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庙底沟二期文化再研究——以豫西晋西南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12
1
作者 魏兴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99,共17页
庙底沟二期文化是我国最早命名的新石器文化之一,但其仍有许多基础性问题有待深化研究。本文以该文化中心区豫西晋西南地区为考察重点,在分析主要遗址的基础上,对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分期、性质和谱系等进行较系统的探讨。本文将此地区... 庙底沟二期文化是我国最早命名的新石器文化之一,但其仍有许多基础性问题有待深化研究。本文以该文化中心区豫西晋西南地区为考察重点,在分析主要遗址的基础上,对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分期、性质和谱系等进行较系统的探讨。本文将此地区庙底沟二期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2700~前2300年。该文化的形成是仰韶文化晚期的发展和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吸纳周边文化成就又是庙底沟二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是其发展前进的基本策略和动力之一,并为中原史前文化的繁荣发达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晋西南地区 庙底沟二期文化 分期 谱系
下载PDF
临汾地区庙底沟二期文化相关问题研究
2
作者 郭晓兰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9-247,共9页
临汾地区的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临汾盆地中南部,经历了早、中、晚三期,是庙底沟二期文化北部的一个地域类型。临汾地区的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是在仰韶晚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白燕一期、晋东南地区仰韶末期文化等因素形成和发展... 临汾地区的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临汾盆地中南部,经历了早、中、晚三期,是庙底沟二期文化北部的一个地域类型。临汾地区的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是在仰韶晚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白燕一期、晋东南地区仰韶末期文化等因素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临汾盆地内的陶寺文化的重要来源,也是庙底沟二期文化向陕北、晋中传播的必经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盆地 庙底沟二期文化 分期 相关问题
原文传递
庙底沟遗址“龙山文化”陶器再分析——兼说庙底沟二期文化已进入龙山时代 被引量:2
3
作者 邵晶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86,共6页
通过与周邻相关遗址的对比分析,本文划分的庙底沟遗址龙山文化陶器甲组和乙组分别属于庙底沟二期文化和西王三期类型,西王三期类型是目前所知的仰韶文化末期类型之一;庙底沟二期文化已进入龙山时代,属于龙山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之一。
关键词 遗址 陶器分析 庙底沟二期文化 西王三期类型
原文传递
从古城东关看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内涵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4
作者 贺黎民 《西部考古》 2019年第2期-,共11页
本文首先对豫西晋南地区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较为丰富的遗址进行分期,对庙底沟二期文化内涵、性质重新界定,把庙底沟二期文化分为二期四段,其次通过文化因素分析可以把庙底沟二期文化早期分为五组,其中继承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的器物数量... 本文首先对豫西晋南地区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较为丰富的遗址进行分期,对庙底沟二期文化内涵、性质重新界定,把庙底沟二期文化分为二期四段,其次通过文化因素分析可以把庙底沟二期文化早期分为五组,其中继承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的器物数量最多,同时也有大量屈家岭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因素的存在,表明其是在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的基础上受到周邻考古学文化影响发展而来的。庙底沟二期文化早期受江汉地区屈家岭文化影响较大,晚期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对其影响更为强势,仰韶时代晚期到龙山时代早期江汉地区和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北渐和西进对豫西晋南地区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底沟二期文化 文化因素分析 屈家岭文化 大汶口文化
原文传递
从八里坪遗址看晋东南与晋西南龙山时代文化交流与互动
5
作者 赵辉 《文物季刊》 2024年第2期66-75,共10页
八里坪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八里村东紧邻沁河的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时代为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到二里头一期阶段。遗址最兴盛阶段(距今4300年左右)即规划了内外三重环壕。外壕内残存面积46万平方米。2022年在内... 八里坪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八里村东紧邻沁河的台地上,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时代为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到二里头一期阶段。遗址最兴盛阶段(距今4300年左右)即规划了内外三重环壕。外壕内残存面积46万平方米。2022年在内壕北部揭露一组三连间夯土建筑基址,面积504平方米。八里坪遗址西距陶寺和周家庄遗址均为90公里,陶器所反映的文化面貌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以有领环为特色的用玉传统则表达了不同的族群认同。八里坪遗址地处沁河流域,与陶寺、周家庄引领的晋西南文化上的交流互动,为探索古国时代晚期晋南地区文化格局的演变提供了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里坪遗址 庙底沟二期文化 聚落
