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体触知视角下的“应物象形”新释
1
作者 吕南南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应物”作为一种“身体之知”,带有个人化的情感或经验上的体认,具有关联性和过程性两大特征。建立在“应物”基础上的“象形”,促使画家所描绘的对象并非永恒不变之“实象”,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现象”。根植于身体的在场感和行动性... “应物”作为一种“身体之知”,带有个人化的情感或经验上的体认,具有关联性和过程性两大特征。建立在“应物”基础上的“象形”,促使画家所描绘的对象并非永恒不变之“实象”,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现象”。根植于身体的在场感和行动性的“应物象形”,决定了中国画不只是一种“视觉艺术”,还是一种“身体觉”的“触觉艺术”。这种“身体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应目会心”的观看方式;第二,“得心应手”的绘画技巧;第三,“置身其中”的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触知 应物象形 应目会心 得心应手 置身其中
下载PDF
浅谈“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在紫砂花器创作中的应用
2
作者 顾建芳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2期161-161,共1页
紫砂泥自身超强的延展性与极高的可塑性成就了紫砂造型的可能性与艺术性,也为紫砂壶艺的创作提供了优越的先天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紫砂壶艺在发展的历程中渐渐形成了具有极高造诣的造型艺术,尤其是紫砂花器的素材之广、造型之丰、色彩... 紫砂泥自身超强的延展性与极高的可塑性成就了紫砂造型的可能性与艺术性,也为紫砂壶艺的创作提供了优越的先天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紫砂壶艺在发展的历程中渐渐形成了具有极高造诣的造型艺术,尤其是紫砂花器的素材之广、造型之丰、色彩之多、工艺之繁,璀璨了紫砂艺术的前世与今生。本人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有了一些心得,形成了“随类赋彩,应物象形”为表现形式的艺术风格,以此为创作之道构筑这形色相生的艺术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花器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下载PDF
论传统山水画中“应物象形”的审美观照 被引量:3
3
作者 曹爱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7年第10期54-56,共3页
谢赫"六法论"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其深远,"应物象形"作为"六法"中的认识论,是这个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在"应物象形"之认识论指导下的中国画家虽尊重自然山水,但不为自然山水所囿... 谢赫"六法论"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其深远,"应物象形"作为"六法"中的认识论,是这个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在"应物象形"之认识论指导下的中国画家虽尊重自然山水,但不为自然山水所囿,他们更关心的是创造具有浓烈人格化的自然山水。这样,绘画的生命主体在画面中才得到落实和高扬,其精神和灵魂会得到栖息。"应物象形"作为山水画的审美认识论,其"物"与"象"的范畴贯穿山水画观物取象和意象造型创作全过程,强调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审美主体与自然客体之间的感应联动。在这样的认识下,山水画也就必然会"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物象形 山水画 物象 意象造型
下载PDF
“应物象形”语义下“九朽一罢”式创作的视觉语素因承——从中国绘画方式的物象体察到创作视觉呈现的语素因承
4
作者 闻婧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26-129,共4页
通过对中国古代画论中"应物象形"一词语义的分析与论述,试图找到在中国文化范畴中对"应物象形"诸多语境中的诸家理解之契合点,发现"应物象形"一脉相承的本体内涵,通过放入中国历代画论和绘画视觉呈现的&q... 通过对中国古代画论中"应物象形"一词语义的分析与论述,试图找到在中国文化范畴中对"应物象形"诸多语境中的诸家理解之契合点,发现"应物象形"一脉相承的本体内涵,通过放入中国历代画论和绘画视觉呈现的"品"格中进行假设对比,发现"应物象形"中国通用语境下的规律性本体语义。在"应物象形"的本体语义下,结合中国画创作中的"九朽一罢"式的视觉呈现因素,把感应之"象"落入具体的创作设计中来,达到由创作的"应""物""象""形"之"意"到具体之"形"、具体之"意"、具体经营位置、具体笔墨功力、具体因势利导的高品格视觉呈现因素的因承关连的创作体验。为中国画的视觉呈现因素融入到创作的"意"象体验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物象形 九朽一罢 体察 视觉语素 因承
下载PDF
关于“应物象形”的本义问题新探
5
作者 刁秀航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9-101,共3页
"应物象形"是由南齐著名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属于"六法"之一,是我国早期重要的美术理论,对中国绘画发展影响深远。在当前的美术理论界,把"应物象形"解读为"形似"最为流行。但是,把这种解... "应物象形"是由南齐著名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属于"六法"之一,是我国早期重要的美术理论,对中国绘画发展影响深远。在当前的美术理论界,把"应物象形"解读为"形似"最为流行。但是,把这种解读放入《古画品录》中和历史中进行验证,却发现,这种解读不符合艺术的基本规律、不符合人的思维规律、不符合中国绘画品评史,也不符合北宋黄休复的评论,所以,"形似"并非"应物象形"的本义。而"应物象形"的本义应是"对应自然事物,创造出艺术形象",指的是对"形似"的升华,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物象形 本义 验证
下载PDF
应物象形与伟大的文学传统——评李洱的长篇小说《应物兄》 被引量:18
6
作者 孟繁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7,共7页
