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亚湾湿地底栖微藻对氮素的吸收存储及影响因素探究
1
作者 赵春宇 王岩 +2 位作者 黄小平 唐艳 刘富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47,共8页
为探讨不同类型湿地表层沉积物中底栖微藻对氮素的吸收存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3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分别采集大亚湾光滩湿地(T1)、河口湿地(T2)和红树林湿地(T3)表层沉积物底栖微藻样品,并进行了反复冻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讨不同类型湿地表层沉积物中底栖微藻对氮素的吸收存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3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分别采集大亚湾光滩湿地(T1)、河口湿地(T2)和红树林湿地(T3)表层沉积物底栖微藻样品,并进行了反复冻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中的底栖微藻丰度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温度、营养盐和沉积物粒径可能是影响底栖微藻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不同季节比较发现,底栖微藻的氮累积存储能力表现为枯水期强于丰水期,主要由于丰水期较高温度和强光照引起的过度干燥和光刺激,限制了底栖微藻的生长繁殖。河口湿地丰富的营养物质能促进底栖微藻的生长繁殖,致使在淡澳河河口湿地叶绿素含量最高,底栖微藻丰度也最大。底栖微藻胞内溶解无机氮(DIN)含量表现为T2(河口湿地)>T1(光滩湿地)>T3(红树林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这与其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相一致(P<0.01),并且底栖微藻对氨氮(NH_(4)-N)有较强的累积存储能力,胞内氨氮(IC-NH_(4))占胞内无机氮(IC-DIN)高达90.4%。底栖微藻IC-DIN占整个沉积物氮库的24.2%,其中约20.0%的NH_(4)-N、17.6%的NO_(3)-N和16.0%的NO_(2)-N被吸收累积在底栖微藻细胞内。整体上,大亚湾湿地沉积物底栖微藻的氮素累积能力受营养负荷的影响,且NH_(4)-N负荷越高,底栖微藻对氮的吸收存储能力越强,能有效降低近岸富营养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微藻 氮存储 影响因素 滨海湿地
下载PDF
九孔鲍育苗池附着基上底栖微藻群落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振华 杜琦 +1 位作者 梁君荣 陈月忠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9-1007,共9页
2006年9月14至10月26日对福建省漳浦县下蔡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育苗池进行定点采样。检测结果共鉴定底栖微藻24属62种,其中硅藻21属59种,绿藻、蓝藻和褐藻各1种。附着基上底栖微藻的优势种有12种,全部为硅藻,如盾... 2006年9月14至10月26日对福建省漳浦县下蔡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育苗池进行定点采样。检测结果共鉴定底栖微藻24属62种,其中硅藻21属59种,绿藻、蓝藻和褐藻各1种。附着基上底栖微藻的优势种有12种,全部为硅藻,如盾卵形藻微小变种(Cocconeis scutellum var.parva)、小形舟形藻(Navicula parva)、咖啡双眉藻(Amphora coffeaeformis)、琴式菱形藻(Nitzschia panduriformis)等。优势种的优势度突出。常见种有25种,少见种有27种。优势种和常见种多是能够适应底栖环境的种类。附着基上底栖微藻种类及多样性指数育苗早期波动大,后期逐渐稳定,底栖微藻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980~1.959,结果表明,底栖微藻群落结构的演变与鲍幼体摄食活动有很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孔鲍 鲍育苗池 底栖微藻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胶州湾红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种类组成及其生物量变化 被引量:22
3
作者 姜祖辉 陈瑞盛 王俊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81,共8页
2004年2月至2005年3月对胶州湾红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的种类、数量和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胶州湾红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种类比较单一,仅鉴定出硅藻和甲藻2门,共有7属10种,其中硅藻门5属8种,甲藻门2属2种,... 2004年2月至2005年3月对胶州湾红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的种类、数量和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胶州湾红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种类比较单一,仅鉴定出硅藻和甲藻2门,共有7属10种,其中硅藻门5属8种,甲藻门2属2种,其中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的种类最多,有4种。从数量来看,舟形藻Naviculasp.