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底栖生物指数的辽东湾生态质量状况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蔡文倩 周娟 +3 位作者 林岿璇 王瑜 夏阳 刘录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112,共8页
以2007年7月辽东湾近岸海域获取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和环境参数数据为基础,首次将W-statistic应用于该海域的生态质量状况评价,并结合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价结果全面分析其生态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大... 以2007年7月辽东湾近岸海域获取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和环境参数数据为基础,首次将W-statistic应用于该海域的生态质量状况评价,并结合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价结果全面分析其生态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大多数离岸海域取样点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轻度干扰为主,而北部河口区(如大辽河口、双台子河口)则以重度干扰为主,且沿河口区向外有明显的空间梯度。这跟入海河流携带大量的营养盐入湾从而导致河口区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有关。各指数均能较为敏感地响应富营养化的空间梯度变化,且与富营养化指数显著相关;同时,3个指数之间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能辨析北岸河口区组与近岸海域组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显著性差异,适用于评价辽东湾的生态质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底栖生物指数 生态质量状况评价 辽东湾
下载PDF
基于底栖生物指数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桂营 刘小贤 +2 位作者 冯曾光 单晨枫 马成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3期169-172,183,共5页
生态系统健康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即时间上可保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能力、胁迫恢复能力。该文阐述了应用广泛的底栖生物指数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底栖生物指数(指示物种、AMBI指数、BENTIX指... 生态系统健康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即时间上可保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能力、胁迫恢复能力。该文阐述了应用广泛的底栖生物指数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底栖生物指数(指示物种、AMBI指数、BENTIX指数、群落多样性指数、M-AMBI指数)的原理以及适用的生态环境状况,探究5种底栖生物指数的内在联系,建立针对不同生态环境的底栖生物指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指数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方法
下载PDF
不同底栖生物指数在福建省近岸海域的适用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海燕 傅世锋 +1 位作者 蔡晓琼 陈庆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51-2058,共8页
将3个底栖生物指数AZTI海洋生物指数(AMBI)、多毛类机会种和端足目动物指数(BOPA)、底栖动物多毛类和端足目指数(BPA)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H)应用于福建省近岸海域4个典型海湾和1个河口的生态质量评价,评估这4个指数在研究区的适用性.... 将3个底栖生物指数AZTI海洋生物指数(AMBI)、多毛类机会种和端足目动物指数(BOPA)、底栖动物多毛类和端足目指数(BPA)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H)应用于福建省近岸海域4个典型海湾和1个河口的生态质量评价,评估这4个指数在研究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4个指数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评价等级完全相同的站位仅有4个,占总评价站数的8.7%;AMBI将76.1%的站位评价为等级"良",BOPA将89.1%的站位评价为等级"优",BPA和H的评价结果等级梯度变化明显;对于海湾,BOPA、BPA和AMBI与营养盐因子活性磷酸盐(DIP)和无机氮(DIN)无显著相关性,不能响应研究区的富营养化压力;而H与DIN呈显著负相关.对于河口,BOPA、BPA和AMBI与DIP和DIN均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与入海口距离的减小,7个断面生态质量评价等级没有明显变化,不能识别河口高强度的富营养化压力,评价结果偏高;而H与DIN呈显著负相关,且随着与入海口距离的减小,7个断面生态质量评价等级呈现提高的趋势.总体上,BOPA、BPA和AMBI在福建近岸海域的适用性较低,而H更合适该研究区,能够响应研究区主要的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TI海洋生物指数 多毛类机会种和端足目动物指数 底栖动物多毛类和端足目指数 底栖生物指数 生态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赣江流域河流健康评价 被引量:38
4
作者 张方方 张萌 +2 位作者 刘足根 陈宏文 齐述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3-971,共9页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数之一。根据2009—2010年期间赣江流域60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15个参照点,45个受损点),对17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B-IBI指数...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数之一。根据2009—2010年期间赣江流域60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15个参照点,45个受损点),对17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B-IBI指数体系由总分类单元数、甲壳和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甲壳和软体动物%和BI指数构成。采用比值法统一各生物参数量纲,将各个生物参数分值加和得到B-IBI指数值。根据参照点的B-IBI值的25%分位数值最终确定赣江流域河流健康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表明,赣江流域60个采样点中19个为健康,19个为亚健康,14个为一般,8个较差。综合来看,赣江流域河流处于健康-亚健康状态:上游各支流中绵水、贡江、上犹江和桃江为健康状态,章水、濂水、梅江和平江为较差状态;中游各支流健康评价结果多为健康-亚健康状态,而乌江为较差状态;下游各支流为健康-亚健康状态;赣江干流上健康评价的结果均为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 大型底栖动物 河流健康评价 赣江
下载PDF
