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湖北寺庙产权结构与庙产纠纷(1911—1931)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元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65,共5页
清朝灭亡之后,清朝时期的各种制度并没有随之消失,而是在民国时期继续推进,其中包括庙产兴学。庙产兴学并不仅仅只是教育改革的举措,还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多个层面。在民国继续推进庙产兴学的过程中,也是整个国家和社会&qu... 清朝灭亡之后,清朝时期的各种制度并没有随之消失,而是在民国时期继续推进,其中包括庙产兴学。庙产兴学并不仅仅只是教育改革的举措,还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多个层面。在民国继续推进庙产兴学的过程中,也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化私为公"的继续推进,整个社会的秩序开始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寺 兴学 庙产纠纷
下载PDF
近代庙产纠纷背景下密印寺的重建
2
作者 宋相阳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59-63,共5页
民国年间密印寺遭大火焚毁,他丰厚的庙产为多方势力所觊觎,同时密印寺又亟待重建。太虚大师担任密印寺住持使他的庙产纠纷变得更加复杂,在反对教育界的庙产兴学以及从佃农手里追缴所欠租佃方面,太虚与密印寺僧人之间目标一致,他凭借私... 民国年间密印寺遭大火焚毁,他丰厚的庙产为多方势力所觊觎,同时密印寺又亟待重建。太虚大师担任密印寺住持使他的庙产纠纷变得更加复杂,在反对教育界的庙产兴学以及从佃农手里追缴所欠租佃方面,太虚与密印寺僧人之间目标一致,他凭借私人关系有效地保护了庙产的私有属性。但当太虚按照自己的设想规划密印寺的未来时,他的理念与密印寺僧人的目的出现了分歧,太虚希望密印寺成为发展佛教教育的模范丛林,而密印寺僧人更期待它往日庄严的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 密印寺 庙产纠纷 佛教教育
下载PDF
民国时期民间佛教信仰的失落——以新繁县周氏家族与僧法钲庙产纠纷案(1935—1939)为中心 被引量:4
3
作者 里赞 王有粮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47,共7页
民间佛教信仰是中国传统社会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清末民初以降却日渐式微。本文以1935至1939年发生在四川新繁县一起复杂的庙产纠纷为中心,分析了民国时期佛教的普通信众、出家僧人以及代表国家的司法对佛教不尽相同的态度,对民... 民间佛教信仰是中国传统社会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清末民初以降却日渐式微。本文以1935至1939年发生在四川新繁县一起复杂的庙产纠纷为中心,分析了民国时期佛教的普通信众、出家僧人以及代表国家的司法对佛教不尽相同的态度,对民间佛教信仰的失落尝试给予史学和社会学意义的解读,进而希冀对在社会变迁下的人民宗教信仰或宗教的生存样态有所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社会 佛教信仰 外护 内护 庙产纠纷
原文传递
近代孔庙庙产纠纷中的国家、地方与社会(1912—1926)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先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8,214,共11页
1912—1926年,尽管国家层面尊孔祀孔暨保护孔庙庙产的文化政策一以贯之,但从孔子博物馆珍藏的相关史料来看,在"庙产兴学"思潮的冲击下,各地征用甚或毁损孔庙庙产的案件仍不断发生。在此过程中,与孔庙命运息息相关的地方"... 1912—1926年,尽管国家层面尊孔祀孔暨保护孔庙庙产的文化政策一以贯之,但从孔子博物馆珍藏的相关史料来看,在"庙产兴学"思潮的冲击下,各地征用甚或毁损孔庙庙产的案件仍不断发生。在此过程中,与孔庙命运息息相关的地方"尊孔派"和衍圣公府依情势以具文申诉的方式起而抵制。而各级政府官员的回应尽管有所差异,但总体看,并不积极,最终,这些案件大都"难得其正谳",这样的一种结果,势所必然地助长了此类案件加速发展的态势。孔庙庙产纠纷中国家、地方与社会的博弈互动,不仅凸显了民国前期国家尊孔祀孔的政策表达与地方实践相悖离的社会面相,同时亦具象地揭示了彼时孔庙庙产多舛命运背后传统儒学"收拾不住"及其"由圣转俗"的深层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产纠纷 尊孔派 衍圣公府 政府官员
原文传递
民国初年上海庙产纠纷透视 被引量:6
5
作者 许效正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3-109,共7页
1912-1915年间,上海发生了一系列庙产纠纷案。这些庙产纠纷中,虽然有群体性暴力事件,但司法诉讼案件占据绝对多数。从争讼的主体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普通乡民与社团的争讼,二是僧人与官厅的争讼,三是僧人与社团的争讼。这些庙... 1912-1915年间,上海发生了一系列庙产纠纷案。这些庙产纠纷中,虽然有群体性暴力事件,但司法诉讼案件占据绝对多数。从争讼的主体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普通乡民与社团的争讼,二是僧人与官厅的争讼,三是僧人与社团的争讼。这些庙产纠纷既是经济利益的激烈争夺,又是新旧观念的严重对抗,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庙产兴学运动的持续发展是其经济原因,禁止迷信运动的迅速蔓延是其文化原因,庙产管理政策的不断变化是其政治原因,宗教社团的空前活跃是其社会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庙产纠纷 社会转型 上海
