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座壳属产植物激素、有机酸和脂肪酸分析研究
1
作者 王舒敏 孙进华 +3 位作者 弓德强 陈更新 李敏 胡美姣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38-2447,共10页
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内生菌及腐生菌,广泛分布于生态系统中。本研究利用LC-MS和GC-MS法测定16株间座壳属产植物激素、有机酸和脂肪酸的种类及产量,并通过Ward法聚类分析对不同菌株进行品质类型的分类。... 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内生菌及腐生菌,广泛分布于生态系统中。本研究利用LC-MS和GC-MS法测定16株间座壳属产植物激素、有机酸和脂肪酸的种类及产量,并通过Ward法聚类分析对不同菌株进行品质类型的分类。结果表明:16株菌株中均能检测到4种植物激素、3种有机酸和5种脂肪酸。植物激素分别为脱落酸(ABA,平均产量125.36µg/kg)、吲哚乙酸(IAA,平均产量40.28µg/kg)、水杨酸(SA,平均产量6.63µg/kg)和茉莉酸(JA,平均产量4.95µg/kg),ABA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植物激素。有机酸为琥珀酸(平均产量336.04µg/g)、维生素C(Vc,平均产量10.03µg/g)和莽草酸(平均产量0.58µg/g),其中琥珀酸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有机酸。脂肪酸分别为反亚油酸(平均产量58.99µg/g)、亚麻酸(平均产量28.15µg/g)、硬脂酸(平均产量21.35µg/g)、棕榈酸(平均产量17.07µg/g)和油酸(平均产量15.22µg/g)。利用植物激素、有机酸和脂肪酸累积状况对16株间座壳属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均把D.biconispora D43菌株单独归为一个类群,该菌株的ABA(443.86µg/kg)、琥珀酸(1115.98µg/g)、莽草酸(1.21µg/g)和油酸(60.75µg/g)的产量均最高,而反亚油酸产量(7.08µg/g)最低。综合分析认为D.biconispora D43菌株在琥珀酸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一定潜力。研究结果为间座壳属真菌在食品、化工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属 植物激素 有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基于基因组预测和分析甘薯间座壳菌(Diaporthe batatas)分泌蛋白中效应因子 被引量:2
2
作者 唐伟 张成玲 +6 位作者 马居奎 杨冬静 陈晶伟 高方园 谢逸萍 王芳 孙厚俊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5-673,共9页
甘薯间座壳菌(Diaporthe batatas)是引起甘薯基腐病的病原菌之一,近年来在中国东南沿海发生较为普遍。由于效应因子在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SignalP 5.0、GPI-SOM、WoLF PSORT、TMHMM-2.0和EffectorP 3.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 甘薯间座壳菌(Diaporthe batatas)是引起甘薯基腐病的病原菌之一,近年来在中国东南沿海发生较为普遍。由于效应因子在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SignalP 5.0、GPI-SOM、WoLF PSORT、TMHMM-2.0和EffectorP 3.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甘薯间座壳菌效应因子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从D.batatas全基因组编码的13864个蛋白质中筛选到359个候选效应因子,其中248个为质外体效应因子,68个为胞内效应因子,43个既可能是质外体效应因子又可能是胞内效应因子。在信号肽分析中,所有候选效应因子信号肽长度为14~37个氨基酸,在信号肽切割位点-3位到+2位出现频率最高的氨基酸分别为丙氨酸、丝氨酸、丙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利用HMMER、DIAMOND和eCAMI 3个软件对359个候选效应因子进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类分析,结果表明,有89个蛋白质属于CAZyme,其中糖苷水解酶类最多。eggNOG-mapper分析结果显示,在359个候选效应因子中有227个具有功能注释,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周转、分子伴侣等生理过程。通过qRT-PCR检测9个候选效应因子基因在D.batatas侵染过程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发现有7个候选效应因子基因在侵染过程中显著上调,有2个没有显著变化。这些结果的获得为明确甘薯间座壳菌效应因子的功能,分析甘薯基腐病发病机理,筛选寄主抗性基因及研发特异性靶向农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壳菌 分泌蛋白 效应因子 基因功能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下载PDF
蓝莓间座壳茎溃疡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媛 石凌波 +2 位作者 费诺亚 傅俊范 严雪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4,共6页