永定河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构建与健康评价 被引量:30
5
作者 慕林青 张海萍 +4 位作者 赵树旗 刘培斌 高晓薇 李玉臣 渠晓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7-707,共11页
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是河流健康评价与河流修复的重要步骤.根据2017年4月永定河流域23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生物监测数据,基于监测点水质状况与栖息地质量综合评估指数得分,选择潮白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类群相似且人为干扰... 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是河流健康评价与河流修复的重要步骤.根据2017年4月永定河流域23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生物监测数据,基于监测点水质状况与栖息地质量综合评估指数得分,选择潮白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类群相似且人为干扰较小的5个监测点作为参照区域,构建永定河B-IBI(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通过对大型底栖动物33个生物参数的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最终确定永定河B-IBI由总分类单元数、蜉蝣目(E)-襀翅目(P)-毛翅目(T)个体相对丰度、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摇蚊科个体相对丰度、敏感类群分类单元数、科级耐污指数(family biotic index,FBI值)等6个核心参数构成.采用生物完整性研究中常用的比值法和三分法构建的B-IBI评价得分体系.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出的B-IBI均具有较高的判别能力,均能较好地判别参照水体和受损水体的健康状况,二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R>0.90).永定河河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洋河、桑干河和永定河干流监测点B-IBI平均得分分别为1.97、1.86和1.78,妫水河B-IBI平均值为2.48,23个采样点中有16个处于较差状态,7个处于一般状态.相关性分析表明,B-IBI指数与栖息地质量综合评估指数得分、ρ(DO)呈显著正相关,与ρ(NH4+)、浊度、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B-IBI指数对于栖息地人为干扰和水质污染均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研究显示,永定河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基本丧失,全流域底栖动物群落呈现全面退化趋势,识别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关键要素、恢复永定河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亟待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流域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 大型底栖动物 健康评价
下载PDF
玉符河生态修复目标及方案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倪红珍 贾金生 +2 位作者 王芳 殷峻暹 傅小城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6期53-58,共6页
分析济南市玉符河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样点调查方法,寻找玉符河生态水文规律,提出玉符河生态修复的目标和方案,建议在玉符河生态恢复过程中进行长期的水文与生物监测,注重本底资料的完善与积累,以便为我国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关键词 玉符河 生态修复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 生态水文规律
下载PDF
基于干扰梯度的钦江流域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候选参数筛选 被引量:8
7
作者 卢东琪 张勇 +3 位作者 蔡德所 刘朔孺 陈燕海 王备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7-144,共8页
候选参数的科学筛选是构建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关键步骤.在缺乏足够参照样点的情况下,生物参数与环境梯度的响应关系是重要依据.以广西钦江流域冬季枯水期22个样点的环境和底栖动物数据为例,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研究流域的环境梯度,... 候选参数的科学筛选是构建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关键步骤.在缺乏足够参照样点的情况下,生物参数与环境梯度的响应关系是重要依据.以广西钦江流域冬季枯水期22个样点的环境和底栖动物数据为例,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研究流域的环境梯度,进而采用多重回归分析确定对环境干扰敏感且预测性强的构成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38个候选参数中有12个参数与其他参数间的信息冗余性很高(|r|>0.80,P<0.05);余下的26个生物参数与环境梯度主成分Ⅰ(PCⅠ)、主成分Ⅱ(PCⅡ)和栖境质量参数的多重回归分析表明,有13个参数能和环境胁迫较好地响应(P<0.05).参考各指数的代表性和实用性,提出了适于构建该区域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8个生物参数:科级丰度、蜉蝣目丰度、鞘翅目丰度,EPT多度、优势种百分比,捕食者百分比,属级香农多样性指数和BI指数.本研究为类似情况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构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底栖生物指数 主成分分析 多重回归 钦江流域
原文传递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海拉尔河健康 被引量:18
8
作者 霍堂斌 崔晓文 +1 位作者 姜作发 于洪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10-2516,共7页
根据海拉尔河26个采样点(11个参照点,15个受损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和水化学指标,对21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了海拉尔河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指标体系由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 根据海拉尔河26个采样点(11个参照点,15个受损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和水化学指标,对21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了海拉尔河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指标体系由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耐污类群和BI指数构成。采用比值法统一各生物参数量纲,将各个生物参数分值加和得到B-IBI指数值。根据参照点B-IBI值的25%分位数值最终确定海拉尔河健康评价标准。结果表明:在26个采样点中,12个为健康,8个为亚健康,5个为一般,1个较差;总体来看,海拉尔河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各支流中大雁河、库都尔河、特尼河和莫勒格尔河处于健康状态、免渡河为亚健康状态、伊敏河处于一般状态;海拉尔河干流上游处于健康状态,下游处于亚健康状态,干流中游处于一般和较差状态。B-IBI值与电导率(R2=0.52,P<0.01)、COD(R2=0.46,P<0.01)和铵氮(R2=0.42,P<0.01)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 大型底栖动物 河流健康评价 海拉尔河
