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向底层”与“深度在场”——转型社会的社会学立场及其底层关怀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威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4-149,共6页
底层社会是一种社会存在,也是一种价值关怀,还是一种研究立场。转型社会的社会学研究尚未获得开阔的想象空间和深厚的学理支撑,究其原因,在于各种理论范式的束缚和分析框架的约制,使本身根植于底层社会的社会转型议题囿于宏大叙事、结... 底层社会是一种社会存在,也是一种价值关怀,还是一种研究立场。转型社会的社会学研究尚未获得开阔的想象空间和深厚的学理支撑,究其原因,在于各种理论范式的束缚和分析框架的约制,使本身根植于底层社会的社会转型议题囿于宏大叙事、结构秩序的窠臼之中而不能自拔,其研究过程亦悬置于底层生活层面之上而与底层生活世界渐行渐远。富有底层意识和底层关怀的底层社会研究,要求研究者理清底层行动者"行动逻辑"的二重分殊,特别关注底层行动者真实和变通的存在方式与施加在他们身上的总体性安排之间的距离;强化"深度在场"意识,以底层社会的内部眼光来凝视底层行动者的遭遇及命运;用"积极干预"重塑研究者的行动立场,向行动者或研究者揭示抗争行动背后的关系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社会 底层关怀 深度在场 积极干预
下载PDF
城市空间对话:媒体底层关怀与边缘群体的自我书写 被引量:3
2
作者 方玲玲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4-67,共4页
城市作为一种群体聚集与交往的空间,呈现了多样的人群样貌。其中的社会生活和惯常的媒介再现中,"农民工"等边缘人群被污名化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建构了公众对这一群体的常识性判断。在阶层流动的可能性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争取言... 城市作为一种群体聚集与交往的空间,呈现了多样的人群样貌。其中的社会生活和惯常的媒介再现中,"农民工"等边缘人群被污名化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建构了公众对这一群体的常识性判断。在阶层流动的可能性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争取言说的权力成为边缘群体争取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重要路径。本研究着重探讨城市中的边缘人群的媒介呈现与其主动书写的背景、现状及影响,以分析这种主动的发声所产生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群体 媒介建构 底层关怀 主动言说
下载PDF
底层关怀视角下的职业教育问题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尚群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2年第3期118-125,共8页
人口众多和经济上的弱势地位是中国当代底层群体的两个显著特征。底层关怀要求在社会物品的分配上有利于底层群体,这具有博爱精神,并体现正义原则。作为一种社会物品,职业教育具有实用性与大众性的特点,因此是实施底层关怀的现实途径,... 人口众多和经济上的弱势地位是中国当代底层群体的两个显著特征。底层关怀要求在社会物品的分配上有利于底层群体,这具有博爱精神,并体现正义原则。作为一种社会物品,职业教育具有实用性与大众性的特点,因此是实施底层关怀的现实途径,并且在公共教育政策中常有体现。职业教育对底层群体有可能产生两种效应,一是把个体导向低端劳动力市场,从而进行社会阶层的再生产,二是提升个体的人力资本水平,保障就业,从而提升其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由于政府是教育资源的支配者,因此政府应当成为底层关怀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社会分层 底层关怀 正义原则 阶层再生产
下载PDF
独特视角下的底层关怀——江苏作家的农民工题材小说创作解读
4
作者 盛翠菊 董诗顶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8期35-38,共4页
江苏作家的农民工题材小说创作延续了"五四"乡土作家的文化视角,把笔墨更多集中于农民工进城以后精神层面的探讨,着力表现城乡之间的文化冲突。女性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相对特殊的人群,也成为江苏作家笔触最... 江苏作家的农民工题材小说创作延续了"五四"乡土作家的文化视角,把笔墨更多集中于农民工进城以后精神层面的探讨,着力表现城乡之间的文化冲突。女性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相对特殊的人群,也成为江苏作家笔触最为集中之处,女性农民工进城之后的尴尬境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乡之间的文化冲突。农民工子女在父母进城之后,无论是否留守,其身份和精神总是流动的、无处安放的,由此突显了江苏作家独特视角下的底层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作家 农民工题材小说 创作视角 底层关怀
下载PDF
类型照进现实的叙事实验与底层关怀--忻钰坤导演创作论
5
作者 申朝晖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3,共5页
