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古代婚礼庚帖文字研究
- 1
-
-
作者
尹蕾
-
机构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艺术科技》
2019年第10期239-240,共2页
-
文摘
婚礼属于人生礼仪中的一种,是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在中国古代社会,婚礼不仅是礼之本,同时也是连接天地万物、自然关系与父子君臣人伦关系的纽带。庚帖是婚礼的一种媒介,同时亦是婚姻关系的证明,有其独特性和重要性。以清代文献为基础,结合庚帖实物,力求通过对广义的庚帖及狭义的庚帖的区分还原清代庚帖,并为庚帖的分析揭示清代社会某些特征的目的。
-
关键词
婚礼
庚帖
文字
-
分类号
K892.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换庚帖”与“坐花轿”——明清婚姻民俗(二)
- 2
-
-
作者
萧放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文史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52,共7页
-
文摘
中国古代社会婚姻仪式遵循周公六礼的传统,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道婚姻程序,直到明清时期,人们大体上仍沿用这一婚俗模式。当然明清婚俗仪式与标准的先秦六礼比较起来也发生了局部变化,明清社会主要奉行《朱子家礼》。
-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婚姻民俗
议婚仪式
定婚仪式
完婚仪式
“换庚帖”
“坐花轿”
-
分类号
K892.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北京民间婚姻礼俗
- 3
-
-
作者
朱琪
-
机构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出处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6,共4页
-
文摘
(一)汉俗婚礼北京汉俗所行南礼,较之满俗,虽属稍繁,然亦相去不远.兹分述如次:说媒:大凡男女及婚龄,则父母晤年长之戚,串友执必殷殷,以留意执柯为嘱.受其嘱者,则于其所识中,择其年龄相若者,为之撮合之,俗谓之日“保亲”.又有营此为业者皆妇女为之,俗称日“媒婆”,此种人之为人说亲,两造不必相识也,仅由彼分向两家揄扬而已,彼辈既业此为生,则利婚之成.故所举门楣、品貌、性格、才艺,大率有枝附叶浮跨为多.
-
关键词
证婚人
新郎
婚姻礼俗
新娘
男家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喜堂
旧式婚礼
庚帖
赞礼
-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闺艳琴(秦)声(又名《琴瑟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蒲松龄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1997年第4期180-190,197,共12页
-
文摘
闺艳琴(秦)声(又名《琴瑟乐》)蒲松龄著盛伟校点[清江引]谁使红颜命薄,偏教才子穷途。几多恨事满胸中,难问苍天如何。且向花前月下,闲调赵瑟秦筝。狂歌一曲酒千盅,好把雄心断送。[西江月]无可奈何时候,偶然谱就新词。非关闲处用心儿,就里别藏深意。借喜笑为...
-
关键词
《琴瑟乐》
聊斋俚曲
蒲松龄
《闺艳秦声》
冤家
下牙床
失惊打怪
艳阳天
婆婆
庚帖
-
分类号
J623
[艺术—音乐]
-
-
题名离巢凤
- 5
-
-
作者
周雅清
湛志龙
-
出处
《黄梅戏艺术》
1996年第3期71-102,131,共33页
-
文摘
人物;明珠 鄂东明珠服装公司总经理何引男 明珠家保姆石大全 何引男生父马氏 石大全妻小宝 石大全之子柳林生 明珠生父大乖 柳林生长子二乖
-
关键词
明珠
颈箍
柳林
亲生父母
马氏
全生
庚帖
石马
总经理
二十年
-
分类号
J825.54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民国期间嵩县婚嫁旧俗
- 6
-
-
作者
孙红贤
-
出处
《中州今古》
2001年第3期39-40,共2页
-
-
关键词
民国期间
新娘
婚嫁
嵩县
梳妆用具
童养媳
新郎
庚帖
民国时期
法律效力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黄梅戏中的迎亲育子习俗
- 7
-
-
作者
桂遇秋
-
出处
《黄梅戏艺术》
1999年第1期47-49,共3页
-
文摘
