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汝纶力倡废除科举的内在动因及具体主张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琳琦 郑德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73,共8页
吴汝纶以其对世界的了解和对教育自身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新的人才观、知识观和教育观,进而主张中国要走上自强求富的道路,必须废除科举制度,借鉴日本的经验,学习西方,建立近代化的新学校。吴汝纶废除科举的主张与其同时代的政治家和教育... 吴汝纶以其对世界的了解和对教育自身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新的人才观、知识观和教育观,进而主张中国要走上自强求富的道路,必须废除科举制度,借鉴日本的经验,学习西方,建立近代化的新学校。吴汝纶废除科举的主张与其同时代的政治家和教育家相比,更加明确坚定,对科举制度的最终废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汝纶 废除科举 动因 主张
下载PDF
一场值得永远铭记的社会改革运动——清末废除科举的历史反思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兴德 《复旦教育论坛》 2005年第2期21-24,32,共5页
对科举制度废除一百年的纪念,提供给我们一个更深入认识科举制度和更有效推进社会改革的契机。笔者指出,分析和评价科举废除的成败得失,前提是应紧密联系科举考试走过的历史轨迹,从更长时段、更大范围透视科举考试的本质与特征。其次,... 对科举制度废除一百年的纪念,提供给我们一个更深入认识科举制度和更有效推进社会改革的契机。笔者指出,分析和评价科举废除的成败得失,前提是应紧密联系科举考试走过的历史轨迹,从更长时段、更大范围透视科举考试的本质与特征。其次,科举废除这一事件提示我们应关注社会改革中的心理建设和观念整合。笔者主张,对现有制度的任何重大的改革必须有全局性思维和长远眼光,综合考量改革的成本与代价,积极寻找更有效的替代性方案,这是科举制度废除提供的历史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除科举 科举考试史 反思
下载PDF
废除科举与近代中国城乡二元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邹心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20-126,共7页
清末新政中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的制度变迁加速并深化了城乡二元格局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一是使遍布乡村的传统书塾失去价值,而新式学堂又多设在城市,导致乡村教育资源缺失,城乡教育由一体化变为差距显著;二是使有科举功名的士绅不再... 清末新政中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的制度变迁加速并深化了城乡二元格局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一是使遍布乡村的传统书塾失去价值,而新式学堂又多设在城市,导致乡村教育资源缺失,城乡教育由一体化变为差距显著;二是使有科举功名的士绅不再有特权,社会地位下降,前程与生计均面临危机,从而不再居乡而是大量流向城市,导致乡村人才流失,形成城乡间的"马太效应";三是以科举为依托的耕读文化陨落,乡村文化地位显著下降,并成为落后、愚昧的符号。这种二元格局中蕴含的重城市、轻乡村的理念,因路径依赖而延续到了当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除科举 城乡二元 耕读文化 乡绅
下载PDF
废除科举与近代城乡二元格局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心平 《农业考古》 2016年第6期89-95,共7页
清末新政中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的制度变迁加速并深化了城乡二元格局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一是使遍布乡村的传统书塾失去价值,而新式学堂又多设在城市,导致乡村教育资源缺失,城乡教育由一体化变为差距显著;二是使有科举功名的士绅不再... 清末新政中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的制度变迁加速并深化了城乡二元格局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一是使遍布乡村的传统书塾失去价值,而新式学堂又多设在城市,导致乡村教育资源缺失,城乡教育由一体化变为差距显著;二是使有科举功名的士绅不再有特权,社会地位下降,前程与生计均面临危机,从而不再居乡而是大量流向城市,导致乡村人才流失,形成城乡间的"马太效应";三是以科举为依托的耕读文化陨落,乡村文化地位显著下降,并成为落后、愚昧的符号。这种二元格局中蕴含的重城市、轻乡村的理念,因路径依赖而延续到了当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除科举 城乡二元 耕读文化 乡绅
下载PDF
他山之石——从《纽约时报》的视角看晚清废除科举的必要 被引量:1
5
作者 朱丽霞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00-104,共5页
晚清的政治使全体国民面临着国际与民族千年未有的巨变和千年未遇的空前危机,晚清政治是典型的“危机政治”,而导致“危机”的根源则是特殊的八股科举及其教育的滞后:造就麻木的灵魂包括愚昧的军官和愚蠢的政治家,因而,科举成为阻滞中... 晚清的政治使全体国民面临着国际与民族千年未有的巨变和千年未遇的空前危机,晚清政治是典型的“危机政治”,而导致“危机”的根源则是特殊的八股科举及其教育的滞后:造就麻木的灵魂包括愚昧的军官和愚蠢的政治家,因而,科举成为阻滞中国发展的关键。从《纽约时报》的攻击,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废除科举成为晚清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时报》 晚清 科举 废除科举
下载PDF
从私塾到学堂——废除科举前后朱德等人的早年求学之路
6
作者 邵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3-138,共6页
废除科举这一制度变动对19世纪末出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早期人生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在私塾就读的学生在学费开支、就学路程、人脉关系方面享有优势,但新式学堂在教学内容、师资配备、教学方法方面明显占上风。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 废除科举这一制度变动对19世纪末出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早期人生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在私塾就读的学生在学费开支、就学路程、人脉关系方面享有优势,但新式学堂在教学内容、师资配备、教学方法方面明显占上风。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之后,一些私塾并没有因此停办,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没有因此而马上转投新式小学堂。刘少奇、聂荣臻都是1906年以后才进私塾的。不过,朱德、毛泽东等人离开私塾进入新式学堂后进步很快,外语、历史、地理等标准课程的学习连同革命书报在校内的流传,在客观上开拓了他们的眼界;通过革命派教员的教化,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在年轻学子的脑海中取代了康梁维新改良的主张,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清政府始料未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塾 学堂 废除科举 毛泽东 朱德
