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学德育应重视学生“学知”能力的培养
1
作者 唐梵凌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第2期68-71,共4页
中学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学知与学做。相比较看,学知是学做的前提。引导学生学知,就是训练学生认知法则、了解规律,形成基本的道德认知力和道德判断力。为此,需要从学知己、学知人、学知事、学知识等方面入手,引导中学生了解世界... 中学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学知与学做。相比较看,学知是学做的前提。引导学生学知,就是训练学生认知法则、了解规律,形成基本的道德认知力和道德判断力。为此,需要从学知己、学知人、学知事、学知识等方面入手,引导中学生了解世界、事物、人之间的关系、因果,培养中学生懂得做人“底线”,明确为人为事的行为“边界”,训练中学生“自为”与“善待”的伦理意识和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德育学知 道德认知力 道德判断力 底线准则 边界准则
下载PDF
作为moral reasonability的道德理性及其优先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永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通行的"道德理性"概念的所指及有效性并未局限在理论范围,还必然地延展到实践领域。对于其丰富内含,植根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reason和rationality却不能给予充分表达。基于这两个概念的一些西方传统道德哲学(如康德的道义论... 通行的"道德理性"概念的所指及有效性并未局限在理论范围,还必然地延展到实践领域。对于其丰富内含,植根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reason和rationality却不能给予充分表达。基于这两个概念的一些西方传统道德哲学(如康德的道义论)看起来至高至远,其实并不具有经验或实践层面的可普遍化性,因而在实际生活中难免走向反面。研究发现,如果使用英文词moral reasonability来理解和解释道德理性,或可弥补上述欠缺。因为,相较而言,这后一概念蕴含有一种着眼于"探究原因、提供理由"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或"超底线准则",作为一种形式性的"前道德立场",它更易于落实到现实生活。这个概念不仅能够表达出道德理性中被前两个概念所忽略的含义,而且因为其历史特点具有优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moral reasonability的道德理性 可普遍化性 底线准则 前道德立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