的数量最高,占底栖微藻总量的24.6%,其次是曲舟藻(Pleurosigmasp.),占底栖微藻总量的15.8%,中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centralis和多甲藻Peridiniumsp.的数量最少,均占总量的1.8%。底栖微藻的个体数量为303~226364cell/m2,年平均数量为22685cell/m2。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和春季数量高于夏季和秋季,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各站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基本和底栖微藻的数量变化一致,表现为冬季和春季高,夏季和秋季低,而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刚好相反。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均随取样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叶绿素a的含量在0~15mm的深度内急剧降低,而后维持在较低的含量,相比之下,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降低比较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红岛 潮间带 底栖微藻 种类组成 叶绿素A 脱镁叶绿素a
下载PDF
长江口盐沼湿地底栖微藻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有机质产出的贡献 被引量:7
4
作者 商栩 管卫兵 张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47,共8页
2006年6月(夏季)和12月(冬季)分别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潮滩底栖微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估算了湿地内各主要初级生产者的生产力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分布于该盐沼湿地的底栖微藻在光照条件下主要聚集于沉积物表层,形成其生物量随深... 2006年6月(夏季)和12月(冬季)分别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潮滩底栖微藻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估算了湿地内各主要初级生产者的生产力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分布于该盐沼湿地的底栖微藻在光照条件下主要聚集于沉积物表层,形成其生物量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少的垂直分布模式,并随滩面植被盖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呈现为:光滩、藨草区、米草区≈芦苇区的水平分布特征。九段沙湿地中单位面积上底栖微藻的生物量远高于上覆水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其单位面积生产力也显著高于后者,表明底栖微藻在源自单胞藻的湿地有机产出中占有主导地位。九段沙湿地中底栖微藻总生物量远低于地表维管植物,其生物量仅占潮滩初级生产者总生物量的约0.41%,所产出的有机质却达到潮滩总初级生产力约16.53%,意味着这种高营养、易摄取的有机产出有能力成为维持该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底栖微藻 盐沼湿地 初级生产力 九段沙
下载PDF
乳山湾东流区滩涂底栖微藻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5
5
作者 尹晖 孙耀 +4 位作者 石晓勇 姜守轩 孟伟 宋建中 陈永柱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2-66,共5页
2004年6、8和10月对乳山湾东流区进行了底栖微藻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测定。结果表明,乳山湾东流区滩涂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浓度和脱镁叶绿素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非养殖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8月最高(57.60mg/m^2),6月次之... 2004年6、8和10月对乳山湾东流区进行了底栖微藻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现场测定。结果表明,乳山湾东流区滩涂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浓度和脱镁叶绿素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非养殖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8月最高(57.60mg/m^2),6月次之(51.89mg/m^2),10月最低(23.04mg/m^2),养殖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6月最高(54.20mg/m^2),10月次之(33.50mg/m^2),8月最低(23.35mg/m^2)。由于光的限制,养殖区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主要分布在表层0~1cm,随深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浓度呈递减趋势,乳山湾东流区滩面养殖区初级生产力6月(92.98mgC/m^2·h)最高,10月次之(76.85mgC/m^2·h),8月最低(68.40mgC/m^2·h)。滩涂单位面积初级生产力超过单位面积水体的初级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微藻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滩涂 乳山湾