在蓝莓园进行病样采集时,发现一种蓝莓茎部病害,病斑呈红褐色,溃疡状,长椭圆形。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对病枝进行组织分离,经单孢纯化后得到菌落形态一致的7株致病菌,对供试菌株的ITS与EF1-α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供试菌株与Dia... 在蓝莓园进行病样采集时,发现一种蓝莓茎部病害,病斑呈红褐色,溃疡状,长椭圆形。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对病枝进行组织分离,经单孢纯化后得到菌落形态一致的7株致病菌,对供试菌株的ITS与EF1-α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供试菌株与Diaporthe phaseolorum处于同一分支,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该病原菌为Diaporthe phaseolorum。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生长温度为25℃,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本文首次报道Diaporthe phaseolorum引起蓝莓茎溃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壳属 茎溃疡病 鉴定
下载PDF
蜜柚间座壳黑点病菌(Diaporthe citri)LAMP可视化检测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赖宝春 姚锦爱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70-1475,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蜜柚间座壳黑点病菌快速、简便、灵敏的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可视化检测方法,在植株表现症状之前或初期实现病原菌的监测,为病害的早期监测、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EF-1a(Elongation f... 【目的】建立一种蜜柚间座壳黑点病菌快速、简便、灵敏的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可视化检测方法,在植株表现症状之前或初期实现病原菌的监测,为病害的早期监测、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EF-1a(Elongation factor-1α)基因序列为靶序列,设计了一套LAMP特异性引物;以蜜柚黑点病菌DNA为模板,优化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建立LAMP检测反应体系,开展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及田间病株检测。【结果】建立的LAMP反应体系可特异有效地检测出蜜柚黑点病菌。该体系最佳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分别为65℃和60 min。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LAMP检测最小质量浓度为10 fg·μL^(-1)。采用LAMP法对15份疑似蜜柚黑点病田间样本进行快速检测,检出率为1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蜜柚间座壳黑点病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不仅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检测结果可视,可用于田间黑点病菌的实时监测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柚 黑点病 壳菌 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检测
下载PDF
21种化学药剂对猕猴桃黑点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丽 田玉洁 +2 位作者 刘巍 黄丽丽 秦虎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2-780,共9页
旨在筛选猕猴桃黑点病防治药剂并明确其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1种不同化学药剂对猕猴桃黑点病菌的毒力,并选择其中1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烯肟·戊唑醇w=20%悬浮剂(SC)等9种药剂对黑点病菌具有极强的抑... 旨在筛选猕猴桃黑点病防治药剂并明确其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1种不同化学药剂对猕猴桃黑点病菌的毒力,并选择其中1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烯肟·戊唑醇w=20%悬浮剂(SC)等9种药剂对黑点病菌具有极强的抑菌效果,其EC_(50)值均达0.05~1.12μg/mL,表现为极度敏感;其次为抑霉唑w=20%水乳剂EW、辛菌胺醋酸盐w=1.8%水剂(AS)及腐霉利w=50%可湿性粉剂(WP),其EC_(50)值为14.02~37.37μg/mL,表现为高度敏感;氨基寡糖素w=5%(AS)、嘧环·咯菌腈w=62%水分散粒剂(WG)和吡唑醚菌酯w=25%乳油(EC)的EC_(50)值分别为118.49μg/mL、195.32μg/mL和255.18μg/mL,表现为中度敏感或低度敏感;而苯醚甲环唑w=10%(WG)等6种药剂其EC_(50)值分别远大于350μg/mL,为不敏感;供试的16种药剂在田间均表现出极显著防治效果,其中:苯甲·丙环唑w=30%(EC)450 g/hm^(2)、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w=20%(SC)600 g/hm^(2)、嘧环·咯菌腈w=62%(WG)600 g/hm^(2)、腈苯唑w=24%(SC)900 g/hm^(2)、丙环唑·嘧菌脂w=18.7%(SC)600 g/hm^(2)、啶酰·咯菌腈w=30%(SC)900 g/hm^(2)及戊唑醇w=43%(SC)450 g/hm^(2)7种药剂处理平均防效达到84.32%~90.36%;其次为烯肟·戊唑醇w=20%(SC)900 g/hm^(2)、抑霉唑w=20%(EW)900 g/hm^(2)、吡唑醚菌酯w=25%(EC)720 g/hm^(2)、腐霉利w=50%(WP)750 g/hm^(2)、寡糖·吡唑酯w=27%(EW)900 g/hm^(2)及硝酸氨钙可溶性粒剂(SG)1500 kg/hm^(2)6种药剂处理,平均防效达到64.92%~81.78%;而其他3种药剂处理防效略差。结果表明,30%苯甲·丙环唑EC、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62%嘧环·咯菌腈WG、24%腈苯唑SC、18.7%丙环唑·嘧菌脂SC、30%啶酰·咯菌腈SC、43%戊唑醇SC、20%烯肟·戊唑醇SC、20%抑霉唑EW、25%吡唑醚菌酯EC、50%腐霉利WP、27%寡糖·吡唑嘧菌酯EW 12种药剂及土施农用硝酸氨钙SG对猕猴桃黑点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今后防治猕猴桃黑点病的优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黑点病 壳属真菌 杀菌剂 室内毒力 防效