下载PDF
中原地区庙底沟二期至龙山时期丧葬礼仪初探
6
作者 贾一凡 梁法伟 《南方文物》 2024年第4期92-102,120,共12页
丧葬礼仪是生者为死者举行的一系列仪式,是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中原地区庙底沟二期至龙山时期的墓葬,并结合文献记载,可知这一时期已经形成了沐发插笄、缀足连絇、鳞施覆面、布绞殓尸、点涂朱砂等丧葬礼仪。中原地区庙底... 丧葬礼仪是生者为死者举行的一系列仪式,是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中原地区庙底沟二期至龙山时期的墓葬,并结合文献记载,可知这一时期已经形成了沐发插笄、缀足连絇、鳞施覆面、布绞殓尸、点涂朱砂等丧葬礼仪。中原地区庙底沟二期至龙山时期的丧葬礼仪是我国早期礼制文明形成的重要证据,也是研究当时社会复杂化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 龙山时期 丧葬 礼仪制度
原文传递
试论石家河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鹏飞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8年第8X期14-21,33,共9页
一、石家河文化的年代与分期石家河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1],是在屈家岭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它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分布于长江中游地区,其年代属新石器时代末期。关于石家河文化分期问题,主要有三期说[2]... 一、石家河文化的年代与分期石家河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1],是在屈家岭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它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分布于长江中游地区,其年代属新石器时代末期。关于石家河文化分期问题,主要有三期说[2]和四期说[3]。目前分期比较系统全面的是张绪球先生所分的三期,张先生以石河遗址群为基础,再结合其他地区发现的石家河文化遗址,把石家河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河文化 中原地区 王湾三期文化 庙底沟二期文化 考古学文化
下载PDF
浅析中原地区的两次文化整合与文明探源的若干问题
8
作者 常璐 《社科纵横》 2012年第1期140-141,144,共3页
社会复杂化的进程早自新石器时代便已开始,本文以庙底沟二期文化及二里头文化为切入点,结合文献中所谈到的颛顼改制等内容,对社会复杂化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庙底沟二期文化 二里头文化 社会复杂化 颛顼改制
下载PDF
试从陶鼎看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各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9
作者 王勇 王育玲 《文博》 2005年第3期79-83,共5页
中国幅员辽阔,随着考古发现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化起源"多元论"已基本被肯定.在新石器时期的同一时段内,各地区的文化以各自的特点和途径在发展着,同时也总是在相互影响着,而且,伴随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各文化... 中国幅员辽阔,随着考古发现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化起源"多元论"已基本被肯定.在新石器时期的同一时段内,各地区的文化以各自的特点和途径在发展着,同时也总是在相互影响着,而且,伴随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各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的步伐也越来越快,相互影响的地域也越来越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底沟二期文化 三足器 早期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 陶鼎 新石器 遗址 甘青地区 青铜礼器 器物 圈足 仰韶文化 器形 黄河流域 差异
下载PDF
陕西西安米家崖遗址2010~2011年度Ⅰ区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翔宇 +18 位作者 柴怡 赵晶 郭昕 杨海龙 靳拉田 朱君孝 翟霖林 王艳朋 薛蓉 凌达彬 白梅 刘勤翰 代姝珏 吴凡 刘军幸 张蕊侠 赵勇 孙宇航 郭妍利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4,共22页
2010~2011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西安市灞桥区米家崖遗址工程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按建设施工片区分作四区,其中Ⅰ区文化遗存较为丰富,共发掘灰坑50余座,房址1座,墓葬1座,出土石器、骨器、陶器及动物骨骼等大批遗物,主要属于庙... 2010~2011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西安市灞桥区米家崖遗址工程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按建设施工片区分作四区,其中Ⅰ区文化遗存较为丰富,共发掘灰坑50余座,房址1座,墓葬1座,出土石器、骨器、陶器及动物骨骼等大批遗物,主要属于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客省庄文化,另有少量仰韶文化遗存。这批资料进一步充实了关中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家崖遗址 仰韶文化 庙底沟二期文化 客省庄文化
下载PDF
