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EOF分析方法研究康定M_S6.3地震前后重力时空分布异常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韦进 郝洪涛 +1 位作者 胡敏章 李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4-869,共6页
对康定M_S6.3地震前后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采用正交经验函数(EOF)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分析主要模式与资料时段的M_S5.0以上地震震中位置的关系,探讨主要模式代表的物理含义。结果表明,川滇地区7期累积重力观测资料中大于200μGal的数据是... 对康定M_S6.3地震前后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采用正交经验函数(EOF)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分析主要模式与资料时段的M_S5.0以上地震震中位置的关系,探讨主要模式代表的物理含义。结果表明,川滇地区7期累积重力观测资料中大于200μGal的数据是偶然误差的概率大于95%。第二模式规格向量和累积重力变化均具有相似的分区特征,2013~2014年6次M_S6.0以上地震和第二模式规格向量正负转换带有超过83.3%的对应率,具备重力长期变化模式。第一模式地震前后规格值序列明显的同震信号、空间相似的4象限分布以及2014年4次M_S6.0以上地震和第二模式规格向量正负转换带100%的对应率表明,该模式代表重力短期变化模式。康定M_S6.3地震前第一模式包含4象限特点,震中位置规格值不断增大,且地震前后变化从负转为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经验函数分析 康定ms6.3地震 4象限分布 同震重力变化
下载PDF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在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和2014年康定M_S6.3地震破裂区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艳娥 陈学忠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_S8.0地震发生之后,先后于2013年4月20日和2014年11月22日分别在汶川M_S8.0地震震中西南约80km的芦山县和约178km的康定县发生了M_S7.0和M_S6.3地震。芦山地震位于龙门山前主边界处,康定地震位于鲜水河断裂...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_S8.0地震发生之后,先后于2013年4月20日和2014年11月22日分别在汶川M_S8.0地震震中西南约80km的芦山县和约178km的康定县发生了M_S7.0和M_S6.3地震。芦山地震位于龙门山前主边界处,康定地震位于鲜水河断裂带上。芦山地震发生前有几位作者先后计算了汶川M_S8.0地震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分析了其对周围断层的影响。本文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根据芦山地震和康定地震的实际发震断层面参数,计算了汶川M_S8.0地震在芦山地震和康定地震震源深度处的水平面上以及其发震断层面上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还给出了其震中处库仑破裂应力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汶川M_S8.0地震发生使芦山地震震源断层面上有利于其错动发震的应力大面积增加而使康定地震震源断层面上有利于其错动发震的应力大面积减小。在芦山地震初始破裂点处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达0.245MPa,在康定地震初始破裂点处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为-0.000 63 MPa。因此,汶川M_S8.0地震的发生对芦山地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康定地震的作用不明显。在目标断层面参数已知的情况下,根据库仑破裂应力在目标断层面上的分布,可能为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提供线索,进而对地震发生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若一次地震的发生使目标断层面上有利于其错动发震的应力大面积显著增加,这种情况下库仑破裂应力对未来地震具有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年汶川Ms8.0地震 2013年芦山Ms7.0地震 2014年康定ms6.3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 地震预测
下载PDF
2014年康定M_S6.3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兵 杨洋 +6 位作者 马伶俐 易天阳 李菲菲 廖明辉 温军军 王伟力 高丽君 《四川地震》 2019年第3期18-23,共6页
利用四川地区2010年8月至2015年3月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作出重力场等值线变化图像,研究分析2014年康定MS6.3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三岔口地区长期保持区域性重力正值变化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2)在康定MS6.3级地震前... 利用四川地区2010年8月至2015年3月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作出重力场等值线变化图像,研究分析2014年康定MS6.3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三岔口地区长期保持区域性重力正值变化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2)在康定MS6.3级地震前后三岔口地区的区域性重力正值变化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变化并不是特别显著;(3)在康定MS6.3级地震前震区重力变化等值线出现四象限区域或者类似于四象限区域的分布特征;(4)康定MS6.3级地震发震位置处于0值线附近且0值线在此处发生明显的转折、畸变;(5)康定MS6.3级地震发生在重力减小后回调增加的过程中,震后重力继续回调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重力观测数据 康定ms6.3地震 重力变化特征
