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生活类废塑料产生特性定量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宋波 薛玲玲 +5 位作者 龙凤 吕晴晴 夏训峰 黄启飞 孙春宝 汪群慧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11年第2期211-221,共11页
本文提出一种定量核算城市生活类废塑料产生特性的方法,并对2007年北京市生活类废塑料产生量分别进行了分场所、分形态、分成份的核算.将北京市生活类废塑料按产生场所分为4类(居住场所、公共营业场所、非公共场所、道路清扫),按废塑料... 本文提出一种定量核算城市生活类废塑料产生特性的方法,并对2007年北京市生活类废塑料产生量分别进行了分场所、分形态、分成份的核算.将北京市生活类废塑料按产生场所分为4类(居住场所、公共营业场所、非公共场所、道路清扫),按废塑料形态分为6类(薄膜、杯盆盒、发泡、瓶、块、其它),按成份分为7类(PET、PE、PVC、PP、PS、混合料、其它).根据资料数据和调研数据核算北京市各区县不同场所生活类废塑料的产生量;通过实地调研获得废塑料产生场所——形态比例关系以及废塑料形态——成份比例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北京市生活类废塑料分形态、分成份产生量.核算结果表明,2007年北京市生活废塑料总产生量为33.1×104t,人均废塑料产生量为20.3kg.从空间看,朝阳区和海淀区的废塑料产生量最大;从产生渠道看,居民生活渠道的废塑料产生量最大;从形态看,薄膜类废塑料产生量最大,占总量的44%;从成份看,PP类和PE类的产生量最大,占总量的75%.核算结果可为废塑料资源化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塑料产生特性 废塑料产生场所 废塑料形态 废塑料成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