这是一部写了13年的小说,是一部与时代有同构关系的小说,是一部关于知识阶层的小说,是知识阶层人物的博物馆,也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意味的小说。小说以儒学院的具体筹建人、儒学大师程济世归国联系人应物兄为主角,将他这一过程中的心理... 这是一部写了13年的小说,是一部与时代有同构关系的小说,是一部关于知识阶层的小说,是知识阶层人物的博物馆,也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意味的小说。小说以儒学院的具体筹建人、儒学大师程济世归国联系人应物兄为主角,将他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遭遇跃然纸上,将各色人等的心机、算计以及冲突、矛盾或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汇集于儒学大业的复兴中。知识界与历史、与当下、与利益的各种复杂关系,通过不同的行为和表情一览无余。这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小说,它的文学价值将在众声喧哗的不同阐释中逐渐得到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文学传统 应物象形 李洱 知识阶层 同构关系 百科全书 众声喧哗
下载PDF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浅谈紫砂作品“玉兰壶”的和谐之美 被引量:3
7
作者 唐欢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0年第4期56-56,共1页
马克思曾说"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必然要有纯熟的制作功底、独特的造型设计、深厚的文化背景、丰富的情感表达等构成要素,而以上构成要素一定要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中,才能引发受众的情绪感受。... 马克思曾说"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必然要有纯熟的制作功底、独特的造型设计、深厚的文化背景、丰富的情感表达等构成要素,而以上构成要素一定要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中,才能引发受众的情绪感受。南齐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作者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等构成一套完备的理论框架。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广泛应用到艺术作品的品评中,从而成为中国美学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本文将此法为理论基础,以紫砂作品"玉兰壶"为例,从造型设计上的"应物象形"和色彩搭配上的"随类赋彩"两方面,解析"玉兰壶"的和谐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兰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和谐之美
下载PDF
应物象形在中国写意性雕塑中的运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史敏丽 《戏剧之家》 2017年第9期182-183,186,共3页
"应物象形"是"谢赫六法"中的一项美学准则,是关于绘画的一个论述。作为一种造型观,同样的准则或者创作规律运用到雕塑艺术的创作中时,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章将中国古代绘画品评标准的美学原则运用到中国写意性... "应物象形"是"谢赫六法"中的一项美学准则,是关于绘画的一个论述。作为一种造型观,同样的准则或者创作规律运用到雕塑艺术的创作中时,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章将中国古代绘画品评标准的美学原则运用到中国写意性雕塑当中,分析总结了应物象形在中国写意性雕塑中的运用,及其造型特征的体现。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性,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艺术 写意雕塑 应物象形 意象
下载PDF
基于应物象形视角下的传统纹样标志设计初探——以盘肠纹样再设计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江明荟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45-148,153,共5页
南齐著名画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应物象形"作为艺术评价的理论至今对艺术评判依旧影响深远。盘肠纹样作为起源于远古时期蒙古族的传统纹样被赋予辟邪祈福的寓意并流传至今。正如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所... 南齐著名画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应物象形"作为艺术评价的理论至今对艺术评判依旧影响深远。盘肠纹样作为起源于远古时期蒙古族的传统纹样被赋予辟邪祈福的寓意并流传至今。正如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本体论的角度而言,"当代"这一语境从认识论的视野中与"历史"(过去)相对,但其汇聚其中的精神内涵是直指当下的。本文意从盘肠纹这一远古纹样出发,进行艺术评价的同时探讨传统纹样如何在保持独立特征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标志设计并重获新生,进入当代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肠纹 应物象形 标志设计
下载PDF
试析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骨法用笔”和“应物象形”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炜邦 《艺术家》 2020年第4期26-26,共1页
