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某国Ⅵ天然气发动机各缸燃烧一致性差异过大的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STAR-CCM+对该发动机的进气管路开展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率均匀性分析,发现第1缸~第3缸的EGR率高于第4缸~第6缸,1200 r/min全负...针对某国Ⅵ天然气发动机各缸燃烧一致性差异过大的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STAR-CCM+对该发动机的进气管路开展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率均匀性分析,发现第1缸~第3缸的EGR率高于第4缸~第6缸,1200 r/min全负荷工况EGR率相对偏差为-29.9%~34.2%。分析表明,EGR的引出方式为第1缸~第3缸单侧取气,导致EGR进气入口存在较大波动,是造成各缸EGR率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从降低管路内EGR废气波动的角度提出了两种进气管路优化方案,使EGR废气在进入稳压腔之前得到了充分混合,各缸EGR率均匀性得到明显提高,EGR率相对偏差在±5%以内。展开更多
基于一台当量比燃烧的天然气发动机,采用三维燃烧分析与发动机一维热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率及点火时刻对缸内燃烧过程和发动机排温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GR率的增加,燃烧相...基于一台当量比燃烧的天然气发动机,采用三维燃烧分析与发动机一维热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率及点火时刻对缸内燃烧过程和发动机排温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GR率的增加,燃烧相位后移,燃烧持续期延长,放热率峰值减小,最大压升率、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和最高平均燃烧温度均降低,再循环废气的稀释作用和热容效应能够抑制混合气的燃烧。随着点火时刻的提前,燃烧重心(CA50)前移,燃烧持续期缩短,最大压升率、缸内压力和放热率峰值均增大。排温随EGR率的增大和点火时刻的提前而降低。保持空气和燃气进气量不变,EGR率增大至23%,点火时刻提前至-18°能够将原机标定功率提升7.4 kW,有效燃料消耗率降低4 g/(kW·h)。当空气和燃气进气量增加11.6%,EGR率大于19%,点火时刻早于-10.5°时,可将原机标定功率提升36 kW并且将排温控制在760℃以内。展开更多
为研究废气再循环气体(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和进气方式对当量燃烧的天然气发动机燃烧特征的影响,通过发动机台架测试分别探究了EGR气体和EGR所含水汽以及5、6缸位置进气(右侧进气)与3、4缸位置进气(中间进气)对当量燃烧天然...为研究废气再循环气体(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和进气方式对当量燃烧的天然气发动机燃烧特征的影响,通过发动机台架测试分别探究了EGR气体和EGR所含水汽以及5、6缸位置进气(右侧进气)与3、4缸位置进气(中间进气)对当量燃烧天然气发动机各缸燃烧一致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右侧进气方式下,EGR气体的引入是影响当量天然气发动机各缸燃烧一致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EGR气体中的水汽在各缸的分配。EGR气体除水汽后,各缸最大缸压偏差值由原来的9.5%降低为4.1%,当不引入EGR气体时,各缸最大缸压偏差值降低为2.3%。基于右侧进气方式在引入EGR气体后存在的问题,采用新设计的中间进气方式有效改善了各缸EGR气体的分配,从而显著提高了各缸燃烧一致性,各缸最大缸压偏差值由原右侧进气方式的9.5%降低为2.0%,有效解决了右侧进气在引入EGR时带来的各缸燃烧不一致性问题。展开更多
通过在单缸柴油发电机上燃用5种混合比的乙醇-生物柴油燃料,并采用了16%和28%两种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率,对比分析了乙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经济性,NOx,HC,CO的排放特性和光吸收系数,及EGR对以上性能参数的影响...通过在单缸柴油发电机上燃用5种混合比的乙醇-生物柴油燃料,并采用了16%和28%两种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率,对比分析了乙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经济性,NOx,HC,CO的排放特性和光吸收系数,及EGR对以上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发现:燃用E30B70时,燃烧状况不佳,NOx排放量较低,但HC,CO排放和尾气的光吸收系数较高;随乙醇比例增加,体积油耗增加;在10%的乙醇混合比附近能获得较高的热效率;20%的乙醇混合比,采用EGR可以降低油耗;乙醇混合比为20%以下时,混合燃料的NOx排放量相差较小;采用EGR后,NOx排放量明显降低,且降低量随EGR率增大而增大;各混合比燃料的HC和CO的排放量均随乙醇混合比的增大而增大;随EGR率增大,CO排放量增大。光吸收系数在1/3负荷左右时有极大值,在2/3负荷左右时有最小值;在不同的负荷范围内存在某一混合比的燃料有较优的烟度排放,不同混合比燃料有各自较优的EGR率以获得较低的油耗和HC排放。展开更多