下载PDF
丁字湾潮间带日本刺沙蚕幼体对底栖微藻的摄食率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诗红 张志南 吕瑞华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9-414,共6页
采用同位素 14 C现场同步示踪技术 ,测定了丁字湾北部泥质潮间带不同体长日本刺沙蚕幼年个体对底栖微藻的摄食率。结果表明 ,日本刺沙蚕的个体摄食率与虫体体长呈正相关 ,其总体摄食率为 0 .5 399× 10 -3 h-1,相当于摄食底栖微藻 1... 采用同位素 14 C现场同步示踪技术 ,测定了丁字湾北部泥质潮间带不同体长日本刺沙蚕幼年个体对底栖微藻的摄食率。结果表明 ,日本刺沙蚕的个体摄食率与虫体体长呈正相关 ,其总体摄食率为 0 .5 399× 10 -3 h-1,相当于摄食底栖微藻 1.985μg C· 10 cm-2 · h-1。同时得出 5月份现场条件下底质表层初级生产力为 38.2 4 μg C· 10 cm-2· 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刺沙蚕 底栖微藻 同位表示踪 摄食率 初级生产力 丁字湾
下载PDF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底质环境因子对底栖微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邱勇 王源勇 +1 位作者 谢聿原 黄邦钦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61,共9页
本研究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潮间带滩涂采集表层底质沉积物样品,研究环境因子对红树林生境底质中的底栖微藻总初级生产力、群落呼吸速率和群落净生产力的影响和调控机制.结果表明,红树林滩涂生境... 本研究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潮间带滩涂采集表层底质沉积物样品,研究环境因子对红树林生境底质中的底栖微藻总初级生产力、群落呼吸速率和群落净生产力的影响和调控机制.结果表明,红树林滩涂生境底质中底栖微藻总初级生产力为(2. 4±0. 8) mmol C/(m^2·h),与温度正相关,呈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温度是影响底栖微藻总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环境因子;受红树林凋落物的影响,红树林生境底质中群落呼吸速率较高,使得秋、冬、春季一些月份群落净生产力出现负值,群落净生产力全年均值为(0. 5±1. 8) mmol C/(m^2·h),基本上处于二氧化碳收支平衡的状态.本研究显示底栖微藻的初级生产力影响了红树林生境底质的二氧化碳源汇格局,在红树林湿地碳循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底栖微藻 初级生产力 净初级生产力 群落呼吸 红树林生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青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姜祖辉 陈瑞盛 王俊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6,共5页
2004年3~6月,选择胶州湾口近海作为研究海区,在栈桥、湛山湾和石老人3个站位每月取样两次,每次退潮后,在潮间带固定地点采集底质样品,分别测定样品中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同步观测海水温度、海水密度和pH值。结果... 2004年3~6月,选择胶州湾口近海作为研究海区,在栈桥、湛山湾和石老人3个站位每月取样两次,每次退潮后,在潮间带固定地点采集底质样品,分别测定样品中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同步观测海水温度、海水密度和pH值。结果显示,青岛近岸春季海水水温上升较快,海水密度和pH比较稳定。栈桥取样点底质中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8、0.47、0.34和0.16μg/g。湛山湾取样点底质中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波动较小,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2、0.56、0.36和0.45μg/g。石老人海水浴场底质中的叶绿素含量最低,波动较大,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6、0.28、0.20和0.29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微藻 叶绿素 脱镁叶绿素a
下载PDF
不同类型附着基及其底栖微藻对池塘养殖仿刺参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许翠娅 《渔业研究》 2019年第4期284-292,共9页
