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回热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系统底循环动态特性研究
1
作者 杨泽雨 李永毅 +2 位作者 张国强 何怡冲 林育超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9-69,共11页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底循环动态特性对机组变负荷特性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部分回热是一种可用于改善联合循环部分负荷性能的新方法。由于回热调控对底循环的运行有重要影响,研究部分回热对底循环动态特性的影响是系统可行性评价的重要...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底循环动态特性对机组变负荷特性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部分回热是一种可用于改善联合循环部分负荷性能的新方法。由于回热调控对底循环的运行有重要影响,研究部分回热对底循环动态特性的影响是系统可行性评价的重要一环。采用模块化的建模方法构建了部分回热联合循环机组底循环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研究了底循环入口参数扰动与降负荷过程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建立的动态模型可准确反映底循环动态特性。对比分析仿真结果发现,面对燃气轮机排烟参数扰动,部分回热机组的动态响应与常规机组基本一致。排烟温度的扰动主要影响高压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且影响幅度较大,排烟温度T4扰动5%可使底循环功率下降16.32%,机组响应速度较慢,汽轮机功率的时间常数约400 s;排烟流量的扰动影响各级蒸汽,且影响幅度相对较小,扰动10%使底循环功率下降9.49%,机组响应速度较快,汽轮机功率的时间常数约60 s;面对回热比例扰动,机组动态响应与排烟温度扰动相似;而使用回热调节的运行策略导致联合循环变负荷量全部由底循环承担,部分回热机组负荷达到稳态所需时间较常规机组滞后1100 s,回热调节的方式较为适合在低于51.4%的负荷区间内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循环 动态建模 部分回热 动态特性
下载PDF
基于DE-INSGA-Ⅱ的联合循环系统性能及参数优化研究
2
作者 陈永军 黄伟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为了研究联合循环系统长期运行后循环效率最优的热力参数匹配,提出了一种改进优化算法,该算法融合了非线性优化思想,并利用DE(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算法思想改善种群初始分布,同时改进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non-d... 为了研究联合循环系统长期运行后循环效率最优的热力参数匹配,提出了一种改进优化算法,该算法融合了非线性优化思想,并利用DE(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算法思想改善种群初始分布,同时改进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交叉算子。以底循环效率最大为目标函数结合约束条件,对系统的热力参数匹配进行多目标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DE-INSGA-Ⅱ算法具有良好分布性和收敛性,搜索能力更强。在底循环效率优化问题上,较传统NSGA-Ⅱ算法提高0.44%,余热锅炉效率提高了0.86%,汽轮机效率提升了0.15%。该研究为联合循环机组运行的热力参数匹配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效率 多目标优化 改进NSGA-Ⅱ 联合循环机组 热力参数
下载PDF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底循环系统变工况特性 被引量:45
3
作者 段立强 林汝谋 +1 位作者 蔡睿贤 金红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30,共5页
文中研究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IGCC)底循环系统的变工况特性。IGCC是一种先进的洁净煤动力系统 ,已成为当今世界能源动力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底循环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物质、能量转换利用系统 ,它的变工况性能对机组运行稳定性、安... 文中研究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IGCC)底循环系统的变工况特性。IGCC是一种先进的洁净煤动力系统 ,已成为当今世界能源动力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底循环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物质、能量转换利用系统 ,它的变工况性能对机组运行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整体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文中详细分析了IGCC底循环系统热力与变工况的特点 ,并按“温度对口 ,能量梯级利用”的原则 ,运用温区模型的概念 ,建立了底循环系统变工况特性分析模型 ,编制了相应的软件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典型的双压再热底循环系统的变工况特性 ,揭示了负荷变化以及大气温度变化时IGCC底循环系统的变工况规律 ,为进一步研究IGCC系统运行特性和控制规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 973)资助项目 (G19990 2 2 30 2 )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资助项目 ( 97 A2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循环系统 变工况特性 联合循环发电
下载PDF
联合循环中蒸汽底循环优化设计的方法与模型 被引量:7
4
作者 肖云汉 蔡睿贤 林汝谋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共4页
