个聚居点的全部居民约2000人进行了普查,抽取其中信息完整的轻度受灾群众20... 目的:比较汶川地震后不同安置社区中受灾群众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和抑郁症状的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四川彭州市新兴镇两个聚居点的全部居民约2000人进行了普查,抽取其中信息完整的轻度受灾群众209人,其中原址安置居民100人,迁址安置居民109人。采用自编灾后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事件冲击量表修订版(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Depression Scale,CES-D)测量围创伤期变量、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结果:迁址安置组IES-R得分和CES-D得分均高于原址安置的受试[(37.21±15.12)vs.(32.82±14.96),P=0.036;(22.49±8.95)vs.(19.52±8.86),P=0.017];在不同组受试的回归分析中,震后人际关系变化对PTSD症状在迁址组中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在原址组中预测作用为正[(β=-0.277)vs.(β=0.176)];财物损失对PTSD症状在迁址组中没有显著预测作用,但在原址组中亦有负性预测作用[(未进入方程)vs.(β=-0.326)]。结论:不同的安置方式会对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造成影响,迁址安置的群众在PTSD和抑郁症状上都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症状 抑郁症状 安置方式 人际关系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地震重灾区丧失子女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2年随访 被引量:9
6
作者 柳武妹 范方 +1 位作者 周翠玲 梅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了解地震重灾区丧失子女者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变化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汶川地震后1.5年和2年时,对极重灾区155名丧失子女者(研究组)和35名未丧失子女者(对照组),采用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和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 目的:了解地震重灾区丧失子女者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变化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汶川地震后1.5年和2年时,对极重灾区155名丧失子女者(研究组)和35名未丧失子女者(对照组),采用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和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进行评估与调查。结果:震后1.5年时,研究组的PTSS检出率和PTSD-SS总分高于对照组(均P<0.001)。震后2年时,研究组的PTSS检出率和PTSD-SS总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01),研究组的PTSD-SS总分低于震后1.5年(P<0.05)。研究组中,尚未再孕者的PTSS检出率和PTSD-SS总分均仅在震后2年时高于已孕或已育者(均P<0.05);受教育程度低者的PTSD-SS总分仅在震后2年时高于受教育程度高者(P<0.01);与震后1.5年时相比,震后2年时男性的PTSD-SS总分上升,女性总分下降(P<0.01)。结论:本研究显示,与震后1.5年时相比,丧失子女者的PTSS检出率在震后2年时下降,且症状减轻;但丧失子女者中尚未再孕再育者、受教育程度低者以及男性的症状呈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丧失子女者 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 随访
下载PDF
震后6个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8
7
作者 柳武妹 范方 +1 位作者 郑裕鸿 崔苗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47-651,共5页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6个月后都江堰地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Posttramatic Stress Symptoms,PTSS)的检出率及人群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便利取样,选取都江堰市区内学校规模较大、学生生源来自城镇和农村的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6个月后都江堰地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Posttramatic Stress Symptoms,PTSS)的检出率及人群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便利取样,选取都江堰市区内学校规模较大、学生生源来自城镇和农村的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抽取学生2004人,其中初中7~9年级777人(年龄11~14岁),高中10年级1227人(年龄15~17岁),用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elf-rating Scale,PTSD-SS)、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 Checklist,ASLEC)、儿童简易应付方式问卷(Children 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CSQ)、自编一般人口学及地震暴露情况调查表评估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PTSS的检出率为15.9%,女生检出率高于男生(19.0%vs.12.2%,P<0.05),15~17岁年龄组检出率高于11~14岁年龄组(19.4%vs.10.4%,P<0.05);(2)使用协方差分析后,女生PTSD-SS总分仍高于男生,15~17岁组仍高于11~14岁组,农村学生仍高于城镇学生[(39.0±14.0)vs.(35.6±13.6),(39.2±15.1)vs.(34.8±11.4),(40.0±15.7)vs.