一、以骨法用笔分析当代工笔人物的线条“以线立骨”一向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所讲求的,线条是中国画中尤为关键的表现方式,是一种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以形写神”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审美准则,在工笔人物画里,线条作为表现物象的重要... 一、以骨法用笔分析当代工笔人物的线条“以线立骨”一向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所讲求的,线条是中国画中尤为关键的表现方式,是一种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以形写神”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审美准则,在工笔人物画里,线条作为表现物象的重要载体,发挥了尤为关键的作用。“六法论”中的“骨法用笔”则体现于此,“骨”和“肉”是相对的,肉无骨则软,因此要讲究用笔的力量、气度、深度和意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法用笔 工笔人物画 以形写神 应物象形 六法论 当代工笔人物 以线立骨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下载PDF
六法管窥之二——应物象形
11
作者 杨钊 《创意与设计》 2010年第2期78-79,共2页
本文就探讨千年的"六法"问题,提出较为独特的诠释。从"应物"、"象形"的含义,"应物"与艺术创作媒介的关系,"应物"中的观看方式及"应物"本质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解析,阐述了... 本文就探讨千年的"六法"问题,提出较为独特的诠释。从"应物"、"象形"的含义,"应物"与艺术创作媒介的关系,"应物"中的观看方式及"应物"本质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解析,阐述了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重视个人生命深处的体验,以强调在形而上学与艺术精神中重视个人生命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法 应物象形 生命体验 艺术精神 形而上学
下载PDF
应物象形蔚为大观——谈根雕人物艺术创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良俊 《神州》 2017年第33期46-47,共2页
根雕艺术是我国众多独特艺术形式中的一种,讲究“天人合一”的艺术理念与恒久坚持的艺术信念,因此一个好的根雕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极强的审美功能,经济价值也极高。但根雕艺术作为一种将自然“鬼斧神工”与人为“巧夺天工”相结合的... 根雕艺术是我国众多独特艺术形式中的一种,讲究“天人合一”的艺术理念与恒久坚持的艺术信念,因此一个好的根雕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极强的审美功能,经济价值也极高。但根雕艺术作为一种将自然“鬼斧神工”与人为“巧夺天工”相结合的意识形态,无论从选材、构思亦或是在作稿、制作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技巧,尤其是根雕的人物创作,人物的神态与气质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看根雕人物艺术创作者能否利用自然的纹理和造型同一书记巧妙结合,而在根雕人物创作这一领域,这很大程度上取决着艺术者的经验和天赋,因此有必要加强根雕人物艺术创作选材、构思、作稿和制作各个阶段的研究,以为众多根雕人物艺术创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根雕艺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物象形 根雕人物 艺术创作
下载PDF
论画与形似 见于儿童邻——论“应物象形”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函昱 《艺术家》 2018年第9期37-37,共1页
所谓'应物象形',并不仅指单纯的外形,而是艺术创作最基础的问题,即艺术作品的造型问题,是指画家在创作之时进行深入的观察研究,如灯取影,进而超脱于对象本身形体的局限性,表达出对象独特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的精神气质,以形写神。&... 所谓'应物象形',并不仅指单纯的外形,而是艺术创作最基础的问题,即艺术作品的造型问题,是指画家在创作之时进行深入的观察研究,如灯取影,进而超脱于对象本身形体的局限性,表达出对象独特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的精神气质,以形写神。'应物'是指视觉形象,即画面上表现的对象的形要和实际相对应,即宗炳所说的'以形写形';'象形',也就是'应物',将观察到的形象加以想象互相融合,始于形写于神,达到神形兼备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物象形 中国传统绘画
下载PDF
书法的“应物象形”与景园创作的链接意义
14
作者 邵静涵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133,共3页
解读书法"应物象形"的内涵,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其对景园创作思想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提出创建和谐景园环境的方法:通过自然形态创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景园,以现代工艺技术诱发自然的自我管理并组建生境,通过当代施工工艺创... 解读书法"应物象形"的内涵,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其对景园创作思想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提出创建和谐景园环境的方法:通过自然形态创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景园,以现代工艺技术诱发自然的自我管理并组建生境,通过当代施工工艺创建自由活泼、多样化的人工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应物象形 景园创作 链接
下载PDF
论应物象形对徐渭写意花鸟画的影响
15
作者 钟雅行 《明日风尚(下旬)》 2021年第4期98-99,共2页
中国传统绘画长久以来的实践都受到各种传统美学理论的指导,特别是随着对六法理论研究理解的逐渐深入,对其中“应物象形”的理论指导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作为六法论中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在其指导下的中国画画家尊重自然,以自... 中国传统绘画长久以来的实践都受到各种传统美学理论的指导,特别是随着对六法理论研究理解的逐渐深入,对其中“应物象形”的理论指导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作为六法论中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在其指导下的中国画画家尊重自然,以自然事物为喻,抒发自身的情感。 文章以徐渭为代表探究应物象形这一美学理论对写意花鸟画创作的影响,同时,也对应物象形的实践意义提出了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法论 应物象形 徐渭 花鸟画 写意
