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竹蛏稚贝对底质粒径的选择性试验
1
作者
郝咏芳
曹琛
+3 位作者
黄金勇
高超
张乾
李丹
《水产养殖》
CAS
2022年第10期9-12,共4页
为了解大竹蛏稚贝对底质粒径的选择性,根据辽宁省自然海区底质实际情况,设计了5种不同粒径的底质,分别为:极粗沙(1.250~2.000 mm)、粗沙(0.625~1.250 mm)、中沙(0.313~0.625 mm)、细沙(0.156~0.313 mm)、极细沙(0.078~0.156 mm)。观察...
为了解大竹蛏稚贝对底质粒径的选择性,根据辽宁省自然海区底质实际情况,设计了5种不同粒径的底质,分别为:极粗沙(1.250~2.000 mm)、粗沙(0.625~1.250 mm)、中沙(0.313~0.625 mm)、细沙(0.156~0.313 mm)、极细沙(0.078~0.156 mm)。观察、记录大竹蛏稚贝在不同粒径底质的潜沙行为、潜沙准备时间、潜沙时间。结果表明,壳长6.0~8.5 mm的大竹蛏稚贝在粒径为0.078~1.250 mm的底质中潜沙速度较快,整体潜沙效果较好,对该粒径范围底质有较强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大竹蛏稚贝
底质粒径
潜沙
选择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苏大丰潮滩底质与悬沙的粒径组成特征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占海
高抒
陈沈良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7,共8页
2002年和2003年夏季在江苏大丰潮滩上采集了表层底质和悬沙样品,分析了潮滩不同部位的底质与悬沙的粒径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潮滩表层底质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性,底质泥沙的来源和堆积方式(悬沙沉降和推移质输运)以及植...
2002年和2003年夏季在江苏大丰潮滩上采集了表层底质和悬沙样品,分析了潮滩不同部位的底质与悬沙的粒径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潮滩表层底质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性,底质泥沙的来源和堆积方式(悬沙沉降和推移质输运)以及植被覆盖状况是影响底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悬沙粒径组成在潮周期内的变化有两种模式,一是稳定型,悬沙级配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很小;二是双峰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变化显著,粗细峰强度不断转换。再悬浮、沉降、涨潮时输入潮滩的悬沙和底质级配是影响悬沙粒径组成的主要因子。悬沙与底质在粒径组成上差异明显,再悬浮和沉降是联系二者粒径组成关系的纽带。悬沙沉降对底质的泥沙贡献率从潮滩下部向上部不断增加,在互花米草滩上至少为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质粒径
组成
悬沙
粒径
组成
再悬浮
沉降
大丰潮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几种水陆交错带植物对湖滨带底质的稳固作用
被引量:
5
3
作者
姚程
胡小贞
+2 位作者
耿荣妹
薛彦君
成小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为了研究几种常见水陆交错带植物对底质稳固性的影响,选取太湖贡湖湾水陆交错带内的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黄花水龙(Ludwigia peploides)和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为了研究几种常见水陆交错带植物对底质稳固性的影响,选取太湖贡湖湾水陆交错带内的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黄花水龙(Ludwigia peploides)和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5种水生/湿生植物植物,并利用长江下游常见沙壤土和湖滨带新生底质两种土壤,开展了5种植物对底质稳固作用的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底质孔隙度减少、细小粒径(<50μm)增加有利于底质稳固,改善上覆水指标,减少扰动给上覆水所带来的悬浮颗粒物.直径≤1 mm的须根量、须根长度和须根面积与底质孔隙度和粒径分布增益值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双穗雀稗、李氏禾、香菇草的根系参数与增益值之间存在斜率为0.006~1.727的线性正相关关系;黄花水龙、黄菖蒲植物根系参数与增益值之间则存在斜率为-0.091^-0.011的线性负相关关系.