从《心迷宫》到《暴裂无声》,青年导演忻钰坤显现出稳定而出色的类型偏好和作者风格。他讲述的故事悬念环生、逻辑缜密,又留给观众充分的想象空间。然而,忻钰坤并不满足于讲述一个悬疑故事,他对电影类型的探索始终扎根于中国的现实土壤... 从《心迷宫》到《暴裂无声》,青年导演忻钰坤显现出稳定而出色的类型偏好和作者风格。他讲述的故事悬念环生、逻辑缜密,又留给观众充分的想象空间。然而,忻钰坤并不满足于讲述一个悬疑故事,他对电影类型的探索始终扎根于中国的现实土壤,聚焦当下的社会问题,在看似冷静的剥离背后却不乏深情的底层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关怀 作者风格 想象空间 电影类型 叙事实验 导演创作 悬念 现实土壤
下载PDF
从“刘书桢”到“刘高兴”看贾平凹的底层关怀
6
作者 洪永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2,共2页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和《高兴》的创作时间仅隔两年,分别描写了农民工的进城潮和农民工的城市生存状态,是反映当下农村和农民命运的两部长篇力作。但两部小说题材上的连贯性不是作者的有意择取,而是贾平凹多年的现实关注所致。本...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和《高兴》的创作时间仅隔两年,分别描写了农民工的进城潮和农民工的城市生存状态,是反映当下农村和农民命运的两部长篇力作。但两部小说题材上的连贯性不是作者的有意择取,而是贾平凹多年的现实关注所致。本文主要从现实生活中的农民工"刘书桢"到小说中的农民工"刘高兴"形象的变异,探索和揭示小说《高兴》的建构过程及其作者的底层关怀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高兴》 刘高兴 农民工 底层关怀
下载PDF
思想能力、底层关怀与伦理内涵挖掘——张艳梅文学批评印象
7
作者 王春林 《长江文艺评论》 2017年第5期54-58,共5页
倘若沿袭当下中国文坛业已成为惯例的代际角度来切入,那么,张艳梅教授毫无疑问称得上是70后一代批评家中的佼佼者。2004年,张艳梅博士毕业,她的博士论文《海派市民小说与现代伦理叙事》曾经获得过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她博士论文的研究... 倘若沿袭当下中国文坛业已成为惯例的代际角度来切入,那么,张艳梅教授毫无疑问称得上是70后一代批评家中的佼佼者。2004年,张艳梅博士毕业,她的博士论文《海派市民小说与现代伦理叙事》曾经获得过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她博士论文的研究范畴,显然属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范畴,但博士毕业在大学任教以来,或许与她那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迫切社会现实关怀有关,她的学术关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当代小说 底层关怀 张艳梅 伦理内涵
下载PDF
台湾新世代诗歌的底层关怀
8
作者 王金城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9年第4期44-49,共6页
在20世纪70年代回归民族、传统、乡土、现实的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中,台湾新世代诗人开始崛起。他们的诗歌沿着"文化中国"和"地理台湾"两个向度,呈现出充满活力的创新精神和新奇别致的审美气象。在"地理台湾&qu... 在20世纪70年代回归民族、传统、乡土、现实的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中,台湾新世代诗人开始崛起。他们的诗歌沿着"文化中国"和"地理台湾"两个向度,呈现出充满活力的创新精神和新奇别致的审美气象。在"地理台湾"的维度上,新世代诗歌关注普通男人的生存;关注普通女人的生存;关注其他的芸芸众生和普通的生活场景。可以说,关注底层民生,对弱势族群予以人文关怀,体现了台湾新一代知识分子开阔的艺术视野与体恤大众的人道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新世代诗歌 底层关怀
下载PDF
陈应松乡村小说的底层关怀及文化思考——以其1990年代以来的乡村小说创作为例
9
作者 周水涛 《孝感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7-61,71,共6页
陈应松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村小说是一种贫困叙事,这种贫困叙事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这种贫困叙事表达了一种底层关怀:展示了乡村极度的物质贫困及由贫困所致的精神贫困。其次,贫困展示负载着深沉的文化思考:对作为乡村的对立物而存... 陈应松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村小说是一种贫困叙事,这种贫困叙事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这种贫困叙事表达了一种底层关怀:展示了乡村极度的物质贫困及由贫困所致的精神贫困。其次,贫困展示负载着深沉的文化思考:对作为乡村的对立物而存在的城市的文化思考,在文化层面对底层农民生存出路的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叙事 底层关怀 文化思考
下载PDF
底层关怀与文体意识——论墨白的中篇小说叙事特点
10
作者 张舟子 《语文知识》 2012年第3期9-11,共3页
墨白的小说在思想上与文体上都有非常独特之处。就思想来说,墨白的小说总是强调一种底层关怀精神;就文体表达来说,墨白又不是传统的现实主义的追随者,而是有着鲜明的文体意识,总是在寻找新的表达的可能性。
