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构与重构——庞德汉诗译作在美国的经典化
1
作者 姚成贺 崔放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庞德《华夏集》中的多数汉诗译作超越了中国本土学者的译作,在美国成为了经典。其汉诗译作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对原作的解构与重构。通过对庞德译作中解构与重构现象的分析,发现这是庞德个人诗学与社会诗学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一些其他因... 庞德《华夏集》中的多数汉诗译作超越了中国本土学者的译作,在美国成为了经典。其汉诗译作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对原作的解构与重构。通过对庞德译作中解构与重构现象的分析,发现这是庞德个人诗学与社会诗学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一些其他因素如赞助人也推动了其汉诗译作的经典化。其经典化过程,给当下的翻译活动带来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个人诗学 社会诗学 诗歌翻译
下载PDF
庞德时代的翻译标准与价值取向探究
2
作者 祝朝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106,共7页
庞德中国古诗及儒家经典翻译研究成果丰硕,但庞德时代的翻译标准与价值取向却鲜有人研究。本文在界定庞德时代概念的基础上,以理雅各与韦利等译家的译作为依据,探究庞德时代的翻译标准与价值取向。研究发现,以忠实为核心的学术性翻译是... 庞德中国古诗及儒家经典翻译研究成果丰硕,但庞德时代的翻译标准与价值取向却鲜有人研究。本文在界定庞德时代概念的基础上,以理雅各与韦利等译家的译作为依据,探究庞德时代的翻译标准与价值取向。研究发现,以忠实为核心的学术性翻译是庞德时代的翻译标准、以厚重翻译为特征的文化阐释是那一时代的翻译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标准 价值取向 庞德时代 译者
下载PDF
庞德中国典籍英译中的注释研究
3
作者 祝朝伟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6,112,共7页
庞德中国古诗及儒家经典翻译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于庞德译作的注释问题却鲜有人研究。本文在指出庞德时代厚重翻译流弊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庞德注释的类型、原则与目的。研究发现,庞德的注释主要可以分为脚注、前言+译者注、术语表与文内... 庞德中国古诗及儒家经典翻译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于庞德译作的注释问题却鲜有人研究。本文在指出庞德时代厚重翻译流弊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庞德注释的类型、原则与目的。研究发现,庞德的注释主要可以分为脚注、前言+译者注、术语表与文内注释等4类,他的注释原则是尽量不用注释,如果使用,则是为了凸显他的表意文字翻译法或让译文意义自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籍英译 庞德 注释 类别 目的
下载PDF
论“意象派”内部的分歧及庞德对“意象”理论的贡献
4
作者 张同铸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2期87-95,共9页
“意象派”在英美现代诗歌发展的历史上占据着关键地位。休姆、弗林特、洛威尔等人都为这个运动作出了贡献,但一般认为庞德才是其中最具有决定性的人物。作为一名优秀的组织者,庞德以《诗歌》杂志为阵地,为“意象派”造势,并编撰了诗歌... “意象派”在英美现代诗歌发展的历史上占据着关键地位。休姆、弗林特、洛威尔等人都为这个运动作出了贡献,但一般认为庞德才是其中最具有决定性的人物。作为一名优秀的组织者,庞德以《诗歌》杂志为阵地,为“意象派”造势,并编撰了诗歌小册子《意象派》。不过在“意象派”内部,庞德曾经受到排斥,并最终离开。几年之后,意象派便结束了。文章认为,这种内部的分歧除了内部领导权之争之外,还体现了其内部成员理论主张上的两种核心区别:是学习法国现代诗理论还是也学习中国传统诗学?庞德并不回避法国的影响。1914年出版的选集直接采用了他自己创造的法语单词“Des Imagists”(意象派)作为标题。然而,与弗林特不同的是,他一直否认“意象派”是法国象征主义的附庸。弗林特和休姆(尤其是休姆)是柏格森理论的热情倡导者,尽管柏格森重视“形象”,但“形象”对他来说只是一个中介,最终导致情绪和直觉。继柏格森之后,休姆将“形象”视为一种中介,直到庞德,他才将“形象”视为具有独立价值的主观情感和客观对象的统一体,从而真正发展为“意象”(为此他创造了一个法语单词“imagisme”),成为“对象”本身(主观对象)。因此,我们推断,庞德在柏格森和休姆的基础上发展了“意象”的概念,赋予了它独立的理论地位,从而促进了诗学的发展。庞德的“意象主义”主张里有着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文化和诗歌的影响,这也许才是他能将“形象”向前推进一步发展到“意象”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意象派 意象 弗林特
下载PDF
解读庞德作品中体现的存在主义--以《在一个地铁车站》为例
5
作者 李小宁 《中学语文》 2023年第5期45-47,共3页
作为意象主义诗歌的代表作,美国诗人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所体现的存在主义精神,对现代人的生存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哲学,以人为中心研究人的存在。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庞德 存在主义
下载PDF
庞德《东门之杨》译者创造性叛逆新解
6
作者 徐燕华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5期2216-2222,共7页