下载PDF
2株间座壳属真菌培育白木香菌纹木的条件筛选实验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海珊 甘昌涛 +1 位作者 郝嘉奇 邱坚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4-188,共5页
以2株间座壳属真菌Diaporthe sp.ZXH18-6及Diaporthe sp.ZXH63-4接种到灭菌与未灭菌、加糖与不加糖处理的白木香木材上,在室内和恒温箱中分别培育60 d,比较菌纹形成的效果。结果表明:未灭菌样木在培育过程中受杂菌污染,造成块状灰黑色染... 以2株间座壳属真菌Diaporthe sp.ZXH18-6及Diaporthe sp.ZXH63-4接种到灭菌与未灭菌、加糖与不加糖处理的白木香木材上,在室内和恒温箱中分别培育60 d,比较菌纹形成的效果。结果表明:未灭菌样木在培育过程中受杂菌污染,造成块状灰黑色染色;经灭菌样木在接种操作过程中接触到空气中的霉菌,造成样木表面轻度的污染,但添加葡萄糖的样木可以较大概率的形成内部的菌纹,未加葡萄糖的样木内部几乎没有菌纹。葡萄糖的添加可以促进Diaporthe sp.63-4在木块上的定殖成功率,2株Diaporthe spp.真菌在室温室温6.0~24.7℃、湿度76.1%~96.4%下生长并形成菌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斑木 菌纹木 壳属 真菌 消毒条件
下载PDF
余甘子斑点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7
作者 赖多 王德林 +5 位作者 周国昌 邵雪花 秦健 庄庆礼 蔡时可 肖维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9-488,共10页
【目的】明确余甘子果实斑点病的病原菌种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为余甘子果实斑点病的科学诊断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余甘子产业园种植基地采集发生斑点病的余甘子果实,采用组织分离... 【目的】明确余甘子果实斑点病的病原菌种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为余甘子果实斑点病的科学诊断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余甘子产业园种植基地采集发生斑点病的余甘子果实,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余甘子斑点病病果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基于多基因(ITS、TUB和EF1-α)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针刺接种法测定病原菌菌株的致病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培养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室内毒力测定评估12种常见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余甘子病果中分离出1株病原真菌菌株PE3,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余甘子斑点病致病菌,其形态特征与间座壳菌Diaporthe phoenicicola相似,且其ITS、TUB和EF1-α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与D.phoenicicola聚在同一分支。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PE3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H为7,最适生长碳源为甘油和蔗糖,最适生长氮源为酵母提取物。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450 g/L咪鲜胺乳油对菌株PE3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中浓度(EC_(50))为0.019 mg/L;其次是8%氟硅唑微乳剂、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EC_(50)分别为0.023、0.124和0.194 mg/L;而2%春雷霉素水剂对菌株PE3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差,EC_(50)为402.336 mg/L。【结论】间座壳菌D.phoenicicola是引起余甘子果实斑点病的病原菌,450 g/L咪鲜胺乳油、8%氟硅唑微乳剂、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能有效防治余甘子果实斑点病,可在余甘子种植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果实斑点病 壳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下载PDF
鱼腥草叶斑病及茎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8
作者 张重梅 谢杰 +8 位作者 张蕾 杨潇湘 黄小琴 邓越 胡孜进 余垚颖 鲜赟曦 马凡 刘勇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19-125,共7页
