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看不见的底层”:“打工诗歌”呈现的底层体验 被引量:4
1
作者 施瑞婷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以文本分析法对"打工诗歌"进行符号学和叙事学分析,解析其呈现出怎样的情感和体验,探讨其是否为底层自己的发声以及真正的底层是否可见。符号编码和词频分析得出负面体验主要表现在苦难叙事、城乡差异和日常反抗中;词频最少... 以文本分析法对"打工诗歌"进行符号学和叙事学分析,解析其呈现出怎样的情感和体验,探讨其是否为底层自己的发声以及真正的底层是否可见。符号编码和词频分析得出负面体验主要表现在苦难叙事、城乡差异和日常反抗中;词频最少的正面体验体现出深刻的复杂性;"乡愁"作为"打工诗歌"突出主题之一,表现形式由外化转为内在;结合中性体验形成的反义词组体现了"打工诗歌"的基调及正负体验的辩证关系。叙事性分析主要讨论了面对主流文化的收编,打工诗人在"自觉的他者"与"不自觉的他者"之间的摇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工诗歌 底层体验 社会分层
下载PDF
底层体验式报道的特征及其意义建构
2
作者 刘冰莹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5-27,49,共4页
以还原底层社会生态、再现底层社群情境为目的的体验式报道日渐成为时下调查性新闻的新宠,而底层体验式报道在解构底层场域的过程中深刻导引着受众的心理取向,影响底层体验式报道在社会心理意义上的建构。因此,如何规避底层体验式报道... 以还原底层社会生态、再现底层社群情境为目的的体验式报道日渐成为时下调查性新闻的新宠,而底层体验式报道在解构底层场域的过程中深刻导引着受众的心理取向,影响底层体验式报道在社会心理意义上的建构。因此,如何规避底层体验式报道所带来的受众心理问题亦应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体验式报道 特征 社会心理 意义建构
下载PDF
底层意识──检验新闻工作者人格的试金石
3
作者 欧阳立波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共1页
关键词 新闻工作者 底层体验 人格 文化语境 试金 五四精神 新闻报道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 “五四”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下载PDF
国企改革小说的新视野——评楚荷长篇小说《苦楝树》 被引量:2
4
作者 田文兵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3-36,共4页
楚荷的长篇小说《苦楝树》一反先前反映国企改革的小说叙事模式,以普通工人的视角取代大刀阔斧进行国企改革的领导的视角,透过改革这个宏大叙事题材展示了社会转型时期人情的善良和人性的复杂,以底层工人的温情和苦难揭示了工厂文化这... 楚荷的长篇小说《苦楝树》一反先前反映国企改革的小说叙事模式,以普通工人的视角取代大刀阔斧进行国企改革的领导的视角,透过改革这个宏大叙事题材展示了社会转型时期人情的善良和人性的复杂,以底层工人的温情和苦难揭示了工厂文化这个以往被改革所忽视的精神力量对工人的支柱性作用;它不仅开启了改革小说的新动向,而且展示出作家积极参与社会历史进程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荷 《苦楝树》 改革小说 底层体验 工厂文化
下载PDF
略论石涛山水画之精神
5
作者 曹洪霞 《东南文化》 2000年第11期85-87,共3页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石涛底层体验对其艺术诉求和艺术品格的决定及传统庄禅观念对其艺术精神的影响,进而揭示石涛山水画之精神实质——在艺术审美观照中以逃避、超脱的方式而进行的一次次主体人格的生成努力。
关键词 石涛 山水画 底层体验 庄禅观念
下载PDF
从救赎到飞升——论萧红与左翼文学的契合与疏离 被引量:2
6
作者 崔璨 陈国恩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6期183-187,124,共6页
在左翼作家中,萧红是个另类的存在。她的创作在现象与成就上均与一般左翼文学呈现出程度上的契合与疏离,她偏向私人化、体验性的笔触与视角展现出迥异于左翼文学的独特风貌,也体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学品格。本文从萧红的身世经历与文... 在左翼作家中,萧红是个另类的存在。她的创作在现象与成就上均与一般左翼文学呈现出程度上的契合与疏离,她偏向私人化、体验性的笔触与视角展现出迥异于左翼文学的独特风貌,也体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学品格。本文从萧红的身世经历与文学生涯两条路径出发,提出了萧红创作背后的驱动因素,并分析了她与左翼在价值观与方法论上产生根本分歧的原因与表现。萧红对于左翼的疏离,是一个独立作家对于话语程式的突破,更是一种人生向度上的突围;她的创作,由于怀着绝望处的悲悯,由于突破了单一话语的束缚,达到了对于人生世界进行无差别审美与同情的"飞升"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左翼文学 性别苦难 底层体验 契合 疏离 突围
下载PDF
谁能享有祝福——略说熊正良的中篇小说《谁在为我们祝福》
7
作者 邹忠民 《创作评谭》 2000年第5期7-8,共2页
早春二月,我们在《人民文学》今年第2期"特别推荐"栏目上见到了一部编者说是"好看、耐看又能看后给我们精神上思索和艺术上回味的小说"。看后,我们得说:诚哉斯言,虽则我们还有着我们自己的理由和判断。熊正良的这... 早春二月,我们在《人民文学》今年第2期"特别推荐"栏目上见到了一部编者说是"好看、耐看又能看后给我们精神上思索和艺术上回味的小说"。看后,我们得说:诚哉斯言,虽则我们还有着我们自己的理由和判断。熊正良的这部中篇新作,较之于他过去的"红土地"系列,又有了新变。他的这一"新新写实"之作,或也打开了又一艺术洞孔和生活洞天。此作有一个不错的名字——《谁在为我们祝福》,或可读解成这是一个陈述句,也是一个祈使句,并且又还是一个疑问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句 中篇小说 祈使句 陈述句 新写实 艺术 文学 读解 底层体验 新变
原文传递
“乡土情结”的诗性言说——关俊利《乡村牧歌》解读
8
作者 于东新 《草原》 2010年第12期88-91,共4页
据我有限的阅读来判断,关俊利是科尔沁地区一个始终坚守"乡土情结"的文化人,其散文集《乡村牧歌》(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年3月)是他坚持"民间立场"和"底层体验"
关键词 乡土情结 乡土文学 牧歌 乡村 民间立场 科尔沁地区 科尔沁草原 底层体验 蒙古文化 作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