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乌甲素原料来源、提取分离及其在临床中配伍应用的规律研究
1
作者 徐天才 刘因华 +4 位作者 陈翠 康平德 戚淑威 袁慧娟 杨少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67-72,共6页
草乌甲素为传统中药材提取物,具有对外周神经系统的非成瘾性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等功效。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草乌甲素原料来源的植物种类、提取分离方法及在临床中配伍应用的规律研究。发现其原料来源乌头属植物有17种,实际生产为长喙乌... 草乌甲素为传统中药材提取物,具有对外周神经系统的非成瘾性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等功效。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草乌甲素原料来源的植物种类、提取分离方法及在临床中配伍应用的规律研究。发现其原料来源乌头属植物有17种,实际生产为长喙乌头和直缘乌头;提取方法主要酸水提取法、醇类溶剂提取法和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等;分离纯化溶剂体系主要有石油醚/乙酸乙酯,汽油/丙酮/二乙胺,石油醚/丙酮/二乙胺,环己烷/丙酮/二乙胺,石油醚/乙酸乙酯/三乙胺,石油醚/丙酮/三乙胺溶剂,石油醚/丙酮;草乌甲素单独用以治疗抗炎、镇痛为主;常与丹参、硫酸吗啡缓释片、甲氨蝶呤、非甾体抗炎药、筋骨痛消丸、雷公藤多甙片、低频脉冲超声、玻璃酸钠、加巴喷丁、红光照射、针灸等配伍使用治疗晚期癌性疼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带状疱疹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体现了其增强镇痛效果,还减少其它镇痛药物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乌甲素 原植物 提取分离 数据挖掘 应用规律
下载PDF
传统膏方在中医院临床应用规律及经济发展前景
2
作者 丁科 应波俊 郑敏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0期178-181,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中医院近十年膏方使用情况,研究其临床应用变化并了解在药物经济学下的影响。方法调取2014—2023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膏方信息资料,采用Excel表对处方信息分类汇总及分析。结果 服用膏方人群以女性为主,平均... 目的 通过分析中医院近十年膏方使用情况,研究其临床应用变化并了解在药物经济学下的影响。方法调取2014—2023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膏方信息资料,采用Excel表对处方信息分类汇总及分析。结果 服用膏方人群以女性为主,平均年龄45岁;大众对膏方认可度较好,具有良好的依从性,且个性化服务需求明显;膏方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价比。结论 膏方发展前景广阔,应从多方面提高膏方消费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方 中医院 应用规律 药物经济学
下载PDF
基于古代文献探讨大钟穴临床应用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方正 杨旭光 +1 位作者 陈晓静 张珍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81-285,共5页
目的通过整理大钟穴古籍文献,探究其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古籍为检索主要范围,对大钟穴主要治疗范围、腧穴配伍、针灸方法等进行总结,建立相关数据库。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43部,涉及条文129条,大钟单穴... 目的通过整理大钟穴古籍文献,探究其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古籍为检索主要范围,对大钟穴主要治疗范围、腧穴配伍、针灸方法等进行总结,建立相关数据库。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43部,涉及条文129条,大钟单穴使用频次为65次,配伍后使用频次为64次,配伍腧穴共计40个,以配伍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居多,其中配伍优势穴为太溪穴。主治病证涉及内科、头面五官科、儿科及杂病,其中单穴主治常见病证为内科脾胃系病证,配伍主治常见病证为肢体经络病证。结论大钟穴主治范围较广,涉及内科、头面五官科、儿科及各类杂病,单穴主治常见病证40种,配伍主治病证41种。治疗方面,针灸以针二分,留七呼为宜,灸法以三壮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钟穴 古代文献 针灸 应用规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文献中 水沟穴的临床应用规律
4
作者 浦怡婷 马顾全 +2 位作者 吕鹤群 冯瑶婷 彭拥军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56-63,共8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文献中水沟穴的临床应用规律,为临床使用水沟穴治疗相关病症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中有关水沟穴单穴及配伍主治病症的相关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后建立数据库使用Micr...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文献中水沟穴的临床应用规律,为临床使用水沟穴治疗相关病症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中有关水沟穴单穴及配伍主治病症的相关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后建立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对水沟穴的主治范围、使用方法及配伍腧穴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IBM SPSS STATISTIC 26进行配伍腧穴的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针灸甲乙经》等34本古籍中有效处方253条,涉及166个配伍腧穴。水沟穴主治病症主要涉及内科、五官科、儿科、传染病和外科等,以内科心系及肝胆系病症为主。配伍腧穴中使用频次前5位为合谷、百会、上星、承浆和风府,最常涉及的经脉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特定穴中运用频次最高的为交会穴、五输穴和原穴,主要分布于头颈部,聚类分析中,冰柱图显示2个有效聚类群,树状图获得4个腧穴聚类群。结论:古代使用水沟穴主治病症范围较广,比较重视配伍使用,常使用本经配穴法,重视特定穴的使用,与现代使用规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数据挖掘 水沟穴 古代文献 应用规律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研究古代文献中阴谷穴临床应用规律