对池塘养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过程中4种附着基(扇贝笼、编织袋、遮阳网和空心砖)及其底栖微藻的种类组成、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变化进行分析,并研究不同附着基对仿刺参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附着基上底栖微藻以硅藻... 对池塘养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过程中4种附着基(扇贝笼、编织袋、遮阳网和空心砖)及其底栖微藻的种类组成、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变化进行分析,并研究不同附着基对仿刺参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附着基上底栖微藻以硅藻占绝对优势,扇贝笼、编织袋、遮阳网和空心砖上底栖微藻生物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46、2.46、2.77和3.82μg·cm-2;4种附着基上仿刺参的生长和存活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空心砖上的仿刺参生长较为缓慢,但成活率(66.5%)和产量(192.8 g·m^-2)最高,扇贝笼上仿刺参的成活率(48.7%)和产量(169.8 g·m^-2)仅次于空心砖,编织袋和遮阳网附着基上仿刺参的成活率和产量都较低。研究结果表明,池塘养殖仿刺参稚参的产量和成活率与附着基上底栖微藻的生物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附着基 底栖微藻 生长 成活率
下载PDF
厦门筼筜湖潟湖底栖微藻光合色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欣 徐松立 +2 位作者 肖武鹏 谢聿原 黄邦钦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9-87,共9页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技术研究了厦门筼筜湖潟湖表层沉积物的底栖微藻生物量(以叶绿素a计)和光合色素组成,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检出岩藻黄素、别藻黄素、玉米黄素、叶绿素b四种光...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技术研究了厦门筼筜湖潟湖表层沉积物的底栖微藻生物量(以叶绿素a计)和光合色素组成,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检出岩藻黄素、别藻黄素、玉米黄素、叶绿素b四种光合色素,对应的微藻类群包括硅藻、隐藻、蓝藻和绿藻.底层(表层沉积物)与水层(水体)微藻叶绿素a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但底层-水层对应的光合色素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暗示底层光合色素主要是底栖微藻的贡献,而非来自水层浮游微藻的沉降.底栖微藻生物量随时间变化明显,夏季(6~8月)较低(1.30 mg/m2),冬季(12月至翌年2月)较高(86.16 mg/m2).各测站底栖微藻生物量存在空间差异,随湖区的水深增加而降低,与沉积物表层光辐照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岩藻黄素与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别藻黄素与水体无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玉米黄素分布主要受温度影响,除玉米黄素外,其他光合色素含量与光辐照度呈正相关.初步估算表明,底栖微藻占该浅水潟湖生态系统水层-底层微藻叶绿素a生物量和固碳量的27.64%和1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底栖微藻 光合色素 簧彗湖 亚热带泻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厦门大嶝岛潮间带底栖微藻叶绿素荧光对温度和光照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穆文华 谢聿原 黄邦钦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18-325,共8页
采用PAM叶绿素荧光技术,于2013年5月在厦门大嶝岛潮间带,对不同底质类型(泥质、泥砂质和砂质)底栖微藻的光合作用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底栖微藻的光合系统II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呈泥质(0.33)〉泥砂质(0.28)〉砂质(0... 采用PAM叶绿素荧光技术,于2013年5月在厦门大嶝岛潮间带,对不同底质类型(泥质、泥砂质和砂质)底栖微藻的光合作用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底栖微藻的光合系统II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呈泥质(0.33)〉泥砂质(0.28)〉砂质(0.01);底栖微藻叶绿素a含量亦呈上述变化趋势.不同温度(15-35℃)和不同光照透射率(0-100%)的短期(0.5-2.0 h)培养实验表明,底栖微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27℃左右)接近于环境温度,体现了其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过高的温度(35℃及以上)会抑制光合作用活性,进而限制其生长;此外,光照实验表明底栖微藻可通过自身的运动和变化来适应光照强度的变化,不同底质类型可能存在不同的光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底栖微藻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温度 光照 潮间带 厦门海域
下载PDF
潮滩底栖微藻生物量垂直变化对其遥感反演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少朋 邢前国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55-1159,共5页