埃兹拉•庞德英译的《诗经》在中国文化对外译介与欧美诗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其进行研究对中国古典文学外译及汉学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从创造性叛逆的视角对《诗经》选段《陈风•东门之杨》庞德译文进行文本细读及与原诗进行对比分析... 埃兹拉•庞德英译的《诗经》在中国文化对外译介与欧美诗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其进行研究对中国古典文学外译及汉学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从创造性叛逆的视角对《诗经》选段《陈风•东门之杨》庞德译文进行文本细读及与原诗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探讨庞德如何在译文中实现语言风格、意象选择与意境构建层面上的译者创造性叛逆,及庞德式诗学如何影响庞德在翻译中实施创造性叛逆。研究发现,庞德《东门之杨》译作中的译者创造性叛逆不被原文的字句与意象所束缚,而是摄纳诗意后,改换合适的语言风格,选取适配的象征意象,重点再现或重塑原诗的意境,让译入语读者能够获得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感受与艺术联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创造性叛逆 《诗经》 《陈风?东门之杨》
下载PDF
庞德英译中国古诗的批判性思考
7
作者 朱露楠 《国学(汉斯)》 2023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作为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体裁,诗歌的翻译自古以来就是各翻译家争相讨论的焦点。而中国诗歌的历史之悠远,内涵之丰富,令海内外读者倾心不已。艾兹拉•庞德作为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人物,其翻译作品对传播中国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作为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体裁,诗歌的翻译自古以来就是各翻译家争相讨论的焦点。而中国诗歌的历史之悠远,内涵之丰富,令海内外读者倾心不已。艾兹拉•庞德作为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人物,其翻译作品对传播中国文化做出巨大贡献。但其采用的创造性翻译方法对部分中国文化的误译引起广泛的争论。本文试通过对庞德翻译思想的解析和对相关中国诗歌的译例的分析,详细论述其在翻译中的不妥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的中国诗词翻译 创造性翻译方法 异化
下载PDF
庞德湘教授运用扶阳理论治疗乳腺癌经验拾粹
8
作者 胡正国 吴艳秋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1期6-8,共3页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肿瘤疾病,庞德湘教授认为阳不足是女性乳腺癌主要病机,而肝郁是乳腺癌的重要发病因素,两者皆贯穿乳腺癌疾病始终,其主张以扶阳理论为指导,配合疏肝法治疗乳腺癌,往往取得良效。
关键词 乳腺癌 庞德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势”与“语势”:庞德翻译理论研究
9
作者 谢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8-133,共6页
"势"(energy)与"语势"(energy in language/energy of language)是研究庞德翻译理论的重要概念。庞德通晓十几种外语,试图通过大量的诗歌翻译为英诗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势,力图改变维多利亚时期抑扬格五音步抽象说教... "势"(energy)与"语势"(energy in language/energy of language)是研究庞德翻译理论的重要概念。庞德通晓十几种外语,试图通过大量的诗歌翻译为英诗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势,力图改变维多利亚时期抑扬格五音步抽象说教的诗风。因此,庞德采取了"解释性翻译"和"原文写作"(亦"创作新诗")的翻译策略。在翻译中浸入原诗氛围及诗人"情绪",极力移植"强烈的情感"。"势,即情寓于形"的观点使庞德在翻译中通过音象、形象及义象等"有机形式"或"内容派生"取势。他在翻译中强调"创新",强调声音、节奏、措辞、词语并置及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势 庞德 庞德翻译理论
下载PDF
庞德“尸丧还葬邺”略说——《三国志·庞德传》札记一则
10
作者 胡以存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9-39,共1页
《三国志·庞德传》记载,立义将军庞德,于关羽水淹七军一役被擒,不屈而死。德先从马超,后降魏,兄庞柔任官于蜀,德见疑于魏,最终不屈而死,与于禁成鲜明对比。故曹操感慨:"吾知禁三十年,何以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关键词 《三国志·庞德传》 庞德 "尸丧还葬邺" 关羽
下载PDF
庞德湘教授治肺癌常用扶正药对拾遗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健 周少玲 庞德湘 《中医药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98-100,共3页
总结庞德湘教授治疗肺癌的临床用药经验。庞师临证诊治肺癌注重培本益元、补养气血,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在药物的应用上常以具有扶正功效的药物配伍应用,形成独具特色的扶正药对治疗经验,并不失时机的佐以攻毒散结,取得了... 总结庞德湘教授治疗肺癌的临床用药经验。庞师临证诊治肺癌注重培本益元、补养气血,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在药物的应用上常以具有扶正功效的药物配伍应用,形成独具特色的扶正药对治疗经验,并不失时机的佐以攻毒散结,取得了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药对 扶正 庞德
下载PDF
