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钠交换器再生废盐液的回收利用
1
作者 唐继才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3-43,共1页
我厂电站锅炉给水,采用固定床并列氢钠离子交换器进行软化处理。钠交换器运行失效后,用氯化钠溶液再生,恢复交换剂的交换能力。钠交换器再生过程中,前期排出液,含大量再生出来的钙、镁离子,后期排出液中钙、镁离子逐渐减少,未被利用的... 我厂电站锅炉给水,采用固定床并列氢钠离子交换器进行软化处理。钠交换器运行失效后,用氯化钠溶液再生,恢复交换剂的交换能力。钠交换器再生过程中,前期排出液,含大量再生出来的钙、镁离子,后期排出液中钙、镁离子逐渐减少,未被利用的氯化钠浓度逐渐增大。钠交换器再生废盐液过去直排地沟,既浪费食盐资源,又对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通过改革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交换器 废盐液 回收 应用
下载PDF
关于软化水制备工艺中废盐液的回收运用研究
2
作者 王弟显 《贵州电力技术》 2001年第4期39-41,20,共4页
关键词 废盐液 水处理 软化工艺 回收利用 钠离子交换器
下载PDF
四氯化钛生产中采用絮凝剂处理废盐液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杨易邦 李海艳 龙翔 《有色金属设计》 2018年第4期92-95,共4页
在四氯化钛生产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盐液,该文对采用絮凝剂处理这些废盐液进行了试验研究,比如絮凝剂的选型、优化浓度和使用温度,并在国内某海绵钛企业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的絮凝效果最好;最... 在四氯化钛生产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盐液,该文对采用絮凝剂处理这些废盐液进行了试验研究,比如絮凝剂的选型、优化浓度和使用温度,并在国内某海绵钛企业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的絮凝效果最好;最优化的絮凝剂浓度是15~20 mg/L;废盐液的温度在80℃~90℃时,NPAM的絮凝效果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钛生产 絮凝剂 废盐液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下载PDF
新型废盐液处理系统可获得高收益
4
作者 王永昌 《北京皮革(中外皮革信息版)(中)》 2003年第11期62-62,共1页
德国科研人员新近开发出一种处理废盐液的新型系统。首先用离心机将含有蛋白质等成份的污泥从废盐液中分离出来,随后利用真空蒸发器从残余的废盐液中提取食盐,并予以加热处理,由此回收的食盐的纯度可达到99.6%。而含蛋白质的污泥则... 德国科研人员新近开发出一种处理废盐液的新型系统。首先用离心机将含有蛋白质等成份的污泥从废盐液中分离出来,随后利用真空蒸发器从残余的废盐液中提取食盐,并予以加热处理,由此回收的食盐的纯度可达到99.6%。而含蛋白质的污泥则可进一步加工成肥料或动物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盐液 处理系统 收益 真空蒸发器 科研人员 加热处理 动物饲料 蛋白质 离心机 污泥 残余
原文传递
新型废盐液处理系统可获得高收益
5
作者 王毅 《北京皮革(中外皮革信息版)(中)》 2004年第10期55-55,共1页
德国科研人员新近开发出一种处理废盐液的新型系统。首先用离心机将含有蛋白质等成份的污泥从废盐液中分离出来.随后利用真空蒸发器从残余的废盐液中提取食盐.并予以加热处理.由此回收的食盐纯度可达到99.6%。而含蛋白质的污泥则可... 德国科研人员新近开发出一种处理废盐液的新型系统。首先用离心机将含有蛋白质等成份的污泥从废盐液中分离出来.随后利用真空蒸发器从残余的废盐液中提取食盐.并予以加热处理.由此回收的食盐纯度可达到99.6%。而含蛋白质的污泥则可进一步加工成肥料或动物饲料。据称所获得的收益可抵消(甚至超过)废盐液的处理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盐液 处理系统 收益 真空蒸发器 科研人员 加热处理 动物饲料 处理费用 蛋白质 离心机 污泥 残余
原文传递
锅炉定期排污水和钠离子交换器再生废盐液综合回收再利用
6
作者 赵立山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1998年第6期10-11,32,共3页
阐述了锅炉定期排污水和钠离子交换器再生,正洗废盐液水的综合回收再利用方法。
关键词 定期排污水 再生废盐液 回收利用 锅炉排污
原文传递
Redox behavior of indium in molten chlorides
7
作者 Liang XU Yan-hang XIONG +5 位作者 Jin-wei MENG Jia-bao WANG Zhong-sheng HUA Yong-pan TIAN Jing-lin YOU Zhuo ZHAO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496-1505,共10页
An electrochemical study on the redox behavior of indium in the eutectic LiCl-KCl system at 450 ℃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transient techniques of cyclic voltammetry and chronopotentiometry on an inert molybdenum ele... An electrochemical study on the redox behavior of indium in the eutectic LiCl-KCl system at 450 ℃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transient techniques of cyclic voltammetry and chronopotentiometry on an inert molybdenum electrode. The reduction of In(Ⅲ) was found to be a two-step process involving In(Ⅲ)/In(Ⅰ) and In(Ⅰ)/In couples at the potentials of about-0.4 and-0.8 V versus Ag/AgCl, respectively. The redox mechanism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the theoretical evaluation of the number of transferred electrons based on cyclic voltammetry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precipitates generated by the potentiostatic electrolysis.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indium ions in the eutectic LiCl-KCl melt at 450 ℃ were estim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chronopotentiometry. The results obtained through the two methods are in fair agreement, delivering an 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approximately 1.8×10^(-5)cm^(2)/s for In(Ⅲ), and 1.4×10^(-4)cm^(2)/s for In(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um ions redox behavior eutectic LiCl−KCl melt end-of-life LCDs resources recycl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