5
作者 邓云鹏 魏腾腾 +5 位作者 何广帅 朱芷欣 张淑宁 刘高飞 靳诺佳 杨旭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232-1236,共5页
目的通过整理归纳阴谷穴古籍文献中的相关条文,对其古代临床应用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中收录的1156部中医古籍为检索源,依据纳排标准提取阴谷穴相关条文,以该穴主治病证、腧穴配伍、治疗方... 目的通过整理归纳阴谷穴古籍文献中的相关条文,对其古代临床应用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中收录的1156部中医古籍为检索源,依据纳排标准提取阴谷穴相关条文,以该穴主治病证、腧穴配伍、治疗方法、刺灸法计量及禁忌证为条目,建立相应的数据集并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条文213条,涉及西晋至清朝的53部古籍,阴谷穴主治病证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其中单穴主治病证共计29种,优势病证为癃闭、腹胀、舌纵、淋证、崩漏、阴痿、腹肿、腿痛、鼓胀、妊娠恶阻、体寒热、小便黄;配伍主治病证共计38种,优势病证为癃闭、腹胀、崩漏、喑哑、积聚、腹痛、鼓胀、阴茎痛、阴痿、霍乱、痫证。配伍腧穴所属经脉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为主,出现频次排名前5的常用配穴为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复溜。治疗方法以针刺和艾灸为主,刺激量以“刺四分、灸三壮”最为常用。结论阴谷穴主治范围广泛,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及五官科,单穴主治病证29种,配伍主治病证38种。在治疗方法方面,针刺深度以四分为宜,灸法以三壮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谷穴 针灸 临床应用规律 古代文献
下载PDF
温胆汤加减方临床应用规律探讨
6
作者 王海彬 温俊凯 +3 位作者 胡婷婷 吕文文 邓皖利 谭红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96-3501,共6页
目的探讨温胆汤加减方临床应用规律,为该方临床定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检索古今医案云平台及中英文数据库中的相关医案,自建数据库,古今医案云平台和CNSknowall平台对中医疾病及证候、临床症状、舌象及脉象、中药及其属性... 目的探讨温胆汤加减方临床应用规律,为该方临床定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检索古今医案云平台及中英文数据库中的相关医案,自建数据库,古今医案云平台和CNSknowall平台对中医疾病及证候、临床症状、舌象及脉象、中药及其属性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可视化呈现,生物信息技术分析其高频中药与高频证候的关联。结果共纳入216例医案,频次出现最高的前3位疾病是“不寐”“郁证”“眩晕”,最多的证候为痰热内扰证。共出现350味中药,频次前5位是半夏、竹茹、枳实、陈皮及茯苓,四气以温性、平性、微寒多见,五味以甘味、苦味、辛味最多,归经以肺经、脾经、胃经为主。核心中药是半夏、竹茹、陈皮、茯苓、枳实、甘草,与疾病“不寐”及证候“痰热内扰”关联度最高。结论温胆汤加减方在临床上大多用于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郁证及眩晕等疾病,核心中药与其临床定位关联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加减方 临床应用规律 数据挖掘 临床定位
下载PDF
探析青黛在《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应用规律
7
作者 陈雨荟 袁雪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6期174-177,共4页
本篇旨在探析《小儿药证直诀》中高频用药之一青黛的应用规律,通过整理《小儿药证直诀》中含有青黛的方剂,综合上卷脉证治法中提及所含方剂的条文及中卷具体病案中方剂的应用,三者结合共同分析青黛在其中的功效作用,青黛对于小儿肝火旺... 本篇旨在探析《小儿药证直诀》中高频用药之一青黛的应用规律,通过整理《小儿药证直诀》中含有青黛的方剂,综合上卷脉证治法中提及所含方剂的条文及中卷具体病案中方剂的应用,三者结合共同分析青黛在其中的功效作用,青黛对于小儿肝火旺盛所引发的惊风抽搐以及疮疡疹癣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青黛在治疗银屑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方面的效果显著。期待此篇能为现代儿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药证直诀 青黛 应用规律
下载PDF
栀子在经方中的应用规律探析
8
作者 任雨晴 张沁园 董秀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931-1934,共4页
通过考据《伤寒杂病论》中配伍应用栀子的经方发现:经方中栀子与淡豆豉的常用比例为13.8,其最大比约为19.6,出现在枳实栀子豉汤中,体现了散郁以助热消之法;栀子相关经方所在条文中涉及的病位主要在人体中上部,并以上部为主,症状表现有... 通过考据《伤寒杂病论》中配伍应用栀子的经方发现:经方中栀子与淡豆豉的常用比例为13.8,其最大比约为19.6,出现在枳实栀子豉汤中,体现了散郁以助热消之法;栀子相关经方所在条文中涉及的病位主要在人体中上部,并以上部为主,症状表现有“心中懊”“胸中窒”“心下濡”等;栀子有清热除烦去黄之效,经方中常以栀子与淡豆豉宣发郁热,与大黄、枳实、厚朴等行气通腑,与枳实、厚朴清脾肺伏热,与茵陈、黄柏等化湿清热。后世继承并发展出了“轻苦微辛法”和以栀子、淡豆豉加减瓜蒌、杏仁、郁金等组合的“八味除烦汤”“除湿胃苓汤”等经典名方;方后注中提示先煎栀子与其他药实则是缩短淡豆豉煎煮时间,保留方剂发越郁火之效,先煮茵陈可增加苦降祛湿之效;病人药后呕吐与小便色异均为药后气机畅达的体现,而在使用栀子方时还需固护中焦功能,防止伤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经方 《伤寒杂病论》 应用规律