High efficient steam bottoming cycle is indispensable for high efficient combined cycles. This paper proposed a transshipment model for cascade utilization of the exhaust heat of gas turbine. The model took into consi... High efficient steam bottoming cycle is indispensable for high efficient combined cycles. This paper proposed a transshipment model for cascade utilization of the exhaust heat of gas turbine. The model took into consideration the requirements and limits by combined cycle, design condition, control, heat transfer, etc.. The model can be easily integrated with other processes to be suitable for the more complicated combined cycles. The flowsheet and parameters of high efficient steam b0ttoming cycle can be generated aut0matically by combining the transshipment model with linear or nonlinear optimization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 循环 转运模型 梯级利用 联合循环 发电
下载PDF
联合循环中蒸汽底循环系统设计优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段立强 杨勇平 +1 位作者 林汝谋 徐鸿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39,共3页
遵循“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原则,基于温区概念,建立了联合循环底循环系统设计优化模型,并通过实例对一具体的联合循环底循环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单压余热锅炉底循环系统存在一个最优的汽包压力... 遵循“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原则,基于温区概念,建立了联合循环底循环系统设计优化模型,并通过实例对一具体的联合循环底循环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单压余热锅炉底循环系统存在一个最优的汽包压力,使联合循环系统性能最优;对于双压余热锅炉底循环系统,高压汽包压力并不是越高越好,存在一个合理的选择区域,一定高压汽包压力下存在一个最佳的低压汽包压力使系统性能最优;与单压余热锅炉底循环系统相比,双压余热锅炉底循环系统余热利用率更高,从而更好地实现了能的梯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循环发电 蒸汽循环系统 设计 优化
下载PDF
联合循环中底循环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崔凝 王兵树 +1 位作者 李斌 马良玉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0-737,共8页
根据底循环系统工作机理和特性,以能量和质量守恒原理为基础,详细论述了非补燃式三压再热自然循环余热锅炉、汽轮机、凝汽器、离心式水泵的模型算法,并结合其它相关模块算法(如凝结水预热器、流体网络、容积模块算法等),以M701F级联合... 根据底循环系统工作机理和特性,以能量和质量守恒原理为基础,详细论述了非补燃式三压再热自然循环余热锅炉、汽轮机、凝汽器、离心式水泵的模型算法,并结合其它相关模块算法(如凝结水预热器、流体网络、容积模块算法等),以M701F级联合循环机组为仿真对象,用模块化方法建立了完整的底循环系统动态数学模型。仿真试验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正确反映对象的动态和静态特性,整体模型运算收敛快,可为联合循环机组仿真系统的开发和底循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提供良好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联合循环循环 余热锅炉 汽轮机 仿真 动态特性
下载PDF
联合循环中蒸汽底循环系统稳态全工况特性模型及计算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胡剑辉 林汝谋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7-280,共4页
The static off-design performance simulating model of advanced steam bottom cycle in combined cycle plant is made with a new concept that temperature blocks are the basic units for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HRSG)... The static off-design performance simulating model of advanced steam bottom cycle in combined cycle plant is made with a new concept that temperature blocks are the basic units for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HRSG). At the same time, a new method is necessary for making computer program easily, and computing it quickly and steadily. Then some examples are calculated, including simple pressure, multipressure and reheat structures.Thus we can draw some conclusion about the off-design performances of the advanced bottom cycles, and evaluate them compar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工况 模拟 燃气轮机 联合循环 蒸汽循环
