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康国猧子的传入及其在诗歌中的境遇——西域物种对传统诗歌审美形象影响的个案考察
1
作者 安天鹏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25-31,共7页
在康国猧子自西域传入以前,诗词中传统家狗的审美形象经历了被憎、被惧、被爱的转变,还没有和女性形象产生密切的联系。唐朝以降,丝路畅通,同西域文化交流始盛,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地区)"猧子"——哈巴狗流传到唐朝宫... 在康国猧子自西域传入以前,诗词中传统家狗的审美形象经历了被憎、被惧、被爱的转变,还没有和女性形象产生密切的联系。唐朝以降,丝路畅通,同西域文化交流始盛,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地区)"猧子"——哈巴狗流传到唐朝宫廷,开始受到宫廷妇女的普遍喜爱。结合传世文献、唐人画作及出土文物,可以窥见这一外来物种自宫廷走向民间的过程。猧子与诗词中恋人之间的关系模式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影响到以后诗词创作中对狗的形象审美。猧子不仅用来表示男女幽会,也成为描写女性居住空间的常用意象,并和女性闲愁相思心理密切相关。这一外来物种使传统诗词形象审美产生新变,也为外来文化本土化提供了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国“猧子” 哈巴狗 文化融合 审美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