遥感信号与潮滩表层沉积物底栖微藻生物量的定量关系,与定义生物量对应的沉积物深度相关。以叶绿素浓度表征沉积物底栖微藻生物量,对烟台四十里湾潮滩表层沉积物柱样分别以3 mm和1 mm间隔分层,分析研究其叶绿素垂直分布特征;模拟、分析... 遥感信号与潮滩表层沉积物底栖微藻生物量的定量关系,与定义生物量对应的沉积物深度相关。以叶绿素浓度表征沉积物底栖微藻生物量,对烟台四十里湾潮滩表层沉积物柱样分别以3 mm和1 mm间隔分层,分析研究其叶绿素垂直分布特征;模拟、分析以指数衰减曲线斜率表征的叶绿素垂直分布变化对叶绿素浓度遥感反演模式的影响。结果显示,潮滩表层1 cm和3 cm内,叶绿素浓度均随着深度增加呈指数式衰减;垂直衰减曲线斜率逐渐变大时,沉积物表层1 cm内的叶绿素浓度逐渐降低,基于叶绿素浓度与光谱指数NDI-MPB间回归方程的遥感反演模式亦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里湾 底栖微藻 叶绿素浓度 垂直分布 反射率 潮滩
下载PDF
天津厚蟹和红海滩底栖微藻及翅碱蓬的生态关系
13
作者 汪炎 柳圭泽 +3 位作者 于国欣 杨晓龙 曹林泉 刘青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为探究辽宁盘锦红海滩地区翅碱蓬种群衰退的原因,针对翅碱蓬植被生长区中底栖微藻、天津厚蟹的生态关系进行了研究。于2021年5月和8月选取光滩、翅碱蓬长势好及翅碱蓬长势差的三个区域,并在同一区域的沟面、沟坡、沟底3个位置进行表层... 为探究辽宁盘锦红海滩地区翅碱蓬种群衰退的原因,针对翅碱蓬植被生长区中底栖微藻、天津厚蟹的生态关系进行了研究。于2021年5月和8月选取光滩、翅碱蓬长势好及翅碱蓬长势差的三个区域,并在同一区域的沟面、沟坡、沟底3个位置进行表层底泥采集;测定翅碱蓬植株株高和湿重;将采捕的天津厚蟹带回实验室,进行翅碱蓬摄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底栖微藻平均密度5、8月份分别为46.72±17.71 cells/cm^(2)和6.47±4.98 cells/cm^(2),5月份明显高于8月份,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翅碱蓬长势好的区域最低,与光滩、长势差区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底栖微藻的生物量5、8月份分别为(0.057±0.023)×10^(-3) mg/cm^(2)和(0.005±0.001)×10^(-3) mg/cm^(2),亦是翅碱蓬长势好的区域最低,与其他2个区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翅碱蓬植株的株高5、8月分别为10.61±2.10 cm和20.53±2.79 cm,3个区域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翅碱蓬平均单株湿重5、8月分别为0.40±0.26 g和8.36±2.37 g,5月长势差的区域与其它2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p<0.05);天津厚蟹能够摄食翅碱蓬,体重增加,厚蟹的日平均摄食量亦增大,大小个体差异显著(p<0.05)。实验测得厚蟹的平均日粮为22.1 mg/g。天津厚蟹的扰动作用是红海滩翅碱蓬退化的原因之一,本文为翅碱蓬生态系统中天津厚蟹与底栖微藻、翅碱蓬的生态作用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厚蟹 翅碱蓬 底栖微藻 红海滩 生态关系
原文传递
底栖生物影响下的潮滩微地貌演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怡 张荷悦 +2 位作者 孙涛 曹浩冰 周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4-2033,共10页
潮滩是海岸带湿地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中分布的底栖生物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潮滩底栖微藻、泥沙与水动力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影响潮滩微地貌形态,明晰底栖生物对潮滩微地貌的演化机制至关重要。以黄河三角洲潮滩湿地为研究区,通... 潮滩是海岸带湿地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中分布的底栖生物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潮滩底栖微藻、泥沙与水动力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影响潮滩微地貌形态,明晰底栖生物对潮滩微地貌的演化机制至关重要。以黄河三角洲潮滩湿地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潮滩微地貌动力模型,探究底栖生物对微地貌格局演化的作用机制,分析底栖生物对微地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底栖微藻生长与泥沙扩散、水流再分配过程交互作用驱动下,潮滩上可形成底栖微藻覆盖的高丘与积水洼地交替分布的规则性微地貌斑图;(2)微地貌斑图的形成提高了潮滩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和泥沙淤积高度;(3)底栖微藻与泥沙、水流的交互作用使得潮滩微地貌系统对侵蚀扰动呈现非线性响应行为,系统存在临界点,且在一定侵蚀率范围内存在双稳态;(4)黄河口泥螺入侵使得微地貌系统抵抗侵蚀扰动能力减小,且系统稳定性随泥螺生物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地貌 底栖微藻 动物 水沙过程 自组织
下载PDF
盐沼湿地沉积物表层微型藻类生物量分析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禹润 左平 《海洋科学前沿》 2016年第4期127-134,共8页
盐沼湿地中的底栖微藻是该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是多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国内外众多研究观测的基础上,尝试对底栖微藻研究进行综合性的文献总结,旨在对底栖微藻的相关问题与科研成果进行一个初步小结和概括。生物量或... 盐沼湿地中的底栖微藻是该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是多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国内外众多研究观测的基础上,尝试对底栖微藻研究进行综合性的文献总结,旨在对底栖微藻的相关问题与科研成果进行一个初步小结和概括。生物量或初级生产力仍是研究底栖微藻的基础指标。基于多地长期观测数据,发现底栖微藻的生物量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地区性差异巨大,同一区域季相变化明显。沉积物粒度、盐沼植被、营养物浓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综合影响底栖微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微藻 生物量 盐沼湿地 初级生产力 叶绿素A
