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绍兴上灶官山越窑 被引量:5
1
作者 沈作霖 《东南文化》 CSSCI 1989年第6期155-159,共5页
绍兴是越窑青瓷的故乡,它因唐代绍兴称越州而得名.这里烧瓷历史悠久,上启东周,下至唐宋,在长达1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从不间断.上灶官山越窑是唐代晚期越窑鼎盛时期的产物.它发现于1980年.近年来对该窑址作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越窑 官山 绍兴 釉色 图版 底饰 内收 研轮 越州
下载PDF
襄樊市邓城古共清理简报 被引量:3
2
作者 襄樊市考古队 《江汉考古》 1999年第4期19-23,共5页
关键词 襄樊市 邓城 直径 战国晚期 浅凹槽 底饰 韩岗遗址 呈圆形 考古队
下载PDF
浠水县博物馆馆藏东汉铜洗 被引量:2
3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4-36,共3页
浠水县博物馆馆藏东汉铜洗浠水县博物馆浠水县博物馆珍藏有六件东汉铜洗。铜洗为解放初征集所得。现简介如后:1.汉安平阳侯洗2件,形制大小一样。敞口,沿外卷,通高7,口径19厘米,浅平底,圈足,足径8.5厘米。(图一,1)... 浠水县博物馆馆藏东汉铜洗浠水县博物馆浠水县博物馆珍藏有六件东汉铜洗。铜洗为解放初征集所得。现简介如后:1.汉安平阳侯洗2件,形制大小一样。敞口,沿外卷,通高7,口径19厘米,浅平底,圈足,足径8.5厘米。(图一,1)洗内底饰双鱼,头异向,体相对,双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浠水县 底饰 自治州 青铜器 阳侯 为官政绩 解放初 中国人名
下载PDF
护肤品的6个秘密
4
《巴蜀质量跟踪》 2002年第16期60-61,共2页
夏日炎炎.众多女士为了自己的皮肤不受阳光的“毒害”而不惜花重金购置种种护肤品,但现在市场上护肤品林林种种让人看了眼花缭乱。为了能够让众多女士不再为此发愁,特刊登护肤品中的说明书都不会有的六个秘密,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护肤品 保存方法 冰箱 化妆水
下载PDF
太原检选到土匀錍 被引量:8
5
作者 胡振祺 《文物》 1981年第8期88-88,共1页
太原电解铜厂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相配合,从废铜中检选到一件錍。此器形制似壶,敞口,短颈,双环耳,鼓腹扁圆,平底,圈足。通高31.5、内深29、口径11.4、底径15.5厘米,腹径长26、短18厘米。腹饰绹索纹,底饰十字纹。颈部刻有篆书铭文一... 太原电解铜厂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相配合,从废铜中检选到一件錍。此器形制似壶,敞口,短颈,双环耳,鼓腹扁圆,平底,圈足。通高31.5、内深29、口径11.4、底径15.5厘米,腹径长26、短18厘米。腹饰绹索纹,底饰十字纹。颈部刻有篆书铭文一行六字:"土匀容四斗錍"(图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文物工作 电解铜 太原 铭文 战国时期 废铜 底饰 鼓腹 双环
原文传递
安徽繁昌发现三国吴将严圭铜洗 被引量:4
6
作者 陈衍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0-181,共2页
1990年4月,繁昌县三元村农民挖地时发现5件铜洗,其中一件破碎不能修复。我们得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发现铜器出自一座窖藏。据发现者介绍,5件铜洗皆口朝下,自下而上由小到大叠放在窖内。现将4件完整的铜洗介绍如下: 4件铜洗形式大体相... 1990年4月,繁昌县三元村农民挖地时发现5件铜洗,其中一件破碎不能修复。我们得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发现铜器出自一座窖藏。据发现者介绍,5件铜洗皆口朝下,自下而上由小到大叠放在窖内。现将4件完整的铜洗介绍如下: 4件铜洗形式大体相同,皆为宽口沿,侈口束颈,弧壁平底,附矮圈足,外壁饰有三一四道凸弦纹。四件铜洗大小有别:一号铜洗高7.5、口径22.6、底径14.8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洗 繁昌县 安徽 现场调查 发现者 自下而上 底饰 修复 口径
原文传递
山东嘉祥县出土唐三彩 被引量:3
7
作者 顾承银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45-45,共1页
1981年嘉祥县核桃园村村民在取土时挖出一件三彩盘,随即交给了文物部门,据说是出自一座墓葬中,但未见其他随葬品。盘呈圆形,直口,圆唇,折腹,平底。盘底饰一组六连环花叶三彩。此盘色彩艳丽。
关键词 嘉祥县 唐三彩 核桃园 出土 随葬品 色彩艳丽 墓葬 文物 底饰 村民
原文传递
江苏灌云县出土周代青铜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龙山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953-953,共1页
1988年5月,灌云县伊山乡任庄村村民在山岗挖土时,于地面下1米深处发现铜鼎1件以及剑、戈等青铜器。县博物馆闻讯后派人前往现场进行了调查,下面将征集的铜器进行报道。鼎 2件。其一口微敛,折沿,方形立耳,鼓腹,圜底,足上粗下细,呈半管状... 1988年5月,灌云县伊山乡任庄村村民在山岗挖土时,于地面下1米深处发现铜鼎1件以及剑、戈等青铜器。县博物馆闻讯后派人前往现场进行了调查,下面将征集的铜器进行报道。鼎 2件。其一口微敛,折沿,方形立耳,鼓腹,圜底,足上粗下细,呈半管状。腹饰凸弦纹三周,内底饰一鸟纹,足根饰兽首。第一、二道弦纹之间饰变形夔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灌云县 博物馆 弦纹 江苏灌云 挖土 变形 底饰 鼓腹 村民
原文传递
Modulating the metal/organic interface via Cu TCNQ decorated layer toward high performance bottom-contact single-crystal transistors
9
作者 Liangfu He Deyang Ji +3 位作者 Erjing Wang Yonggang Zhen Huanli Dong Wenping Hu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027-1031,共5页
The organic single-crystal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using anthracene derivative, H-Ant as an active layer with source/drain electrodes decorated by metal charge transfer salt(Cu TCNQ) were fabricated. We demonstrated ... The organic single-crystal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using anthracene derivative, H-Ant as an active layer with source/drain electrodes decorated by metal charge transfer salt(Cu TCNQ) were fabricated. We demonstrated that this bottom-contact structure displayed an obvious improvement in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relative to their pristine copper and top-contact gold electrode counterparts. This observation could be ascribed to the lower contact resistance resulting from the energetic match between electrodes and semicondu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charge transfer salt anthracene derivative organic single-crystal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