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语的女性——从《废都》《暂坐》看贾平凹的女性观
1
作者 靳转玉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0期13-15,共3页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公认的擅长塑造女性人物的作家。《废都》《暂坐》这两部以城市为题材的小说虽在时间上相隔近三十年,但“一男多女”的书写模式之下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废都》描写了在原始本能与性爱书写下世纪末女性的情感纠葛,《暂...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公认的擅长塑造女性人物的作家。《废都》《暂坐》这两部以城市为题材的小说虽在时间上相隔近三十年,但“一男多女”的书写模式之下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废都》描写了在原始本能与性爱书写下世纪末女性的情感纠葛,《暂坐》则于身体消费与欲望叙事中讲述新世纪都市女性的现代人生。纵览这些女性生存状态的变化,她们始终未走出男权文化的藩篱,由此也显现了作家传统的女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暂坐》 贾平凹 女性观
下载PDF
文本《废都》与“废都文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亚斌 《商洛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14,共9页
文本《废都》是一种源于现实废都、又超越了现实废都的文学范式和艺术文化范式,它是一种由废都文学文字符号、废都文学形象符号和废都文学意象符号组成的描写废都文化内涵的语言文化系统。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其通过废都文化氛围的烘托、... 文本《废都》是一种源于现实废都、又超越了现实废都的文学范式和艺术文化范式,它是一种由废都文学文字符号、废都文学形象符号和废都文学意象符号组成的描写废都文化内涵的语言文化系统。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其通过废都文化氛围的烘托、渲染和暗示,揭示了废都文化隔离机制对于废都人的种种文化隔离现象,并对戕害废都文化人的那种"废都文化,"做了更深层次的理性反思和文化批判。文本《废都》所揭示的"废都文化"问题,至今还严重制约着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和我国现代化进程,对此我们必须高度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废都 废都文化 废都文化氛围 废都文化隔离机制
下载PDF
贾平凹《废都》葛译本的乡土语言模因英译策略研究
3
作者 古志鸿 唐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贾平凹小说《废都》是一部以乡土文化为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葛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小说中独特的乡土语言风格,并尝试运用符合受众审美的表达方式来突出文本的文学内涵。文章重点从方言模因翻译、俗语模因翻译、称谓语模因翻译三... 贾平凹小说《废都》是一部以乡土文化为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葛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小说中独特的乡土语言风格,并尝试运用符合受众审美的表达方式来突出文本的文学内涵。文章重点从方言模因翻译、俗语模因翻译、称谓语模因翻译三大维度,分析贾平凹《废都》葛译本的乡土语言模因英译策略,进而为学术研究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废都 葛译本 翻译模因 乡土语言
下载PDF
再谈《废都》的读者观
4
作者 王春瑜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49-154,共6页
市场、作品、作家、读者等多因素自行建构了一个迎合大众俗趣、进行商业推销的《废都》读者观,这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作家的创作初衷和预期。因此,从作品的雅与俗(作者如何预设读者)、文本的叙述(作者如何与读者进行交流)、《废都》的接... 市场、作品、作家、读者等多因素自行建构了一个迎合大众俗趣、进行商业推销的《废都》读者观,这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作家的创作初衷和预期。因此,从作品的雅与俗(作者如何预设读者)、文本的叙述(作者如何与读者进行交流)、《废都》的接受史(读者期待和接受)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市场运作和文学评价机制的推动作用。《废都》的读者指向本质上具有不确定性,其读者观是混杂且矛盾的,这符合了当时知识分子失语与独语、自卑与自恋、迷茫与言志的尴尬处境。而《废都》,是贾平凹渴望“召唤”知己(读者),安妥破碎灵魂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贾平凹 雅俗 读者观 读者接受
下载PDF
从《废都》到《暂坐》的思想漂移
5
作者 李荣博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5-22,共8页