黄菖蒲与黄花水龙的根长密度分别为11.495和9.475 cm/cm^3,根表面积密度分别为0.368和0.294 cm^2/cm^3,根重密度分别为1.844和0.944 mg/cm^3,两种植物对底质孔隙度的增益值分别为15%和9%,对底质粒径分布的增益值分别为92%和47%;双穗雀稗、李氏禾、香菇草的根长密度分别为1.057、7.368和0.651 cm/cm^3,根表面积密度分别为0.033、0.228和0.022 cm^2/cm^3,根重密度分别为0.678、2.537和0.160 mg/cm^3,3种植物根系参数对底质孔隙度的增益值分别为6%、36%和1%,3种植物根系参数对底质粒径分布的增益值分别为16%、17%和-13%.5种植物通过根系提高底质的稳定性,减少底质在水力扰动下悬浮物质以及营养盐的释放,从效能上表现为李氏禾>双穗雀稗>黄菖蒲>黄花水龙>香菇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须根
底质
稳固性
底质粒径
分布
底质
孔隙度
根系参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清河口附近海域泥沙运动特征及风场对泥沙输运的影响
被引量:
11
4
作者
陈斌
黄海军
+1 位作者
严立文
梅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4-112,共9页
根据对莱州湾内小清河口附近海域的海流、含沙量、底质类型分布的观测资料,并结合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该海域的泥沙输运趋势及底床冲淤变化情况。从整个海区来看,含沙量总体趋势为由岸向海逐渐增大,并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
根据对莱州湾内小清河口附近海域的海流、含沙量、底质类型分布的观测资料,并结合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该海域的泥沙输运趋势及底床冲淤变化情况。从整个海区来看,含沙量总体趋势为由岸向海逐渐增大,并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在小清河入海口东北方向海域有一含沙量高值区;底质泥沙的分布沿纵向等深线显示了自岸向海由粗到细的分布规律,沿横向呈北细南粗的特征;浅滩泥沙局部搬运是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河口北侧海域有一较大侵蚀区,淤积区主要分布在河槽以南的滩涂和近岸区域,风场对该海域泥沙输运影响非常显著,小清河河口附近区域在一般天气下海水较清,如遇海向大风,则水体浑黄,但风后悬沙很快沉降,水体又变清。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风场对该海域的影响,其影响大约是无风时平均值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河口
含沙量
泥沙输运
底质粒径
风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海洋山建港后港域夏季水文泥沙状况分析
被引量:
4
5
作者
李鹏
杨世伦
+1 位作者
龚文浩
徐小弟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8,共8页
对2007年9月17~26日在上海洋山港海域固定观测点(平均水深13m)观测得到的水文泥沙要素,以及悬沙和底质样品分析。分析结果为:1)港域有效波高0.21—1.37m(风速0.6~14.0m/s),平均0.61m(平均风速5.5m/s)。平静天气(...
对2007年9月17~26日在上海洋山港海域固定观测点(平均水深13m)观测得到的水文泥沙要素,以及悬沙和底质样品分析。分析结果为:1)港域有效波高0.21—1.37m(风速0.6~14.0m/s),平均0.61m(平均风速5.5m/s)。平静天气(平均风速小于5.0m/s)下,波高随水深变化,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99;而在强风天气下,波高受风况控制。2)最大表层流速超过2.00m/s。大潮涨潮流占优势,小潮时落潮流占优势;与北岛链汊道封堵前相比,大潮涨、落潮平均流速分别减小15%和30%,小潮涨、落潮平均流速均减小30%~40%。各层余流均为西北方向,与涨潮流方向一致;垂向平均余流速0.11cm/s,表层达0.25m/s^3)离底高程1.35m层和0.35m层最大悬沙浓度均大于3kg/m^3,两层平均悬沙浓度分别为0.89和0.95kg/m^3。无论大潮还是小潮涨潮悬沙浓度均大于落潮,这种现象在大潮时更为显著,潮周期中最大悬沙浓度出现在涨急。与工程前相比悬沙浓度明显降低,大、小潮降低均达20%。4)港区底质平均粒径9.0μm工程后有变细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潮流
悬沙浓度
悬沙和
底质粒径
洋山港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几种水陆交错带植物对底质氮磷释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
14
6
作者
姚程
胡小贞
+1 位作者
卢少勇
耿荣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9-599,共11页