为了明确引起四川省广汉市鱼腥草新型叶斑及茎斑类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采自广汉市的鱼腥草病茎叶通过组织消毒分离、离体接种、形态学观察与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延长因子(tef1)、钙调蛋白(cal)和... 为了明确引起四川省广汉市鱼腥草新型叶斑及茎斑类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采自广汉市的鱼腥草病茎叶通过组织消毒分离、离体接种、形态学观察与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延长因子(tef1)、钙调蛋白(cal)和组蛋白(his3)基因的分子鉴定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呈灰白色到浅褐色,其分生孢子器可产生纺锤形到椭圆形的α型分生孢子以及丝状或钩状β型分生孢子。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病原菌在大豆间座壳(Diaporthe sojae)和菜豆间座壳(D.phaseolorum)分枝外单独聚为一枝,并且3枝一起聚为一个大枝,因此建议成立一个新种—鱼腥草间座壳(D.houttuynia)来容纳此类病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将引起广汉市鱼腥草新型叶斑及茎斑类病害的病原菌鉴定为鱼腥草间座壳(D.houttuy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叶斑病 茎斑病 分离鉴定 鱼腥草
下载PDF
柑橘黑点病研究进展
9
作者 卢松茂 林秀香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06-2116,共11页
柑橘黑点病是由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 citri)引起的一种重要柑橘病害,在全球柑橘主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和果实,严重影响柑橘的品质和鲜销商品价值。柑橘间座壳菌可以侵染所有当前栽培的柑橘品种,其中以葡萄柚和柠檬最易... 柑橘黑点病是由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 citri)引起的一种重要柑橘病害,在全球柑橘主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和果实,严重影响柑橘的品质和鲜销商品价值。柑橘间座壳菌可以侵染所有当前栽培的柑橘品种,其中以葡萄柚和柠檬最易感病。喷施代森锰锌和铜制剂等杀菌剂是防控柑橘黑点病的重要方法,但柑橘间座壳菌在自然条件下有性生殖频繁,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需加强监测柑橘间座壳菌种群对代森锰锌等药剂的敏感性变化。近年来,关于柑橘间座壳菌的基因组信息、快速检测技术、遗传分化、致病机制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较为显著的进展。就国内外近年来柑橘黑点病的危害症状与分布、病原种类、遗传多样性、生物学特性、侵染过程、致病机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柑橘黑点病的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柑橘黑点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黑点病 柑橘壳菌 遗传多样性 致病机制 发生规律 病害防治
下载PDF
柑橘沙皮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峰 彭埃天 +4 位作者 宋晓兵 崔一平 凌金锋 陈霞 李红叶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22-33,共12页
柑橘沙皮病是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在柑橘上引起的一系列病害的统称。已报道柑橘间座壳属真菌超过30种,包括多种重要的病原真菌、内生真菌和腐生真菌,以及具有内生和腐生生活史的潜在病原真菌。其中,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citri)导... 柑橘沙皮病是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在柑橘上引起的一系列病害的统称。已报道柑橘间座壳属真菌超过30种,包括多种重要的病原真菌、内生真菌和腐生真菌,以及具有内生和腐生生活史的潜在病原真菌。其中,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citri)导致的症状最为复杂,在柑橘果实和叶片上产生的黑点和沙皮症状对柑橘危害最严重。目前,针对柑橘间座壳菌的特异性检测引物和方法已建立,可用于病菌田间动态监测和病害发生规律研究。柑橘间座壳菌在田间的侵害与柑橘受自然伤害的伤口以及连续降雨密切相关,柑橘沙皮病的防治应提倡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同时结合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应注重清理由果园枯枝败叶等产生的病菌侵染源,合理修剪和施肥以增强树势;物理防治应注重减少低温冻害、日灼和连续降雨等气象灾害造成的病害暴发;化学防治需注意早期预防、适期防治以及精准用药;生物防治仍处于前期研究阶段,筛选的拮抗菌和有效的抗菌物质对柑橘沙皮病的防治有一定效果,未来可作为化学药剂的重要补充。综述了国内外柑橘沙皮病的主要研究进展,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柑橘沙皮病 柑橘壳菌 致病机制 防控技术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油茶叶内生真菌间座壳属Diaporthe两个新种
11
作者 胡雨娟 胡江昕 +2 位作者 张春光 常晓云 陈名君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油茶叶分离获得70个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菌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和5个片段序列(ITS、TEF、TUB、CAL、HIS)的系统发育分析,将8个代表性菌株鉴定为6个种,包括核桃间座壳D.biguttulata、榆树间座壳D.eres、香港... 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油茶叶分离获得70个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菌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和5个片段序列(ITS、TEF、TUB、CAL、HIS)的系统发育分析,将8个代表性菌株鉴定为6个种,包括核桃间座壳D.biguttulata、榆树间座壳D.eres、香港间座壳D.hongkongensis、梭状间座壳D.fusicola及2个新种,即祁门间座壳D.qimenensis sp.nov.和肾形间座壳D.reniformis sp.nov.。2个新种均未观察到β型分生孢子,其中肾形间座壳产生明显的肾形分生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壳属 新种 形态学特征 系统发育分析