《废都》与《暂坐》都是贾平凹城市题材的、具有鲜明《红楼梦》色彩的长篇佳作,但两者文本差异巨大,所思考的问题也不具有延续性。两者都写身处社会关系之网中自我的“非我状态”,出发点相似,《废都》以庄之蝶反省作家自身心灵处境,积... 《废都》与《暂坐》都是贾平凹城市题材的、具有鲜明《红楼梦》色彩的长篇佳作,但两者文本差异巨大,所思考的问题也不具有延续性。两者都写身处社会关系之网中自我的“非我状态”,出发点相似,《废都》以庄之蝶反省作家自身心灵处境,积聚破而后立的勇气;《暂坐》则以海若众女,思考人类性的问题,即现代性带来的伦理疑难。对《废都》与《暂坐》的对照性分析,可廓清关于《废都》的种种误解,亦可呈现出多年思想漂移后,作家在《暂坐》中达到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暂坐》 思想主旨 现代性 伦理疑难
下载PDF
关联理论视角下《废都》中模糊修辞的翻译研究
6
作者 轩慧芳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17期29-32,共4页
《废都》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代表作之一,为了强化作品的文学性和美学效果,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模糊修辞。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针对《废都》中模糊修辞的翻译,分析翻译方法的运用情况,并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译者选择翻译方法的影... 《废都》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代表作之一,为了强化作品的文学性和美学效果,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模糊修辞。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针对《废都》中模糊修辞的翻译,分析翻译方法的运用情况,并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译者选择翻译方法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模糊修辞 关联理论 翻译方法
下载PDF
社会翻译学视角下《废都》英译版的副文本分析
7
作者 焦育玲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0-96,共7页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译介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领头羊,其在海外的传播效果和途径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从社会翻译学角度出发,以《废都》葛浩文英译本的副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在海外传播的经历,分析社会要素在翻译活动中的...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译介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领头羊,其在海外的传播效果和途径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从社会翻译学角度出发,以《废都》葛浩文英译本的副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在海外传播的经历,分析社会要素在翻译活动中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发现,场域之间的差异、博弈和演变给《废都》英译版在海外的传播提供了适合的土壤,资本给其出版和传播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出版渠道,各类型代理人促进了目标语读者对英译版的理解和接受。未来,中国本土文学的海外译介和传播不仅要注重作品题材的选择,改变翻译意识和习惯,重视资本的联合和转化,还要注重相关专门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拓宽出版渠道,重视译后评价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本土文学翻译 翻译社会学 葛浩文
下载PDF
《废都》和“废都意识”的颓废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先田 《江淮论坛》 2002年第2期86-92,共7页
《废都》和“废都意识”的出现与流布,不是偶然的,除了贾平凹滥用自己的才情之外,当然也有转型期各种思想意识交织碰撞的痕迹,包括积极的与颓废的意识碰撞的痕迹,其中也有西方十九世纪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自然主义的消极影响。《... 《废都》和“废都意识”的出现与流布,不是偶然的,除了贾平凹滥用自己的才情之外,当然也有转型期各种思想意识交织碰撞的痕迹,包括积极的与颓废的意识碰撞的痕迹,其中也有西方十九世纪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自然主义的消极影响。《废都》和“废都意识”显现出的与道德规范的严重不和谐,在中国文坛的负面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废都意识” 消极 负面影响
下载PDF