基于正庚烷、甲烷、乙烷、丙烷多组分混合物简化动力学机理耦合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型,模拟研究高替代率时不同进气氛围(H_(2)、O_(2)组分)耦合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对天然...基于正庚烷、甲烷、乙烷、丙烷多组分混合物简化动力学机理耦合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型,模拟研究高替代率时不同进气氛围(H_(2)、O_(2)组分)耦合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对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低负荷工作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在不同EGR率下,进气掺氢会使缸内燃烧速率显著加快,OH活性基浓度明显升高,CH_(4)排放显著降低,但CO排放升高;进气掺氧后,缸压及瞬时放热率峰值、最大压力升高率、最高燃烧温度及OH活性基浓度均升高,碳烟、CO和CH_(4)后期氧化作用增强使其最终排放降低,但NO_(x)排放升高。在EGR率小于29%,掺氢比小于2.5%时,在实现较低CO、碳烟排放的同时能显著降低CH_(4)排放和NO_(2)/NO_(x)比例;高EGR率时,进气掺氧能降低CO、碳烟排放,并改善CH_(4)与NO_(x)排放之间的折中关系。展开更多
文摘针对某国Ⅵ天然气发动机各缸燃烧一致性差异过大的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STAR-CCM+对该发动机的进气管路开展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率均匀性分析,发现第1缸~第3缸的EGR率高于第4缸~第6缸,1200 r/min全负荷工况EGR率相对偏差为-29.9%~34.2%。分析表明,EGR的引出方式为第1缸~第3缸单侧取气,导致EGR进气入口存在较大波动,是造成各缸EGR率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从降低管路内EGR废气波动的角度提出了两种进气管路优化方案,使EGR废气在进入稳压腔之前得到了充分混合,各缸EGR率均匀性得到明显提高,EGR率相对偏差在±5%以内。
文摘为研究废气再循环气体(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和进气方式对当量燃烧的天然气发动机燃烧特征的影响,通过发动机台架测试分别探究了EGR气体和EGR所含水汽以及5、6缸位置进气(右侧进气)与3、4缸位置进气(中间进气)对当量燃烧天然气发动机各缸燃烧一致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右侧进气方式下,EGR气体的引入是影响当量天然气发动机各缸燃烧一致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EGR气体中的水汽在各缸的分配。EGR气体除水汽后,各缸最大缸压偏差值由原来的9.5%降低为4.1%,当不引入EGR气体时,各缸最大缸压偏差值降低为2.3%。基于右侧进气方式在引入EGR气体后存在的问题,采用新设计的中间进气方式有效改善了各缸EGR气体的分配,从而显著提高了各缸燃烧一致性,各缸最大缸压偏差值由原右侧进气方式的9.5%降低为2.0%,有效解决了右侧进气在引入EGR时带来的各缸燃烧不一致性问题。
文摘通过在单缸柴油发电机上燃用5种混合比的乙醇-生物柴油燃料,并采用了16%和28%两种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率,对比分析了乙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经济性,NOx,HC,CO的排放特性和光吸收系数,及EGR对以上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发现:燃用E30B70时,燃烧状况不佳,NOx排放量较低,但HC,CO排放和尾气的光吸收系数较高;随乙醇比例增加,体积油耗增加;在10%的乙醇混合比附近能获得较高的热效率;20%的乙醇混合比,采用EGR可以降低油耗;乙醇混合比为20%以下时,混合燃料的NOx排放量相差较小;采用EGR后,NOx排放量明显降低,且降低量随EGR率增大而增大;各混合比燃料的HC和CO的排放量均随乙醇混合比的增大而增大;随EGR率增大,CO排放量增大。光吸收系数在1/3负荷左右时有极大值,在2/3负荷左右时有最小值;在不同的负荷范围内存在某一混合比的燃料有较优的烟度排放,不同混合比燃料有各自较优的EGR率以获得较低的油耗和HC排放。
文摘基于正庚烷、甲烷、乙烷、丙烷多组分混合物简化动力学机理耦合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型,模拟研究高替代率时不同进气氛围(H_(2)、O_(2)组分)耦合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对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低负荷工作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在不同EGR率下,进气掺氢会使缸内燃烧速率显著加快,OH活性基浓度明显升高,CH_(4)排放显著降低,但CO排放升高;进气掺氧后,缸压及瞬时放热率峰值、最大压力升高率、最高燃烧温度及OH活性基浓度均升高,碳烟、CO和CH_(4)后期氧化作用增强使其最终排放降低,但NO_(x)排放升高。在EGR率小于29%,掺氢比小于2.5%时,在实现较低CO、碳烟排放的同时能显著降低CH_(4)排放和NO_(2)/NO_(x)比例;高EGR率时,进气掺氧能降低CO、碳烟排放,并改善CH_(4)与NO_(x)排放之间的折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