陕西省蒲城县马坡遗址 H1 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炜林 张鹏程 +8 位作者 袁明 刘峰 吕吉民 李平乐 史吾善 刘军幸 张蕊侠 张明惠 李钦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5,F0002,F0003,共15页
马坡遗址位于蒲城县罕井镇境内洛河支流白水河南岸的山梁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H1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遗物。出土陶器有罐、釜、盆、斝、盂、豆、鼎等,其中以为罐、釜、盆、斝主要组合,这一陶器组合不同于垣曲古城东关遗址中庙底... 马坡遗址位于蒲城县罕井镇境内洛河支流白水河南岸的山梁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H1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遗物。出土陶器有罐、釜、盆、斝、盂、豆、鼎等,其中以为罐、釜、盆、斝主要组合,这一陶器组合不同于垣曲古城东关遗址中庙底沟二期文化罐、盆、鼎、釜灶、斝的组合,也不同于案板三期的陶器组合,体现出独特的文化面貌,应为庙底沟二期文化的一个地方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坡遗址 庙底沟二期文化 地方变体
下载PDF
河南灵宝市墙底遗址考古勘探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金斗 +1 位作者 魏兴涛 时丽娟(绘图)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4,F0003,共9页
为深入了解灵宝盆地庙底沟二期文化大型遗址的聚落情况,2019年6~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墙底遗址进行了初步勘探。结果表明,该遗址主体是一处庙底沟二期文化大型聚落,面积约70万平方米,是这一时期该区域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聚... 为深入了解灵宝盆地庙底沟二期文化大型遗址的聚落情况,2019年6~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墙底遗址进行了初步勘探。结果表明,该遗址主体是一处庙底沟二期文化大型聚落,面积约70万平方米,是这一时期该区域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该遗址还发现有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宝墙遗址 考古勘探 庙底沟二期文化 聚落
原文传递
浅谈山东龙山文化黑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宸 盛秉祥 《东方收藏》 2022年第4期31-33,共3页
龙山文化泛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500至4000年。一般说来,龙山文化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等几种类型... 龙山文化泛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500至4000年。一般说来,龙山文化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等几种类型,其中以山东龙山文化类型最具代表性。龙山文化填补了仰韶文化和殷商之间的空白,是非常重要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龙山文化 陕西龙山文化 龙山镇 新石器时代晚期 仰韶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 庙底沟二期文化 山东章丘
原文传递
山西吕梁市信义遗址新石器时代窑洞式房址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辉 刘洋 +4 位作者 闫勇允 孙先徒(图) 畅红霞(绘制) 闫勇允(摄影) 梁孝(摄影)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共19页
2020年对信义遗址的发掘,遗迹有窑洞式房址、灰坑、陶窑等,出土遗物有陶器、玉石器、蚌器等。遗存主体年代为庙底沟二期文化早期。窑洞式房址沿等高线成排分布,有院落及路面将房址互相连通,是现代窑洞建筑的雏形。此次发掘为探索史前时... 2020年对信义遗址的发掘,遗迹有窑洞式房址、灰坑、陶窑等,出土遗物有陶器、玉石器、蚌器等。遗存主体年代为庙底沟二期文化早期。窑洞式房址沿等高线成排分布,有院落及路面将房址互相连通,是现代窑洞建筑的雏形。此次发掘为探索史前时期中原与北方地区的文化交流、建筑的空间分布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吕梁市 信义遗址 窑洞式房址 庙底沟二期文化
原文传递
《下靳史前墓地》简介
15
作者 伊铭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0,共1页
《下靳史前墓地》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博物院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发行。本书为大16开精装本,有正文522页,图版106版,约80.5万字,定价358元。1998年发掘的下靳墓地是继襄汾陶寺之后临汾盆地又一处经科学发掘的大型史... 《下靳史前墓地》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博物院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发行。本书为大16开精装本,有正文522页,图版106版,约80.5万字,定价358元。1998年发掘的下靳墓地是继襄汾陶寺之后临汾盆地又一处经科学发掘的大型史前墓地,共发掘墓葬533座,其中多数为中小型墓葬。该墓地属于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发行 庙底沟二期文化 山西博物院 临汾盆地 史前 墓地
原文传递
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G9、G8简报
16
作者 郜向平 +4 位作者 付江凤(绘图) 尹彩燕 李锋 孙新民 张清池(绘图) 《华夏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2,23,共11页