原文传递
PdbSPL28基因过量表达提高山新杨对叶斑病的抗性
12
作者 韩峭子 陈文文 +1 位作者 陈赢男 尹佟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66,共11页
【目的】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like)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天然免疫反应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在山新杨中过表达PdbSPL28基因,分析比较野生型和转基因山新杨在抗病方面的表型差异,探究PdbSPL28... 【目的】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like)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天然免疫反应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在山新杨中过表达PdbSPL28基因,分析比较野生型和转基因山新杨在抗病方面的表型差异,探究PdbSPL28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杨树抗病性的影响,为深入解析该基因调控杨树抗病性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利用同源克隆获得山新杨PdbSPL28基因完整ORF序列,并利用DNA人工合成技术对该基因ORF中的miR156作用位点进行序列改造,采用酶切、连接反应分别将改造前和改造后的PdbSPL28基因序列构建过表达载体;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亚细胞定位载体,利用烟草叶片瞬时转化系统分析PdbSPL28蛋白亚细胞定位;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获得PdbSPL28基因过量表达的转基因山新杨,基于刺伤接种法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野生型和转基因山新杨对2种间座壳属病原菌(Diaporthe nobilis和D.cercidis)的抗性差异及叶片解剖结构变化并测定病情指数;制备病原菌D.nobilis孢子悬浮液,接种野生型和2个过表达株系的离体叶片,在接种后不同时间点采集样品,通过液质联用方法检测茉莉酸含量变化。【结果】山新杨PdbSPL28基因ORF全长1341 bp,序列中含有1个miR156作用位点;PdbSPL28蛋白含有保守的SBP结构域,定位于细胞核。对PdbSPL28基因ORF中miR156作用位点改造后,成功获得6个该基因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相比,PdbSPL28过表达山新杨对2种间座壳属病原菌的抗性明显增强。茉莉酸测定结果显示:在接种前,PdbSPL28过表达株系叶片中茉莉酸含量高于WT;但在接种96 h时,过表达株系茉莉酸含量极显著低于WT。【结论】对miR156作用位点进行序列改造,可以提高获得PdbSPL28基因过量表达转基因山新杨的概率;PdbSPL28基因过表达可以提高山新杨对间座壳属真菌引起的叶斑病抗性,茉莉酸信号途径可能在过表达株系响应D.nobilis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新杨 SPL28基因 过量表达 叶斑病 壳属
下载PDF
金刺梨叶部病害发生规律调查及病原鉴定
13
作者 张兴跃 刘天雷 +1 位作者 从春蕾 兰晓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47-151,共5页
[目的]明确金刺梨叶部病害的发生规律和主要病原菌种类。[方法]于2021年6、7、10月对安顺市普定山地金刺梨产业示范园金刺梨2种主要叶片病害黑斑病和白粉病进行调查,并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科赫法则检测叶片黑斑病病原菌。[结果]6、7月金刺... [目的]明确金刺梨叶部病害的发生规律和主要病原菌种类。[方法]于2021年6、7、10月对安顺市普定山地金刺梨产业示范园金刺梨2种主要叶片病害黑斑病和白粉病进行调查,并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科赫法则检测叶片黑斑病病原菌。[结果]6、7月金刺梨叶片的黑斑病和白粉病病株率分别为68.00%、68.00%和40.00%、62.00%,而10月黑斑病病株率则高达94.00%,白粉病病株率为0,病情指数分别为0.022 8±0.014 3、0.041 0±0.039 4、0.166 4±0.094 7和0.068 0±0.136 0、0.077 0±0.111 5、0.000 2±0.000 4。通过分离得到叶片黑斑病病原菌共2株,经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紫荆间座壳菌(Diaporthe cercidis.)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金刺梨2种主要叶部病害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其中10月黑斑病病害的发生最为严重,白粉病未见发病。[结论]报道了金刺梨叶片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其病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刺梨 叶部病害 紫荆壳菌 粉红单端孢菌 发生规律 病原分离
下载PDF
猕猴桃黑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研究
14
作者 付博 王家哲 +4 位作者 任平 李浩 常青 李英梅 张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2期125-130,共6页