原文传递
国民政府时期佛教基层组织与地方势力之间的互动——以浙江鄞县庙产纠纷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毓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本文选取国民政府时期浙江省鄞县为样本,研究当地寺庙与地方势力间的不同类型的庙产纠纷,借以观察当时普通寺庙、佛教基层组织与地方势力间互动,了解普通僧团的生存状况以及基层佛教组织的作用和运行方式,从而加深对民国佛教生存环境及... 本文选取国民政府时期浙江省鄞县为样本,研究当地寺庙与地方势力间的不同类型的庙产纠纷,借以观察当时普通寺庙、佛教基层组织与地方势力间互动,了解普通僧团的生存状况以及基层佛教组织的作用和运行方式,从而加深对民国佛教生存环境及其现代转型情况的理解。辩证地看待当时的庙产纠纷可以发现,庙产纠纷一方面给民国佛教改革发展制造了障碍,但另一方面也直接刺激了民国佛教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产纠纷 地方寺 鄞县佛教会 地方势力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城市寺庙管理及其困境——以北平社会局对安化寺纠纷的监管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郑秀娟 李长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8,共7页
由1936-1946年间北平社会局对安化寺几次纠纷的监管可见,国民政府对寺庙管理强化了行政化与制度化,社会局的管理重点在于保护作为社会公产的寺庙财产,针对对象则是寺庙住持。如果住持违反规定对庙产私自处分变卖,则会给予撤换或驱逐等... 由1936-1946年间北平社会局对安化寺几次纠纷的监管可见,国民政府对寺庙管理强化了行政化与制度化,社会局的管理重点在于保护作为社会公产的寺庙财产,针对对象则是寺庙住持。如果住持违反规定对庙产私自处分变卖,则会给予撤换或驱逐等处罚。而对选任住持、人事纷争等其他庙内事务,则主要由其自主自治。因此寺僧得以躲避和潜回等方式逃避处罚,甚至相互勾结而蒙骗社会局,使得社会局的管理难以完全落实执行。因寺庙自身管理仍处于自然自治状态,形成对政府权力的消解与抵抗,使政府对寺庙管理遭遇困境。政府权力对基层社会单位的直接管控,与民间基层单位的自然自治状态之间形成张力,反映了民国时期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其成熟完善还有待于基层社会摆脱自然状态而提升有序化、制度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管理 安化寺 庙产纠纷
下载PDF
清代庙产反复争讼中的确权争议——以泰山后石坞元君庙土地讼案为例
8
作者 朱学斌 《法律史评论》 2024年第2期125-139,共15页
清代地权问题是明清法律史研究的重要议题,其中涉及宗教的庙产又有其特殊性。本文以《后石坞执照碑》为主要线索,综合多种背景材料复原泰山后石坞元君庙自顺治初年至康熙四十七年间先后三次围绕香火地的诉讼。其间香火地产权由道观到佃... 清代地权问题是明清法律史研究的重要议题,其中涉及宗教的庙产又有其特殊性。本文以《后石坞执照碑》为主要线索,综合多种背景材料复原泰山后石坞元君庙自顺治初年至康熙四十七年间先后三次围绕香火地的诉讼。其间香火地产权由道观到佃户再转移到佛寺,而之后佛寺又追回被私下盗卖的土地。跨越代际的长期争讼是基于严酷现实生存环境激烈博弈的结果,由于相关产权变更交杂了民事与刑事案件,庙产原先缺乏有效土地执照又历经朝代更迭,官府判决的不彻底在之后又引起了持续纠纷,因此争讼过程一波三折。僧尼通过追认与道姑的师徒关系获得庙产的方式,对相关研究亦颇具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地权 泰山 香火地 土地执照 庙产纠纷
下载PDF
民国时期湖北的保学制度与庙产纷争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魁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5-142,共8页
民国时期的庙产纠纷一直跌宕起伏,究其原因,与庙产兴学有很大的关系。历届政府虽一直主导兴办现代教育,但经费来源主要是地方自筹。在地方有限的经费中,寺庙常常因产业相对较多,受到地方政府的注意。国民政府时期的国家权力逐渐深入社... 民国时期的庙产纠纷一直跌宕起伏,究其原因,与庙产兴学有很大的关系。历届政府虽一直主导兴办现代教育,但经费来源主要是地方自筹。在地方有限的经费中,寺庙常常因产业相对较多,受到地方政府的注意。国民政府时期的国家权力逐渐深入社会基层,保甲行政人员充当了与寺僧争夺庙产的急先锋。各地寺僧无以为生,屡屡请愿,诉诸司法,但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又屡屡受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学制度 保甲 兴学 庙产纠纷
原文传递
法制史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宗教史研究综述与展望
10
作者 吴冬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81-87,共7页
新世纪之前,学界对宗教史的研究倾向于从思想文化史、社会史等路径解读。近年来,随着地方司法诉讼档案的陆续开放,对宗教史的研究开始从法制史角度进行了新的关注和探索,出现了一股对宗教史研究的法制史转向热潮。研究特点出现区域化与... 新世纪之前,学界对宗教史的研究倾向于从思想文化史、社会史等路径解读。近年来,随着地方司法诉讼档案的陆续开放,对宗教史的研究开始从法制史角度进行了新的关注和探索,出现了一股对宗教史研究的法制史转向热潮。研究特点出现区域化与个案化的趋势,研究方法多采用量化史学与跨学科的方法,研究资料倾向于使用地方司法档案,研究内容分别从宗教法与宗教政策、宗教与政法关系、庙产问题等法制史视角对宗教史展开考察,重点剖析了宗教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史 宗教史 庙产纠纷 司法档案 量化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