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坡地基基底粗糙程度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马远帅 《安徽建筑》 2019年第9期175-181,共7页
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是岩土工程领域重要的课题之一。文章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分析了临坡地基条件下基底粗糙程度对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对影响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够很好的模拟... 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是岩土工程领域重要的课题之一。文章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分析了临坡地基条件下基底粗糙程度对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对影响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够很好的模拟地基与基础之间的粗糙程度。基底粗糙程度对于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在相对临坡距离较大时影响显著,粗糙基础相对与光滑基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基极限承载力。相对于边坡坡度、相对临坡距离和边坡土体的内摩擦角,基底粗糙程度对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显著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坡地基 极限承载力 敏感性分析 底摩擦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底辟构造启动及其沉积建造形成机制探讨——来自物理模拟的启示
2
作者 何文刚 沈传波 +2 位作者 吴磊 李生红 赵远雯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9-1084,共16页
底辟构造因与造山带和盆地的变形演化过程以及油气资源分布关系密切而备受关注,到目前为止,有关底辟构造的形成环境、变形样式以及成因机制研究,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和认识,但对于盐岩或者泥岩底辟的启动及其沉积建造形成机制的模拟... 底辟构造因与造山带和盆地的变形演化过程以及油气资源分布关系密切而备受关注,到目前为止,有关底辟构造的形成环境、变形样式以及成因机制研究,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和认识,但对于盐岩或者泥岩底辟的启动及其沉积建造形成机制的模拟探讨仍然十分不足。本研究利用物理模拟技术,建立差异的初始地貌、塑性层之上覆盖层厚度、沉积速率以及基底与侧向摩擦力差异4组基底硅胶与其上覆石英砂组合模型,对底辟的初始启动条件及其沉积建造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模拟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地貌差异是盐丘或泥丘构造产生的初始必要条件,即在伸展、挤压环境以及由构造作用所形成的薄弱带等均有利于底辟构造的快速启动;而在底辟沉积建造过程中,快速的沉积加载、塑性层之上沉积层的初始厚度越大,以及具有较大的侧向与基底摩擦力,则会抑制早期底辟的发育;而缓慢的沉积作用、塑性层之上初始沉积层厚度越薄以及减小侧向与基底摩擦力,则会促进早期底辟的生长。同时在底辟沉积建造的中后期,随着沉积速率的加载,底辟会快速的生长变形。综合模拟结果和实际的底辟沉积建造过程表明,底辟沉积建造是地貌、沉积速率、地层温度、地层压力和底辟塑性流体埋深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正如北海盆地盐底辟和安达曼海弧后盆地泥底辟的沉积建造过程,在形成机制上与模拟结果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沉积建造 初始地貌沉积速率 覆盖层厚度控制 与侧向摩擦力 物理模拟
下载PDF
黄、东海环流的数值研究Ⅱ潮及潮致环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文心 刘桂梅 +2 位作者 雷坤 江文胜 张平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7-304,共8页
该文中数值模拟了黄、东海陆架区的四大天文潮及其潮致拉格朗日环流。运用“流速分解法”将线性三维分潮波问题化为一个分潮潮位及深度平均流的二维问题和一个流速垂向剖面问题求解。其二维问题的底摩擦系数由三维模式导出 ,所导得的线... 该文中数值模拟了黄、东海陆架区的四大天文潮及其潮致拉格朗日环流。运用“流速分解法”将线性三维分潮波问题化为一个分潮潮位及深度平均流的二维问题和一个流速垂向剖面问题求解。其二维问题的底摩擦系数由三维模式导出 ,所导得的线性底摩擦力公式更符合物理意义 ,且避免一般二维模式中底摩擦力的经验假定。结果表明 ,三维模式完全可以通过准二维方法求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分潮波 流速分解法 底摩擦力 准二维计算 潮致Lagrange环流 黄海 东海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明挖法地铁隧道箱涵平移施工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正根 张成云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8-172,共5页
文章以某明挖法施工的浅埋地铁隧道箱涵平移工程为例,介绍了建筑整体平移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特点,以及平移系统布置和平移施工过程;并对箱涵基底摩擦力和平移推力进行了分析。工程实践表明,千斤顶分级平稳地进行顶推以及施工过程中... 文章以某明挖法施工的浅埋地铁隧道箱涵平移工程为例,介绍了建筑整体平移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特点,以及平移系统布置和平移施工过程;并对箱涵基底摩擦力和平移推力进行了分析。工程实践表明,千斤顶分级平稳地进行顶推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位移监测、反馈,是平移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箱涵平移 底摩擦力
下载PDF
抗滑桩对滑带土受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麦合木提江·米吉提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2年第7期45-48,共4页
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需要采用加固措施,因此针对长期有水环境的边坡的适当加固措施及效果进行研究。主要结合某实体工程边坡,通过Geo-studio软件中的slope模块,对设计方案条件下桩基加固后土体中的受力特征的变化趋势进... 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需要采用加固措施,因此针对长期有水环境的边坡的适当加固措施及效果进行研究。主要结合某实体工程边坡,通过Geo-studio软件中的slope模块,对设计方案条件下桩基加固后土体中的受力特征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经过抗滑桩桩基的加固后,边坡稳定性良好,说明设计加固方案条件下桩基起到了很好的加固效果;②土条与滑面之间总的正应力大小随着土条号增大先缓慢增大至第一个极大值向下突变,之后又向上增大至另一最大值,然后又向下减小;③土条抗剪强度随着土条号的变化曲线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正应力 底摩擦力 土条
下载PDF
A Study on Dynamic Response of Cable-Seabed Interaction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飞 黄国樑 +1 位作者 邓德衡 涂兴华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09年第4期443-449,共7页
A numerical method i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cable-seabed interaction in this paper. The motion of cable is described by the Lumped Parameter Method, while the seabed, unlike the prevailing s... A numerical method i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cable-seabed interaction in this paper. The motion of cable is described by the Lumped Parameter Method, while the seabed, unlike the prevailing simplified model of elastic foundation, is modeled as an irregular continuous rigid surface with rebound and friction existing, and the forces exerted by the seabed consist of normal counterforce and isotropic tangential Coulomb friction resistance. To describe the detailed dynamic response, two coefficients are introduced by analogy with the theory of rigid body collision with friction. The cable-seabed kinematic and dynamic contact conditions are formulated subsequently, and are used to incorporate the seabed effect into the cable dynamics to produce a set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governing equations. In this paper, we employ 4th order Runge-Kutta method to solve these equations. Several simulation case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seabed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iction and impact have a prominent influence on the statics and dynamics of the c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wed cable numerical simulation seabed interaction impact with fri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