(36.7±13.3),Ps<0.05],但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间PTSS-S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3)较多的震后负性生活事件(β=0.387)、消极应对方式(β=0.258)、有家人伤亡(β=0.184)、其他财产损失(β=0.059)和目睹经历(β=0.136)是PTSS的危险因素(Ps<0.05),而积极应对对PTSS有保护作用(β=-0.178,P<0.001)。结论:震后6个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的检出率依然较高;减少灾后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并引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对促进其心理康复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青少年 创伤后应激症状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2例确诊和6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调查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荔荔 尚志蕾 +2 位作者 张帆 孙露娜 刘伟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网络在线方式调查收集2例确诊和6例疑似COVID-19患者的资料。采用自编自评式一般情况问卷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5...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网络在线方式调查收集2例确诊和6例疑似COVID-19患者的资料。采用自编自评式一般情况问卷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5(PCL-5)评估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2例COVID-19确诊患者和6例疑似患者的年龄为17~71岁。女5例,男3例;7例为专科或本科以上学历,1例为高中及以下学历;5例有武汉市居民接触史。2例确诊COVID-19患者中有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阳性,6例疑似患者中有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阳性,8例患者侵入症状尤为明显(5例)。疫情对8例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夜间易醒或早醒(5例)。PCL-5总分与睡眠质量变化趋势总体一致,PCL-5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结论COVID-19确诊患者与疑似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及创伤后应激症状,夜间易醒或早醒和侵入症状较明显,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症状 睡眠质量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干预
下载PDF
地震后不同生活改变受灾民众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抑郁症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寅 钱铭怡 +2 位作者 李松蔚 徐凯文 王雨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在经历了汶川地震后,受灾民众不仅遭受了经济和心理上的影响,还面临着很多生活上的改变。研究发现,经历创伤事件的个体会出现睡眠紊乱,以及对烟酒等物质使用上的变化。
关键词 地震 生活改变 创伤后应激症状 抑郁症状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震后1年某极重灾区干部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秀丽 辛勇 +4 位作者 郑友军 黄宣银 黄国平 向虎 石磊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7-658,共2页
关键词 地震 创伤后应激症状 相关因素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汶川地震幸存儿童执行功能与创伤后应激症状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婷 段小菊 +3 位作者 张兴利 汪艳 董黎明 施建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执行功能与地震导致的创伤后应激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children 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评估汶川地震1年后409名幸存儿童的创伤后应激症状,从中随机选取30例创伤后应激症状严重... 目的探讨儿童执行功能与地震导致的创伤后应激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children 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评估汶川地震1年后409名幸存儿童的创伤后应激症状,从中随机选取30例创伤后应激症状严重者(CRIES总分≥30)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创伤后应激症状轻微者(CRIES总分<30)30名以及无地震经历的儿童30名为对照组,3组儿童在性别、年龄和智力水平上严格匹配。采用执行功能测验对所有被试进行测验。结果 3组儿童在数字刷新反应时、图形刷新反应时、数字转换所需时间、图形转换所需时间、数字虚报率和图形虚报率六项执行功能测验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震1年后未见地震所致的创伤后应激症状与儿童的执行功能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功能 创伤后应激症状 儿童 地震
下载PDF
