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应灾机制的考察:1730年山东沂沭河流域洪灾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刘壮壮
樊志民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
国家社科基金历史组
-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8-163,共6页
-
文摘
位于鲁南地区的沂沭河流域,由于其特殊的洪水孕灾环境和致灾因素,历史上洪水频发。1730年这一流域发生了明清至今五百年来最大的一次洪灾,在这次洪灾中当时的应灾机制得到了集中的反映。对这次洪灾应灾机制的考察,有利于全面了解清代这一地区灾害特点、社会应对效果。从社会的应灾机制及其产生的效果来看,当时的救荒机制产生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机制存在极大局限性。结论:这一时期沂沭河流域,国家、地方和民间应灾机制不能形成合力,产生综合效应;应灾机制与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百姓致富相割裂。
-
关键词
沂沭河流域
洪灾
应灾机制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关于协同应灾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汪晶晶
黄世祥
蔡德军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
-
出处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年第1期19-22,共4页
-
基金
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类基金项目(项目文号:08JA630005)
-
文摘
本文通过将汶川地震和日本岩手宫城内陆地震的应灾情况进行比较,指出了我国现有应灾机制中的一些弊端,探索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信息、科技、教育、法律为一体的协同应灾机制。
-
关键词
灾害损失
应灾分析
灾害比较
应灾机制
-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