关键词 墨白 底层关怀 文体意识
下载PDF
折叠社会自媒体底层关怀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爱军 刘仕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2-49,共8页
在折叠化的现代社会,自媒体因其媒介特性而成为社会大众尤其是底层群体“自我言说”的重要平台工具,从而促成了社会话语权的下沉,并彰显出底层关怀的价值特性。在自媒体的底层关怀实践中,自媒体成了底层群体的“生活记录者”“话语传播... 在折叠化的现代社会,自媒体因其媒介特性而成为社会大众尤其是底层群体“自我言说”的重要平台工具,从而促成了社会话语权的下沉,并彰显出底层关怀的价值特性。在自媒体的底层关怀实践中,自媒体成了底层群体的“生活记录者”“话语传播者”“利益表达者”“形象塑造者”以及精英群体的“权力监督者”,其底层关怀蕴含着特殊的政治和社会价值意义,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重要力量。但是,走向折叠化的现代社会处于更为复杂的风险环境,加之自媒体自身的无序发展,导致自媒体在朝向底层的过程中面临着娱乐化、谣言化、暴力化、非主流意识形态化等异化风险。折叠社会自媒体底层关怀的异化会消解其政治社会价值,因此有必要从环境、主体等方面对自媒体底层关怀的风险进行规制优化,使其政治社会价值充分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社会 自媒体 底层群体 底层关怀 意识形态安全 风险治理
下载PDF
温情书写中的底层关怀与精英批判——评常芳小说集《一日三餐》
12
作者 姜海霞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44-148,F0003,共6页
山东新锐作家常芳以女性特有的温情笔触,将深具传统文化底蕴的老济南城作为视角,以此切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困境,从中发掘他们精神世界的达观。同时又以独辟蹊径的敏锐注视着城市精英群体,为这一特殊群体代言,书写着他... 山东新锐作家常芳以女性特有的温情笔触,将深具传统文化底蕴的老济南城作为视角,以此切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困境,从中发掘他们精神世界的达观。同时又以独辟蹊径的敏锐注视着城市精英群体,为这一特殊群体代言,书写着他们精神世界的迷茫和虚空。小说集《一日三餐》所收录的作品较好地体现了女作家常芳在温情书写中的底层关怀与精英批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芳 《一日三餐》 底层关怀 精英批判 温情写作
下载PDF
论田耳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的底层关怀
13
作者 武孟超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7期126-128,共3页
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在展现底层人物悲剧命运的同时,挖掘出了隐藏于苦难背后的复杂人性,透视出作家对笔下人物的同情和对底层人生存命运的关注。田耳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再现真实的底层生活,为"沉默的大多数"代言,将对不幸... 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在展现底层人物悲剧命运的同时,挖掘出了隐藏于苦难背后的复杂人性,透视出作家对笔下人物的同情和对底层人生存命运的关注。田耳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再现真实的底层生活,为"沉默的大多数"代言,将对不幸者的怜悯与拯救作为自己创作的使命,传达出作家崇高的文学理想与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耳 《一个人张灯结彩》 底层关怀
下载PDF
卑微人生的关注 美好人性的挖掘——透视刘庆邦小说的底层关怀 被引量:1
14
作者 闫建华 《理论界》 2006年第6期184-186,共3页
刘庆邦是中国文坛上不可多得的短篇小说大家。他的小说善于取材平凡生活的卑微人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困境。当下的文坛总是以富人形象塑造为中心,文学创作的底层意识淡薄,而刘庆邦却作为底层形象的代言人,注重其社会底层尊严的书... 刘庆邦是中国文坛上不可多得的短篇小说大家。他的小说善于取材平凡生活的卑微人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困境。当下的文坛总是以富人形象塑造为中心,文学创作的底层意识淡薄,而刘庆邦却作为底层形象的代言人,注重其社会底层尊严的书写,显示了当下文坛的人文关怀精神。在刘庆邦的底层书写中,他是以对生活的温情与理解去追求人性的闪光点的,充分展示底层民众的尊严和价值。他的关怀底层大众的写作有助于改变当下文学对于底层人物关注不够的现状,大大提高文学的精神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底层关怀 人性 人文关怀
原文传递
国家的视角,底层的关怀——评斯科特的《国家的视角》
15
作者 彭小宇 《文教资料》 2013年第12期92-93,101,共3页