选取太湖贡湖湾水陆交错带内的黄菖蒲、双穗雀稗、李氏禾、黄花水龙及香菇草这5种植物,长江下游常见沙壤土、水陆交错带新生底质两种土壤,模拟扰动条件下5种水生植物对底质氮磷释放的抑制.结果表明,植物对底质总磷释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
选取太湖贡湖湾水陆交错带内的黄菖蒲、双穗雀稗、李氏禾、黄花水龙及香菇草这5种植物,长江下游常见沙壤土、水陆交错带新生底质两种土壤,模拟扰动条件下5种水生植物对底质氮磷释放的抑制.结果表明,植物对底质总磷释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双穗雀稗、香菇草、黄菖蒲可以将上覆水总磷浓度控制在0.02 mg·L^(-1),李氏禾、黄花水龙控制在0.03mg·L^(-1);李氏禾、黄花水龙试验组总磷释放率控制在0.1 d-1,双穗雀稗、香菇草、黄菖蒲试验组控制在0.05 d-1.植物生长增加了底质氮的赋存,带来底质氮释放的增加,而黄菖蒲、双穗雀稗则可以将底质总氮释放速率控制在0.02 d-1,上覆水总氮浓度控制在0.4 mg·L^(-1).植物须根根长密度、根重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成为抑制底质氮磷释放的主要因素,须根穿插增加底质中粒径≤50μm的颗粒物,从而减少了水体扰动造成的底质上扬;同时须根在生长过程增加底质总氮含量,吸收底质中的磷.5种水陆交错带植物正是通过上述两种机制抑制底质中氮磷的释放,其中黄菖蒲、双穗雀稗因为其发达的根系,抑制氮磷物质释放的效果最佳,其次为李氏禾、香菇草,黄花水龙对底质氮磷释放的抑制作用在5种植物中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交错带植物
底质粒径
底质
氮磷
须根根系
原文传递
题名
大竹蛏稚贝对底质粒径的选择性试验
1
作者
郝咏芳
曹琛
黄金勇
高超
张乾
李丹
机构
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葫芦岛市自然资源事物服务中心
出处
《水产养殖》
CAS
2022年第10期9-12,共4页
文摘
为了解大竹蛏稚贝对底质粒径的选择性,根据辽宁省自然海区底质实际情况,设计了5种不同粒径的底质,分别为:极粗沙(1.250~2.000 mm)、粗沙(0.625~1.250 mm)、中沙(0.313~0.625 mm)、细沙(0.156~0.313 mm)、极细沙(0.078~0.156 mm)。观察、记录大竹蛏稚贝在不同粒径底质的潜沙行为、潜沙准备时间、潜沙时间。结果表明,壳长6.0~8.5 mm的大竹蛏稚贝在粒径为0.078~1.250 mm的底质中潜沙速度较快,整体潜沙效果较好,对该粒径范围底质有较强的选择性。
关键词
辽宁省
大竹蛏稚贝
底质粒径
潜沙
选择性
Keywords
Liaoning Province
Solen grandis Dunker
Sediment particle size
Drilling into the sand
Selectivity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苏大丰潮滩底质与悬沙的粒径组成特征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占海
高抒
陈沈良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40231010)
上海市博士后基金项目(05R214119)
文摘
2002年和2003年夏季在江苏大丰潮滩上采集了表层底质和悬沙样品,分析了潮滩不同部位的底质与悬沙的粒径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潮滩表层底质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性,底质泥沙的来源和堆积方式(悬沙沉降和推移质输运)以及植被覆盖状况是影响底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悬沙粒径组成在潮周期内的变化有两种模式,一是稳定型,悬沙级配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很小;二是双峰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变化显著,粗细峰强度不断转换。再悬浮、沉降、涨潮时输入潮滩的悬沙和底质级配是影响悬沙粒径组成的主要因子。悬沙与底质在粒径组成上差异明显,再悬浮和沉降是联系二者粒径组成关系的纽带。悬沙沉降对底质的泥沙贡献率从潮滩下部向上部不断增加,在互花米草滩上至少为79%。
关键词
底质粒径
组成
悬沙
粒径
组成
再悬浮
沉降
大丰潮滩
Keywords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seabed and suspended sediment
resuspension
settling process
Dafeng tidalflat
分类号
TV142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几种水陆交错带植物对湖滨带底质的稳固作用
被引量:
5
3
作者
姚程
胡小贞
耿荣妹
薛彦君
成小英