下载PDF
枸杞岛海藻场小型无脊椎动物的食物来源 被引量:14
16
作者 蒋日进 章守宇 +4 位作者 毕远新 汪振华 周曦杰 赵旭 陈亮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87-1498,共12页
枸杞岛近岸海藻场生态系统内浮游动物、端足类、多毛类和棘皮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是海藻场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将初级生产者的能量产出向高级消费者传递转移的功能。为了探明桡足类、太平洋磷虾、中国毛虾、短毛海鳞虫、厚壳... 枸杞岛近岸海藻场生态系统内浮游动物、端足类、多毛类和棘皮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是海藻场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将初级生产者的能量产出向高级消费者传递转移的功能。为了探明桡足类、太平洋磷虾、中国毛虾、短毛海鳞虫、厚壳贻贝、角蝾螺、紫海胆、钩虾、麦秆虫、海绵和钩虾幼体等海藻场内主要小型无脊椎动物的能量来源,本研究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海藻场食物网内这些小型无脊椎动物及其潜在食源浮游植物、大型海藻、底栖微藻等初级生产者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并用Iso Source多源线性混合模型来估算不同初级生产者对小型无脊椎动物的食源贡献率。结果表明,初级生产者的δ13C值为-21.7‰^-13.8‰,δ15N值为2.3‰~11.6‰。初级生产者沉积相颗粒有机物、浮游植物、水相颗粒有机物、铜藻的δ13C值无显著的季节差异(P>0.05),附生生物、孔石莼和底栖微藻的δ13C值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0.05)。在所有的初级生产者中,仅附生生物的δ15N值有极显著的季节差异,其余种类的季节变化不显著。小型无脊椎动物的δ13C值为-20.3‰^-15.4‰,δ15N值为2.5‰~8.1‰。在所有的小型无脊椎动物中,仅桡足类的δ13C、δ15N值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其余小型无脊椎动物的δ13C、δ15N值都无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基于Iso Source模型分析发现,浮游植物和水相颗粒有机物等是桡足类、太平洋磷虾和中国毛虾等浮游动物以及海绵的主要食源;钩虾幼体和麦秆虫等啃食性端足类主要以附着微藻为食;大型海藻和底栖微藻是钩虾、紫海胆和角蝾螺等底栖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无脊椎动物 浮游植物 附生生物 大型海 底栖微藻
下载PDF
基于现场光谱的潮滩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遥感模式 被引量:6
17
作者 邢前国 禹定峰 +3 位作者 娄明静 吕迎春 李少朋 韩秋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88-2191,共4页
提出了一种可实现潮滩表层叶绿素的现场快速、无损的光学检测方法。利用反射率光谱对我国潮滩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浓度进行了观测试验。基于高光谱650,675及700nm各波段的反射率,提出了用于叶绿素浓度反演的归一化底栖微藻差异指数(NDI-M... 提出了一种可实现潮滩表层叶绿素的现场快速、无损的光学检测方法。利用反射率光谱对我国潮滩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浓度进行了观测试验。基于高光谱650,675及700nm各波段的反射率,提出了用于叶绿素浓度反演的归一化底栖微藻差异指数(NDI-MPB)、及可消除呈直线或近似直线变化的背景噪声光谱的反射谷深度(T-depth)模型。研究结果表明,NDI-MPB指数与表层沉积物(3mm)中的叶绿素-a浓度(2.22~49.36mg.m-2)有极好的线性相关性(r>0.99);以叶绿素-a浓度表征底栖微型藻类生物量,NDI-MPB可用于潮滩表层底栖微型藻类生物量的遥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微藻 生物量 高光谱 遥感 潮滩 黄海
下载PDF
Standing Crop and Primary Production of Benthic Microalgae on the Tidal Flats in Yueqing Bay
18
作者 HAO Qiang CAI Yuming +3 位作者 NING Xiuren LIU Chenggang PENG Xin TANG Xuex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1年第2期157-164,共8页