下载PDF
经方中丸剂的制备与应用规律
9
作者 刘佳琪 曲夷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6期567-573,共7页
从组成、制备、服用与病症4个方面,考查《伤寒杂病论》中22首丸剂的应用规律,总结如下。①经方中土鳖虫等虫类药物主要用于丸剂和散剂,其在丸剂中的功效以活血化瘀为主,含虫类丸剂必配伍桃仁、大黄。②10首丸剂经方含有籽仁类药物;经方... 从组成、制备、服用与病症4个方面,考查《伤寒杂病论》中22首丸剂的应用规律,总结如下。①经方中土鳖虫等虫类药物主要用于丸剂和散剂,其在丸剂中的功效以活血化瘀为主,含虫类丸剂必配伍桃仁、大黄。②10首丸剂经方含有籽仁类药物;经方剂型改汤为丸时常需加入籽仁类药物,或将原方籽仁类药物加量,取其濡润之性,以化瘀、通下,兼具赋形剂的作用。③部分丸剂经方需煎煮。④丸剂经方治疗病症病位大多在里,病程较长;最常见的主治症状为腹部不适。⑤丸剂经方用于急重症、慢性发作性疾病,所治实证涉及的病理产物主要有瘀血和水饮。⑥12首丸剂经方中用到毒性药物,通过组方配伍、控制用量、制备过程中加热等方式减毒。⑦用于急重症的丸剂多含有毒性药物、虫类药物,药味数偏少,药丸重量较大,采用顿服或不下再服的方法,强调中病即止;缓图的丸剂补益药与活血行气药并行,药味数较多,药丸较小,服用时长可达数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丸剂 《伤寒杂病论》 经方 制备 应用规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医古籍文献中水沟穴临床应用规律
10
作者 邱子珊 刘群 徐振华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1期113-118,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医古籍文献中水沟穴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收录的1156部古籍为检索范围,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处方并建立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RStudio 4.3.2软件对水沟穴的主治范围、腧穴配伍及施治方...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医古籍文献中水沟穴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收录的1156部古籍为检索范围,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处方并建立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RStudio 4.3.2软件对水沟穴的主治范围、腧穴配伍及施治方法等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条文193条,涉及古籍93部。水沟穴主治病症以内科脑系和耳鼻喉科病症为主,单穴主治的优势病种共18种,分别为痫证、中恶、水肿、消渴、口僻、中风、厥证、唇风、乍喜乍哭、头痛、喘证、目不可视、癫狂、急惊风、卒死、鬼击、腰痛及黄疸;配伍主治的优势病种共17种,分别为中风、癫狂、腰痛、水肿、口僻、急惊风、厥证、鼻鼽、鼻衄、中恶、尸厥、鼻渊、慢惊风、卒死、口疮、口噤及鼻息肉。配伍腧穴共159个,包含十四经经穴及经外奇穴,高频腧穴有42个,其中频次最高的为合谷穴,归经以督脉最多,特定穴以五输穴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共筛选出50条。水沟穴施治方法包括针刺、灸法、点刺放血、火针、爪掐(切)、捻(揉)及外治法等,以针刺、灸法为主,刺灸法操作以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艾炷如雀粪、小麦大,行泻法最为常见。结论:本研究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水沟穴在古代临床应用中主治病症、腧穴配伍及临床操作等方面的情况,可为现代临床应用及科研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沟穴 数据挖掘 《中华医典》 中医古籍文献 应用规律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探析针灸治疗眩晕腧穴的应用规律
11
作者 邱帅辉 李飞 +2 位作者 韩舒煜 谷娜 王佩云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临床针灸治疗眩晕的穴位选择和配伍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和眩晕穴位处方选择研究提供了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5年关于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类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本次...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临床针灸治疗眩晕的穴位选择和配伍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和眩晕穴位处方选择研究提供了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5年关于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类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本次研究的文献,并建立针灸治疗眩晕原始数据库。通过IBM SPSS Modeler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再利用Gephi0.9.2对腧穴数据进行“Fruchterman Reingold”算法建模,进行k-core层次分析,通过modularity class算法进行社团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符合本次研究类型文献102篇,提取针灸处方169条,包含103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1163次。其中,使用腧穴以足少阳胆经为主,而足少阳胆经中又以风池穴使用频次最高(128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风池-夹脊穴在腧穴间支持度最高;风池-天柱在腧穴间置信度最高。运用k-core优化腧穴处方,得到31个核心腧穴,通过modularity class算法聚类得到3个社团。结论针灸治疗眩晕处方所选腧穴主要分布于头部,特定穴中以五输穴、原穴以及背俞穴使用较多,而在选穴和腧穴配伍方面则以远近配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针刺 腧穴应用规律 复杂网络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上病下取”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