《国家的视角》一书从普罗大众的视角考察国家大型社会工程失败的原因,延续了斯科特一贯的底层政治的关怀。在斯科特看来,国家的简单化和清晰化、极端现代主义、独裁的国家、软弱的公民社会正是导致那些具有良好主观愿望的社会工程给民... 《国家的视角》一书从普罗大众的视角考察国家大型社会工程失败的原因,延续了斯科特一贯的底层政治的关怀。在斯科特看来,国家的简单化和清晰化、极端现代主义、独裁的国家、软弱的公民社会正是导致那些具有良好主观愿望的社会工程给民众带来灾难的原因。斯科特在书中过分强调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对立,在分析失败原因时陷入了国家—社会简单的二元对立。尽管如此,斯科特在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对研究中国历史仍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科特 《国家的视角》 极端现代主义 底层关怀
下载PDF
论新世纪以来许鞍华电影中的底层关怀——以《桃姐》为例
16
作者 杨鸽 《电视指南》 2017年第17期37-37,共1页
许鞍华的电影历经多种风格的变换,但始终贯穿在作品中的对底层人和事的人文关怀却不曾改变。她的电影对底层个体生存价值与命运进行表述,以一种纪实风格呈现普通小人物的真实生活状态。同时许鞍华希望在平缓的叙事节奏中寻求生活的诗意... 许鞍华的电影历经多种风格的变换,但始终贯穿在作品中的对底层人和事的人文关怀却不曾改变。她的电影对底层个体生存价值与命运进行表述,以一种纪实风格呈现普通小人物的真实生活状态。同时许鞍华希望在平缓的叙事节奏中寻求生活的诗意,更好地表达出对底层关怀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关怀 人物 主题 节奏与空间
原文传递
毛泽东延安文艺构想中的底层取向及其理论价值
17
作者 泓峻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7,共5页
毛泽东的延安文艺构想创造性地继承并发展了五四新文学的平民路线及"左翼"文学的大众化诉求,结合中国实际,为解决早期"左翼"文学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方案。底层关怀是毛泽东延安文艺构想的精神核心,... 毛泽东的延安文艺构想创造性地继承并发展了五四新文学的平民路线及"左翼"文学的大众化诉求,结合中国实际,为解决早期"左翼"文学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方案。底层关怀是毛泽东延安文艺构想的精神核心,《讲话》提出的其他命题,大多与此有逻辑上的关联。延安文艺构想中的底层取向深刻影响了之后中国的文学实践,为新文学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底层关怀 文学实践
下载PDF
“想象的底层”?——“代言人”立场的选择
18
作者 赵书华 王国英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10-111,127,共3页
底层文学创作的主体——知识分子、作家主动选择"代言人"的写作立场,以底层书写的方式呈现底层状态、凸显底层问题、探寻底层困境的解决方向,这既是当前底层写作群体的一种现实要求,也是知识分子、作家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中... 底层文学创作的主体——知识分子、作家主动选择"代言人"的写作立场,以底层书写的方式呈现底层状态、凸显底层问题、探寻底层困境的解决方向,这既是当前底层写作群体的一种现实要求,也是知识分子、作家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文学 底层关怀 代言人
下载PDF
观看与消费:新媒体纪录片的泛底层化叙事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志彬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98-102,共5页
新媒体纪录片的传播媒介是互联网的,有别于电影、电视的传统传播媒介。在制播的层面上,新媒体纪录片与传统纪录片尤其是独立纪录片的创作主体联系紧密,在关怀的阶层上也有一定的重合,即对社会底层与都市边缘空间的关注。通过梳理和逻辑... 新媒体纪录片的传播媒介是互联网的,有别于电影、电视的传统传播媒介。在制播的层面上,新媒体纪录片与传统纪录片尤其是独立纪录片的创作主体联系紧密,在关怀的阶层上也有一定的重合,即对社会底层与都市边缘空间的关注。通过梳理和逻辑分析新媒体纪录片、传统纪录片与底层社会的关系,例证新媒体纪录片泛底层化的娱乐特征与高度商业化的审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纪录片 新纪录运动 底层关怀 泛娱乐化
下载PDF
湖南省芙蓉学校建设工程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
20
作者 张敏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第6期61-64,共4页
2017年湖南省启动了芙蓉学校建设这一重点民生实事工程,不仅扎实推进了湖南省教育精准扶贫,促进了湖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由此衍生出诸多良好社会经济效应。从社会学相关理论视角分析,芙蓉学校建设工程体现了底层关怀效应、资源... 2017年湖南省启动了芙蓉学校建设这一重点民生实事工程,不仅扎实推进了湖南省教育精准扶贫,促进了湖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由此衍生出诸多良好社会经济效应。从社会学相关理论视角分析,芙蓉学校建设工程体现了底层关怀效应、资源集聚效应和“人的现代化”效应,充分融入了中国教育现代化并成为促进“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振兴乡村教育实现乡村振兴的一大战略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学校工程 底层关怀 资源稀释 人的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