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遇:马勒伯朗士与儒家的对话
1
作者 张涪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4,共8页
马勒伯朗士的《一位基督教哲学家与一位中国哲学家关于上帝存在和性质的对话录》着力捍卫基督教神学,借着对朱熹学说的"无神论"式解读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从而与斯宾诺莎"自然神论"划清界限。庞景仁曾对马勒伯朗士的&... 马勒伯朗士的《一位基督教哲学家与一位中国哲学家关于上帝存在和性质的对话录》着力捍卫基督教神学,借着对朱熹学说的"无神论"式解读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从而与斯宾诺莎"自然神论"划清界限。庞景仁曾对马勒伯朗士的"神"的观念和朱熹的"理"的观念进行比较,发现两个范畴存在着深刻的相似性,认为马勒伯朗士的批评主要是基于文本的误读,以及其站在神学立场对儒家文化的质疑。在此基础上,试图从庞先生的"朱熹的‘理'具有人格神的特征"这一结论出发,返回到马勒伯朗士和儒家"相遇"的语境中,探讨马勒伯朗士与儒学的对话情境中其"上帝的观念"这一核心立场,从而理解一种异质文化对儒家学说批评的合理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勒伯朗士 朱熹 庞景仁 礼仪之争 上帝的观念
下载PDF
可敬的导师王玖兴先生
2
作者 冯俊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6年第2期38-47,共10页
因为庞景仁先生(1910-1985)的缘故,冯俊先生(1958-)与王玖兴先生(1916-2003)相识并成为了他的博士生,武汉大学校友、哲学系系友的关系使得师徒二人无话不谈。王先生的学思经历勾勒出那个时代学者的纷呈气象。治学的格局、教学的理念、... 因为庞景仁先生(1910-1985)的缘故,冯俊先生(1958-)与王玖兴先生(1916-2003)相识并成为了他的博士生,武汉大学校友、哲学系系友的关系使得师徒二人无话不谈。王先生的学思经历勾勒出那个时代学者的纷呈气象。治学的格局、教学的理念、求学的态度就在这种师徒授受中传承下来。这篇文章浓缩了作者关于王先生数不清的记忆与感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景仁 武汉大学 认真 王玖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