下载PDF
他山之石:从《纽约时报》的视角看晚清废除科举的必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继涛 朱丽霞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82-87,共6页
晚清的政治和全体国民所面临的是国际与民族千年未有的巨变和千年未遇的空前危机,晚清政治又是典型的"危机政治",而导致"危机"的根源则是特殊的八股科举及其教育的滞后,造就麻木的灵魂包括愚昧的军官和愚蠢的政治家... 晚清的政治和全体国民所面临的是国际与民族千年未有的巨变和千年未遇的空前危机,晚清政治又是典型的"危机政治",而导致"危机"的根源则是特殊的八股科举及其教育的滞后,造就麻木的灵魂包括愚昧的军官和愚蠢的政治家,因而,科举成为阻滞中国发展的关键。从《纽约时报》的攻击,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废除科举成为晚清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时报》 晚清 科举 废除科举
下载PDF
社会流动视阈下废除科举和辛亥革命间关系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鹿迅 王德龙 《邢台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6-69,共4页
社会流动对于社会发展极具重要性,故将废除科举和辛亥革命这两个历史事件关联研究。1905年,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突遭废除,导致了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终止、代际流动的中断和结构性流动迸发等现象的发生,而这些现象又共同作用造... 社会流动对于社会发展极具重要性,故将废除科举和辛亥革命这两个历史事件关联研究。1905年,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突遭废除,导致了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终止、代际流动的中断和结构性流动迸发等现象的发生,而这些现象又共同作用造成了知识分子阶层与清廷的离心离德,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废除科举 辛亥革命
下载PDF
清末废除科举对旧书业的影响
9
作者 范晶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0年第3期15-17,共3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动荡不安而又孕育着变革的时代。清政府从1901年开始进行科举考试的变革,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度,这是近代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本文探讨了废科举给旧书业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它促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动荡不安而又孕育着变革的时代。清政府从1901年开始进行科举考试的变革,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度,这是近代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本文探讨了废科举给旧书业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它促成了旧书业新特点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除科举 旧书业 影响
下载PDF
科举制度的废除与社会整合的弱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佰合 蒋保 《安徽史学》 2000年第3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晚清 科举制度废除 社会整合弱化 社会流动
下载PDF
清末科举制度废除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菲 张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8-43,共6页
科举制度的废除因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而备受学界关注,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科举废除的缘起、影响和对科举废除的评价等方面。文章在回顾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比较最高统治者、朝臣和社会大众在渐停科举与立停科举... 科举制度的废除因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而备受学界关注,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科举废除的缘起、影响和对科举废除的评价等方面。文章在回顾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比较最高统治者、朝臣和社会大众在渐停科举与立停科举这两个时期的反应差异;在探讨科举废除的影响时,避免推论方法上的简化论倾向;区分对科举废除评价的"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更多地还原"历史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废除 回顾 思考
下载PDF
略论科举制废除后的社会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林羽 李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90-93,共4页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学堂教育迅速发展,但由于科举制度的断然废除导致了社会承受能力的提前到来,引发了相应的社会危机,加上兴办学堂社会动员的失当导致了大量的社会弊病,从而严重地削弱了变革的影响,造成了社会的普遍弱化,最终也加...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学堂教育迅速发展,但由于科举制度的断然废除导致了社会承受能力的提前到来,引发了相应的社会危机,加上兴办学堂社会动员的失当导致了大量的社会弊病,从而严重地削弱了变革的影响,造成了社会的普遍弱化,最终也加速了清政府的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科举废除 社会影响
下载PDF
试论科举废除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银权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7-39,共3页
科举制的废除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科举入仕的中断使得旧式士人转而从商、从军,这不仅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经济基础,还为清王朝的覆亡培育了直接的掘墓人。科举制的废除,使得儒家的忠君思想开始动摇,大批士人的留学... 科举制的废除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科举入仕的中断使得旧式士人转而从商、从军,这不仅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经济基础,还为清王朝的覆亡培育了直接的掘墓人。科举制的废除,使得儒家的忠君思想开始动摇,大批士人的留学和新式学堂教育为他们接受西方革命学说提供了机会,而这又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废除 新式学堂 辛亥革命