12
作者 谷娜 李飞 +1 位作者 邱帅辉 韩舒煜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方法以“眩晕”、“针刺”、“温针灸”、“电针”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5年国内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 目的分析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方法以“眩晕”、“针刺”、“温针灸”、“电针”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5年国内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结果共筛选出102篇相关文献,涉及下肢穴位17个,腧穴的总频次为212次。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眩晕的下肢穴位所属经络主要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取穴频次较高的前六位分别为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太冲、血海、太溪。其中,以特定穴的使用频率最高,以五腧穴最为常用。穴位聚类分析显示第一大类由丰隆-阳陵泉-阴陵泉组成。第二大类由太冲-悬钟-足三里-太溪、侠溪-行间、三阴交-血海-足临泣组成。运用k-core优化腧穴处方共得到7个核心腧穴节点,分别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临泣、侠溪、丰隆。结论针灸治疗眩晕处方所选下肢穴位多以脾胃肝肾经为主,特定穴以五腧穴为主,并显示出辨证循经取穴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病下取 下肢穴位 眩晕 应用规律 复杂网络分析
下载PDF
雷火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穴位应用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昕瑶 王和生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8期137-141,共5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雷火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穴位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KNI)、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外文数据库PubMed建库至2023年8月28日之间,关于雷火灸治疗膝...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雷火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穴位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KNI)、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外文数据库PubMed建库至2023年8月28日之间,关于雷火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相关临床研究,建立雷火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腧穴处方数据库,运用WPS Office Excel统计并分析腧穴频次、腧穴所属经络分布;运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复杂网络图;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对腧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以49篇文献为研究对象,提炼出49条腧穴处方,包含27个腧穴,共出现237次。雷火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腧穴使用频次按降序排列依次是犊鼻、阿是穴、内膝眼等;腧穴多从足阳明胃经选取;在腧穴配伍方面,犊鼻-内膝眼、阿是穴-犊鼻、内膝眼-犊鼻的相关性最高。结论雷火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主要选穴部位为犊鼻、内膝眼、阿是穴,本研究可为临床选择雷火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穴位处方提供一定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膝骨关节炎 数据挖掘 穴位 应用规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刺络放血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应用规律
14