黄梅戏流行区域鄂赣皖毗邻地区的迎亲、嫁女、育子、祝寿、丧葬等方面传统习俗较多,在黄梅戏中也有应用。现对应用较多的迎亲、育子方面的庚帖、财礼、盖头、撒帐、送祝弥、洗三朝、抓周等作粗略介绍。 一 庚帖 庚帖,又名年庚。封建社会男女双方,经媒人说合,父母同意,男方父亲即通过媒人向女方父亲递送庚帖,即将男方姓名、出生年月等写上,随庚帖送肉、糖、糕点等礼物。女方接到男方庚帖后,即写回帖。这样就算订了婚约。
-
关键词
黄梅戏
庚帖
迎亲
盖头
流行区域
婴儿
出生年月
传统习俗
会男女
毗邻地区
-
分类号
K892.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旧时晋冀民间的婚帖
- 8
-
-
作者
王家进
-
机构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
-
出处
《沧桑》
2003年第1期18-19,共2页
-
文摘
古代婚礼,从媒人介绍开始到男女双方最终举行结婚仪式的过程中,依次遵循六礼:曰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后来,婚礼逐渐简化,清朝年间民间结婚遵循四礼,即问名、纳采、请期、亲迎。在此期间,男女双方除靠媒人往来奔走,多方说合外,婚帖贯穿始终,具有穿针引线、搭桥铺路的重要作用。“虽片纸只字,人民颇重视之。”
-
关键词
庚帖
婚姻关系
纳采
合法婚姻
结婚仪式
法律效力
重要作用
榆社县志
婚姻制度
亲迎
-
分类号
K892.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之推行--以四川为例
被引量:8
- 9
-
-
作者
吴佩林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95,191,共1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06XZS002)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清代地方民事纠纷及其解决--以清代四川地方档案为中心的研究”(09YJC770064)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基层民众的法律生活研究--以南部档案为中心”(0090460427)
四川省“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重点资助项目“清代知县审理民事案件基本思路研究”(XBZX0904)资助
-
文摘
清末新政时期,四川省出于改变婚姻陋习、增加新政经费诸考虑,下令废止民间自拟庚帖,改为购买官方统一印制的婚书。推行过程中,制定了具体措施,广为宣传,逐级落实。然而,由于民间婚俗根深蒂固、推行方法失之简单、法律新规形同虚设等原因,致旧弊未杜,新弊日生,最终以失败收场。清末四川推行官制婚书,既反映了时局变动下政治、经济、法律与社会的实际状况,也表现了当时国家法律与民间习俗的契合与紧张,对审视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具有示范意义。
-
关键词
清末新政
庚帖
官制婚书
四川
-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木楼古歌
- 10
-
-
作者
潘茂金
-
出处
《剧本》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4-80,共7页
-
-
关键词
堂叔
蓝花
古歌
石板路
家族
庚帖
织机
电视机
行李卷
古木
-
分类号
I23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穿回旧时结次婚
- 11
-
-
作者
梁燕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标准生活》
2018年第11期62-64,共3页
-
文摘
旧时结婚,讲究颇多,讲求“命中注定”。八字与属相在现今社会,结婚合八字早已不流行。但在旧时,合八字可是很关键的一步。旧俗以为生辰八字代表了一个人的命运。汉族一般是通过媒人把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干支八字合写在一张红纸条上,称做“庚帖”。庚帖忌用白纸,上边的字数忌单数。若为单数,可在男人名下加“健”字,在女人名下酌加“瑞”字,以凑双数。男女双方在交换过庚帖之后,各自安置在家宅的神龛上,也有的将庚帖压在灶王爷的牌位前,然后对神灵焚香卜吉。如果三支香烧得整齐,就认为是吉祥的,如果三支香烧得层次不齐,就认为不吉祥,不敢进行婚配。还有的是将一碗清水供在神座旁边,如果三天之内没有飞蛾虫子掉入碗中便是吉祥的征兆,反之则认为不吉祥,也不敢再谈婚事。以上便是合八字占卜。
-
关键词
结婚
合八字
汉族
庚帖
-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