202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中部壕沟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和三里桥文化时期的两条较大型人工壕沟,对深入了解该遗址庙底沟二期文化和三里桥文化时期的聚落布局、功能分区、聚落形态发展和演变等... 202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中部壕沟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和三里桥文化时期的两条较大型人工壕沟,对深入了解该遗址庙底沟二期文化和三里桥文化时期的聚落布局、功能分区、聚落形态发展和演变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村遗址 第四次发掘 庙底沟二期文化 三里桥文化
原文传递
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 被引量:43
17
作者 马明志 翟霖林 +3 位作者 张华 杜林渊 王蕾 赵汗青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9-45,共17页
芦山峁遗址因最早发现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芦山峁村而得名。1981年,延安市群众艺术馆从芦山峁村征集到28件龙山时代的玉器,并调查发现了芦山峁遗址[1]。1992年,芦山峁遗址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24万平... 芦山峁遗址因最早发现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芦山峁村而得名。1981年,延安市群众艺术馆从芦山峁村征集到28件龙山时代的玉器,并调查发现了芦山峁遗址[1]。1992年,芦山峁遗址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24万平方米。1998年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刊布了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确认芦山峁遗址的分布范围为60万平方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延安市 芦山峁遗址 夯土台基 院落式建筑 庙底沟二期文化
原文传递
河南宜阳苏羊遗址下村区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广(整理/绘图) 谷向乐(整理/绘图) +11 位作者 都应许(整理/绘图) 王胜利(整理/绘图) 卢志慧(整理/绘图) 王金龙(整理/绘图) 林雯静(整理/绘图) 常婷(整理/绘图) 洪小蝶(整理/绘图) 胡丹阳(整理/绘图) 赵思旻(整理/绘图) 魏志哲(整理/绘图) 翟霖林(指导) 王天艺(指导)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38,共16页
2016年10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了伊、洛河流域史前文化调查,调查发现的宜阳苏羊遗址面积较大,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在发掘过程中,发现该遗址包含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王湾三期文化三个时期的遗存。苏羊遗址的调查和发掘... 2016年10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了伊、洛河流域史前文化调查,调查发现的宜阳苏羊遗址面积较大,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在发掘过程中,发现该遗址包含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王湾三期文化三个时期的遗存。苏羊遗址的调查和发掘为建立河洛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序列,以及探讨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阳 苏羊遗址 仰韶文化 庙底沟二期文化 王湾三期文化
原文传递
洛阳市伊川县大庄遗址发掘简报
19
作者 刘富良 王文浩 +6 位作者 吴业恒 陈文超 陈战备 江化国 张国峰 褚卫红 张建文 《西部考古》 2009年第1期3-22,共20页
大庄遗址是2003年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配合洛阳西南环城高速公路建设的文物勘探过程中发现一处含新石器时代、汉、唐遗存的古文化遗址。该遗址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灰坑、灰沟等重要遗迹,并出土了大量陶、石、骨质器物等,其文化遗存... 大庄遗址是2003年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配合洛阳西南环城高速公路建设的文物勘探过程中发现一处含新石器时代、汉、唐遗存的古文化遗址。该遗址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灰坑、灰沟等重要遗迹,并出土了大量陶、石、骨质器物等,其文化遗存的时代应该在仰韶文化晚期到庙底沟二期文化之间。其出土遗物以石器最具特征,这种以单一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在伊洛河流域还是首次发现,它所反映的文化面貌、经济生活、生产方式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大庄遗址 仰韶文化 庙底沟二期文化
原文传递
试论晋都新田的地理基础及其区位价值
20
作者 武亨伟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 2017年第1期92-100,共9页
位于今山西省侯马市的晋国晚期都城——新田,自1952年发现以来,不仅发掘了包括品字形布局的大型城址和数座小城;同时还发现了手工业作坊、祭祀遗址以及墓地等规模庞大的文化遗存。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学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 位于今山西省侯马市的晋国晚期都城——新田,自1952年发现以来,不仅发掘了包括品字形布局的大型城址和数座小城;同时还发现了手工业作坊、祭祀遗址以及墓地等规模庞大的文化遗存。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学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除城市内部布局、侯马盟书等方面外,对于新田之得名及迁都之前新田的总体面貌也是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址 庙底沟二期文化 区位价值 地理基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