作者 于正 赵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刺络放血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应用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规范外感发热刺络放血疗法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和维普网,检索收...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刺络放血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应用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规范外感发热刺络放血疗法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和维普网,检索收集应用刺络放血法治疗外感发热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1990-01-01至2024-02-29。运用Excel(Microsoft Office 2019)建立基础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99篇、腧穴37个、总频次为200次。结果显示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和部位分别是耳尖-经外奇穴和头颈部;刺络放血治疗外感发热的同时使用了中医特色辅助方法的文献74篇,其中最常用的辅助手段为拔罐治疗。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穴对为“少商-商阳”;复杂网络结果显示刺络放血治疗外感发热的核心穴位组成为“耳尖-少商-商阳-大椎-肺俞”;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设以23.5为标度共可得出3个聚类群:“风门、曲池、委中、中冲、太阳、尺泽、肺俞、十宣”“商阳、少商、大椎、关冲、耳尖、耳背络脉”“耳垂”。结论刺络放血治疗外感发热临床选穴以耳尖穴-经外奇穴最为常见,多用头颈部部穴位,重视配合中医特色辅助治疗手段,局部取穴及远近配伍取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 刺络放血 应用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中药归经学说的应用规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树楠 李渡华 +5 位作者 王洪博 于丽 郭新宇 贾蕊 张弘 王文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7-548,共2页
归经指药物对脏腑、经络病变部位的选择性作用。药物作用的定位起源于疾病的定位,而病位的辨别主要依靠辨证方法,判定出病变部位所在的脏腑经络。因此,按照疾病所属脏腑、经络等选择适当归其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则有助于提高辨证用药的准... 归经指药物对脏腑、经络病变部位的选择性作用。药物作用的定位起源于疾病的定位,而病位的辨别主要依靠辨证方法,判定出病变部位所在的脏腑经络。因此,按照疾病所属脏腑、经络等选择适当归其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则有助于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增强其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归经 脏腑 经络 卫气营血 三焦 辨证方法 应用规律
下载PDF
黄芪古今应用规律探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杜成昊 万浩芳 +3 位作者 张宇燕 万海同 杨洁红 周惠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2-1105,共4页
黄芪善补诸虚不足,有着补气活血、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功效,一药多效,功大力宏,临床上常充当君药较大剂量使用,临床应用广泛,有着极大的开发研究价值。综合多位名医著作与文献资料,对黄芪应用规律进行探讨,为黄芪的临床用药提供新的理论... 黄芪善补诸虚不足,有着补气活血、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功效,一药多效,功大力宏,临床上常充当君药较大剂量使用,临床应用广泛,有着极大的开发研究价值。综合多位名医著作与文献资料,对黄芪应用规律进行探讨,为黄芪的临床用药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用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方剂 应用规律
下载PDF
中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规律10年文献分析 被引量:76
17
作者 李具宝 熊启良 +5 位作者 屈尚可 贺竟哲 邓颖 贾涛 李琰 易红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4期7211-7216,共6页
背景:目前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献以临床观察研究、回顾性研究、临床经验总结为主,在研究设计、病例选择、评价指标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及差异性;其综述类文章作者对参考文献选择的随意性及倾向性很强,且对文献质... 背景:目前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献以临床观察研究、回顾性研究、临床经验总结为主,在研究设计、病例选择、评价指标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及差异性;其综述类文章作者对参考文献选择的随意性及倾向性很强,且对文献质量未做分析及评估,导致文章的观点存在偏倚及缺乏客观性。目的:通过检索万方、维普、CNKI数据库,探讨近10年文献中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规律。方法: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推拿"、"手法"、"按摩"、"康复"、"弹拨"、"点压"、"按压"、"指压"为关键词,通过万方、CNKI、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对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10年文献进行检索,并采用分层聚类统计方法统计分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20种手法。结果与结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20种推拿手法频次及分层聚类的结果表明:中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第一类为作用于人体的软组织类手法:法、拿法、推法、压法;第二类为点压穴位类手法:以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秩边穴、承扶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足少阳胆经(环跳穴、阳陵泉穴)、督脉(腰阳关穴)、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腧穴及压痛点(阿是穴)为主;第三类为作用于人体骨与关节的手法:腰部斜扳法、腰部背伸法、骨盆牵引法、直腿抬高法。