下载PDF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三压再热底循环系统变工况特性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晓利 吴少华 +3 位作者 李振中 王阳 王颖 陈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8-13,共6页
采用ThermoFlex软件建立了200MW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cycle,IGCC)系统模型,研究三压再热流程的IGCC底循环系统变工况特性。详细讨论了燃气轮机负荷、大气温度和整体空分系数对底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 采用ThermoFlex软件建立了200MW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cycle,IGCC)系统模型,研究三压再热流程的IGCC底循环系统变工况特性。详细讨论了燃气轮机负荷、大气温度和整体空分系数对底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燃气轮机采用调节压气机进口可转导叶角度–等燃气透平初温的调节方式降负荷时,随燃气轮机负荷降低,主蒸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关小压气机进口导叶角度可抑制高压汽包压力的下降,同时使汽轮机低压缸排汽干度上升,有利于提高底循环系统的变工况性能。随大气温度升高,高压汽包压力、高压缸进汽量和底循环功率均降低,而主蒸汽温度和汽轮机低压缸排汽干度升高。降低整体空分系数可以大幅度提高底循环系统功率,但导致汽轮机低压缸排汽干度缓慢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三压再热 循环系统 变工况特性
下载PDF
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姜岩 刘晶 +3 位作者 隋凤湖 张伟 李冬梅 陈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三年来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的病例发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患脑梗死61例,未患病25例,对照组患脑梗死8例,未患病72例,差异有统... 目的探讨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三年来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的病例发生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患脑梗死61例,未患病25例,对照组患脑梗死8例,未患病7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有密切联系,颅底前循环动脉狭窄是致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动脉狭窄 脑梗死
下载PDF
底饲进料循环喷动床颗粒分布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敏 金保升 +1 位作者 杨亚平 陈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7-62,共6页
为研究底饲进料方式对于改善反应塔内颗粒分布对称性和均匀性的效果,在一台φ0.6m×15m的底饲进料循环喷动床冷态实验装置上,通过等速取样的方法得到反应塔内正向颗粒通量在截面上的分布规律,并比较不同操作条件对颗粒通量径向分布... 为研究底饲进料方式对于改善反应塔内颗粒分布对称性和均匀性的效果,在一台φ0.6m×15m的底饲进料循环喷动床冷态实验装置上,通过等速取样的方法得到反应塔内正向颗粒通量在截面上的分布规律,并比较不同操作条件对颗粒通量径向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面饲方式,采用底饲进料能够显著改善颗粒相在截面各方向上的分布均匀性;流化速度和喷射速度是影响塔内颗粒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流化速度的上升,颗粒通量在径向上的对称性提高,采用较高的喷射速度可以明显改善颗粒分布在径向上的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进料循环喷动床 气固两相流 颗粒通量 分布均匀性
下载PDF
底饲进料循环喷动床内压力脉动信号的SHANNON信息熵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敏 金保升 +1 位作者 杨亚平 薛玉兰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8-622,共5页
为了研究底饲进料循环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的流动特性,通过冷态实验测量反应塔内轴向不同高度上的压力脉动信号。应用SHANNON信息熵分析压力信号,并比较不同操作条件对塔内气固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脉动及其功率谱在不同床层高度上... 为了研究底饲进料循环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的流动特性,通过冷态实验测量反应塔内轴向不同高度上的压力脉动信号。应用SHANNON信息熵分析压力信号,并比较不同操作条件对塔内气固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脉动及其功率谱在不同床层高度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SHANNON信息熵能够很好地反映特征信号的复杂程度和稳定程度;提高流化速度和循环倍率能够导致塔内轴向上的颗粒浓度上升,从而使压力脉动的幅度增加;提高喷射速度和喷嘴位置,能使反应塔底部气固湍动更加强烈,SHANNON信息熵随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进料循环喷动床 气固两相流 压力脉动 SHANNON信息熵
下载PDF
底饲进料循环喷动床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敏 金保升 +1 位作者 杨亚平 李勤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47,共5页