下载PDF
康定M_S6.3级地震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贺建先 王运生 +2 位作者 罗永红 曹水合 赫子皓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3-393,共11页
芦山Ms7.0地震、鲁甸执6.5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一些学者认为地形放大效应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但目前斜坡地震动响应研究仍然缺乏大量的实测数据支撑。通过在冷竹关两岸斜坡不同部位掘进平硐并放置强震监测仪器的方法,... 芦山Ms7.0地震、鲁甸执6.5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一些学者认为地形放大效应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但目前斜坡地震动响应研究仍然缺乏大量的实测数据支撑。通过在冷竹关两岸斜坡不同部位掘进平硐并放置强震监测仪器的方法,对沟谷两岸斜坡地震动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剖面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康定地震两岸斜坡的地震动响应特征。监测数据揭示,(1)相对于康定姑咱参考站,位于右岸“半岛状”凸出山梁顶部1^#监测点的水平和竖直向PGA放大系数分别达到了10.6~11.5、7.1,阿里亚斯强度最大,水平东西向比竖直向HVSR频比值达到11.1,卓越周期在低频部分;位于右岸山梁中部2”监测点水平和竖直向PGA放大系数分别达到了4.3~5.0、2.3;(2)左岸地形坡面起伏较小,记录的峰值加速度较小,仅在坡折部位5^#监测点有明显的放大,水平与垂直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分别为3.0~4.5、2.3,各监测点频比存在多个卓越周期,其放大效应在高频段更突出;(3)近直线型斜坡内(6^#及7^#监测点)放大效应相对较弱,且监测洞外侧放大系数大于水平深度较大的内侧。结果表明冷竹关两岸斜坡存在明显的地形放大效应,且右岸“半岛状”凸出山脊地形较左岸中高山斜坡地形放大效应显著。对比芦山地震该剖面放大系数,揭示了背坡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定ms6.3地震 地形放大效应 冷竹关沟 “半岛状”凸出山梁地震动响应
下载PDF
康定Ms6.3地震发震断裂与震害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颜丙雷 李勇 +6 位作者 贾召亮 邵崇建 颜照坤 刘玉法 闫亮 马景露 李术江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9,共9页
2014年11月2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鲜水河断裂带上发生了康定Ms6.3地震。通过分析康定Ms6.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特征以及震害基本情况,对比了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各次级断裂的全新世活动性特征,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鲜水河断裂... 2014年11月2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鲜水河断裂带上发生了康定Ms6.3地震。通过分析康定Ms6.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特征以及震害基本情况,对比了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各次级断裂的全新世活动性特征,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色拉哈-康定断裂,并初步判断该地震可能为一次强震的原地复发事件。同时,综合地表变形特征及震害特征等情况,认为此次康定地震没有出现具有构造意义的地表破裂,其造成的房屋震害与建筑物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活动速率 康定ms6.3地震 等震线 震害特征
下载PDF
利用b值空间分布解析2014年11月22日康定M_S6.3地震的发生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静伟 吕悦军 谢富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3-558,共6页
本文利用33年的现代地震资料,计算了鲜水河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的高精度b值.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b值分布在不同段落具有较大差异,b值低异常区主要集中在鲜水河断裂中段,即道孚—康定段的附近区域,从而反映该区域具有较高的应力水平,是未... 本文利用33年的现代地震资料,计算了鲜水河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的高精度b值.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b值分布在不同段落具有较大差异,b值低异常区主要集中在鲜水河断裂中段,即道孚—康定段的附近区域,从而反映该区域具有较高的应力水平,是未来几年强震高发区.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11月22日康定M_S6.3地震恰恰发生在b值低异常区的南缘.这不仅说明康定地震的发生是有据可依的,更有力地证实了利用b值空间差异推测区域应力水平,是分析强震危险性的一种可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值 康定ms6.3地震 鲜水河断裂带 强震危险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