明确猕猴桃黑头病病原菌的生物学及致病特性,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体的生长特性,及其对不同品种猕猴桃的致病性差异,为深入开展侵染机理、流行规律及病害防治关键技术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猕猴桃黑头病的病原菌Diaporthe eres... 明确猕猴桃黑头病病原菌的生物学及致病特性,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体的生长特性,及其对不同品种猕猴桃的致病性差异,为深入开展侵染机理、流行规律及病害防治关键技术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猕猴桃黑头病的病原菌Diaporthe eres在15~30℃、pH 5~11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温度28℃,对高温敏感,高于35℃时菌体生长速度显著降低。菌体在多种碳源中均能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更易利用有机氮源,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钙离子对病原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菌体生长速度与钙离子含量呈正比。菌体不能产生有性孢子,只能以无性分生孢子进行繁殖。对‘翠香’、‘徐香’、‘瑞玉’猕猴桃具有明显的致病性,但是不侵染‘海沃德’、‘亚特’、‘秦美’猕猴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黑头病 壳属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培养条件 钙离子影响
下载PDF
桂花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15
作者 刘向国 《东南园艺》 2024年第4期250-259,共10页
【目的】桂花叶斑病严重影响桂花的观赏价值,为明确其病原菌,并筛选出可用于防治桂花叶斑病的杀菌剂。【方法】从福州市金山公园采集桂花叶斑病样品,切片镜检,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真菌菌株,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所获菌株是否为桂花叶斑病... 【目的】桂花叶斑病严重影响桂花的观赏价值,为明确其病原菌,并筛选出可用于防治桂花叶斑病的杀菌剂。【方法】从福州市金山公园采集桂花叶斑病样品,切片镜检,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真菌菌株,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所获菌株是否为桂花叶斑病的致病菌;综合形态特征和多基因(ITS、TUB、TEF、CAL和HI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鉴定到种;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该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结果】明确了菌株FZ-GH-1是福州桂花叶斑病的病原菌,其被鉴定为Diaporthe grandiflori;FZ-GH-1在12 h光暗交替和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速率最快,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最适p H值为5.0,生长所需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和蛋白胨;在供试药剂中,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450 g/L咪鲜胺水乳剂对FZ-GH-1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0.108 mg/L和0.053 mg/L,明显低于3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20%三唑酮乳油。【结论】确定了福州桂花叶斑病的病原菌为Diaporthe grandiflori,甲基硫菌灵和咪鲜胺对该菌抑制作用强,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研究桂花叶斑病的发病规律和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叶斑病 壳属 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生物学特性 室内毒力测定
下载PDF
JH70闸把座压铸铝合金的研制及其生产工艺
16
作者 邓德修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47,共2页
介绍了JH70闸把座压铸铝合金的研制过程 ,同时对压铸工艺进行了改进 ,并简单介绍了表面阳极化处理工艺和机械加工。
关键词 铝合金 压力铸造 生产工艺
下载PDF
福建省一种蓝莓枝枯病病原鉴定
17
作者 张小艳 陈细红 +3 位作者 谢丽雪 张立杰 郑姗 李韬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14-1219,共6页
【目的】明确福建省三明地区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受害蓝莓枝条样品,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针刺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利用形态学特征并联合分子生物学... 【目的】明确福建省三明地区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受害蓝莓枝条样品,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针刺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利用形态学特征并联合分子生物学,明确致病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病组织中分离获得菌株KW1-4,将其回接至健康蓝莓枝条后,接种部位出现干枯病斑,再次分离获得的菌株与接种菌株一致,表明该菌株是引起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菌株KW1-4菌落圆形,白色至灰色,有2种类型分生孢子,α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梭形,具2个明显油球,(4.77~7.63)μm×(1.55~2.71)μm,β型分生孢子线形,无油球,(11.95~19.65)μm×(1.05~1.94)μm。采用ITS,TEF1-ɑ,β-tubulin3段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供试菌株KW1-4与Diaporthe australiana聚在同一分支。对比形态学特征,确定菌株KW1-4为间座壳属真菌Diaporthe australiana。【结论】引起福建省三明市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是Diaporthe australiana,本研究首次报道Diaporthe australiana能够侵染蓝莓枝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枝枯病 壳菌 鉴定