“重看”《废都》和如何“重看”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光炜 黄平 《励耘学刊》 2008年第1期156-170,共15页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一直想找机会与同学们"重看"作家贾平凹上世纪90年代初引起很大争议的长篇小说《废都》,上半年我在广州参加一个活动时,还对批评家谢有顺先生说过这是"当代文学史"上一桩未了的&qu...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一直想找机会与同学们"重看"作家贾平凹上世纪90年代初引起很大争议的长篇小说《废都》,上半年我在广州参加一个活动时,还对批评家谢有顺先生说过这是"当代文学史"上一桩未了的"公案",但具体怎么谈,从哪些角度谈,始终没考虑成熟。这次借黄平写出这篇《"人"与"鬼"的纠葛——【废都】与80年代"人的文学"》的文章之机,我们还是一起谈谈。为此,我把讨论的题目列为《"重看"【废都】和如何"重看"》,目的是让大家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废都 作家贾平凹 贾平凹小说 当代文学史 小说写作 谢有顺 “知识分子” 身份焦虑 现代性
下载PDF
“废都意识”是一种文化黄昏意识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亚斌 《商洛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5,共5页
《废都》之所以是贾平凹的一部"安神之作"、"止心慌之作"、或者"安妥我灵魂的一本书",是因为其中浸淫着浓烈的文化黄昏意识。作为描述废都人废都文化心态的总结性文字,"自卑性自尊"、"无... 《废都》之所以是贾平凹的一部"安神之作"、"止心慌之作"、或者"安妥我灵魂的一本书",是因为其中浸淫着浓烈的文化黄昏意识。作为描述废都人废都文化心态的总结性文字,"自卑性自尊"、"无奈性放达"和"尴尬性焦虑"三句话,真实、准确地描绘和揭示出了废都文化人普遍遭遇到的文化境遇。正是文化黄昏意识孕育着"废都文化",预言了"废都文化"的末日,预言着一种新的、更加辉煌的现代都市文化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意识 废都文化 文化黄昏意识 现代都市文化
下载PDF
文化焦虑:“废都精神”的文化解析
11
作者 张亚斌 《唐都学刊》 2005年第6期54-58,共5页
具有“文化焦虑”艺术特征的“废都精神”,包含这样四个文化结构层面一是在它“喧哗与骚动”式的“废都现象”背后,隐匿着废都文化人深刻的废球、废国、废都文化生态思想;二是在它“弑父与恋母”式的“废都情结”之中,淤积着废都文化人... 具有“文化焦虑”艺术特征的“废都精神”,包含这样四个文化结构层面一是在它“喧哗与骚动”式的“废都现象”背后,隐匿着废都文化人深刻的废球、废国、废都文化生态思想;二是在它“弑父与恋母”式的“废都情结”之中,淤积着废都文化人自残、自戕、自毁的文化心理倾向;三是在它“性欲与死亡”式的“废都意识”里边,对象着废都文化人自尊、自卑、无奈的文化突围动机;四是在它“幻想和毁灭”的“废都心态”之内,包含着废都文化人渴望成名、被爱和理性的文化回归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废都 文化焦虑 废都精神”
下载PDF
世纪末《废都》中的文学与知识分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鲁晓鹏 季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84,共8页
关键词 “寻根文学” 知识分子 废都 第五代电影 世纪 共产主义革命 八十年代 乡土小说 文化生产 文学作品
下载PDF
本土、文化与阉割美学——评从《废都》到《秦腔》的贾平凹 被引量:67
13
作者 陈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7,共14页
关键词 废都 贾平凹 《秦腔》 中国当代文学史 本土 美学 阉割 文化 文学事件 当代中国
下载PDF
重评《废都》兼论九十年代知识分子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尧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26,共9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 九十年代 废都 重评 “日常生活” “我们” 文化问题 八十年代 《诗刊》 “中国”
下载PDF
“人”与“鬼”的纠葛--《废都》与八十年代“人的文学” 被引量:14
15
作者 黄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按照当代文学史关于"新时期文学"的描述,从《班主任》到《废都》的二十多年,是一个"启蒙"文学思潮由发端到终结的历史性过程。但是,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两部小说的"象征"意义,实际要远远大于其文本价值... 按照当代文学史关于"新时期文学"的描述,从《班主任》到《废都》的二十多年,是一个"启蒙"文学思潮由发端到终结的历史性过程。但是,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两部小说的"象征"意义,实际要远远大于其文本价值。或者说它们所夹带的、无法在当年看清楚的诸多社会和文学的问题,只有在今天的环境中才得以充分地呈现。这里发表的两篇论文,讨论的正是这些遗留在文学史周边的问题。前一篇文章在对《废都》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将《废都》置于"鬼魅叙事"的系列,意在探讨这一谱系作为八十年代"人的文学"的同路人,二者之间的密约与抵牾,以及最后的决裂。以《废都》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之死"的"故事"以及其导致的剧烈批判为对象,分析八十年代文学预设下的"成规"——"人的文学"。就此,提出"知识分子的文学"揭示"人的文学"内部的"知识分子"与"文学"的等级秩序,以及二者之间"合谋"与"紧张"的权力关系,并对八十年代文学研究中本质化的"启蒙"路径、"自主论/工具论"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等提出质疑。后一篇文章选择《班主任》这个"可疑的开端"作为研究对象。但作者强调说,这里的"可疑"并不意味着试图说明它是不正宗的源头,并企图寻找另一新的源流;而恰恰认为,新时期文学是以断裂、排斥、拒绝、重现等话语所形成的一个话语结构,他所要探讨的是《班主任》的主体是在何种权力语境下产生和自我调节的;它又是如何被不同的社会层面界定和改写的,这些界定又经过怎样的交锋被组织进一个叙事策略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文学 废都 “鬼” 《班主任》 新时期文学 当代文学史 知识分子 “启蒙”