底饲进料循环喷动床烟气脱硫装置采用底饲进料、面饲回料,是一种改进的干法烟气脱硫技术。该技术应用底饲进料系统将新鲜脱硫剂喷入塔内,通过改善进料颗粒在塔内截面上的均匀分布,从而进一步提高脱硫剂的钙利用率。应用Euler/Lagrange... 底饲进料循环喷动床烟气脱硫装置采用底饲进料、面饲回料,是一种改进的干法烟气脱硫技术。该技术应用底饲进料系统将新鲜脱硫剂喷入塔内,通过改善进料颗粒在塔内截面上的均匀分布,从而进一步提高脱硫剂的钙利用率。应用Euler/Lagrange方法模拟研究了不同进料方式对脱硫塔内颗粒流动和混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底饲进料循环喷动床底部喷射流的存在对于塔内气固两相流有明显的优化作用;相对于常规循环流化床采用面饲加料,底饲进料方式可以使进料颗粒在塔内截面上尤其是底部喷水增湿区域分布更加均匀,气固混合得到明显增强;底饲系统采用六口喷嘴可以获得更好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进料循环喷动床 烟气脱硫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底饲进料循环喷动床进料与回料混合特性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陶敏 金保升 +1 位作者 杨亚平 韩伟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6,共6页
分别以石英砂和消石灰模拟进料和回料,对一台0.6m×15m底饲进料循环喷动床脱硫塔内颗粒混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石英砂和消石灰在水中溶解度的差异计算得到底饲进料与回料在不同位置的混合熵和不同高度上的混合指数,并分析不同... 分别以石英砂和消石灰模拟进料和回料,对一台0.6m×15m底饲进料循环喷动床脱硫塔内颗粒混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石英砂和消石灰在水中溶解度的差异计算得到底饲进料与回料在不同位置的混合熵和不同高度上的混合指数,并分析不同操作参数对塔内颗粒混合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塔内进料与回料颗粒的混合质量;随着流化速度的提高,塔内不同高度上的混合指数呈上升趋势;喷射速度和循环倍率对塔内尤其是反应塔底部的颗粒分布特性有明显影响,采用较高的喷射速度和循环倍率,混合指数随之上升,说明塔内颗粒的混合质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进料循环喷动床 脱硫 混合熵 混合指数
下载PDF
分压式孔底局部反循环钻具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立 张明科 王胜奎 《有色矿冶》 2010年第3期16-19,共4页
在破碎地层中进行金刚石钻探,普遍存在有岩芯采取率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普通单动双管钻具的分水接头、卡簧、卡簧座、及钻头水路的改进,从而改变钻具内外环空间隙,强迫冲洗液在孔底形成分流,造成孔底局部反循环。利用内循环冲洗液对... 在破碎地层中进行金刚石钻探,普遍存在有岩芯采取率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普通单动双管钻具的分水接头、卡簧、卡簧座、及钻头水路的改进,从而改变钻具内外环空间隙,强迫冲洗液在孔底形成分流,造成孔底局部反循环。利用内循环冲洗液对岩芯的浮托力,使岩芯顺利进入岩芯管上部,消除了钻头入口处挤压的岩芯,从而保证岩心采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钻探 破碎地层 分压式孔局部反循环钻具
下载PDF
头颈CTA联合颅脑CTP对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脑血流灌注的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建福 张红梅 +1 位作者 赵改菊 孙鹏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3期78-79,共2页
目的:探究头颈CTA、颅脑CTP在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脑血流灌注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先以头颈CT血管成像(CTA)技术进行筛查,获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这十年期间诊治的45例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患者,将其分入变异优势侧组与劣势侧组,... 目的:探究头颈CTA、颅脑CTP在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脑血流灌注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先以头颈CT血管成像(CTA)技术进行筛查,获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这十年期间诊治的45例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患者,将其分入变异优势侧组与劣势侧组,按照前循环变异与否将患者区分为非前循环完整患者与前循环完整患者,使用CTP技术测量患者的双侧大脑。对比优势侧组与劣势侧组在造影剂达峰时间(TTD)、脑组织血流量(CBF)、双侧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指标上的不同。结果:前循环完整组的后循环优势侧与劣势侧对比在TTD、CBF、CBV、MTT上无明显不同,前循环非完整组循环优势侧与劣势侧对比在CBV上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头颈CTA与颅脑CTP联合应用于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患者可一站式显示脑血流灌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CT血管成像 颅脑CT灌注 动脉环后循环变异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一种新型蒸发器——底热式自然循环蒸发器 被引量:2
16
作者 韦佩英 《医药工程设计》 2002年第4期12-13,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蒸发器—底热式蒸发器。该蒸发器不仅具有较高的循环动力和传热系数 ,还能有效地抑制溶液在加热面的汽化和晶析。
关键词 新型蒸发器 热式自然循环蒸发器 结构 工作原理
下载PDF
头颈CTA联合颅脑CTP对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脑血流灌注的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建福 张红梅 +1 位作者 赵改菊 孙鹏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4期32-33,共2页