下载PDF
古树大理茶优势内生真菌1个新四氢-β-咔啉二酮哌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璐瑶 陈肖学 +4 位作者 张颖君 黄永林 朱国磊 李娜 赵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52-1257,共6页
为挖掘古树大理茶优势内生真菌间座壳属菌株Diaporthe tectonigena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Diaion HP20、葡聚糖凝胶LH-20等柱层析方法,对该菌株的大米固态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HRMS、^(1)H-NMR、^(13)C-NMR、... 为挖掘古树大理茶优势内生真菌间座壳属菌株Diaporthe tectonigena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Diaion HP20、葡聚糖凝胶LH-20等柱层析方法,对该菌株的大米固态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HRMS、^(1)H-NMR、^(13)C-NMR、HSQC、HMBC和COSY等波谱分析,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1)从该菌株大米固态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鉴定为四氢-β-咔啉二酮哌嗪类生物碱,命名为tectonicgenazine A。(2)3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ans-cyclo-(D-tryptophanyl-L-tyrosyl)(2)、1H-吲哚-3-羧酸-2,3-二羟基丙酯(3)和N-羟乙基-2-乙酰基吡咯(4),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所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茶 内生真菌 壳属 固态发酵 二酮哌嗪
下载PDF
湖南新化多花黄精叶枯病病原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
19
作者 邓惠方 王艳霞 +3 位作者 陈姝哲 金晨钟 陈勇 郭开发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61-65,共5页
为明确湖南新化多花黄精叶枯病病原菌种类组成及其致病力情况,采用组织分离法对19份多花黄精叶片病样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离体叶片接种法对所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 为明确湖南新化多花黄精叶枯病病原菌种类组成及其致病力情况,采用组织分离法对19份多花黄精叶片病样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离体叶片接种法对所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引起湖南省新化县多花黄精叶枯病的病原菌为间座壳属(Diaporthe)的Diaporthe hongkongensis、Diaporthe tulliensis和Diaporthe eres这3个种;其中Diaporthe hongkongensis的致病力最强,Diaporthe eres次之,Diaporthe tulliensis的致病力最弱。选取了5种常见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对Diaporthe hongkongensis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种供试药剂的EC_(50)值大小表现为25%嘧菌酯悬浮剂> 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5%己唑醇悬浮剂,其中对该病菌毒力最强的杀菌剂为5%己唑醇悬浮剂,其EC_(50)值为8.932 mg/L。综上所述,湖南新化的多花黄精叶枯病是由间坐壳属真菌侵染引起的,5%己唑醇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该病菌的杀菌效果较好,可作为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叶枯病 壳属 鉴定 致病力测定 室内毒力测定
下载PDF
辽宁梨树间座壳菌枝枯病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成楠 迟福梅 +4 位作者 冀志蕊 张俊祥 王娜 田惠 周宗山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7-581,共5页
在辽宁兴城"锦丰"梨栽植园出现一种新的枝干病害,该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及侧枝,主要症状为主干呈现黑斑、枝条枯萎。本研究对该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及病原物分离培养;经形态学观察、柯赫氏法则验证,ITS、EF1-α、CAL、TUB和HIS... 在辽宁兴城"锦丰"梨栽植园出现一种新的枝干病害,该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及侧枝,主要症状为主干呈现黑斑、枝条枯萎。本研究对该病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及病原物分离培养;经形态学观察、柯赫氏法则验证,ITS、EF1-α、CAL、TUB和HIS基因联合建树分析,确定引起"锦丰"梨枝枯病的病原菌为间座壳属真菌Diaporthe nobi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枯 壳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