原文传递
流溪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基于完整性指数的健康评价 被引量:11
9
作者 林罗敏 官昭瑛 +4 位作者 郑训皓 林叔忠 王质军 陈刚 韦桂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77-2084,共8页
2015年2月、6月、9月、12月对流溪河21个采样河段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个季节共检出54科95属114种,其中昆虫纲81种,占总数71.05%;软体动物门的腹足纲、瓣鳃纲共23种,占总数20.18%;蛭纲、寡毛纲和甲壳纲等10种,占总数的8... 2015年2月、6月、9月、12月对流溪河21个采样河段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个季节共检出54科95属114种,其中昆虫纲81种,占总数71.05%;软体动物门的腹足纲、瓣鳃纲共23种,占总数20.18%;蛭纲、寡毛纲和甲壳纲等10种,占总数的8.77%。根据6个参照点和15个受损点的底栖动物数据,对21个生物指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流溪河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指标体系,该体系由多样性指数、EPT分类单元数、摇蚊百分数、颤蚓百分数、敏感类群分类单元数和耐污类群百分数构成。采用比值法计算各生物指数并对各指数值加和得到B-IBI指数值。评价结果表明:在21个河段中,5个为健康,3个为亚健康,10个健康评价为一般,3个较差;总体来看,流溪河处于一般的健康状态;流溪河上游(桂峰水、石坝河、吕田河)等源头支流处于相对健康状态;干流中下游、牛栏河及其他多处支流水质一般或较差。分析表明:上述方法适用于评价流溪河水质健康,可用该方法进行长期监测评价;人类活动程度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溪河 河流健康评价 底栖动物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
原文传递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Macro Benthos Functional Groups and the Associ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m after Wetland Restoration 被引量:1
10
作者 WANG Maoqiu HU Yang +7 位作者 HE Ning WU Mingxuan WU Pengling WANG Qinyi ZHANG Bolun ZHANG Shengle GAO Meihua FANG Shubo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6期1152-1164,共13页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functional groups of macro benthos responded to coastal wetland restoration project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ingle-species approach, methods for identifyi...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functional groups of macro benthos responded to coastal wetland restoration project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ingle-species approach,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functional groups of macro benthos more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states of the wetland, i.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the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is study, the macro benthos samples, soil samples, and pla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each same sample site in April, July, and October of 2017 and January of 2018. After classification of the macro benthos functional groups according to some trait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unctional groups were examined by a linear stepwise regres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macro benthos were classified into 11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based on their traits of forms of locomotion, feeding habits, and food gathering methods. The semi-mobile suspensivores(FDX), semi-mobile surface detritivores(SDX), and Jawed mobile carnivores(CMJ) were the main groups observed in a y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article size,moisture content, and plant height were important common factors influencing most group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of FDX was particle size(P=0.020). Moisture content(P=0.004), plant cover degree(P=0.008), and particle size(P=0.032) comprised the main restrictions of SDX in summer. Soil salinity(P=0.040) and plant height(P=0.011)we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MJ in autumn and winter. This study shows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macro benthos functional groups to promote coastal wetland restoration and future biogeomorphological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al groups macro benthos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biogeomorphological index wetlands restor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