下载PDF
六法中“应物象形”对人物画创作的影响
16
作者 秦雪珺 《漫动作》 2022年第10期0028-0030,共3页
“应物象形”作为谢赫六法中的关键一法,其具有绘画方法论的总摄意义,从古至今为中国人物画家所遵循。追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发展,画家运用精深的绘画功底,结合线条、色彩等关键要素将人物跃然于纸上,形成独具特色的人物画作品。在人物... “应物象形”作为谢赫六法中的关键一法,其具有绘画方法论的总摄意义,从古至今为中国人物画家所遵循。追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发展,画家运用精深的绘画功底,结合线条、色彩等关键要素将人物跃然于纸上,形成独具特色的人物画作品。在人物画的绘画创作过程中,结合“应物象形”的传统理念,将人物画的外在形态以及内在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凸显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主体价值及艺术感染力,也丰富了人物画表现的艺术语言。本文探讨了谢赫“六法”之中的“应物象形”的概念解读与艺术理念,并以实例阐述“应物象形”这一绘画理论对人物画的影响以及对人物画创作的启发。以此论证“应物象形”不仅具有绘画理论上的造诣,并对人物画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物象形 人物画 绘画创作 内在精神
下载PDF
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浅谈初中美术社团课速写教学
17
作者 徐天漾 《中学课程资源》 2013年第8期60-60,45,共2页
引言速写教学,在美术日常教学中是一个极易被忽视的教学内容。但是通过速写训练,却可以很快地提高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和审美能力,因为它用笔简洁,可以在短时间内利用真情实感画出有趣的画面,加上绘画工具简单、作画方式多样,所以深受学生... 引言速写教学,在美术日常教学中是一个极易被忽视的教学内容。但是通过速写训练,却可以很快地提高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和审美能力,因为它用笔简洁,可以在短时间内利用真情实感画出有趣的画面,加上绘画工具简单、作画方式多样,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在此,笔者就初中生速写社团教学谈几点粗浅的想法和体会。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社 日常教学 绘画基本功 学生画 骨法用笔 绘画工具 美术学科 造型能力 应物象形 人物速写
下载PDF
深究技巧,应物象形——中国画教学的基本要求
18
作者 袁宗武 《四川教育》 2016年第07X期72-72,共1页
中国画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今天的中学生,不但要认识和了解传统绘画,而且要继承并发展它。中国画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画的历史、特点,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基... 中国画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今天的中学生,不但要认识和了解传统绘画,而且要继承并发展它。中国画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画的历史、特点,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基本表现技法,同时要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教学 应物象形 技巧 爱国主义教育 传统绘画 中学生 东方艺术 表现技法
下载PDF
中国图画领域中的物感说:应物象形
19
作者 王赠怡 张誉尹 《艺术评论》 2023年第11期49-62,共14页
“应物象形”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理论,全面把握“应物象形”的关键在于对“应物”的理解。“应物”的意思是感于物,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物感”。“物”作为人的伦理价值取向的确立使得“应物”得以可能,这有两个前提:一是天人感应观的... “应物象形”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理论,全面把握“应物象形”的关键在于对“应物”的理解。“应物”的意思是感于物,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物感”。“物”作为人的伦理价值取向的确立使得“应物”得以可能,这有两个前提:一是天人感应观的广泛影响;二是“物”作为自然之正的观念的形成。故而,“应物象形”强调的是符合自然的创作动机,其含义与写实与否、再现与否没有必然的关联。“应物象形”作为图画的创作主张,实际上是图画领域中的物感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画 应物象形 伦理价值取向 物类 道之物 物感说
原文传递
应物象形源流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云集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110,共1页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谢赫《古画品录》突出的贡献在于对绘画提出了六项标准,即"六法"。其中,"应物象形"主要是针对绘画的造型问题提出的。本文主要以"应物象形"的文化渊源和概念在绘画史的发...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谢赫《古画品录》突出的贡献在于对绘画提出了六项标准,即"六法"。其中,"应物象形"主要是针对绘画的造型问题提出的。本文主要以"应物象形"的文化渊源和概念在绘画史的发展流变为主要线索,对这一概念进行探讨,以此分析中国古代画家不同群体的绘画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物象形 源流考 绘画作品 《古画品录》 理论文章 问题提出 发展流变 文化渊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