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7101-014-004,2014ZX07510-001-01)资助
文摘
为了研究几种常见水陆交错带植物对底质稳固性的影响,选取太湖贡湖湾水陆交错带内的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黄花水龙(Ludwigia peploides)和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5种水生/湿生植物植物,并利用长江下游常见沙壤土和湖滨带新生底质两种土壤,开展了5种植物对底质稳固作用的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底质孔隙度减少、细小粒径(<50μm)增加有利于底质稳固,改善上覆水指标,减少扰动给上覆水所带来的悬浮颗粒物.直径≤1 mm的须根量、须根长度和须根面积与底质孔隙度和粒径分布增益值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双穗雀稗、李氏禾、香菇草的根系参数与增益值之间存在斜率为0.006~1.727的线性正相关关系;黄花水龙、黄菖蒲植物根系参数与增益值之间则存在斜率为-0.091^-0.011的线性负相关关系.黄菖蒲与黄花水龙的根长密度分别为11.495和9.475 cm/cm^3,根表面积密度分别为0.368和0.294 cm^2/cm^3,根重密度分别为1.844和0.944 mg/cm^3,两种植物对底质孔隙度的增益值分别为15%和9%,对底质粒径分布的增益值分别为92%和47%;双穗雀稗、李氏禾、香菇草的根长密度分别为1.057、7.368和0.651 cm/cm^3,根表面积密度分别为0.033、0.228和0.022 cm^2/cm^3,根重密度分别为0.678、2.537和0.160 mg/cm^3,3种植物根系参数对底质孔隙度的增益值分别为6%、36%和1%,3种植物根系参数对底质粒径分布的增益值分别为16%、17%和-13%.5种植物通过根系提高底质的稳定性,减少底质在水力扰动下悬浮物质以及营养盐的释放,从效能上表现为李氏禾>双穗雀稗>黄菖蒲>黄花水龙>香菇草.
关键词
植物须根
底质
稳固性
底质粒径
分布
底质
孔隙度
根系参数
Keywords
Plant fine root
sediment stabilization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 diameter
sediment porosity
root parameter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清河口附近海域泥沙运动特征及风场对泥沙输运的影响
被引量:
11
4
作者
陈斌
黄海军
严立文
梅冰
机构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4-112,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5CB422304)
中国科学院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KLOCAW0901)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6037)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40830746)
文摘
根据对莱州湾内小清河口附近海域的海流、含沙量、底质类型分布的观测资料,并结合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该海域的泥沙输运趋势及底床冲淤变化情况。从整个海区来看,含沙量总体趋势为由岸向海逐渐增大,并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在小清河入海口东北方向海域有一含沙量高值区;底质泥沙的分布沿纵向等深线显示了自岸向海由粗到细的分布规律,沿横向呈北细南粗的特征;浅滩泥沙局部搬运是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河口北侧海域有一较大侵蚀区,淤积区主要分布在河槽以南的滩涂和近岸区域,风场对该海域泥沙输运影响非常显著,小清河河口附近区域在一般天气下海水较清,如遇海向大风,则水体浑黄,但风后悬沙很快沉降,水体又变清。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风场对该海域的影响,其影响大约是无风时平均值的10倍。
关键词
小清河口
含沙量
泥沙输运
底质粒径
风场
Keywords
Xiaoqing River Estuary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ediment transport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736.213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洋山建港后港域夏季水文泥沙状况分析
被引量:
4
5
作者
李鹏
杨世伦
龚文浩
徐小弟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东海标准计量中心
出处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6043)