The standing stock and primary production of benthic microalgae on tidal flats were measured seasonally at 3 transects (Puqing, Dahengchuang and Puqi) in Yueqing Bay during 2002 200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g... The standing stock and primary production of benthic microalgae on tidal flats were measured seasonally at 3 transects (Puqing, Dahengchuang and Puqi) in Yueqing Bay during 2002 200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gral chlorophyll a (Chl a) concentration in tidal flat mud exhibited a seasonal variation with the order of magnitude: winter (14.0 4.2 mg m-2) > spring (13.0 6.3 mg m-2) > autumn (7.7 5.9 mg m-2) > summer (4.6 3.2 mg m-2). The primary production showed an order of magnitude: spring (270.5 224.9 mgC m-2 d-1)>winter (238.7 225.5 mgC m-2 d-1)>autumn (214.1 56.2 mgC m-2 d-1)>summer (71.6 44.6 mgC m-2 d-1). Both chlorophyll a and primary production showed maximum values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sediment, and decreased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depth due to sun light limitation. The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easonal variation and tidal flat condition affected Chl a greatly, b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primary production. The annual primary production of benthic microalgae on tidal flats in Yueqing Bay was estimated at 16143 tons carbon, which is sufficient to support 1.02×105 tons shellfish production.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chlorophyll and primary production on the tidal flats in Yueqing Bay were discussed. By comparing with other bays on China's coast, it was observed that Yueqing Bay is a region with high benthic microalgae standing crop and primary production,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type of its sed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 底栖微藻 乐清湾 人大常委会 滩涂 作物 叶绿素A 季节变化
下载PDF
A Pilot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Blooms of the Benthic Mucilage-Forming Microalga Chrysophaeum taylorii
19
作者 Sarah Caronni Maria Anna Delaria +1 位作者 Giovanni Macri Filippo Blas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5年第1期9-16,共8页
关键词 底栖微藻 海水温度 水华 试验 粘液 实验证据 正相关关系 地中海
下载PDF
潮滩生物-物理互馈机制与系统稳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荷悦 周怡 +2 位作者 孙涛 曹浩冰 周曾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7-468,共12页
潮滩是海岸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海岸生态系统健康、抵御海岸自然灾害、蓝碳固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潮滩为多种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环境的同时,不同类型生物也通过改变水、沙过程影响潮滩地貌演化与系统稳态.本文归纳了盐沼植... 潮滩是海岸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海岸生态系统健康、抵御海岸自然灾害、蓝碳固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潮滩为多种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环境的同时,不同类型生物也通过改变水、沙过程影响潮滩地貌演化与系统稳态.本文归纳了盐沼植被、底栖微藻对潮滩水动力、泥沙运动过程的生物-物理效应,提出了描述潮滩生物与泥沙在时间、空间尺度上反馈过程的概化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生物-物理互馈时间累积驱动下潮滩系统双稳态及稳态突变理论特性,总结了潮滩生物与周围物理条件空间自组织作用下的地貌形态形成机制,探讨了潮滩系统层面的连续性现场观测、生物种间作用对生物-物理互馈过程的调节,以及外界扰动下潮滩生物地貌系统稳态突变阈值定量模拟等方面仍面临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盐沼植被 底栖微藻 生物-物理效应 地貌演变 系统稳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