下载PDF
旅游“废都”:现象与防治——基于云南国家级口岸打洛镇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柏文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0,共6页
文献综述表明旅游影响研究的重点之一是负面影响的研究,缺憾之一是"旅游后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打洛镇的旅游后现象是一种目前中国城镇旅游的典型现象——旅游"废都"现象。基于经典的旅游影响研究范式以及田野调查... 文献综述表明旅游影响研究的重点之一是负面影响的研究,缺憾之一是"旅游后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打洛镇的旅游后现象是一种目前中国城镇旅游的典型现象——旅游"废都"现象。基于经典的旅游影响研究范式以及田野调查,显示旅游"废都"意味着旅游衰败之后城镇"经济失力、社会失调、文化失色、环境失衡",并导致"物价虚高、资产闲置、文化涵化、环境恶化"。为避免"废都"陷阱,可以通过构建"TDD-DI对冲机制"从而实现对旅游"废都"现象的防治,实现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废都 TDD-DI防治策略 打洛镇
下载PDF
重读《废都》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新颖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废都 贾平凹 人性精神 长篇小说 精神困境
下载PDF
精神生态危机的悲凉写照——重读《废都》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旭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166,共5页
贾平凹写于20世纪90年代的长篇小说《废都》,之所以在当时乃至今日一直存有非议、争议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歧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属于文学史上那种并不多见的题旨隐蔽型的作品,它为研究者提供的原本就是一个具有多种阐释可能的开放空... 贾平凹写于20世纪90年代的长篇小说《废都》,之所以在当时乃至今日一直存有非议、争议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歧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属于文学史上那种并不多见的题旨隐蔽型的作品,它为研究者提供的原本就是一个具有多种阐释可能的开放空间。用生态主义批评的理念和方式进入文本,重点考察文本中以庄之蝶为代表的人的精神生态所出现的诸多危机症候,概括地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缘于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失衡导致的人的心理失衡、精神失调及至精神紊乱。二是在我国步入商业社会初期,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的特殊时期,由人的欲望的膨胀和失控所带来的人的信仰缺失、道德沦丧以及精神上的"无家可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失衡 精神失调 欲望失控 无家可归 精神生态学 废都
下载PDF
农民、乡情、心声与人性美学——评贾平凹的《废都》与《秦腔》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祖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1,共3页
贾平凹的《废都》与《秦腔》同为写农民之作,引生对庄之蝶不是“阉割”,而是又一种表现形态,《废都》与《秦腔》里的农民们都生活得艰难困苦却奋斗不息。作者在这两部作品中倾注了深厚的农民情怀,揭示了悲壮的人性之美。
关键词 农民 废都 《秦腔》 生活图象 人性美学
下载PDF
《黄金时代》《废都》与90年代 被引量:3
20
作者 房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30,共10页
文学史意义的1990年代,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多元化”时代。纯文学意义的多元化,与“唱响主旋律、多元协奏”的官方表述有一致性,也有不同指向。从今天的立场重审1990年代,会发现90年代(特别是前期)出现了很多“怪异”文本。这些文... 文学史意义的1990年代,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多元化”时代。纯文学意义的多元化,与“唱响主旋律、多元协奏”的官方表述有一致性,也有不同指向。从今天的立场重审1990年代,会发现90年代(特别是前期)出现了很多“怪异”文本。这些文本无法归类,也没有延续性,却表现出独特思想与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 《黄金时代》 废都 文学史意义 文学意义 审美价值 多元化 主旋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