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底部进水圆形雨水泵站设计方案研究
1
作者 张思 《中国市政工程》 2023年第4期88-91,112,113,共6页
结合北新泾(北)雨水泵站水力模型试验,研究和分析圆形雨水泵站底部进水渠及集水池内的流态,并提出改善底部进水渠及集水池进水流态的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采取纵、横向隔板和三层环形水平压水板的措施后,能有效地改善底部进水渠及集水池... 结合北新泾(北)雨水泵站水力模型试验,研究和分析圆形雨水泵站底部进水渠及集水池内的流态,并提出改善底部进水渠及集水池进水流态的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采取纵、横向隔板和三层环形水平压水板的措施后,能有效地改善底部进水渠及集水池内的进水流态,减少不良流态对水泵吸水喇叭口的影响。这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进水 圆形雨泵站 方案研究
下载PDF
顶/底部变频交替进水的厌氧氨氧化系统特性
2
作者 李冬 陶博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2024年第11期6057-6067,共11页
针对厌氧氨氧化污泥颗粒化过程较慢且易受水力剪切力和基质浓度波动的影响,颗粒污泥的传质性能随着粒径的增长逐渐恶化,进而导致系统脱氮性能受限问题,提出一种顶/底部变频交替进水运行模式,通过延长进水时间,并增设回流提供充足水力剪... 针对厌氧氨氧化污泥颗粒化过程较慢且易受水力剪切力和基质浓度波动的影响,颗粒污泥的传质性能随着粒径的增长逐渐恶化,进而导致系统脱氮性能受限问题,提出一种顶/底部变频交替进水运行模式,通过延长进水时间,并增设回流提供充足水力剪切力,改变顶/底部交替进水位置及频次,有效降低了基质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冲击负荷,强化了系统脱氮性能.探究了系统运行期间污泥浓度、颗粒性能、EPS分泌和脱氮稳定性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进水模式下总氮去除率达84.80%,颗粒平均粒径为783.67μm,EPS含量为169.13mg/gVSS.增加进水负荷后,游离氨最高浓度为9.70mg/L,未对系统造成抑制作用.显微镜结果显示,该进水模式下系统内颗粒颜色较深,血红素c含量较高,AnAOB活性较佳.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顶/底部变频交替进水模式能够大幅提高系统内厌氧氨氧化菌属Candidatus_Brocadia的丰度,当交替频次为3次时达43.59%的最高占比.该进水方式加快了污泥与底物的混合,缩短了颗粒化进程,同时提升了污泥活性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实现了厌氧氨氧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变频交替 游离氨 回流系统 饥饿时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