目的:探究头颈CTA、颅脑CTP在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脑血流灌注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先以头颈CT血管成像(CTA)技术进行筛查,获取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这十年期间诊治的45例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患者,将其分入变异优势侧组与劣势侧组,... 目的:探究头颈CTA、颅脑CTP在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脑血流灌注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先以头颈CT血管成像(CTA)技术进行筛查,获取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这十年期间诊治的45例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患者,将其分入变异优势侧组与劣势侧组,按照前循环变异与否将患者区分为非前循环完整患者与前循环完整患者,使用CTP技术测量患者的双侧大脑。对比优势侧组与劣势侧组在造影剂达峰时间(TTD)、脑组织血流量(CBF)、双侧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指标上的不同。结果:前循环完整组的后循环优势侧与劣势侧对比在TTD、CBF、CBV、MTT上无明显不同,前循环非完整组循环优势侧与劣势侧对比在CBV上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头颈CTA与颅脑CTP联合应用于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患者可一站式显示脑血流灌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CT血管成像 颅脑CT灌注 动脉环后循环变异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应用底饲回燃循环流化床技术改造东锅DG35/3.82-7型流化床锅炉
18
作者 肖睿 金保升 +4 位作者 蓝计香 肖屹东 郭以凡 阎春林 杨道平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0-23,32,共5页
采用飞灰循环底饲回燃技术改造西南合成制药总厂热电分厂、天府矿务局磨心坡发电厂2台东方DG35/3.82-7型低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后运行结果表明,锅炉可长期、稳定运行,尾部飞灰可燃物含量大幅度降低,锅炉蒸发量提高20%左右,节煤效... 采用飞灰循环底饲回燃技术改造西南合成制药总厂热电分厂、天府矿务局磨心坡发电厂2台东方DG35/3.82-7型低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后运行结果表明,锅炉可长期、稳定运行,尾部飞灰可燃物含量大幅度降低,锅炉蒸发量提高20%左右,节煤效果明显。为燃用贫煤、无烟煤和煤矸石等劣质燃料且锅炉炉膛高度较低的电站技改,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35/3.82-7型流化床锅炉 饲回燃循环流化床 技术改造 飞灰循环
下载PDF
脑底后循环缺血70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分析
19
作者 吴长明 程琼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37-138,共2页
目的了解脑底后循环缺血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MultiDOPL2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仪,经枕窗、颞窗分别对基底动脉、双椎动脉、双大脑后动脉、双大脑中动脉、双大脑前动脉进行检测,分析频谱、声频,测量峰值流速、舒张期... 目的了解脑底后循环缺血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MultiDOPL2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仪,经枕窗、颞窗分别对基底动脉、双椎动脉、双大脑后动脉、双大脑中动脉、双大脑前动脉进行检测,分析频谱、声频,测量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并计算平均流速、搏动指数值。结果选择神经内科后循环缺血住院患者70例行TCD检测,发现56例(80%)的后循环有血流速度、频谱形态、血管搏动指数、声频等参数的异常。结论 TCD可动态观察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早期预测发生TIA和脑梗死的征兆,防止后期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频谱
下载PDF
F/G/H级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底循环热力性能简明估算模型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超群 王波 +2 位作者 张士杰 赵丽凤 肖云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6320-6327,共8页
建立三压再热朗肯底循环热力性能数学模型,运用GTW2018手册中的燃气轮机透平排气参数和功率数据,计算了多种型号的F级、H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底循环热力性能,讨论现代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底循环中主蒸汽压力/温度、节点温差、接近点温... 建立三压再热朗肯底循环热力性能数学模型,运用GTW2018手册中的燃气轮机透平排气参数和功率数据,计算了多种型号的F级、H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底循环热力性能,讨论现代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底循环中主蒸汽压力/温度、节点温差、接近点温差、汽轮机效率等关键参数的选择及其发展。其中H级燃气轮机底循环关键参数的选取更为先进,使得底循环?效率较F级提高1.27~1.70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基于燃气轮机透平排气参数的底循环输出功率、余热锅炉各级蒸汽流量及其排烟温度的简明估算模型,可为现代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的初步工程分析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循环 联合循环 关键参数 热力性能 简明估算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