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傅山“应酬书法”折射的文化现象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康有 杜芳芳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5-78,共4页
白谦慎先生从艺术社会史的角度,通过对傅山交往和应酬的个案分析,揭示了交往与艺术的互动关系,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的特点。交往和应酬扩大了傅山的文化影响力,为艺术家的生存提供了一个可供适应的环境。这对艺术的传播和普及是有利的。... 白谦慎先生从艺术社会史的角度,通过对傅山交往和应酬的个案分析,揭示了交往与艺术的互动关系,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的特点。交往和应酬扩大了傅山的文化影响力,为艺术家的生存提供了一个可供适应的环境。这对艺术的传播和普及是有利的。但是,交往和应酬往往使艺术带上功利化色彩,降低了艺术的价值。白谦慎先生提出"应酬书法",突破了传统"书为心画"的阐释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山 应酬书法 艺术与交往
下载PDF
傅山应酬书法对行草书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军霞 《今古文创》 2022年第29期83-85,共3页
晚明清初是一个多元且动乱的时代,正是因为这种时代背景才成就了傅山这种“不衫不履”,追求“字中之天”的书法风格。这样的书法风格多是体现在行草书上,而草书也恰巧是傅山应酬时用得最多的书体,由此可以看出傅山应酬书法对行草书发展... 晚明清初是一个多元且动乱的时代,正是因为这种时代背景才成就了傅山这种“不衫不履”,追求“字中之天”的书法风格。这样的书法风格多是体现在行草书上,而草书也恰巧是傅山应酬时用得最多的书体,由此可以看出傅山应酬书法对行草书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从三个方面讲述:首先是晚明清初的社会环境对傅山书法的影响;其次是对于傅山应酬书法概况的描述;最后是傅山应酬书法对行草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山 应酬书法 行草书
下载PDF
“棘闱互动”——翁同龢主考乡试与会试中的书法应酬
3
作者 宋玖安 《大学书法》 2023年第6期70-74,共5页
清代的“书法应酬”在学界已受到较多关注,而科举考试中的书法应酬这一议题尚少论及。本文以翁同龢所参与的乡试、会试为例,通过《日记》等文献厘清翁同龢在“入闱”前的书法准备与“闱中”的书写活动,结合其主考乡、会试期间的交往,探... 清代的“书法应酬”在学界已受到较多关注,而科举考试中的书法应酬这一议题尚少论及。本文以翁同龢所参与的乡试、会试为例,通过《日记》等文献厘清翁同龢在“入闱”前的书法准备与“闱中”的书写活动,结合其主考乡、会试期间的交往,探讨晚清时期这一较特殊的应酬现象,并试着阐释书法应酬在科举考试中的独特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同龢 科举考试 书法应酬
下载PDF
刘熙载书法篆刻活动新证
4
作者 吴坤培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82-89,共8页
今发现一些涉及刘熙载的史料尚未见学者使用。这些史料有刘熙载佚文,有目前发现刘熙载唯一的一则印论,有涉及刘熙载的行迹、教育和书法应酬,有涉及刘熙载与海派书画篆刻家的交游,有涉及刘熙载晚年的书法创作与观念,有涉及《艺概》的写... 今发现一些涉及刘熙载的史料尚未见学者使用。这些史料有刘熙载佚文,有目前发现刘熙载唯一的一则印论,有涉及刘熙载的行迹、教育和书法应酬,有涉及刘熙载与海派书画篆刻家的交游,有涉及刘熙载晚年的书法创作与观念,有涉及《艺概》的写作时间、传播和影响等,不仅可补《刘熙载文集》之阙,亦可补证目前研究刘熙载存在的一些问题,还可辑入《刘熙载年谱》,对研究刘熙载的美学思想乃至晚清书法篆刻发展大势皆不无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熙载 艺概 书法应酬 交游 影响
下载PDF
从物质文化视角看晚明书法小大之变
5
作者 王子微 《书画世界》 2020年第9期21-22,共2页
物质文化研究发轫于文化社会学研究视角。它不只是对单一“物”的研究,秉着对“物”的共同关注,还将和“物”有关的诸多领域串联起来。书法作品首先是作为物质文化存在的,其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明中叶以后,随着消费社会的迅速... 物质文化研究发轫于文化社会学研究视角。它不只是对单一“物”的研究,秉着对“物”的共同关注,还将和“物”有关的诸多领域串联起来。书法作品首先是作为物质文化存在的,其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明中叶以后,随着消费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奢侈之风的盛行,房舍建制、装饰风格、艺术创作媒材和文化传播媒介都发生了变革,书法尺幅与单字大小随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书法 物质文化 书法应酬 场域媒介 传播媒介
下载PDF
刘墉晚年书法应酬述略
6
作者 吴宗超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16期151-157,共7页
刘墉晚年书法应酬的人员不仅包括亲朋、同僚,也包括关系疏远甚至素无往来之人。在应酬活动中,刘墉以书作换取银两、食物,也以赠书的形式维系各种关系。应酬书作的风格、形式多依适用场景、文辞内容调整变化。在没有条件限制下,刘墉多以&... 刘墉晚年书法应酬的人员不仅包括亲朋、同僚,也包括关系疏远甚至素无往来之人。在应酬活动中,刘墉以书作换取银两、食物,也以赠书的形式维系各种关系。应酬书作的风格、形式多依适用场景、文辞内容调整变化。在没有条件限制下,刘墉多以"杂体书"的形式作以应酬。"杂体书"是刘墉对章法幅式的开拓,不仅带来特殊的视觉效果,也使其在学古与脱化,临摹与运用之间找到合理的方式。"杂体"书不仅是产生多种风格的源泉,也为其构建了"集帖学之大成"的书史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墉 书法应酬 风格 杂体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