受多重侵害后伴及不伴创伤后应激症状青年女性情绪处理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乃雪 李宝娟 +4 位作者 曹枫林 王茜 董方虹 李阳 胡德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遭受多重侵害(PV)伴或不伴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的女生加工不同情绪刺激的脑功能特点。方法:运用青少年侵害问卷(JVQ)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量表(PCL-C)对济南市某专科学校1802名学生的PV和PTSS进行筛查,筛选出30名... 目的:探讨遭受多重侵害(PV)伴或不伴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的女生加工不同情绪刺激的脑功能特点。方法:运用青少年侵害问卷(JVQ)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量表(PCL-C)对济南市某专科学校1802名学生的PV和PTSS进行筛查,筛选出30名遭受过多重侵害(JVQ总分≥5分、模块计分≥3分)的青年女性,其中,PCL-C得分≥38分者为PV有PTSS组(n=15);PCL-C得分<38分者为PV无PTSS组(n=15)。另筛选15名JVQ总分=0分,PCL-C得分<38分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年龄、智力(使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评价)匹配。所有对象均接受国际情绪图片系统中正性-中性-负性三组图片刺激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任务为组块设计。利用SPM8软件处理影像数据。结果:识别正性图片时,PV无PTSS组双侧额上回(BA9),右侧额下回(BA47),左侧扣带前回(BA24、32)等脑区激活的强度高于对照组;识别负性图片时,右侧额中回(BA46),左侧扣带回(BA24)、岛叶激活的强度高于对照组。与PV有PTSS组相比,PV无PTSS组识别正性图片时,右侧额上回(BA6)、额中回(BA10),左侧额上回(BA10)、额下回(BA9)、岛叶激活增强,而右侧楔前叶激活降低;识别负性图片时,枕中回(BAl9)激活增强,而右侧扣带前回(BA10),左侧额内侧回(BA9)、扣带前回(BA32)激活降低。结论:进受多重侵害后无PTSS的青年女性情绪加工异常,主要表现在前额叶、扣带前回和岛叶活动性增强;有PTSS者加工负性情绪时,前额叶和扣带前回的功能异常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侵害 创伤后应激症状 功能磁共振 国际情绪图片系统
下载PDF
获得性残疾人致残事件导致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昊 梁一鸣 刘正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56-761,共6页
目的:调查获得性残疾人的致残事件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在北京市某区选取获得性残疾人217名,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第五版(PCL-5,以得分≥33分为PTSD症状筛查阳性标准)、D型... 目的:调查获得性残疾人的致残事件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在北京市某区选取获得性残疾人217名,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第五版(PCL-5,以得分≥33分为PTSD症状筛查阳性标准)、D型人格量表(DS)进行调查。结果:满足PTSD症状阳性标准者占12.8%,残疾持续6~10年和11~15年者的PCL-5总分[18(0,70)、15(0,66)]和PTSD症状阳性率(26.3%、22.2%)较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S消极情感维度是PTSD症状阳性的危险因素(OR=20.07,95%CI=4.81~83.70),意外事件致残组PTSD症状阳性风险高于疾病致残组(OR=5.50,95%CI=1.58~19.13)。结论:获得性残疾人创伤后应激症状在残疾后持续存在,消极情感和致残原因是创伤后应激症状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残疾人 创伤后应激症状 意外事件致残 D型人格
下载PDF
鲁甸地震灾区学龄前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锦 刘正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鲁甸地震灾区学龄前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的检出率及其与创伤暴露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鲁甸震后1~2个月,在龙头山安置点及龙头山镇(地震中心)自西向东进行走访,共访谈6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采用学龄前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半结构式访... 目的:探讨鲁甸地震灾区学龄前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的检出率及其与创伤暴露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鲁甸震后1~2个月,在龙头山安置点及龙头山镇(地震中心)自西向东进行走访,共访谈6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采用学龄前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半结构式访谈和由CBCL的15个条目组成的学龄前儿童创伤后行为量表(CBCL-PTSD),分别了解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和创伤后的行为反应。结果:根据CBCL-PTSD,震后1~2个月得分在9分及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占51.9%(27/52)。而根据访谈(同时满足创伤后应激症状3个主要症状检出标准),学龄前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检出率为26.9%(14/52)。除闯入症状数与高警觉症状数的相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创伤后应激症状数、各子症状数、CBCL-PTSD得分之间呈显著相关(0.30~0.73,P<0.05)。经历地震个体的闯入症状检出率高于未经历地震的个体(96.2%vs.60.0%,P<0.01),地震中受伤的个体闯入症状检出率高于未受伤的个体(100%vs.84.6%,P<0.05),其他创伤暴露条件的各症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检出率相对较高,地震时目睹房屋倒塌或石头滚落以及有被困经历的学龄前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创伤后应激症状 创伤暴露
下载PDF