下载PDF
科举制度废除对江西政治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万振凡 彭庆鸿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5-100,共6页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其产生、发展、废除跟江西政治息息相关。科举废除之后,民间有"科举废,江西霉"说法。对比发现,民国江西官员数量比例比清朝大幅度减少;级别上,官员级别越高,其降幅更为明显,江西几乎丧失了在政治上...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其产生、发展、废除跟江西政治息息相关。科举废除之后,民间有"科举废,江西霉"说法。对比发现,民国江西官员数量比例比清朝大幅度减少;级别上,官员级别越高,其降幅更为明显,江西几乎丧失了在政治上的话语权。此外,科举废除还导致省内各地区政治力量的变化。由此而知,科举制度废除确实是江西政治衰落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夸大,相比于其他因素,其依旧只是表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废除 江西政治 衰落 表层因素
下载PDF
袁世凯与清末科举制的废除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廷建 《三明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87-90,共4页
关于袁世凯的评价 ,史学界早已盖棺定论。但是 ,总体上的评价并不能替代具体事件上的评价 ,本文就事论事 ,探讨袁世凯在清末科举制的废除中所起到的作用 。
关键词 袁世凯 清末科举制的废除 主观动机 客观效果
下载PDF
精神荒漠上的血色残阳——浅谈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早期军阀政治的影响
16
作者 闫晶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4-67,共4页
科举制作为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秩序和传递儒家文化的精神枢纽,它的废除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文化的统治地位,切断了士阶层的缙绅之路,促使士阶层分化。在西方资本主义物质和文化的打击下,中国的主流文化一时陷入蛮荒状态。道德文化的失范、... 科举制作为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秩序和传递儒家文化的精神枢纽,它的废除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文化的统治地位,切断了士阶层的缙绅之路,促使士阶层分化。在西方资本主义物质和文化的打击下,中国的主流文化一时陷入蛮荒状态。道德文化的失范、士人的分化和地方绅军政治的膨胀为中国军阀政治的形成和军阀混战提供了心理依持和政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的废除 士人政权 军阀政治 军阀混战
下载PDF
文武之道与科举废除
17
作者 余小龙 《知识经济》 2009年第8期168-168,105,共2页
以儒家伦理为核心意识的"文治",其背后的支撑恰恰是"武功"。科举的盛衰,随国运而升降,而非国运随科举升降。近代武人的崛起,盖内外患交困之下整个局面的渐趋崩盘而不得不已,若过多的归咎于科举的废除,似有因果倒置... 以儒家伦理为核心意识的"文治",其背后的支撑恰恰是"武功"。科举的盛衰,随国运而升降,而非国运随科举升降。近代武人的崛起,盖内外患交困之下整个局面的渐趋崩盘而不得不已,若过多的归咎于科举的废除,似有因果倒置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废除 文治 武力
下载PDF
入仕的新径与旧途——论科举废除后清政府对旧士人的再安排
18
作者 郭友琪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12-15,共4页
1905年,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并将那套功名与官位授予制度几乎一成不变地照搬到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身上,意味着清政府的官员选拔开始专注于具有新式知识的人才。但同时也遗留下大批拥有不同功名的旧士人,不能再走传统的考试做官即入仕... 1905年,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并将那套功名与官位授予制度几乎一成不变地照搬到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身上,意味着清政府的官员选拔开始专注于具有新式知识的人才。但同时也遗留下大批拥有不同功名的旧士人,不能再走传统的考试做官即入仕之路。不过鉴于一些主、客观原因,清政府又不得不对这个老式精英群体加以体恤和利用,于是对于广大旧士人来说:科举虽废,但入仕犹可!只不过这诸种方式带有了明显的时代特点,呈现出新、旧方式的对比与共存。文章即从此入手,对清政府安排旧士人入仕的新旧方式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废除 旧士人入仕 新径 旧途
下载PDF
清末新政下科举废除的回应——以宜春毁学事件为视域
19
作者 罗添尹 《文教资料》 2021年第8期58-60,共3页
清末新政期间一阵毁坏新式学堂的风潮向全国袭来,在各地教育、官府和普通大众之中形成了不同的影响。在江西宜春,政府抽捐学税、会匪蛊惑作乱、乡绅中饱私囊等事件激起社会各种矛盾,最终爆发了毁学运动。反映在科举废除中,乡民与官府的... 清末新政期间一阵毁坏新式学堂的风潮向全国袭来,在各地教育、官府和普通大众之中形成了不同的影响。在江西宜春,政府抽捐学税、会匪蛊惑作乱、乡绅中饱私囊等事件激起社会各种矛盾,最终爆发了毁学运动。反映在科举废除中,乡民与官府的冲突仍存,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曲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科举废除 宜春毁学
下载PDF
废科举的历史反思
20
作者 曾华 《昆明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21-125,共5页
废除科举是历史发展和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它促进了西方教育制度和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传统学术的转型,使得新式知识分子得以形成。但也应看到,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打破权力垄断、促进社会公平和推... 废除科举是历史发展和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它促进了西方教育制度和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传统学术的转型,使得新式知识分子得以形成。但也应看到,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打破权力垄断、促进社会公平和推动儒学的传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理性总结科举制度的功过是非,对今天的教育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废除科举 考试制度 人才选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