可见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应用规律是以点压穴位(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足阳明胃经腧穴及阿是穴)为主,并配合作用于人体软组织类手法(法、拿法、推压脊柱法)及骨与关节类手法(腰部斜扳法、腰部背伸法、骨盆牵引法、直腿抬高法)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推拿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潜在应用规律 文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酸枣仁-五味子药对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规律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洁 赵程博文 +2 位作者 石晋丽 刘勇 蔺明煊 《中医药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酸枣仁-五味子药对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药典》、中国中医药数据库的检索,收集到含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方剂242首,对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用量比例、炮制情况以及与药对所在方剂功效主... 目的:探讨酸枣仁-五味子药对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药典》、中国中医药数据库的检索,收集到含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方剂242首,对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用量比例、炮制情况以及与药对所在方剂功效主治相对应的疾病科属等内容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在242首含有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方剂中,两者用量比例以1∶1和2∶1为主,所占频数为35.95%和10.74%;所治疾病科属以中医内科为主,所占频率为85.12%,其中以治疗心系病证使用频率最高,在内科病证所占频率为30.58%;酸枣仁包含生用和炒用两种情况,所占频率分别为46.31%和53.69%;五味子存在多种炮制情况,但以生用为主,其所占频率为87.19%。结论:运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更全面的研究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应用规律,从而发现其在中医临床治疗疾病中的用药规律,为相关实验研究以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五味子 药对 用量比 炮制 应用规律分析
下载PDF
论现代教学媒体的本质、发展规律与应用规律 被引量:32
19
作者 刘世清 刘珍芳 王冬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17,共4页
文章在分析教学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认识教学媒体的本质,探讨这些问题存在的成因,指出教学媒体具有两种功能——潜在的教学功能和实际的教学功能。教学媒体在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有规律可循的。试图从理论层面破解多... 文章在分析教学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认识教学媒体的本质,探讨这些问题存在的成因,指出教学媒体具有两种功能——潜在的教学功能和实际的教学功能。教学媒体在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有规律可循的。试图从理论层面破解多年来困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些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发展规律 教学媒体应用规律
下载PDF
从中医方剂研究石膏的临床应用规律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凤霞 赵阳 钟赣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5003-5007,共5页
目的:了解石膏在内服与外用方剂中的功效差异,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中华医典(电子丛书)》和《中华医方精选辞典》,归纳自东汉至现代(截至1979年)含有石膏的方剂,分析历代医家在临床使用石膏的规律。结果:共收集到... 目的:了解石膏在内服与外用方剂中的功效差异,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中华医典(电子丛书)》和《中华医方精选辞典》,归纳自东汉至现代(截至1979年)含有石膏的方剂,分析历代医家在临床使用石膏的规律。结果:共收集到682首含有石膏的方剂。按年代分,宋代和清代的方剂分别有169首(占24.8%)、152首(占22.3%),明代和现代(截至1979年)的分别有138首(占20.2%)、118首(占17.3%),金代和元代的共有53首(占7.8%),汉、晋、南北朝、唐代的共有52首(占7.6%)。石膏主要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及其他功效。其中,用于清热泻火的有516首(占75.7%),用于除烦止渴的有69首(占10.1%),用于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分别有56、20首(分别占8.2%、2.9%),用于其他(如固齿、美容、养生等)的有21首(占3.1%)。石膏的作用以清热泻火为主,通过与其他药物进行配伍治疗因热导致的疾病,可在治疗阳明气分实热、气血(营)两燔证、气分实热兼有气阴亏虚证、他经合并有实热证、内伤杂病等方剂中使用。另外,生石膏既可内服也可外用,煅制后还可内服。结论:通过对历代医家使用石膏的方剂进行研究,可促进石膏的进一步利用,更好地发挥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方剂 应用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