舟曲灾后1年消防官兵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喜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了解灾后救援人员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1年前参与舟曲泥石流救灾的某地消防官兵350人,用创伤后应激症状问卷(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PCL)、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ysenck personali... 目的了解灾后救援人员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1年前参与舟曲泥石流救灾的某地消防官兵350人,用创伤后应激症状问卷(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PCL)、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short scale,EPQ-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评估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结果PCL总分高于分界值(50分)的有11人,占总人数的3.2%,提示可能有PTSD。服役年限<2年组(n=162)、救灾次数<50次组(n=143)的PCL总分及其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状态分量表分均较高(P<0.05或者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Neuroticism,N)量表得分、社会支持PSSS总分、服役年限、救灾次数、外向-内向(Extraversion,E)量表得分、精神质(Psychoticism,P)量表得分别进入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创伤后应激症状总分总变异量的58.6%。结论在执行救灾任务1年后,救灾官兵创伤后应激症状阳性率较低;服役年限较短、救灾次数较少、领悟支持较少和神经质人格的官兵应是心理服务关注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症状 社会支持 人格
下载PDF
维稳官兵创伤后应激症状调查及其与防御机制、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东杰 梁学军 +1 位作者 王华强 赵国宁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第10期865-866,869,共3页
目的了解并探讨我军维稳官兵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其与防御机制、应付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我军刚执行完维稳任务后的254名维稳官兵作为研究对象,组织实施创伤后应激症状问卷、防御方式问卷、简易应付方式问卷评定,另随... 目的了解并探讨我军维稳官兵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其与防御机制、应付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我军刚执行完维稳任务后的254名维稳官兵作为研究对象,组织实施创伤后应激症状问卷、防御方式问卷、简易应付方式问卷评定,另随机抽取238名非维稳官兵作为对照组,汇总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结果维稳官兵在创伤后应激症状总分及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状态三维度分值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维稳官兵不成熟防御机制与成熟防御机制、积极应付方式与消极应付方式均明显差异于对照组(P<0.05);维稳官兵创伤后应激症状与其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及消极应付方式呈现出正相关,与其成熟型防御机制及积极应对方法呈现负相关,与中间型相关关系不明显。结论维稳官兵在执行维稳任务后,更倾向于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及消极应付方式,缺乏成熟型防御机制和积极应付方式,因此,心理治疗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官兵积极应付方式及成熟型防御机制有助于维稳官兵身心健康的发展,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精神心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稳官兵 创伤后应激症状 防御方式 应付方式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务者压力及应对资源对应激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毛芳香 张烜 曹枫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60-1066,共7页
目的:探讨新冠疫情下一线医务人员职业压力对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及内外部应对资源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台湾版改编的压力源、内部应对策略、外部应对支持问卷和中文版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对707名武汉一线医务人员展开网络问卷调... 目的:探讨新冠疫情下一线医务人员职业压力对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及内外部应对资源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台湾版改编的压力源、内部应对策略、外部应对支持问卷和中文版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对707名武汉一线医务人员展开网络问卷调查。使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探究新冠疫情下一线医务人员职业压力与创伤后应激症状关系;使用调节效应模型,探究内外部应对资源对职业压力下创伤后应激症状的调节作用。结果:职业压力与创伤后应激症状总分及各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499~0.592,P<0.001);内部回避应对调节职业压力与创伤后应激症状总分(△R^(2)=1.01%,P<0.001)、侵入症状(△R^(2)=0.8%,P=0.003<0.05)、回避症状(△R^(2)=1.3%,P<0.001)、认知和情绪负性改变症状(△R^(2)=2.27%,P<0.001)、过度唤醒症状间关系(△R^(2)=1.40%,P<0.001);外部支持可以调节职业压力与创伤后应激症状总分(△R^(2)=0.49%,P=0.026<0.05)、认知和情绪负性改变症状(△R^(2)=0.072%,P=0.01<0.05)、过度唤醒症状间关系(△R^(2)=0.59%,P=0.018<0.05)。结论:职业压力水平越高,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症状水平越高;低水平的内部回避应对和高水平的外界支持可以缓冲职业压力对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压力 应对资源 调节模型 一线医务人员 创伤后应激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载PDF
