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国史视野下中国废除治外法权的历程
1
作者 吴文浩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7期72-73,共2页
治外法权制度起源于土耳其的前身奥斯曼帝国,后来扩展到中国、日本、暹罗等国家,并持续了很长时间,具有鲜明的国际性。近代中国未彻底沦为某个或某几个列强的殖民地,在当时受到国人关注、并认为具有参考价值的是日本、暹罗、土耳其解决... 治外法权制度起源于土耳其的前身奥斯曼帝国,后来扩展到中国、日本、暹罗等国家,并持续了很长时间,具有鲜明的国际性。近代中国未彻底沦为某个或某几个列强的殖民地,在当时受到国人关注、并认为具有参考价值的是日本、暹罗、土耳其解决法权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除治外法权 奥斯曼帝国 制度起源 暹罗 法权问题 土耳其 跨国史 殖民地
原文传递
1931年初美国政府对废除在华治外法权的态度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巍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5-59,共5页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与英、美、日等国进行了以取消列强在华条约权利为目的的谈判,而废除治外法权是谈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下这组电文①反映了1931年初美国政府就此问题与英国协商,以求协调英美在谈判中的立场,以...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与英、美、日等国进行了以取消列强在华条约权利为目的的谈判,而废除治外法权是谈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下这组电文①反映了1931年初美国政府就此问题与英国协商,以求协调英美在谈判中的立场,以及美方对废除在华治外法权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协调 废除在华治外法权 美国政府立场
原文传递
《向导》周报的舆论动员策略--以1923年乐志华案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付红安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0-91,共2页
1923年2月,上海滩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华洋讼案--“乐志华案”,中共所办《向导》周报为此刊登十余篇评论,揭露治外法权之弊,刻画国人悲惨遭遇,宣扬“武力撤废说”,迅速形成了以废除治外法权为中心的舆论动员话语建构。舆论动员指“传媒提... 1923年2月,上海滩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华洋讼案--“乐志华案”,中共所办《向导》周报为此刊登十余篇评论,揭露治外法权之弊,刻画国人悲惨遭遇,宣扬“武力撤废说”,迅速形成了以废除治外法权为中心的舆论动员话语建构。舆论动员指“传媒提供话语平台,或者是通过议程设置及设定新闻框架方式,促进或引导人们对某一社会事务的关注,并积极进行话语表达,从而形成一定的话语规模和总体的倾向性意见的过程”①。它具有议题显著性、广泛群众性、浓烈情感性、角度多样性等特征。本文以《向导》对乐志华案的评论为主要研究文本,梳理其在提出议题、建构舆论、论点交锋、舆论升华等方面的舆论动员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框架 议程设置 废除治外法权 舆论动员 话语建构 《向导》 话语表达 话语平台
下载PDF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先行者——黄遵宪 被引量:1
4
作者 蒋淑贤 邓韶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32-35,31,共5页
黄遵宪作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以他的《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等著作,介绍并赞扬日本维新改革和善于学习的精神,强调择善而学,反对抱残守缺。他主张吸收西方和日本的先进文化,建立民族新文化。他的思想和著作深刻影响了中国... 黄遵宪作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以他的《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等著作,介绍并赞扬日本维新改革和善于学习的精神,强调择善而学,反对抱残守缺。他主张吸收西方和日本的先进文化,建立民族新文化。他的思想和著作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文化交流 日本国志 日本杂事诗 日本明治维新 维新运动 扶桑游记 废除治外法权 近代中国 王韬 船坚炮利
下载PDF
币原外交及其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郎维成 《外国问题研究》 1985年第1期10-17,共8页
币原喜重即是日本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战前专门从事外交工作,从一名普通外交官员,晋升为外相,并曾一时代理首相,作为一名同军阀没有什么瓜葛,又不是政党成员的无党派人士,竟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如此重要位置,确实不易。战后初期,... 币原喜重即是日本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战前专门从事外交工作,从一名普通外交官员,晋升为外相,并曾一时代理首相,作为一名同军阀没有什么瓜葛,又不是政党成员的无党派人士,竟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如此重要位置,确实不易。战后初期,是日本历史上最困难时期,币原出任首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币原外交 外交官员 外交工作 政治生活 满蒙 军缩 大沽口事件 废除治外法权 侵略行径 重光葵
下载PDF
略论甲午战争期间的英日关系
6
