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第四纪西太平洋底栖有孔虫群与大洋深层水环流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萌莎 黄宝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105,共9页
选取赤道西太平洋ODP 807站位(3°36.42′N,156°37.49′E,水深2 803.8m,岩心长822.9m)26.27~43.02mbsf层段中的底栖有孔虫进行研究,以便了解早更新世2.5~1.6Ma BP时期古生产力和深水环流的变化。结果显示,这一时期底栖有孔... 选取赤道西太平洋ODP 807站位(3°36.42′N,156°37.49′E,水深2 803.8m,岩心长822.9m)26.27~43.02mbsf层段中的底栖有孔虫进行研究,以便了解早更新世2.5~1.6Ma BP时期古生产力和深水环流的变化。结果显示,这一时期底栖有孔虫堆积速率(BFAR)、表生种和内生种比值(E/I)、Uvigerina spp.百分含量和有机碳百分含量(TOC%)等替代指标反映了西太平洋古生产力总体上呈现冰期高、间冰期低的特点,而其中Bulimina alazanensis的丰度变化则相反,反映了该种有可能更适合温暖、低营养的底层水环境。2.5~1.6 MaBP时期底栖有孔虫在丰度上以Uvigerina spp.为主,指示了早更新世西太平洋深层水受北部水团的控制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环流 底栖有孔虫群落 古生产力 西太平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