埃兹拉·庞德对李白诗歌的西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谷强 刘筱华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9,共5页
庞德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李白诗歌是影响和推动庞德发动"意象派"运动的主要动力。可以说,庞德有着深深的李白情结,李白诗歌是庞德灵感的源泉。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庞德对李白诗歌同样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庞德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李白诗歌是影响和推动庞德发动"意象派"运动的主要动力。可以说,庞德有着深深的李白情结,李白诗歌是庞德灵感的源泉。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庞德对李白诗歌同样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庞德将李白的诗歌西化并提炼了李白的文学观,将李白的诗歌提升到了诗学理论的高度;庞德从李白的诗歌中汲取营养,将李白的诗歌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更重要的是,庞德扩大了李白诗歌的影响范围,将李白的诗歌从汉语领域翻译到英语领域,并使之在欧美世界广为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李白诗歌 西化
下载PDF
人格的动态博弈与译品样态:庞德翻译的精神分析视角 被引量:6
13
作者 祝朝伟 林萍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82,共5页
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和心理分析说,人格心理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分别对应无意识、意识和前意识:本我/无意识、超我/前意识、自我/意识三重人格的动态博弈在翻译的过程中会导致翻译作品呈现不同的样态。就庞德《华夏集》的... 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和心理分析说,人格心理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分别对应无意识、意识和前意识:本我/无意识、超我/前意识、自我/意识三重人格的动态博弈在翻译的过程中会导致翻译作品呈现不同的样态。就庞德《华夏集》的翻译而论,受本我/无意识控制的庞德导致了其翻译中的诸多语言错误和文化误读,受超我/前意识支配的庞德使他寻求"超然完美的译文",而庞德的自我/意识则使他一方面要跳出"本我"的干扰,避免翻译错误,另一方面要服务于自身的诗学理想,着眼于时代诗学,使庞德的翻译呈现出世人现在所知的样态和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庞德 翻译 精神分析
下载PDF
庞德湘教授治疗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所致皮疹2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俞森权 郑健 庞德湘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11期1174-1175,共2页
庞德湘教授在临床上运用中医药配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肺癌,在减毒增效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兹举验案2则,已飨同道。1病案举例例1周某,男,58岁,于2011年6月17日初诊。主诉咳嗽咯痰20余天,确诊肺癌1 d。与家属商议后,一线治疗选择分... 庞德湘教授在临床上运用中医药配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肺癌,在减毒增效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兹举验案2则,已飨同道。1病案举例例1周某,男,58岁,于2011年6月17日初诊。主诉咳嗽咯痰20余天,确诊肺癌1 d。与家属商议后,一线治疗选择分子靶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疹 中医药疗法 肺癌 毒副作用 庞德 医案 沙参麦冬汤
下载PDF
论《神州集》中的李白因素和庞德因素——兼论诗歌意象与诗歌形式的翻译 被引量:3
15
作者 黎志敏 段世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79,共5页
《神州集》之中所体现的诗歌意境(意象)属于李白等中国诗人,而诗歌形式则属于庞德本人的创造,因此,《神州集》的成功得益于李白因素和庞德因素的共同作用。中英诗歌互译时,诗歌意境(意象)的可译性较强,而句法和形式的可译性很差。过于... 《神州集》之中所体现的诗歌意境(意象)属于李白等中国诗人,而诗歌形式则属于庞德本人的创造,因此,《神州集》的成功得益于李白因素和庞德因素的共同作用。中英诗歌互译时,诗歌意境(意象)的可译性较强,而句法和形式的可译性很差。过于夸大《神州集》中的个别有意或者无意的"误译",从而否定《神州集》的翻译性质,无疑是不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州集》 庞德 李白 意境 意象 形式
下载PDF
试析庞德英译中国古诗的忠实性与等效性 被引量:20
16
作者 魏望东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4-57,共4页
庞德翻译了不少中国古典诗歌,最著名的是《华夏集》。他早期翻译汉古诗的文学历史背景是后维多利亚诗歌(post-Victorian verse)充满着陈腐守旧的诗风,他翻译的目的是要借助翻译手段创作出优美的为诗歌爱好者所接受的现代主义意象派新... 庞德翻译了不少中国古典诗歌,最著名的是《华夏集》。他早期翻译汉古诗的文学历史背景是后维多利亚诗歌(post-Victorian verse)充满着陈腐守旧的诗风,他翻译的目的是要借助翻译手段创作出优美的为诗歌爱好者所接受的现代主义意象派新诗,他的翻译策略是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而不受原诗字面意义的约束进行诗歌再创作。作者试分析庞德所译的三首汉诗,提出我们不必去纠缠他的译作是否忠实与等效,指出他的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实践对诗歌翻译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诗歌翻译 忠实 等效