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资助项目(07DJ1400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资助项目(40721004)
文摘
对2007年9月17~26日在上海洋山港海域固定观测点(平均水深13m)观测得到的水文泥沙要素,以及悬沙和底质样品分析。分析结果为:1)港域有效波高0.21—1.37m(风速0.6~14.0m/s),平均0.61m(平均风速5.5m/s)。平静天气(平均风速小于5.0m/s)下,波高随水深变化,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99;而在强风天气下,波高受风况控制。2)最大表层流速超过2.00m/s。大潮涨潮流占优势,小潮时落潮流占优势;与北岛链汊道封堵前相比,大潮涨、落潮平均流速分别减小15%和30%,小潮涨、落潮平均流速均减小30%~40%。各层余流均为西北方向,与涨潮流方向一致;垂向平均余流速0.11cm/s,表层达0.25m/s^3)离底高程1.35m层和0.35m层最大悬沙浓度均大于3kg/m^3,两层平均悬沙浓度分别为0.89和0.95kg/m^3。无论大潮还是小潮涨潮悬沙浓度均大于落潮,这种现象在大潮时更为显著,潮周期中最大悬沙浓度出现在涨急。与工程前相比悬沙浓度明显降低,大、小潮降低均达20%。4)港区底质平均粒径9.0μm工程后有变细的趋势。
关键词
波浪
潮流
悬沙浓度
悬沙和
底质粒径
洋山港区
Keywords
wave
current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grain size
Yangshan Harbor Area
分类号
TV148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几种水陆交错带植物对底质氮磷释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
14
6
作者
姚程
胡小贞
卢少勇
耿荣妹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9-599,共11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7101-014-04,2014ZX07510-001-01)
文摘
选取太湖贡湖湾水陆交错带内的黄菖蒲、双穗雀稗、李氏禾、黄花水龙及香菇草这5种植物,长江下游常见沙壤土、水陆交错带新生底质两种土壤,模拟扰动条件下5种水生植物对底质氮磷释放的抑制.结果表明,植物对底质总磷释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双穗雀稗、香菇草、黄菖蒲可以将上覆水总磷浓度控制在0.02 mg·L^(-1),李氏禾、黄花水龙控制在0.03mg·L^(-1);李氏禾、黄花水龙试验组总磷释放率控制在0.1 d-1,双穗雀稗、香菇草、黄菖蒲试验组控制在0.05 d-1.植物生长增加了底质氮的赋存,带来底质氮释放的增加,而黄菖蒲、双穗雀稗则可以将底质总氮释放速率控制在0.02 d-1,上覆水总氮浓度控制在0.4 mg·L^(-1).植物须根根长密度、根重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成为抑制底质氮磷释放的主要因素,须根穿插增加底质中粒径≤50μm的颗粒物,从而减少了水体扰动造成的底质上扬;同时须根在生长过程增加底质总氮含量,吸收底质中的磷.5种水陆交错带植物正是通过上述两种机制抑制底质中氮磷的释放,其中黄菖蒲、双穗雀稗因为其发达的根系,抑制氮磷物质释放的效果最佳,其次为李氏禾、香菇草,黄花水龙对底质氮磷释放的抑制作用在5种植物中最小.
关键词
水陆交错带植物
底质粒径
底质
氮磷
须根根系
Keywords
littoral-zone plants
sediment diamete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sediment
root system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竹蛏稚贝对底质粒径的选择性试验
郝咏芳
曹琛
黄金勇
高超
张乾
李丹
《水产养殖》
CAS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江苏大丰潮滩底质与悬沙的粒径组成特征
李占海
高抒
陈沈良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几种水陆交错带植物对湖滨带底质的稳固作用
姚程
胡小贞
耿荣妹
薛彦君
成小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小清河口附近海域泥沙运动特征及风场对泥沙输运的影响
陈斌
黄海军
严立文
梅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上海洋山建港后港域夏季水文泥沙状况分析
李鹏
杨世伦
龚文浩
徐小弟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几种水陆交错带植物对底质氮磷释放的抑制作用
姚程
胡小贞
卢少勇
耿荣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