反刍性沉思在结直肠癌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娜 姚玲玉 张爱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反刍性沉思、创伤后应激症状与创伤后成长间的关系。方法2018年6-1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泰安市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结直肠癌症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反刍性沉思量表(event-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ERRI)...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反刍性沉思、创伤后应激症状与创伤后成长间的关系。方法2018年6-1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泰安市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结直肠癌症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反刍性沉思量表(event-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ERRI)、事件影响程度量表(the 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和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 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3.89±7.448)分,反刍性沉思总分为(36.80±5.672)分,创伤后应激症状总分为(53.08±8.943)分。结直肠癌患PTGI总分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呈负相关,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呈正相关,与总分呈正相关;PTGI总分与IES中高唤醒维度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路径分析表明,创伤后应激症状可以直接预测反刍性沉思和创伤后成长,反刍性沉思在创伤后应激症状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反刍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反刍性沉思水平,采用心理干预方法促进其创伤后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创伤后应激症状 反刍性沉思 创伤后成长
下载PDF
支持性团体心理辅导对军人创伤后心理应激症状的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晓斌 刘莉 +1 位作者 刘群英 戴敏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支持性团体心理辅导对军人创伤后心理应激症状的作用。方法 35名官兵暴露于危机事件后,其中14名报名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员为团体组,21名未参加的官兵为非团体组,分别在团体前、团体后即刻和半年时对所有受试者施测事件影响量... 目的探讨支持性团体心理辅导对军人创伤后心理应激症状的作用。方法 35名官兵暴露于危机事件后,其中14名报名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员为团体组,21名未参加的官兵为非团体组,分别在团体前、团体后即刻和半年时对所有受试者施测事件影响量表-修改版(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并统计受试者症状受时间和分组因素影响的结果。结果 (1)35名官兵整体情况:团体前、团体后即刻及团体后半年受试官兵创伤后应激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45,P=0.001)。(2)组间比较:用IES-R的团体前总分作为协变量控制基线分值的影响后,团体组与非团体组团体后即刻回避量表、侵袭量表、高唤醒量表、严重程度量表及总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比较:团体组团体后即刻除高唤醒量表外,均较团体前得分显著降低,团体后半年侵袭量表、高唤醒量表及总分较团体前显著降低(P<0.05),而团体后即刻与团体后半年5个维度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团体组5个维度分值在3个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持性团体心理辅导可在创伤初期明显改善军人创伤后心理应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性团体心理辅导 军人 创伤后心理应激症状 心理危机干预
下载PDF
公安民警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基于Stroop范式的探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琪 辛自强 +1 位作者 安媛媛 赵悦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1-288,共8页
公安民警常常身临应激和危险情境中,是创伤事件的易感人群,但其创伤后应激症状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尚且缺乏。已有研究发现,具有创伤后应激症状的个体的执行功能存在缺陷,表现在对冲突信息的抑制能力受损以及对创伤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 公安民警常常身临应激和危险情境中,是创伤事件的易感人群,但其创伤后应激症状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尚且缺乏。已有研究发现,具有创伤后应激症状的个体的执行功能存在缺陷,表现在对冲突信息的抑制能力受损以及对创伤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和情绪唤起。本研究以公安民警为实验组被试,据其创伤后应激症状分为高低两组,在校大学生为对照组被试,采用Stroop范式探究创伤后应激症状对公安民警“冷”、“热”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公安民警在“冷”、“热”执行功能上不存在缺陷,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启示对具有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公安民警进行干预时,应关注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在“热”执行功能上寻求更有效的干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症状 执行功能 STROOP 任务 公安民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