下载PDF
从《长干行》看庞德英译汉诗的意象派风格 被引量:21
17
作者 党明虎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64,共4页
人们对意象主义有很大的好奇心。艾兹拉·庞德是意象运动的发起人。意象派对诗歌的要求是 :诗歌必须凝缩、简练、含蓄。不必过多追求形式与韵律。他们着重用视觉意象引起联想 ,表达那一瞬间的真实感受。 The River-Merchant's W... 人们对意象主义有很大的好奇心。艾兹拉·庞德是意象运动的发起人。意象派对诗歌的要求是 :诗歌必须凝缩、简练、含蓄。不必过多追求形式与韵律。他们着重用视觉意象引起联想 ,表达那一瞬间的真实感受。 The River-Merchant's Wife:A L etter就是庞德用意象派风格翻译的一首李白的诗《长干行》。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庞德译诗《长干行》,对比西方意象派与中国诗歌的美感经验的相似之处 ,解读意象派 ,并说明庞德对汉诗英译的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意象 诗歌 翻译
下载PDF
意象派、庞德和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轫 被引量:31
18
作者 张强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4,共7页
20世纪初 ,一股声势浩大的文学浪潮席卷欧美大陆。美国诗歌也发生了重大的演变 ,以破竹之势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进行了猛烈的冲击。然而 ,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新风貌不是一种孤立或自发的文学现象 ,它与 19世纪末以来的西方文化大背景... 20世纪初 ,一股声势浩大的文学浪潮席卷欧美大陆。美国诗歌也发生了重大的演变 ,以破竹之势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进行了猛烈的冲击。然而 ,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新风貌不是一种孤立或自发的文学现象 ,它与 19世纪末以来的西方文化大背景以及英美文学的迅速发展和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意象派的诞生 ,庞德的诗艺成熟特别是东方诗美学思想和技艺的融入 ,象征主义和直觉主义对其哲学基础的构筑 ,以及尼采哲学、柏格森学说和存在主义三大西方哲学流派对美国诗歌“现代性”的催化四个方面详细地阐述美国现代主义诗歌19 10 - 192 2年的发轫 ,透视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诗歌 美国诗歌 意象派 诗美 诗艺 庞德 传统文学 西方哲学 尼采哲学 柏格森
下载PDF
论庞德“在地铁车站”中的汉诗特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7,共5页
尽管庞德本人以及中外学者将庞德的诗作"在地铁车站"视为俳句,但是,该诗所具有的日本俳句的特性其实并不典型,更多的则是汉语诗歌的重要品性。就艺术形式而言,该诗所接受的汉诗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包含两个复叠对比... 尽管庞德本人以及中外学者将庞德的诗作"在地铁车站"视为俳句,但是,该诗所具有的日本俳句的特性其实并不典型,更多的则是汉语诗歌的重要品性。就艺术形式而言,该诗所接受的汉诗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包含两个复叠对比形象的典型的对偶句的特征,二是诗律学意义上的"字"这一概念的介入以及以此作为衡量单位所引发的诗律学上的探索和变革。而这一变革更是具有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和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俳句 汉诗 对偶句 诗律学
下载PDF
庞德湘教授气血津液辨证之胃癌化疗应用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俞森权 陈冬 庞德湘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829-831,835,共4页
[目的]总结庞德湘教授运用气血津液辨证论治中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整理庞德湘教授关于气血津液辨证于中晚期胃癌接受化疗患者应用的学术论点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经典案例,运用中医理论,加以归纳分析,总结出庞德湘... [目的]总结庞德湘教授运用气血津液辨证论治中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整理庞德湘教授关于气血津液辨证于中晚期胃癌接受化疗患者应用的学术论点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经典案例,运用中医理论,加以归纳分析,总结出庞德湘教授运用气血津液辨证论治胃癌化疗患者的临证经验。[结果]庞德湘教授对中晚期胃癌接受化疗患者进行辨证论治时,从气血津液角度出发,认为胃癌化疗患者多以气血津液亏虚及津液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并且十分注重对先后天之本的维护,临证以益气、养血、生津、温阳等为主要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等方面疗效确切。[结论]庞德湘教授从气血津液辨证角度出发,分析中晚期胃癌接受化疗患者的病因病机,并从气血津液角度辨证施治地进行干预,见解独到,疗效突出,在临床工作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津液 胃癌 化疗 庞德 名医经验 医案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