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密度对机械化收获大豆底荚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史宏 《农学学报》 2017年第9期62-67,共6页
针对山西和黄淮海大豆主产区大批育成品种品系难以适应机械化收获的现状,研究影响机械化收获的瓶颈问题——底荚高度,为其适应机械化收获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通过种植密度调控,总结大豆底荚高度的变化规律,分... 针对山西和黄淮海大豆主产区大批育成品种品系难以适应机械化收获的现状,研究影响机械化收获的瓶颈问题——底荚高度,为其适应机械化收获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通过种植密度调控,总结大豆底荚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密度与底荚高度、相关产量性状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OD=8.23处将18份种质分为3类:第一类为中等分枝类型;第二类为多分枝类型;第三类为寡分枝类型。不同分枝类型品种的底荚高度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变化趋势不同。底荚高度适合机械化收获前提下,密度与产量的最佳结合点:中等分枝类型的密度为140000/hm^2和270000/hm^2;寡分枝类型密度为120000株/hm^2和270000/hm^2;多分枝类型的密度为240000/hm^2。密度调控底荚高度,增加收获产量,使其适应机械化收获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植密度 底荚高度 产量 最佳结合点
下载PDF
大豆底荚高度QTL定位及候选基因挖掘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圆圆 李瑞超 +5 位作者 蒋洪蔚 王乔 谢建国 刘春燕 武小霞 陈庆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60,共10页
底荚高度是衡量大豆品种是否适宜机械收获的关键指标。底荚高度较低的品种在机械收割过程中可能造成植株部分被切断或漏割,引起总产量损失。因此,大豆底荚高度候选基因对大豆机械化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nclusive Co... 底荚高度是衡量大豆品种是否适宜机械收获的关键指标。底荚高度较低的品种在机械收割过程中可能造成植株部分被切断或漏割,引起总产量损失。因此,大豆底荚高度候选基因对大豆机械化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ICIM)对208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CSSL)进行大豆底荚高度QTL定位,获得9个与大豆底荚高度相关的QTL,分布在8条连锁群上。结合BSA重测序结果,将与大豆底荚高度相关的QTL定位到C1连锁群上1.1Mb和L连锁群上0.05Mb的区间内,并对其进行基因注释。通过基因注释数据库和信息学分析,在两个共识QTL区间内获得5个可能与大豆底荚高度相关的候选基因。这些结果可以为大豆底荚高度QTL精细定位以及机械化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底荚高度 完备区间作图 BSA 候选基因挖掘
下载PDF
七台河市大豆植株底荚高度增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志刚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1期128-130,共3页
阐述了七台河市大豆植株底荚高度增高现象发生的概况,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的具体措施,为大豆的高产稳产和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 底荚高度 增高原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适应大豆机械化收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史宏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4期9-10,13,共3页
机械收获是大豆提质增效综合机械化技术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大豆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以耐密、高抗倒伏的品种汾豆96为试验材料,在密植栽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2种模式下,研究了大型联合收割机、间套模式收割机和山地割晒机3种... 机械收获是大豆提质增效综合机械化技术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大豆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以耐密、高抗倒伏的品种汾豆96为试验材料,在密植栽培、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2种模式下,研究了大型联合收割机、间套模式收割机和山地割晒机3种收获方式配套的栽培技术指标,计算机械收获带来的利润,为农民节时省工、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支撑,并从种植密度,底荚高度、喷施药剂及最佳时期给出建议。结果表明,机械化收获品种汾豆96,底荚高度在15~20 cm,种植密度可选择27万株/hm2;V7时期用200 mg/L多效唑进行叶面喷施可以有效降低株高和促进熟期提前,有利于机械化收获;最佳收获时期为完熟初期,此时收获机械损失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机械化 抗倒伏 底荚高度 种植密度 栽培技术 机械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