作者 赵树好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95-99,共5页
1894——1895年期间,日本对中国和朝鲜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侵略战争(因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故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战争)。在战争前后,老牌殖民主义者英国非常活跃,它时而支持日本,时而限制日本,时而宣告中立,纵横捭阖,无所不用其极。故... 1894——1895年期间,日本对中国和朝鲜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侵略战争(因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故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战争)。在战争前后,老牌殖民主义者英国非常活跃,它时而支持日本,时而限制日本,时而宣告中立,纵横捭阖,无所不用其极。故这一时期英国和日本的关系异常复杂,国内外学者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对甲午战争期间的英日关系加以探讨,以期有助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日关系 陆奥宗光 西伯利亚铁路 总理衙门 废除治外法权 大沽炮台 欧格纳 北洋海军 《马关条约》 高升号
下载PDF
“金友谊”,还是侵略?(节选)
7
作者 毛泽东 《湘潮》 2022年第7期19-19,共1页
为了寻找侵略的根据,艾奇逊重复地说了一大堆“友谊”,加上一大堆“原则”。艾奇逊说:“从我们历史很早的时期起,美国人民和政府就关心中国了。虽然距离遥远,背景又大不相同,把中美两国隔离开了,可是那些在宗教、慈善事业和文化方面团... 为了寻找侵略的根据,艾奇逊重复地说了一大堆“友谊”,加上一大堆“原则”。艾奇逊说:“从我们历史很早的时期起,美国人民和政府就关心中国了。虽然距离遥远,背景又大不相同,把中美两国隔离开了,可是那些在宗教、慈善事业和文化方面团结中美两国人民的纽带,一直在加深着美国对中国的友谊,许多年来种种善意措施便是证据,例如用庚子赔款来教育中国学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废除治外法权,以及战时和战后对中国的大规模援助等等。美国始终维持并且现在依然维持对华外交政策的各项基本原则,包括门户开放主义,尊重中国行政和领土的完整,以及反对任何外国控制中国等等,这是有案可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两国 庚子赔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门户开放主义 废除治外法权 艾奇逊 友谊 慈善事业
下载PDF
从一九四三年中英废约谈判看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一贯举措
8
作者 李世安 《神州学人》 1994年第5期30-31,共2页
1842年英国以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接着又于1860年强迫中国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强迫中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大片土地,大鹏、深圳两海湾及附近200多... 1842年英国以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接着又于1860年强迫中国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强迫中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大片土地,大鹏、深圳两海湾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简称新界)。由于香港在远东和世界贸易上的重要位置,很快成为英国侵华和进行世界贸易的重要殖民地,素有王冠殖民地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半岛 九四 香港问题 《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 废除不平等条约 废除治外法权 中国军队 又于 宋子文
原文传递
1943年“废约”及其历史回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金春明 《百年潮》 CSSCI 2005年第3期46-50,共5页
1943年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期,也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关键阶段.在这一年之初,发生了一件在中国近百年外交史上颇不寻常的事件,就是侵略中国百年、强迫中国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的英国和美国,主动宣布放弃在中国的租界、治外... 1943年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期,也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关键阶段.在这一年之初,发生了一件在中国近百年外交史上颇不寻常的事件,就是侵略中国百年、强迫中国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的英国和美国,主动宣布放弃在中国的租界、治外法权和各项特权,并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了新的中英条约和中美条约(以下简称新约).不过,在后来出版的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书籍和文章中,对这件事往往很少涉及,有所涉及的也往往轻轻一笔带过.我虽然知道此事,但过去也并未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等条约 辛丑条约 废除治外法权 新约 太平洋战场 废约 中华民国政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